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遺產保護利用的世界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遺后期的保護利用現狀
(一)推動世界文化遺產的產業轉化發揮世界文化遺產資源的價值和效益,必須借助現代的表達形式,在保護的基礎上,推動歷史文化資源向現代產業轉化。為此,積極推動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使文化資源潛力轉化為文化產業實力、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一是以項目帶動旅游產業發展。為進一步提升“天地之中”的價值和效益,鄭州積極規劃建設登封旅游新城,建設嵩山文化產業園區,推動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加快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入駐的港中旅集團計劃投資超百億,著力建設旅游小鎮、五星級休閑度假區、登封古街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天人文化旅游公司圍繞禪文化,打造禪體驗、住宿、素齋、會議、旅游咨詢等綜合旅游項目,有力推動了文化資源的集聚,提升了文化資源的產業轉化水平。二是推動特色文化產業轉化。在嵩山風景名勝區旅游開發的同時,為加快推動少林文化、書院文化、嵩山文化等的傳承與創新,通過培育文化品牌、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等,不斷提升“天地之中”文化內涵的開發與挖掘。在武術文化開發方面,圍繞建設“功夫之都”,以合資、合作等形式引進《武林風》欄目,推動文化與現代傳媒結合,以現代科技展現少林文化博大精深的內容。在整合現有武術教育資源基礎上,通過授權、合作辦學、設立分支機構等形式開展少林功夫的研究、傳承和對外推廣交流工作,把少林功夫文化向世界宣傳推廣。三是加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為提升文化產業的發展環境,加強文化旅游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逐步建設一批標志性建筑和道路景觀帶,恢復歷史文化名城風貌,完善中心城區服務功能,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建設一批五星級酒店、會議中心、國際廣場等重點設施。
(二)積極開展文化交流宣傳活動在“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后,鄭州積極探索舉辦一系列國際性的大型文化活動,提高了“天地之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一是通過舉辦國際性武術文化活動,傳播少林功夫文化。截至2012年,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已經連續舉辦九屆,除武術競賽外,還舉辦少林武術論文報告會,突出“禪意”“少林”“武術”“國際”的概念,文武結合、相得益彰,在全球形成新的“少林武術熱”,鞏固了鄭州“武術圣地”“功夫之都”的地位。二是舉辦以嵩山文化研究為主題的交流論壇,強化嵩山文明的傳播弘揚。為深入推進嵩山文化研究,2012年以來已經連續舉辦兩屆嵩山論壇。嵩山論壇已經成為世界文明對話的平臺、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論壇對嵩山文化、華夏文明、世界文化交流等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對推動世界不同文明的對話與交流、華夏文明的傳播、中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都具有重大的意義。三是借助現代傳媒技術,加強“天地之中”為標識的城市形象宣傳。積極開展以天地之中、文化圣山、功夫之都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增強嵩山文化在國內及國際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拍攝制作的“天地之中•功夫之都•文化圣山”登封城市形象片,極大提高了“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遺產的國內外影響力。
