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翻譯中的文化差異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英兩種價值觀在語言上的表現為:1)從個體到整體與從整體到個體,從現在到過去與從過去到現在。英文描述事物是從小到大,從個體到整體,從特殊到一般;中文則恰恰相反。比如:“Sanyaisoneofthemostbeautifulcitiesintheworld.”,遵照中國人的敘事習慣,我們要譯成“三亞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說到地點我們習慣于從世界到國家,再從城市到具體地點。講時間按年、月、日、鐘點為序,這些都是與英美人相反的。2)句中不同位置放置未知部分與已知部分。在句子中,如有已知與未知兩部分,英美人常是從未知到已知,如英美人說“Whatareyoudoing?”;而中國人則相反,我們會說“你在干什么?”3)重點優先與平鋪敘述,英美人是將語言的重點放在前面,如“Thatcriminalwcaughtbythepoliceyesterday”,我們要翻譯成“昨天警察抓住了那個罪犯”。
(1)在思維方面,中西方有很大的不同。當英美國人民表達喜好時,喜歡選擇名詞,撇開具體的形象,往往以抽象為特點;而中國人注重細節描述,偏好動詞。這種差異我們經常能從中外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感受到。例如:Nothingcouldbetooexpensiveintheshop.若把這句話直譯為:“這個商店什么東西都不貴”,那就鬧笑話了。因為英語中的雙重否定結構體現為一種逆向思維的方式。其正確譯文應該是:商場里什么東西都太貴。又如:Itisimpossibletooverestimatethevalueoftheinvention.這個雙重否定句體現出西方人抽象的逆向思維模式。有人這樣直譯:“過高估計這項發明的價值是不可能的”,這和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恰好相反。正確的譯文應為:這項發明的價值無論怎樣估計也不會太高。
(2)在問候、稱呼和其他交際套語有很大的不相同,我們在飛機場、火車站接外國客人會說:“歡迎您,這一路辛苦您了。”如果譯成:“Welcome.Youmustbetiredalltheway.”在外國人看來,這種問候是對累了的人表達體貼關心卻不是迎接某人。以下的說法才是符合英語語言習慣的:“Welcome.You’vehadalongtrip.”或“Welcome.Didyouhavealongflight?”我們碰到老人時喜歡這樣說:“老人家這么大的年紀,身子骨還是這么好。”而英美國家的人卻忌諱被別人說成年紀大,所以我們不能譯為:“Youaresooldbutyouarestillsohealthy.”可以這樣譯“:Youareverystrong.”或“Youlookverywell.”在書面語稱呼上,對“DearHeadmter…”或“DearGeneral…”這類身份較高的稱呼上,往往不譯作“親愛的校長”“親愛的將軍”,而要用“尊敬的”來稱呼。“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中文聽起來很自然,但在英語習慣里,“朋友們”通常放在女士們先生們之前:“Dearfriends,Ladiesandgentlemen.”
社交用語中西方有很多差異,翻譯時要符合譯入語的習慣用法,這樣才顯得自然、得體、禮貌,否則就會顯得生硬、別扭、甚至造成誤會。下面就舉一些典型套語的譯法:1)接待、訪問或者參觀等場合,中方的人常說“歡迎各位多提寶貴意見。”若直譯為“Pleegiveusyourvaluablecomments.”西方的人會認為:你的意見應該是“valuable”的,不寶貴的意見請免開尊口。正確的譯法是“Yourcommentsandsuggestionsarewelcome.”或“Welcomeyourcommentsandsuggestions.”2)見面時,中方常備有禮物,送禮時還要附上一句客套話“區區薄禮,不成敬意”。很多時候禮品并不薄卻也這么說;而英美人送禮時認為:這是專門為你準備的禮品,希望你喜歡。所以這句不妨這樣說:“Thisisagiftforyourmemory.Hopeyoulikeit.”3)中國人宴請客人吃飯時會客套地說“沒什么好菜,請大家隨便吃一點。”在吃完飯后我們也常說“今天招待不周,請各位多多包涵”。英美人眼里,這樣的客氣禮貌話卻招人反感,他們覺得這樣說顯得虛假做作,如果直譯為“:Forgivemeforthepoormealtoday”那就大錯特錯了。用餐開始時,英語應說“:Thesearethebestdisheswecansupply.Pleefeelathomeandhelpyourselves.”或者“Enjoyyourself.”用餐完畢時應該說“:Hopeyou’veenjoyedyourself.”這樣才會讓客人感受到主人的熱情和誠意。
(3)中西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地域上的不同必然會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如英語中有許多歌頌西風的詩詞,漢語中卻常有贊美“東風”的詩句。英國地處高緯度地區,常年氣候偏寒冷,詩歌中常描寫夏日的美麗,漢語詩歌則描繪春天的美麗。如雪萊的OdetotheWestWind(《西風頌》):OwildWestWind,thoubreathofAutumn'sbeing,Thou,fromwhoseunseenpresencetheleavesdead,Aredriven,likeghostsfromanenchanterfleeing.譯成:你是秋的呼吸,啊,奔放的西風;你無形地蒞臨時,殘葉們逃亡,它們像回避巫師的成群鬼魂。英美人是由游牧民族發展演變而來,與馬有著深厚的情感,因此,在英語中有許多帶“馬”的習語,如:horselaug(h哈哈大笑),horsetradin(g精明的討價還價),horsesens(e常識),horsepla(y喧鬧的娛樂),awillhors(e工作認真的人),adeadhors(e徒勞的事情),rideonthehighhors(e盛氣凌人)。中國自古以來一直是農業國,因此,歷史上傳承下來很多與農業相關的俗語和成語,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拔苗助長、守株待兔等等,這些成語都有豐富的引申意義,對于不了解中國文化的英美人,我們不能簡單地就字面翻譯,有必要借助意譯。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這兩個成語,我們可以譯成“Thingswillbeeilysettledwhenconditionsareripe”,“拔苗助長”譯成“Spoilthingsbyexcessiveenthusim”“,守株待兔”譯成“Trusttochanceandwindfalls”。
