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世界文學角度下工農兵文學的革命情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愛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從古而今,世界各國的文學無論是小說、詩歌,還是劇本、散文,總是少不了男女情愛的題材。有學者說:“愛情問題之所以在文學園地里占有如此不可驅除的位置,是因為它在人類生活中占有不可驅除的位置。從這一意義上說,消滅它無異于消滅人類?!边@里詮釋的文學中愛情描寫和現實生活的關系,早已成了文藝界和學術界共同的認知。在學術界,研究文學中愛情的論著和文章已有不少,然而直至目前為止,專門探討我國工農兵文學中的愛情,特別是從世界文學的角度探討工農兵文學愛情故事的文獻并不多。筆者認為,這一命題對研究工農兵文學(包括建國前抗日根據地文學和解放區文學,以及建國后17年主流文學、文學)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人類社會是不斷發展的。但無論是封建社會取代奴隸制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取代封建社會,愛情都未改變“個人”的性質。在上世紀工農兵文學誕生之前許許多多的文學作品中,“愛情”都只是男女個人之間的情愛。因而,不同階級之間的男女可以產生愛戀之情,甚至可以為愛而死,我國古代小說《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妓女杜十娘因失去公子哥兒李甲的愛而投江,就是例證。然而,在工農兵文學中,不同階級的男女很難有真正的、持久的愛,因為缺乏愛情的思想基礎。即使一些男女起初有愛戀之心,但也終將離析。世界文學中不同階級出身的男女,他們之間的愛情之所以不能成功,除少數當事人(上層人物)思想墮落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因為受到代表階級意志的人物的干涉和阻攔,如《孔雀東南飛》中焦母破壞焦仲卿與劉蘭芝兩人之愛;《茶花女》中資本家杜瓦阻撓兒子阿爾芒與妓女瑪格麗特之情。工農兵文學卻不同,其不同階級的男女愛情之所以不能長久維持,除了階級代表人物的阻攔外,更重要的是當事人受階級意識所支配而放棄,《苦斗》中鐵匠的兒子周炳,終于和出身于買辦資產階級家庭的陳文婷分手,就是如此。其原因,是因為工農兵文學中的愛情不是一般的男女之愛,而是革命的情愛。工農兵文學中的“革命情愛”,或者說工農兵文學所肯定、所贊揚的愛情,是受無產階級革命的自覺性所指引、所支配的,是以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為基礎、為內核的男女之情,正如《紅旗譜》中運濤與春蘭之愛,江濤和嚴萍之愛;《青春之歌》中林道靜與江華之愛。這些革命之愛,不同于《紅樓夢》中賈寶玉與林黛玉以反封建的民主意識為基礎的愛,也不同于西方以資產階級人文主義思想為基礎的愛。說:“在現在的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學藝術都是屬于一定的階級,屬于一定的政治路線的?!奔热蝗绱?,那么作為文學重要內容的工農兵文學的愛情,也就是、同時也只能是無產階級(工農兵階級)性質的革命情愛。這種性質的愛情是世界文學史上極為獨特的。從社會發展史看,愛情并不是人類一開始就存在的。那漫長的群婚制歲月,“還是個毫無愛情可言的時代”到了“一夫一妻制”時期,“人類兩性間的關系終于由‘群’的關系演變為‘個人’的關系了。這就必然會將‘個人’這種正當的欲望從人類自身中喚醒?!钡?,“由父母決定的、權衡利害而締結的、在丈夫統治下的不平等婚姻,就其本質來說是排斥愛情的?!?/p>
只有當“一夫一妻制同文明時代一同到來”時,真正的愛情才得以出現。由于婦女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中處于被奴役的地位,特別是受到社會傳統思想意識的影響,所以“愛情問題總是和婦女問題,和整個社會的不平等狀態糾纏在一起?!边@種愛情,“盡管其外在形式幾經變更,但它那極端不平等的本質,卻一直延續到現代的資本主義社會?!币舱驗槿绱?,所以“中外文學史上成功的愛情描寫”“總是悲劇多于喜劇”。比如我國第一部愛情題材的敘事長詩《孔雀東南飛》,和后來的戲劇《西廂記》、《牡丹亭》中所敘述的愛情故事,以及小說《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愛情,都是以悲劇為結局的,俄羅斯杜波羅留夫的話劇《大雷雨》所敘述的卡杰林娜的愛情、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所敘述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情愛,等等,也都蒙上悲劇的色彩。而工農兵文學由于產生于中國爭取民族解放和階級解放的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發展于建國后反封建、批判資產階級,提倡男女平等的社會主義政治和人文環境里,婦女的地位空前提高,所以作品中的革命情愛多以喜劇的面目出現。從工農兵文學的早期作品《小二黑結婚》中的小二黑與小芹開始,到上世紀50、60年代《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與江華、《紅旗譜》中的運濤與春蘭,《李雙雙小傳》中的李雙雙與孫喜旺,他們的愛情無一不是以成功為結局(指愛情中的男女感情不變)。這是工農兵文學的革命情愛在結局上和中外許許多多別的文學中的愛情的區別。
