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文化在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伴隨網絡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而興起的網絡文化正在快速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也在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乃至思維方式,這必將對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網絡文化在給高校青年學生身心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挑戰。能否客觀、理性地看待網絡在高校青年學生成長階段所帶來的心理影響,將決定青年學生如何正確利用網絡,并以良好的心態迎接網絡信息時代的嚴峻挑戰等問題,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網絡文化概念
網絡文化是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基礎在網絡空間形成的文化觀念、文化方式、文化產品以及文化活動等。網絡文化是高新技術與文化內容的綜合體,是以電子產品為載體的高新科技文化。相較于紙質書本報刊更便于存儲與傳播,以其獨特的優勢迅速發展。
(一)內容豐富,傳播快速
網絡的快速發展為公眾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音頻、視頻、圖文等以互聯網為載體形成了龐大的網絡文化體系,伴隨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文化以其發展快、更新快、傳播快、便存儲的特性推動著公眾生活的節奏,極大地提高了公眾生活、工作、學習的時效性。
(二)開放自由,自主選擇
計算機網絡的普及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相隔萬里也能即時通信,在網絡空間中,志同道合但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國度也可以公開或以匿名的方式進行交流。同時網絡也為公眾提供了豐富的圖文、音頻、視頻等信息資源,正是不限時間、不限空間、開放自由等特性造成網絡內容的隨意、無序和混亂,網絡文化體系中充斥著諸多暴力、色情、封建迷信甚至反動言論等,導致網絡資源管理上困難重重。
(一)積極影響
第一,網絡文化有助于提升青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我國青年大學生數量龐大,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而網絡文化寬廣的知識面、獲取信息速度快、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等特性,讓青年學生和心理疏導人員不用見面就可以溝通與交流,通過互聯網實現學習資料、教育資源共享,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遠程輔導,等等,極大地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第二,網絡文化有助于提升青年學生心理健康。現實生活中,青年學生由于各種顧慮很少面對面進行心理咨詢,或與心理咨詢師交流時也是極少做到實話實說,很難從根本上真正解決心理問題。網絡文化民主、自由的特點會讓學生輕松地以匿名的方式和咨詢師交流,也能對教學活動或社會事件進行探討,一定程度上減小學生的心理負擔。
(二)消極影響
第一,動搖青年學生的信念。網絡文化以其無國界的特點促進著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也正是這種無國界、互聯互通的開放性,致使部分青年學生迷戀于西方的不良思潮,信念動搖,意志不堅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偏差。第二,管控困難加劇青年學生心理問題。網絡文化的開放性及隱匿性導致管控難度大,現階段網絡文化中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很容易使自控能力弱的青年學生沉湎其中。還有,隨意的網絡交友、網戀等現象,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會產生更多心理上的困惑和不良后果,甚至影響學生的學業乃至一生。
三、網絡文化影響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
(一)加強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文化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面對形勢復雜的網絡環境,傳播內容真假難辨,不同文化相互滲透,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難度,也帶來了挑戰。青年學生的信仰、理想、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階段,而網絡開放的特性所帶來的弊端越發突顯,負面影響沖擊著青年學生的心理,造成學生群體出現不同程度的信仰缺失,此時更應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武裝學生,增強網絡文明建設和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引導青年學生形成對網絡上不良思潮及負面信息的識別能力,提升青年學生愛國意識,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二)凈化網絡環境,強化青年學生網絡道德意識
網絡已然成為社會公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高校青年學生創建安全的網絡環境,已經迫在眉睫。加大執法力度規范校區周邊網絡環境,加強網絡監控管理工作,通過技術、法律手段從源頭遏制不良信息的傳播,凈化青年學生網絡使用環境,盡可能將不良網絡信息的負面影響降至最小限度。高校教育在青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學校要強化學生網絡道德意識,利用青年學生對網絡的濃厚興趣,引導鼓勵青年學生參與校園內部網站的建設,增加學習交流、就業指導、法律援助、心理咨詢、活動組織等學生易于接受的正面信息板塊,適時利用網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將虛擬的網絡世界與現實生活緊密銜接,豐富青年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三)引導青年學生自我約束,提升心理調節能力
青年學生的信仰、思想意識處于形成階段,網絡不良信息的誘惑很容易導致他們形成網癮,學校在加強青年學生心理疏導的同時,學生自身也應該積極配合,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積極提升自我,提高自我調節能力,提升自身修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首先要堅定信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正確的思維分析問題,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努力提升辨識能力,增強對不良信息的識別和免疫能力;其次要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根據學習和生活的實際需求合理制定上網時間,避免上網成癮;再者要加強人際交流,積極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增加人生閱歷,強化自身意志力,養成能自我調節不良情緒的能力,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
四、結語
網絡是時展的產物,是高效的文化宣傳平臺及傳播途徑,但是不加以管控,就會造成一系列的負面問題。網絡的出現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巨大,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從根本上探究網絡文化對高校青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對青年學生使用網絡進行管理的途徑應該是“引導”而不是“圍堵”,在實踐中引導青年學生正確使用網絡以滿足學習求知欲和日常娛樂,從而為青年學生心理健康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鄧洞天.網絡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8):148-149,151.
[2]張勁松,劉藝博.網絡文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與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1(11):161-162.
[3]蓋玉蓮.論網絡文化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9(01):68-70.
作者:覃柳怡 單位:柳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