(4)歷史典故、神話故事、宗教信仰和宗教經典對翻譯有很大的影響。經過幾千年的文化交流,許多詞義東西方的人們已經互相理解和接受,我們直譯過來或直譯過去即可。如:Bibl(e圣經)、baptism(洗禮)、nun(修女)、church(教堂)、God(上帝),中文的玉帝(JadeEmperor)、觀音(Guanyin)、菩薩(Buddha)。有一些則有很深厚的比喻或引申意義,如:Achilles’hee(l阿切爾的腳后跟,比喻唯一致命的弱點)、aPandora’sbo(x潘多拉之盒,比喻災難)、amessia(h彌賽亞,比喻救世主)、olomo(n所羅門,指聰明人)、akissofdeat(h死神之吻,指表面友好實際坑人的行為)、anUncleTom(湯姆叔叔,指逆來順受的人)、acatch-22situatio(n指左右兩難的境界)。中國的歷史文化中,典故數量多不勝數,意義包羅萬象,理解其中意思往往也是外國人深感頭痛的問題,如負荊請罪、指鹿為馬、完璧歸趙、毛遂自薦、紙上談兵等等,不了解歷史背景,就無法解釋詞義,如直譯無法盡顯原作風姿或造成譯入語讀者理解困難,則有必要借助意譯,根據原文的大意來翻譯,不做逐字逐句的翻譯。如漢語的“糟糠之妻”譯成“thewifewhosharedherhusband’shardships”,“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譯成“eachofusshowshistrueabilities”等等。反過來,將“holdawolfbyears”譯成“騎虎難下”,把“thickthieves”譯成“親密無間”“,putthecartbeforethehorse”譯成“本末倒置”。這些都是采用的意譯手法。與直譯相比較,意譯注重詮釋內在意思,忽略修飾文體等細節,譯文更加通俗易懂,行文也更加自然流暢。
(5)有一些詞的意義,中外褒貶不同,如propaganda(宣傳),英文中是貶義,漢語中則是褒義;m(s群眾),英文中指烏合之眾,漢語中指人們大眾;Politicia(n政治家)、aggressiv(e有進取心的)這兩個詞在英語中含有貶義,中文中是褒義。我們在翻譯時盡量避免這些詞,而換成另外的詞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尷尬和不愉快。
(6)對于一些動物,中西方有不同的理解和態度,如:中國人對龍充滿了崇拜之情,認為龍是美麗、善良、威嚴、尊嚴、神秘和吉祥的化身,我們有許多含龍字的成語和習語,如龍騰虎躍、龍馬精神、一條龍、龍飛鳳舞、龍生九子、龍頭蛇尾、龍馭賓天、龍行虎步、車水馬龍等等。這與dragon在英美人心目中的邪惡、殘暴、丑陋的形象正好相反,在英文中thegreatredDragon指與上帝作對的人,adragonwoman指母夜叉,theolddragon則是指的魔鬼。面對這種理解上的巨大差異,我們通常用意譯法或直譯加上意譯法。如,“畫龍點睛”可以譯成“addthefinishingtouch”,“龍騰虎躍”譯成“ceneofbustlingactivity”。有時采用借用法來翻譯,如“亞洲四小龍”譯成“thefourtigersofia”。英美國家的人喜歡狗,甚至把狗作為家庭一員,他們常常用狗來比喻人的生活。例如“:Youarealuckydog.”(你真是個幸運的人),“Youareatopdog.”(你是一位重要人物),“Loveme,lovemydog.”(愛屋及烏)或“Everydoghhisday.”(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地),等等。相反,中國人在歷史上都是比較討厭并看不起狗的,常常用它來比喻壞人壞事,如:狗腿子、狗急跳墻、狗仗人勢等。翻譯時我們也要用意譯法或借用的方法,切不可直譯,狗急跳墻(acorneredbetwilldosomethingdesperate)、狗腿子(henchman)、狗膽包天(monstrousaudacity)。借用法還可以拿來翻譯很多的習語如:somethingfish(y蛛絲馬跡)、stronghors(e氣壯如牛)、Diamondcutsdiamon(d棋逢對手)、goosefles(h雞皮疙瘩)、wiseanow(l像猴子一樣聰明)、lickone’sboot(s拍馬屁)、blindaba(t鼠目寸光)、aflhinapa(n曇花一現)、Haveonefootinthegrav(e風燭殘年)、Togrowlikemushroom(s雨后春筍)、alionintheway(攔路虎)、forthebird(s對牛彈琴)。
(7)借用的翻譯法還可以用于顏色的翻譯,如“green-eyed”在英語中是“羨慕、妒嫉之意”。習語greenwithenvy,green-eyedmonsters.我們翻譯成“眼紅,害了紅眼病”再如,inthere(d虧損、赤字)、bluefilm(黃色影片)、intheblack(贏利),這樣讀者比較好理解和接受。我們在翻譯實踐過程中,只有對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差異理解透徹,并且時刻保持警覺的文化意識,力求“信、達、雅”,才能避免錯譯、誤譯,從而更好地進行東西方的文化交流。
作者:楊建慧 單位: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商貿旅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