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書法藝術與五行學說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書法不一定能完全表達作者的性格和思想意境。讓書法升華為一種藝術,而且是能表現個性和思想的藝術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領悟。南宋姜夔《續書譜》稱“初學書不得不摹,亦以節度其手,易于成就。”臨摹作為書法練習的第一步,地位是極其重要的。高質量的模仿能使練習者深刻地理解書法執筆,運筆,提按等基本原則,體會臨摹字帖作者的思想。在臨摹到一定程度,充分掌握書法的書寫規則以及感悟多種字體的意境以后,才有能力把龐大的資料整理升華,從而變為自己的東西,進行創作,隨心而發,表達書寫者個性和情感。
從字體而言:書法分為篆、隸、正、行、草等幾種字體。
1隸書
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用筆上方、圓、藏、露法具備。從側面體現了水行人性格。軟中有硬,以柔克剛,剛柔相濟。
2楷書
楷書的特點在于規矩整齊。楷書大致分為: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趙體)。其中以柳體和顏體最有代表性。柳體骨力遒勁,結體嚴謹。從側面體現了木行人性格;意志堅定不移,頗具骨性。顏體端莊雄偉,氣勢開張,筆鋒圓潤,為土行人性格體現。性情溫厚,感情純樸。
3行書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在楷書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畫的呼應,具有一氣呵成的氣勢,從側面體現了火行人性格:熱情爽快,節奏緊湊。從章法而言:書法章法是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呼應、照顧等關系的方法。書法作品是整體的藝術,單個字寫得無懈可擊并不代表整幅作品的成功。章法中的疏密聚散、大小曲直、圓缺參差以及節奏感無不體現書寫者的不同性格。
二、書法藝術與五行情志
書法作品往往從整體上體現書寫者的品性、學識、智慧,功夫和當時的心情。反過來,也可運用書法的情志調節作用來調節情志,達到修身養性自我調節的目的。如木屬肝,其志為怒。因而在憤怒的時候,書寫作品時,運筆的起,行,收速度比較快而干脆。此外平動,絞轉,提按都相對較重,執筆深度較深,力度較大,以抒發憤怒的情感。土屬脾,其志為思。因而思慮過度時,作品多較凝重,運筆遲緩,執筆深度較淺,顯示作者多思的情況。
1整體觀
人與自然,社會是密不可分的。人的情志往往受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影響。人們可以通過書法藝術的多重表現形式來調節情志。比如說欣賞自己喜歡的書法作品,或是通過自己書寫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又如在悲傷的時候觀賞大氣磅礴的作品,在憤怒的時候欣賞相對柔美的作品等。書法本身不能幫助他人解決實際問題,但是能幫助人們跨越某些潛在的障礙,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2三因制宜
書法藝術調節情志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木盛之人性格倔強,易怒,應適當欣賞柔和秀麗的作品。如《曹全碑》柔和之力似綿里裹鐵,可抒發情感,營造輕松、和諧的環境。悲觀之人可適當觀以氣勢磅礴:宏偉瑰麗的作品,使人精神愉悅,視野開闊,提高大腦的興奮性。如顏真卿的《多寶塔碑》。若是心情浮躁,精神難以集中,可以經常練一下規整嚴謹的作品,如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字字嚴謹,一絲不茍,可緩和、制約急躁情緒,心血管病人,更年期婦女均可嘗試。
書法藝術的表現也有地域之分。如北方一般為廣闊的平原、無垠的沙漠、雄偉的山川,人們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之下,自然而然地有了粗獷、豪邁、開闊、不加修飾的本色。故書法作品整體風格一般表現為博大、宏偉的“陽剛”之美,一般為靜態字體,如楷、隸、篆等為多。如柳公權的《玄秘塔碑貼》等,南方自然條件優越,山川秀美、水土柔和、春花秋月、細雨綿綿使人在感情上更加柔和細膩。整體風格卻表現為秀麗、雅致的“陰柔”之美,一般以動態字體如行、草居多,如《懷壽草書千字文》[2]。地域的差異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書法藝術。自然界的氣候有風寒暑濕燥火,因而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北方都可根據不同季節的表現選擇不同類型的書法作品。總而言之,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能體現五行性格和情志,同時,書法藝術也能調整個人的性格和情志。
書法藝術本身就有安定情志的作用。傳統書法一直強調勤學苦練,如王羲之的“池水盡黑”的故事。苦練就意味著克己,即克制種種欲望和誘惑,敢于吃苦,步步為營的精神。而不是浮躁不安,一味求取捷徑。書法藝術是中國文化的精粹體現和輝煌標本。而五行理論作為中醫形成和發展的基礎理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中國文化各科之間是相互貫通,相輔相成的。因此學習和研究書法藝術,能更好地理解中醫,以及開拓新的綜合中醫治法開闊新的思路。也能為日常了解他人的心理和進行心理輔助治療提供新的途徑。(本文作者:魯周南單位: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