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文化服務在學校文化建設中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傳統文化項目日益受重視
當前,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普查、申報,河北省有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200多項。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滿族傳統體育項目“珍珠球”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民間舞蹈“木蘭薩滿”和民間傳說“東廟宮”及“敖包”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生應了解認識這些文化遺產在不同歷史時期產生的背景和其在歷史沿革中的重要作用。
二、革命傳統教育發揮教育功能
在圍場縣城西山上有一座烈士墓,這里安葬的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為解放圍場而英勇獻身的烈士們。每年清明節,鎮內的各中小學校都組織學生到烈士墓掃墓,有的學校還組織優秀學生到鄰近的隆化縣烈士陵園瞻仰,參觀紀念館,觀看烈士的遺物,聽講解員全面、系統、完整地講解,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革命先烈們,為了新中國的解放而英勇獻身的壯麗場面,受到革命傳統教育。江峰將軍是圍場縣克勒溝鎮人,在解放戰爭中英勇獻身,他的愛人蘇毅女士為紀念江峰將軍,在圍場一中成立了江峰教育基金會,激勵學生們以革命先烈為榜樣,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身邊這些活生生的史料、遺物,是歷史真實的再現,其感染力和說服力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對學生的啟發和教育是一般課堂教育難以比擬的。這樣不僅使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有了深刻的了解,對新中國是怎樣誕生的有了深刻的認識,更使廣大學生加深了愛黨、愛祖國、愛人民的深厚感情。這種鮮活的革命傳統文化教育,激發了廣大學生為黨和國家努力學習奮斗的自覺性。
三、社會文化活動和學生社會實踐相結合
圍場一中組織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努力深入城鎮社區、廠礦企業和農村,調查并參與社會各種群眾文化活動。這種文化調研和參與社會文化活動實踐收益非常豐厚,不少學生對不同區域的不同文化特點和特色都有所了解,對各種文化能分門別類。社會實踐中的文化調查,讓學生們大開眼界,了解了社會文化,看到了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變化,增強了奮斗學習、立志成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充實了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一是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資源有其不可忽視的潛移默化的導向和教育功能。二是社會文化資源對校內文化資源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三是社會文化資源能滿足學生的文化心理和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四是引進利用校外文化資源,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有一種防范意識,才能保證科學健康地利用社會文化資源。新晨
四、提升網絡文化服務在校園的功能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具有強大的文化服務功能,一根根網絡光纖、一條條衛星波段、一塊塊移動硬盤,擁有復制功能和傳播速度。要發揮這些優勢,把豐富的電影、戲曲、民間藝術、動漫游戲、綜藝晚會等文化產品送到學生身邊,把數字報刊、圖書、論文等數字讀物送到學生身邊,把根據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開發的專題文化資源送到學生身邊,讓學生自主選擇、自由下載、點播收看,不受時間、空間、地域等因素限制,大大增強服務量,擴大了服務范圍,提高了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