當然,無論是在中國工農兵文學還是在西方文學中,愛情都“決不僅僅是個個人問題,而往往更是個社會問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西方文學中,愛情只是“社會”的一個方面,或者說只是一種社會形態。通過各種愛情故事,我們知道了男女主人公之間的矛盾糾葛,“同時也看到了當時的整個社會、整個時代的歷史面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紅與黑》、《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世界名著,不都是通過一些男女的愛情糾葛而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內容的嗎”?然而,在中國的抗日根據地,說:“要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因而,不但整個工農兵文學是一種革命的“武器”,而且工農兵文學中的愛情描寫也自然成了革命的一種“武器”,更準確地說,是一種表現革命的手段。它描寫的愛情不只是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一種形態,更是工農兵階級即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包括行動上的革命和思想上的革命)歷程和革命理想。正如《小二黑結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愛情,本身就是工農兵階級即無產階級同封建思想和封建惡霸勢力斗爭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此說明,在工農兵文學中,表現無產階級革命是愛情描寫的目的。這種愛情的意蘊和指向,也大大有別于世界上的其他文學。
二、作為一種表現手段:工農兵文學對“革命情愛”的運用
總觀工農兵文學可以發現,它所描寫的革命情愛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革命之情與男女之情融為一體的情投意合之愛;二是以共同的生活理想為基礎的男女之愛。工農兵文學中的革命情愛,雖然是以工農兵階級思想為基礎的,但也離不開男女之情。如果離開了男女之情,那也談不上愛情。其所推崇的愛情是革命之情與男女之情融為一體的情投意合之愛。工農兵文學作品特別是上世紀40年代的作品所寫的大都是這種愛情。小說《小二黑結婚》中的小二黑和小芹,是在共同的抗日斗爭和反封建的斗爭中建立了感情。有了共同的革命思想,才有他們男女之間的互相吸引和愛戀。《荷花淀》中的水生媳婦以及其他一群婦女和她們的丈夫之間,也是在共同的憤恨日寇、決心抗日的思想基礎上產生和維持愛情的。詩歌《王貴與李香香》中的王貴與李香香,也是在共同的抗日思想的基礎之上建立了感情,“他們的愛情的幸福正像革命大樹上結出來的甜果子”。戲劇《白毛女》中喜兒與大春的愛情亦是如此;上世紀50年代《紅旗譜》中的運濤與春蘭,是在共同的反抗封建軍閥和地主惡霸馮蘭池的斗爭中建立了感情。《林海雪原》中的少劍波與白茹,是在共同的剿匪運動中建立了共同的思想基礎,在這基礎上產生了愛情。這些“情投意合”,首先是有了共同的“意”即革命思想,然后才有了愛情。是共同的革命之“意”,觸發了男女之“情”。但是工農兵文學中也有與上述并不完全相同的愛情,例如李準在上世紀1960年發表的小說《李雙雙小傳》,其中的李雙雙和孫喜旺,他們是先結婚后戀愛,是在對新生活的追求中逐步建立了感情。王汶石1963年出版的小說《黑鳳》,作品中黑鳳和芒芒,他們在上世紀的50年代時期,一起“設想著將來會有無數排列成行的高原的鐵塔,電線,拖拉機,康拜因,渠道,流水,像小城一樣布滿樓房的新式村莊”的生活圖景,在為把這一圖景變為現實的奮斗過程中,兩人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愛情。聞捷1956年出版的詩集《天山牧歌》,所寫的是我國西北邊疆理想化的生活中的男女愛情,正如一位評論家所說:他“歌唱的是解放了的勞動人民的愛情;是和勞動緊密結合著的愛情,是以勞動為最高選擇標準的愛情;是有著崇高道德原則的愛情”。這些青年男女,都是在共同的生活理想中追求愛情的。工農兵文學為什么描寫這兩類愛情?認真考察一下我們便會發現,這是由工農兵文學描寫革命情愛的目的所決定的。
