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聯網對文化發展的影響辯證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當下視覺文化的發展中,人們正遭受語言文化朝視覺文化轉化的痛苦,對這些網絡文化產生盲目的狀態,逐漸減弱對其批判的能力,放棄對深度意義及價值的思考。這將會影響社會精神價值觀的建設,然而這種影響在網絡傳播中的表現更加突出。我希望通過本文分析互聯網對文化發展的影響,可以讓大家精準的對此有著深入了解。
關鍵詞:互聯網;文化;營銷;視覺
當今科技的影響對媒介產生了巨大的改變,視覺文化也因此繁榮和發展。任何一個迷因都不能單獨的去看,去分析,而是要把重點放在它的社會語境上,只有符合當下的文化環境以及社會心態的迷因,才能獲得更強大活力,迷因更像今天的民間傳說,在古代,民間傳說表面是故事,實際上體現的是社會規范和價值觀。
1技術霸權
網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視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技術傾向會使視覺文化本身帶有的人文價值觀喪失。在視覺文化中使用的文化手段提供了超越現實的可能性,同時它背后的人文價值逐漸失去了“自我”,視覺文化的早期階段只是技術的發展,人們以為創作者可以通過數字化來追求表現對象的文化內涵。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深入和滲透,技術濫用削弱了社會建構的視覺文化和人文價值。即使數字化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人文主義視覺文化精神的內涵,但是它的虛擬化,可視化,空間化,編碼化,非人性化的趨勢不完全符合“文化”的概念。不能完全釋放人類精神的自由,后果可能使人們注意技術而不是事實。
2消費和身份認同
當今這個時代,個人在所有的媒體中既是消費者又是公民,既是公眾又是個人。媒體平臺今天還在宣揚商業與商品,明天就有可能在為公民權之類的東西搖旗吶喊了,就像2001年9月11日那天的電視頻道和互聯網那樣,這種轉變是通過消費者引發的。9月10日的互聯網搜索引擎像往常一樣,大量與娛樂歌壇相關的內容。第二天,9月11日,它們的搜索重點全部改變,大家幾乎都在搜索美國國旗,有關恐怖分子架機撞擊大樓以及他們的幕后策劃人是誰等這樣的新聞。Google前一天還是“私人”的,第二天就變成了“公共”的,這是由千百萬的消費者造就的。
3文化傳播的速度
網絡時代最顯著的特征之一是信息更新速度十分的快,熱點事件也轉瞬即逝。(如圖3.1)昨天還是700度的事件,今天可能就降到了幾十度,就好像“病毒式營銷”,最開始的傳播速度并不是很快,但是當有了大規模的受眾之后,傳播的速度就會突然加快,同時熱度也會相應的上漲,從而形成一種更大規模甚至全民關注的景象,在這之后,傳播的速度又會逐漸的慢下來。圖3.1病毒式營銷示意圖2014年4月26日晚22點,嗶哩嗶哩,樂視等6個平臺上直播杜蕾斯AIR一百對情侶試戴活動,在線看的觀眾大約有500萬,結果卻被網友吐槽。根據24小時微博熱度走勢,“杜蕾斯”一詞到凌晨直播快結束時達到熱度峰值,單小時提及數近2700次。比較近幾個月來的熱度走勢,大約是平時的10倍。如果可以看出,傳統媒介是文化產生的地方,這種營銷模式是從一個點向多個點去輻射。網絡媒介出現后,營銷模式轉化成從多點對多點。“病毒式營銷”則不相同,通過采集和分析目標用戶的位置數據,企業可以定位目標用戶的常用購買地點及其他行為規律,能更好的制定產品銷售策略。他可以保證每一個接受信息的人能夠看到信息并且理解,然后充當下一環節的中轉站。迷因主宰了這個過程,同時消費者也接收到了關于品牌和產品的相關信息。“復制和傳播價值”是迷因學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我們可以從這個案例中尋找到背后的迷因,法國巴黎水Perrier最近十幾年在北美市場的銷售情況不佳,管理層為了改變這種業績,從2011年開始進行了一次全新的品牌推廣活動。廣告界的大鱷奧美公司和CYE為其提供了協助,策劃之后,巴黎水在全球最大的視頻網站YO-TUBE上了一系列以“LeClubPerrier”命名的視頻廣告。這條廣告在的時候就像觀眾承諾,當觀看的人數越多的時候,廣告的內容則會越性感。這一承諾隨即引發了點擊的狂潮,贏得了一千一百多萬次的總點擊量,順利提高了巴黎水在北美市場的知名度與曝光度。
4建設內核豐沛的文化
網絡文化通過新穎的圖形符號表達文化的概念,延伸主體內涵的深度。在創建符號時,可以把藝術與技術相結合,優化圖像,創造節奏感與空間感,通過各種藝術手法和豐富的信息以視覺符號的形式呈現,進而增強網絡文化的格調,大家會對此產生更高境界的共鳴。在虛擬環境中展現民族的特色。網站頁面建設中形狀,結構和顏色等因素的選擇和構建應從各種藝術形式中得出,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形式美。民族文化底蘊和視像功能結合,營造更加完美的視覺形象。在網絡傳播系統中,信息通信者和接收者的邊界被消除,所以要對人們的文化素質,藝術素養和信息素養進行全面提升,從源頭提高民族文化創新品味和實力。
參考文獻:
[1]譚文芳.網絡表情符號的影響力分析[J].求索,2011(10):202-204.
[2]方美琪,胡翼亮.網絡營銷[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楊蓓蓓 單位:大連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