(三)挖掘開發“天地之中”特色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一種無形的資產,不僅能夠提升所代表的文化遺產的知名度,而且對整個城市競爭力和軟實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價值。通過深入挖掘“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遺產蘊含的文化元素,培育了一批特色突出的文化品牌。一是打造多層次的文化旅游品牌。在旅游文化品牌培育和建設過程中,以禪宗、功夫文化為核心,開發“武術學校游”“少林寺深度體驗”等旅游品牌項目,開拓功夫研習、禪修體驗等新領域,打造禪宗、武術功夫等世界級品牌。二是培育世界級演藝品牌。著眼于舞臺藝術市場的定位、社會消費的需求,聘請全國一流的專家,打造了《禪宗少林•音樂大典》《風中少林》等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知名文化演藝品牌,并形成了演藝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三是培育滿足時代需求的影視品牌。推動“天地之中”依托影視作品的傳承創新,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影視文化品牌,如《少林寺傳奇》《少林寺弟子》《新少林寺》《少林俗家弟子》《少林真功夫》《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等,到2012年為止國內外以少林功夫為題材的電影已達50多部。四是塑造城市形象品牌。規劃建設了文化遺產廣場、自然遺產廣場、唐代封禪紀念園等具有嵩山文化特色的公共設施,同時建設一批彰顯“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遺產的雕塑、景觀帶,塑造了特色突出的城市形象品牌,提升了城市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二、“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天地之中”的理論研究需要深化拓展“天地之中”所蘊含的文化內容極為豐富,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利用,但是研究、提煉、挖掘仍然不夠充分,仍然處于一種潛在狀態,制約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一是“天地之中”的挖掘深度不夠。“天地之中”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當前更多的作為一種建筑文化遺產和旅游景點而被接受,其中豐富的文化、政治、經濟和科技的內容缺少整合與提煉,哲學、價值和精神的知識體系仍然沒有系統的梳理和挖掘。“天地之中”文化研究的整體性相對被忽視,而且動態的、具有生命意義的文化理念還未被深入發掘。二是“天地之中”的拓展研究不充分。拓展研究主要是指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包含融合研究、交叉研究等方向,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學、歷史、考古、地理、民俗等學科,緊緊圍繞嵩山文化遺址、自然環境、文明演進、人類發展史等展開,而對于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的研究相對不足,應該逐漸拓寬領域,從多元化的視角來認識、研究和宣傳“天地之中”。
(二)“天地之中”傳承創新的模式有待提升“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遺產的開發形式過于單一、形式創新力度不夠、開發方式相對簡單,影響著世界文化遺產功能的發揮。一是商業保護模式的趨向化嚴重。在“天地之中”文化遺產開發利用過程中,把重點放在旅游景點的宣傳展示、景區介紹、盈利項目的增加等商業經營項目上,以增加景點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其中諸多商業化營銷沒有從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與創新的角度予以設計,在可持續性和系統性上有待考驗。[2]少林寺遭遇的摘牌危機正是過度商業化的表現,過度商業化削弱了世界文化遺產具有的濡化功能和教導功能。二是傳承創新載體單一問題突出。天地之中文化遺產表達、展示、傳播載體都相對單一,僅是以實景展現為主。例如技術化手段運用不足,“天地之中”蘊含的文化內容利用現代傳播技術、數字技術等載體的表達不充分,仍停留在復制、記錄的范圍內,文化遺產的表達形式單一,表達內容受到限制。三是文化旅游業發展層級有待提升。目前嵩山文化旅游產業僅限于景區的開發,目的是滿足游客的參觀旅游需求,文化自身的驅動力較弱,以至于游客也多停留在一般的觀光層次。另外,文化旅游產品開發處于低端環節,例如紀念品的品質較低、樣式老化、品種單一,文化產業的鏈條延伸度低,游客參與、體驗、表達的產業品種缺乏,尚未形成產業化、規模化、高端化的發展模式,其經濟效益并未完全開發出來。
(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缺乏“天地之中”蘊含著嵩山文化、武術文化、宗教文化等豐富的文化資源,這些資源不僅是華夏歷史文明的見證,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從已有的開發利用狀況來看,已經轉化為國際性知名文化品牌的內容極少。一是缺乏文化品牌的國際化運營理念。“天地之中”世界歷史遺產不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而當前文化旅游產業、文化產品、文化傳播基本都是面向局部區域,有些也僅面向全國,都還未進入國際市場,這主要是在文化產品的培育、打造及宣傳中,高端的理念、技術和傳播方式缺乏,缺少國際化的運營理念和走向世界的視野,與國際消費者的需求不相適應。二是文化資源品牌化開發的內容單一。“天地之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文化類型眾多,文化資源豐富,目前僅停留在武術文化的開發方面,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其他文化品牌缺乏,數量相對較少,延伸產品不足。“天地之中”蘊含的哲學思想、神話故事、文化名人、建筑遺產、天文技術等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內容,還未進行充分的提煉、挖掘和包裝,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不足。
