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文明中建筑設計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我國國內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在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之后,人們開始把注意力投向提高自身的生活工作環境之上。因此,也就對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國內建筑行業的耗能量大,同時,受到施工量大、環節繁多等因素的影響,是施工工程當中不可避免地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建筑的生態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1生態文明視域下建筑設計的意義
由于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不夠,因此很多時候會在無意之中就給環境造成了破壞。比如,冰箱的使用方便了人們生活,然而人們只是更多地關注冰箱的使用功能,卻沒有注意到冰箱在使用過程當中會產生大量的氟利昂,嚴重地破壞了大氣層,影響了地球的生態平衡。近年來,每年都有大量的動物滅絕,林地覆蓋面積也在逐步縮小,此外,全球變暖、水平面上升、能源短缺,都給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影響。因此,在建筑設計當中,一定要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貫穿其中,并積極修復已經失去平衡的生態系統。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人類面臨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重難題,如何讓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當前,兼具地方文化特征和自然環境的優秀設計作品不斷涌現,為建筑設計向著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提供了經驗,為簡歷生態建筑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生態文明視域下建筑設計的類型分析
2.1節能節地類型建筑
以節約能源和物質資源為出發點,節能節地建筑設計竭力使物質材料的循環使用成為可能。在目前生態文明的視域之下,節能節地類型建筑已經成為建筑設計的發展方向之一。其可以在確保人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的基礎之上,最大限度地對土地資源和建筑資源加以利用,并最終實現物質資源的循環利用。比如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能夠使用生活廢棄物來進行太陽能發電或者沼氣發電,這樣一來,高污染的能源可以被替代,降低了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給人們提供了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此外,還可以在建筑設計中加入新型的設計方法,在一定土地資源的基礎之上,最大程度得提高人均居住面積。
2.2生土類型建筑
生土建筑是以節約能源為目的,采用覆土來優化建筑的熱工性能,大幅度降低資源損耗的一種建筑類型。生土建筑設計可以大幅度降低保暖方面的能源消耗,同時,還能夠確保建筑物具有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比如,在建筑設計中多次利用覆土的優勢,可以實現防風防震的效果,還能夠大幅度降低外界噪音對建筑物內部的影響。因此,生土類型建筑也是綠色建筑的類型之一,在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維護生態平衡方面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2.3生物類型建筑
生物建筑設計倡導從宏觀方向來衡量和設計人與建筑之間的關系,以保證人與建筑之間關系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生物類型建筑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生物類型建筑設計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放在第一位,并從整體布局上完美地展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系。其次,生物類型建筑設計對建筑營造模式、自然材料和傳統材料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并在建筑自然采暖技術和建筑通風技術的基礎之上,擴大了其在建筑行業的應用前景。最后,除了做好建筑自身的設計之外,生物類型建筑還把注意力放在了了解人們的生活工作規律之上,以達到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目的。
2.4新陳代謝建筑
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地方特色、歷史文化、傳統文化等要素可能會被忽視。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新陳代謝建筑應運而生。在進行新陳代謝建筑設計的過程當中,要在保留歷史傳統的基礎之上,運用現代科技和建筑材料,實現不同文化建筑的共生共榮。
2.5少費多用建筑
少費多用建筑指的是在利用最少的物資和能源的基礎之上,建設更多體現生態文明的建筑物。該類型的建筑具備很多優勢,建造規模大、費用省、還能夠對物資進行循環利用,形成獨立的生態環境,是一種智能化的建筑結構。比如,使用計算機技術使建筑外圍進行自由呼吸成為可能,并對能量和物質進行交換,同時還能夠對風能、太陽能和地熱能進行有效利用,使得這類建筑形成一個獨立而封閉的循環系統,大幅度減少了建筑的能耗。
3生態文明視域下建筑設計的技術
3.1建筑設計符合實際氣候條件
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對每棟建筑物的日照和通風影響較大,因此,建筑群的布局需要錯落有致,此外,還需要注意夏季季風的滲透問題,在豎向布置方面,需要把較高的建筑方在夏季季風的背風面。在單棟建筑物方面,其形體需要符合外部條件的需求,因此交通部分和衛生間常常被設計到平面兩段的位置之上,以便對東西方向射入的日光進行阻擋。在建筑平面方面,主要使用房間的平面設計需要具有靈活性,以便減少噪音,有效調節溫度,以符合未來發展的需求。生態建筑設計需要在建筑形體和平面方面都符合實際的氣候條件,這也能反映出建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特點。
3.2原生自然能源的利用技術
當前世界范圍內的資源都十分短缺,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建筑設計需要加大對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程度。并加大對原生自然能源利用技術的研究力度。例如,太陽能可以為建筑物采暖提供能源,把太陽的光能轉化為建筑物室內所需要的熱能,可以有效減少對煤炭等資源的消耗。除了太陽能,地熱能源也是可以利用的再生能源之一。我國地熱能源的儲量巨大,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微弱。我國東北地區冬天氣候十分寒冷,對供暖能源的需求量巨大,因此,地暖形式的住房在東北的應用范圍較廣。這樣一來,不但能夠降低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而且成本相對較低,避免了人們對建筑空暖所需要的費用。除了加大對新能源的利用力度之外,還需要提高對能源再利用技術的研究,提高能源在建筑物種的利用效率。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還能夠推動我國建筑設計的持續健康發展,保障我們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當前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狀況顯示,我國目前的建筑技術水平相對西方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應該積極借鑒國外新技術應用的成功經濟,不斷推動我們建筑行業想著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發展。
3.3方案設計因地制宜
生態建筑十分關注環境的生態價值,然而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大環境之下,個性化在設計方案中的應用也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生態建筑對自身的形象關注度本身較多,只有優質的建筑形象,才能夠促進建筑與環境的有機結合。然而,在進行生態設計的過程當中,設計師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的基礎之上,借助最新的技術手段,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運用多種設計方法,確保建筑的個性化,避免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只有做好錯落有致的建筑設計,才能夠使得建筑符合當地的風土人情,達到和周圍環境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目的,才能夠吸引更多的居民的關注。
3.4建筑設計的一體化
從橫向分析可以看出,建筑設計要實現人與自然的一體化發展。只有合理處理人、建筑和自然之間關系,才能夠為人們的生活營造出一個舒適健康的環境,還能夠有效地保護好建筑周圍的大環境,保證有利于人類發展的資源能夠持續存在。此外,從縱向分析可以看出,建筑設計要實現當前與未來的一體化。只有盡量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才能夠使建筑空間環境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能夠符合人類從事社會和經濟活動的身心健康需求。要做到建筑設計的一體化,就需要科學合理地選擇建筑材料,切實保證使用的建筑材料對人體不會造成任何傷害。此外,還需要有效控制危害人體的輻射、電磁波及氣體等各種污染。還需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自然通風,對溫度和濕度進行有效調節,使室內溫度和濕度符合人體需要。另外,還可以對直接采光加以利用,充分享受太陽光的魅力。
4結語
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之上,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的使用效率,促進建筑與自然的共生共榮,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王志遠,陳祖展,吳博.生態文明視角下城市住區規劃策略研究[J].中外建筑,2015(11):86-87.
[2]田辰.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分析[J].城市建筑,2013(16).
作者:虞瑾 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筑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