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學改革的世界文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的改變
我教研室在進行廣泛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利用每周一次的業務學習時間,針對當前教學的實際情況確定了新的教學目標。21世紀是一個新的文化轉型時期,跨文化與跨學科的文學研究已處于人文精神的最前沿。
在講授主干課時,如果繼續拘泥于單個學科和單種文化的界限,不僅會造成學術方法的枯燥單一,也無法充分滿足當今學生日益復雜、深化的學術需求。為此,在教學研究與實踐中要大膽改革,打破課程壁壘,以“總體文學”的新觀念將3門主課融為“一體三段”,在保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基礎上,創造一種以東西文學史為底、以比較原理為綱的教學方法,訓練學生的橫向思維,開拓他們的學術視野,在自由的學術氛圍中完成異質文化間文學的互識、互證和互補。
明確的目標確定下來后,我們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教學內容的重新確定與調整。因為目前使用的基本都是20世紀90年代左右出版的教材,受時間和觀念所限,其不能充分反映近十幾年來的學術變化與熱點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秉持一種合理、純粹的學術立場,有意識、有目的、有選擇地引進一些新的學術理論與內容,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補充教材的不足之處。例如,在講授古典歐洲文學史時,從對英國“湖畔派”的階級性否定轉變為對其藝術性、唯美性的公允肯定;在對《簡•愛》等世界名著的講解過程中,引進女權主義文學批評等西方先進的理論方法;在近現代歐美文學史部分,增加過去被忽略的黑人文學、猶太文學等亞文學流派。另外,我們還注意培養學生的橫向發散思維,鍛煉其學術研究與實踐能力,在教學中大量引進“比較”內容,幫助學生對異質文化與文學間的交叉滲透進行分析,加深理解。例如,在講解美國現代猶太文學時,鼓勵學生聯系古代東方文學中的希伯來文學部分,就兩者間的淵源和聯系進行對比分析;在講授中古波斯文學的五百年黃金時代時,可以通過介紹其一些代表詩人對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比較分析東西方在文化與文學上的互動與聯系。
二、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現代化
第一,利用并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我教研室的青年教師在講授“歐美文學史”時利用集文字、圖片、聲音、動畫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第二,系統使用PowerPoint文稿展示功能。“歐美文學史”為多專業共修課,授課人數經常在百人以上,必須在階梯大教室進行授課,許多學生反映上課時聽不清老師的聲音,看不清老師的板書。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鼓勵教師充分利用先進設備,全程使用PowerPoint展示教案板書,這樣既避免了上述的尷尬局面,滿足了學生的需求,也保證了教師上課流程的連貫性。
第三,利用互聯網進行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互聯網在大學的迅速普及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條件,我們抓住這一新的時代產物,將專業講授與學習從傳統的班級授課轉變為講課與網上答疑、輔導相結合,促進了師生間深層次的溝通與互動。
第四,利用錄像、展覽等手段記錄、展示教學成果。我們用錄像機將教改過程記錄下來,以便對教改方法的優缺點進行有的放矢的具體分析。此外,我們還發動學生將師生互動的教改課程布置成可觀、可感的平面展覽,在教學樓內巡回展出,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我們圍繞創新人才的培養這一中心積極地探索,在教學方法上也做到了不斷推陳出新,成功實驗了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比較文學”課堂上廣泛應用了討論參與法,從學生求知創新的促進者和合作者的立場出發,改變傳統教育中“惟師是從”的專制師生觀,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師生互動。有的教師在“歐美文學史”課堂上采用表演式學習方法,發揮文科學生的藝術水平,讓他們親自演繹所學名著中的場景,以加深理解,如講解《圣經》時,要求學生分組自由選擇《圣經》中的精彩典故進行表演。而校選修課的教師們專門抽出自己的業余時間,在周末或晚上為學生放映與歐美文學相關的戲劇、電影名片,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嘗試都收到了很好的反饋。質量是高等學校的生命線,育人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我專業在近兩年的專業建設中以高度的創新意識和責任感進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在吉林大學和文學院的歷次教學檢查與評估中均位列前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軍單位:吉林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