(四)特色歷史文化與城市建設融合不夠“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遺產蘊含的豐富文化元素,具有鮮明的特色、內涵和個性,但是在城市建設中的表達不足,城市逐漸失去了特色和個性。一是傳統城市擴張模式排斥文化融入。在城市化加速推進的過程中,鄭州城市規劃沿用的是單一中心的規劃布局,中心城市功能過分集聚,邊緣地區功能弱化,特色城市建筑和文化街區被雜亂無章的建筑淹沒,這不僅使得城市環境日益惡化,而且不利于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城市形象塑造,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城市面臨“特色危機”。二是城市主題文化不突出。鄭州在城市建設中,雖然不同區域都在強調文化的保護和建設,但是主題文化并不突出。對于不同文化內容缺乏整合和規劃,主題城市文化形象模糊,雖然在城市局部地區有一些文化亮點,但是由于缺乏主題文化的定位,城市建筑表現形式紊亂、建筑內涵缺失的現象較為突出。三是“天地之中”文化符號的運用不足。“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是古代建筑文化遺產的代表,包含了豐富的哲學文化元素和精湛的建筑藝術,在現代城市建設中的運用相對缺乏,尤其是在城市標志性建筑、城市景觀帶、城市雕塑中的表達不足。
三、“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對策
(一)構建世界一流的遺產保護傳承體系加強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推進華夏歷史文明和中華文化的延續,實施積極的遺產保護戰略,創新遺產保護、展示、體驗、傳播的載體和形式,構筑起世界一流的保護傳承體系,建立起中華文化圣山的形象。一是借助現代科技保護文物本體。對于建筑、文物、遺址等物質文化遺產,要采取建設成博物館、原地維護的方式來保護,依托修復、修補、復制、溫控、保濕等技術,不斷提高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水平。二是打造華夏文明展示體驗地。依托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打造國際水平的文明保護展示體驗基地,推動中華文明的延續傳承。建設人類文明演進體驗館、中國古代教育展示基地、天文遺產展示地、禮制文化體驗中心等主題文化設施,通過文化遺產展示、再現歷史場景、特色項目體驗等,把嵩山地區打造成華夏歷史文明傳播、展示和體驗的中心地。三是建設華夏文明研究傳承基地。打造以“天地之中”為核心的研究交流新載體,把嵩山論壇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強化論壇會址、設施及科研隊伍的建設,構筑起華夏歷史文明的研究、交流和傳播基地,建成世界文明交流和對話的重要平臺。鼓勵多學科交叉融合研究,鼓勵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生態學等學科融入,實現對“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遺產的綜合性研究,深入挖掘其蘊含的多元價值,并能夠有效轉化為推動現代城市建設的成果。強化對“天地之中”的古代哲學文化、禮制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等研究,提煉中國古代文明演進中的精髓,轉換為圖書、畫冊、教材、展覽等表現形式,在全社會形成保護、傳承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
(二)以蘊含的獨特文化符號塑造城市形象城市在形成過程中孕育出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又反過來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和演變,城市發展建設和文化形象主要是由城市文化的構建來實現的。[3]特色突出的城市形象能夠提升城市的品質、培育城市的精神,增強城市的凝聚力和人們對城市的認同感,從而提高城市的經濟社會價值。因此,要提煉“天地之中”蘊含的特色要素、符號與標識,融入到城市規劃建設中,培育個體明顯、特色突出的城市形象,彰顯城市的歷史底蘊和獨特魅力。一是提煉城市色彩和品牌標識。從“天地之中”蘊含的文明體系和遺產資源中,挖掘提煉展現鄭州城市歷史、功能和價值的主體文化色彩,運用到城市色彩規劃中,確定城市建設的主導色調。