(一)通過描寫愛情的艱難歷程,表現革命的艱難曲折工農兵文學不但“是為工農兵”的,而且是“服從于政治”的。在其誕生時期,這“政治”就是反封建、反帝國主義。因為封建殘余勢力,特別是封建思想意識的頑固,所以工農兵的革命愛情必然會受到這種勢力和思想意識的阻撓和破壞,《小二黑結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愛情就是如此,不但受到三仙姑和二諸葛所代表的封建思想的阻攔,而且還受到金旺等惡霸的破壞;《白毛女》中喜兒和大春的愛情、《王貴與李香香》中王貴與李香香的愛情,都面對著抗日戰爭的艱難困苦;而《紅旗譜》中的運濤與春蘭,則是遭到反動派殘酷的屠殺和鎮壓。但是愛情的波折決不止這些。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受到革命進程中別的因素的影響。上世紀60年代彝族作家劉澍德發表的小說《歸家》,其所寫的愛情發生在建國后的西南邊陲,這時雖然愛情不再受到反動勢力的阻撓,但從農校畢業回鄉的的李菊英與生產隊長朱彥,他們“二人從小青梅竹馬”,卻“在合作化過程中兩家關系破裂以至悔婚”,“這給這兩個積極熱情、朝氣蓬勃的青年人之間的感情融入了復雜微妙的因素”,作家描寫他們愛情的艱難,“意在......揭示農村的偉大變革中的復雜性和長期性?!币詯矍榈那郏憩F革命的曲折,這是工農兵文學愛情描寫的意向。
(二)通過愛情的前后變化,表現人物的成長和革命的勝利在許多工農兵文學作品中,大多數人物是成熟的,愛情也是成熟的。當然也有一部分人物,一部分愛情,是逐漸成熟的,這便漸漸有了成長人物,和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愛情?!肚啻褐琛分辛值漓o出于青年人的不成熟,先和余永澤產生了愛情,之后經過和盧嘉川、林紅等革命者的接觸,特別是在盧嘉川的引導下,通過學習馬列主義,參加游行,散發傳單等革命活動,成了革命隊伍中的一員,她終于看清了余永澤原來是一個極為卑微自私的利己主義者,于是和他分手,并和革命者江華產生了愛情。這愛情的變更,不但表現了她的成長,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中國知識分子終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從而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犊喽贰分械闹鼙?,開始時對陳文婷這個一心準備從階級立場上把自己“俘虜”過去的買辦的女兒“完全喪失警惕”,“以至在避難時還津津有味地咀嚼著過去,四次寫信給她要求會面,結果暴露了地址,使共產黨員的大哥遭到了敵人的殺害。然而血畢竟教育了周炳,是他開始在愛情上從幼稚的的青春的沖動走向了理智思考。正是在深沉的思考中,他開始懂得了愛情并不能彌合階級的分野。因此,當他在廣州郊區搞赤衛隊失敗而流落上海時,面對闊太太陳文英的瘋狂追求,毫不為之所動”。之后,“在《柳暗花明》中,當他領導工人罷工中和胡杏建立了真摯的愛情關系時,一開始便脫盡‘脂粉氣’,而呈現出一種較為成熟的心態?!?。在工農兵文學作品里,愛情的成熟是和革命的前進步伐聯系在一起的。李雙雙和喜旺的愛情也是如此。這兩人初結婚時并沒有愛情,后來通過李雙雙的誘導和教育,喜旺終于覺悟,明白要克服自己的自私、狹隘、明哲保身和大男子主義等缺點,于是和李雙雙一起,共同追求集體主義思想主導下的新生活。在這基礎上,李雙雙才從內心對他產生了感情。這一愛情產生的過程,就是喜旺思想進步的過程。而這“思想進步”的實質,也就是一場無產階級的思想革命,由此展現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所有工農兵文學中的愛情,都是革命事業的一部分,所以愛情中人物的成長進步,自然也就成了革命前進和勝利的象征。
(三)通過愛情遇到的不同阻力,表現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特色由于工農兵文學中的革命情愛,是在無產階級革命的進程中產生的,因為各個時期愛情遇到的阻力不同,所以愛情也就帶有革命的階段性特點。早期即上世紀40年代作品《小二黑結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愛情,阻力不但來自各自的父母,而且還來自封建惡霸勢力。當然,這些阻力還是阻擋不了青年男女的革命情愛。這反映出此時已經不屬于舊民族主義革命時期,而是處于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了;上世紀50年代同是趙樹理的小說《登記》,所寫的艾艾與小晚的戀愛,其阻力卻主要不是“來自混進村政權的惡霸勢力,而是幾千年來把婦女看作附屬品的封建傳統思想”[7]290,這又反映出“建國初期”這一時代的特點;而《李雙雙小傳》和聞捷的《天山牧歌》,則寫出工農兵大眾在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時期和勞動緊密結合的愛,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的特點同樣突出??傊?,工農兵文學不是為寫愛情而寫愛情,而是要通過描寫愛情來表現革命。工農兵文學中的愛情已經成為表現階級意識、表現革命斗爭的手段。因此,它的愛情故事不再只是愛情故事,而更成了革命的故事。德國學者馬爾庫塞說過:“只有在內容成為形式的時候,才能叫革命的藝術。”工農兵文學把“愛情故事”當作一種手段,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對于內容的“形式”轉換。所以,它是“革命的藝術”。