設計城市的標志性品牌,從“天地之中•文明之源”出發,設計出能夠展現中華文明輝煌面貌的城市標示,能夠把城市歷史變遷中形成的共同的文化心理、地方文化個性和歷史底蘊呈現出來。二是借助城市文化設施表達“天地之中”的內涵。建立特色文化標志景觀帶,在城市主要出入口或重要景觀節點布置以“天地之中”為主題的雕塑或景觀小品,凸顯“天地之中”的城市文化。在鄭州與登封主要道路沿線,通過道路綠化、小品、指示牌等,打造特色道路景觀,形成“天地之中”文化通廊。打造特色文化標志區,充分利用省、市兩級文化基礎設施的資源優勢,統一規劃優化配置,結合航空港區建設,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批蘊含“天地之中”文化元素、特色突出、品位高雅、風格鮮明的文化基礎設施,如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書城、展覽中心、體育中心等,通過這些設施的建筑藝術、風格、空間布局形式,營造出鄭州厚重而又開放的城市文化氛圍。
(三)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打造富有鮮明特色、具有深厚內涵的文化品牌,是推動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形態轉變的重要方式,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傳承創新的重要手段,要立足于既有的文化資源優勢和特色,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較強影響力的精品文化品牌。一是培育特色文化旅游精品。培育優化“中”文化、少林文化、宗教文化等旅游精品線路,全面展示“天地之中”歷史文化特色,構筑起“老家河南”“天地之中”“鄭州家園”“中岳嵩山”的概念,使“天地之中”成為世界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內容。培育特色文化旅游產品,設計展現“中”文化、中原文化、華夏文明內涵的系列文化紀念品,培育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休閑度假、登山旅游、鄉村生態等旅游產品。二是培育國際知名的演藝品牌。要通過先進宣傳技術、科技改造技術的應用,加強對《禪宗少林•音樂大典》《風中少林》“國際少林武術節”等文藝活動品牌的改造提升,使之成為文藝影視領域的國際標志品牌。深入挖掘“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遺產其蘊含的文明元素,把歷史名人、傳說故事轉化為演藝劇目,把石畫、音樂、雕刻、陶瓷等文化遺產編輯成特色表演節目,打造國內外知名的演藝品牌。提煉嵩山文化、武術文化、教育文化、“中”文化及民俗、舞蹈、戲曲地域文化中的優秀內容,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傳媒技術,培育一批具有歷史內涵、地域特色和時代特色的演藝精品。三是打造世界水準的特色項目培訓品牌。整合區域內武術教育資源,扶持功夫學校發展,提升功夫產業發展水平,通過整合、規范、扶持及與周邊城市的聯合發展,形成功夫培訓聯盟,打造國際性的武術培訓基地,塑造“世界功夫之都”的品牌形象。依托少林寺禪宗祖庭,挖掘代表中國思想精髓和中華文化典范的內容,加強禪宗文化的宣傳和研究力度,開辦禪修研習班,邀請高僧、名家講解禪文化,為學員提供禪修住宿區域及禪修的書堂、素齋館、武藝館、養生堂,打造禪文化體驗、研修、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性品牌化基地。
(四)探索世界文化遺產特色產業轉化途徑推動“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要注重產業轉化和運用,在突出文化旅游等主導產業發展的同時,要借助各種載體和形式,積極推動其蘊含的文化內容向特色產業轉化,創新產業發展內容,形成特色產業優勢,提升文化產業的發展層次。一是依托文化街區帶動產業發展。打造禪武文化特色購物街,街區建設具有功夫文化內涵的雕塑、“中”文化標識、武術文化表演項目、禪文化茶館等,實現顧客觀賞、娛樂和休閑的多元化需求,并融入新穎奇特、附加值高且具有市場潛力的紀念品。建設特色餐飲街區,對餐飲業進行總體規劃,提供特色和高效的餐飲服務,集中滿足多元顧客的需求,積極開發地方特色餐飲菜品,推進登封焦蓋燒餅、嵩山人參果、燴羊肉等精細化,打造少林特色餐飲,推出系列少林精品素齋、禪茶、素餅等,把禪武文化融入到餐飲中,形成口味俱佳、意境深遠、佛教文化濃厚的菜肴,傳達出一種深邃和高遠的意境。二是特色文化的影視產業轉化。建立“天地之中”影視產業基地,培育、形成一批在全國競爭優勢較強、品牌效應顯著和實力較強的影視生產企業集團,邀請國內知名編劇、導演、演員,拍攝數部展現嵩山文化、中原文化、名人文化、華夏文明的影視力作。從中國傳統神話、宗教建筑等文化中提取奇觀影像,依托嵩山地區的自然景觀,拍攝系列奇幻、古裝、武俠影視作品,打造展現中國傳統文化氣象的影視精品。三是對休閑娛樂產業提升文化效益。發展集群式的休閑娛樂業,形成表演、運動、休閑、度假等多元化的休閑娛樂產業,提升娛樂休閑業的整體水平和品位。挖掘民間藝術、祭祀文化、天文遺產、武術文化等,打造表演型的娛樂演藝品牌。
作者:劉濤趙君李秀清單位:鄭州市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