三、關于工農兵文學革命情愛的思考
1.關于工農兵文學革命情愛的真實性也許有人會問:工農兵文學的這種革命情愛,是真實的嗎?如果放在當今,這種愛情不可思議??墒窃谀枪まr兵文學革命情愛發生的地區,在那革命至高無上的年月,這種革命的情愛,不但男女青年能夠接受,而且顯得極為自然,說:“世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實際上,世界上的愛情,許多都是具有某種思想內涵的,只是這“思想內涵”的性質和具體內容不同罷了。因而,工農兵階級的愛情,理所當然的會具有無產階級思想的意蘊。從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當事人對愛情不但是真誠的,而且還懷有一種崇高感。馬爾庫塞說:“藝術的真實性在于:世界真是它顯現在作品中的那個樣子。”工農兵文學中的情愛,是特定歷史時期特別的愛,是歷史中的“那個樣子”。對于這種“真實性”,以及與此相關的把情愛描寫當作表現革命的一種手段的做法,也有歷史的理由,因而我們不能隨意加以否定。這是對歷史上的文學作品應持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
2.關于工農兵文學革命情愛的規范化工農兵文學不但是政治文學,而且是“典型的政治斗爭文學”。這種文學有著包括題材、感情、語言等等方面統一的要求(題材上要“表現工農兵群眾”[感情上要“和工農兵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語言上要“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描寫愛情故事也是如此,題材、感情和語言,都要“工農兵化”,即革命化。因而工農兵文學作品中的愛情描寫,出現了程度不同的趨同化現象,即一律的政治化和革命化。只有到了上世紀的1956年,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之后,才逐漸出現了同以往政治化、革命化不同的生活化的愛情。但是,總觀工農兵文學作品中的愛情描寫,我們仍然可以感到,這“生活化”的愛情,依然是重于革命思想(新生活的理想,其實也是革命化的理想)而不重于個人情感。表現在,無論是劉澍德、李準、還是聞捷、王汶石,他們筆下的愛情都還是大致相同的,只是生活化,還沒有做到個性化。趨同化現象依然存在,缺失了多樣化(只就愛情描寫而言,就作家的風格來說,則是走向多樣化的)。這不能不說是工農兵文學愛情描寫上的重大缺陷。以今天的角度看,這是思想沒有解放,甚至可以說是思想禁錮的結果。
3.關于工農兵文學革命情愛的淵源有論者言:“漫長的史前期為我們吹響了愛情的前奏曲”,“當前奏曲的最后一串音符還在空中盤繞時,‘現代的’已經悄悄地拉開了自己的序幕”。這就是說,“個人的在中世紀”已經“覺醒”。世界上最早以小說的形式接觸到人類的愛情的,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作家卜伽丘。他的“《十日談》寫了十個青年在十天里所講到的一百個故事,其中有一些正面渲染了愛情的幸福。”之后,在世界范圍內,便陸續有了許多表現封建貴族思想和資產階級人文意識的愛情故事。當然這些都還不是表現無產階級革命情愛的作品。只有到了無產階級革命時期,高爾基的《母親》才接觸到無產階級的革命情愛(巴維爾與莎馨卡的愛情)。而最為著名的,卻是奧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從青春期的沖動,到以無產階級思想為基礎的幾次戀愛?!赌赣H》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所描寫的同樣是革命的情愛,而且同樣也是通過革命情愛的描寫,表現無產階級革命的。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是從前蘇聯傳入中國的。隨著政治思想的傳入,前蘇聯文學也在中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于是,在中國的20、30年代,便有了蔣光慈等人作品中的“革命+戀愛”。當然,工農兵文學主要接受的并不是蔣光慈等人教條主公式化的影響,而是前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思想熏陶,所以好些作品在描寫愛情時,都大力學習甚至模仿《母親》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特別是后者。從《青春之歌》中林道靜身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保爾•柯察金的影子。所以我們可以說,工農兵文學的革命情愛故事,和前蘇聯文學有著重要的淵源關系。
作者:劉江 單位: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