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職業教育再次成為“關鍵詞”,多處有重點著墨。此前,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這個被稱為職業教育領域的“硬核”文件,明確了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路線圖”。而如何真正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實現校企深度合作、產教融合共贏也成為多方關注的焦點問題。據有關部門統計,江蘇省共有90所高職院校,在校生有68萬人,是我國高職院校數量最多也是校企合作實踐最為深入的省份。3月29日,《江蘇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作為我國首部促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省級地方立法,明確了校企權責邊界,以優化合作形式、強化扶持保障為抓手,激發了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南京地鐵現有員工13700余人,其中技能型人才占比81%。作為南京市規模較大的國有服務型企業,承擔著暢達城市交通、服務市民出行、推動區域發展等多重使命。南京地鐵在職業教育方面的探索與實踐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深化校企合作,和國內多家大專、高職類院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實現“機制共建、人才共育、師資共培、資源共享”;二是高度重視員工職工技能提升培訓,大力培養地鐵技能型人才。
1.1深化校企合作
(1)訂單合作概況。經過十幾年的摸索與實踐,南京地鐵無論是校企合作形式、合作范圍,還是合作院校規模、訂單數量,都走在江蘇省前列。訂單合作院校目前擴展到7家,訂單合作模式已累計為南京地鐵培養訂單生5000余人,有力推動了南京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2010年,南京地鐵和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合作成立了國內首家地鐵學院,2016年,南京地鐵和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共同組建的軌道交通學院正式揭牌成立。2018年,南京地鐵和江蘇省交通廳及廳屬五所院校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全方位多領域加強合作。同年,南京地鐵與南鐵院共同推進的現代學徒制項目成功入選教育部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南京地鐵也成功榮獲南京市首批產教融合型企業稱號。(2)院校合作。自2002年開始,南京地鐵與南鐵院就開始探索地鐵專業訂單人才培養,先后歷經訂單班、冠名班、地鐵學院和現代學徒制試點等階段。2010年雙方聯合成立了地鐵學院,校企雙方領導組成地鐵學院理事會,對學院工作進行全面指導。雙方還把復合型技能人才的培養、一流的師資隊伍的打造和現代化實訓基地建設作為擴展合作的三個維度,形成校企深度合作、產教全面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機制。2015年,雙方合作開展地鐵運營關鍵崗位現代學徒制試點,構建“就讀即就業”的學生學徒雙重身份認定體系,學生在工作期間即享有地鐵員工的部分權益。2016年,經過多番努力,爭取政策支持,成功開展校企聯合招生,共同制定招生工作方案與實施細則,企業直接參與招生面試,提前鎖定優秀人才。2018年,雙方聯合開展“輔修組班”試點,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同時制定了學生差異化管理實施方案,并進行訂單生職業素養養成計劃,極大提高了訂單生對地鐵的歸屬感、認同感。下一步,雙方也將在更多領域加強合作,實現校企雙方互惠互利、深度融合的雙贏目標。
1.2重視員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
自主開展員工職業技能鑒定。經過長期籌備,2010年成立了南京城市軌道交通職業技能鑒定所,并在2015年成功通過質量驗收。去年全年開展了地鐵行車、信號、供電、車輛等14個工種內部技能鑒定及組織制冷工、物流師等5個工種社會鑒定,共有4925人報名,同比增長14.43%。高度重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南京地鐵每年組織技能人才培訓5000余場,參訓員工超過15萬人次,培訓覆蓋面高達95%。同時,企業投入了大量資金,建成了一批地鐵行業特有的培訓設備,如AFC實驗室、接觸網練兵線、LOW操作模擬機、電工實訓臺、列車駕駛培訓仿真系統等。此外,還培訓開發100多類軌道交通專業教材,擁有近千名內訓師和近百名外聘專家團隊。通過定期安排“每月一課”、“兩月一講”和“地鐵大講堂”,請專家講管理,請講師談技術,保證管理理念實時更新,技術經驗實時分享。
2校企合作發展困境
校企合作在人才培養、促進就業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從企業角度分析,主要面臨兩個問題:一是企業投入成本較高。一般來說,企業資金投入主要用于在校訂單生獎助學金、文體活動獎金、講課費、考核驗收費用,為訂單生配發工裝、勞保用品、乘車卡、就餐卡、購買實習保險費用等。這些直接投入每年約幾十萬到幾百萬元。除此之外,還包括為學員提供實習場地、實訓設備、內部師資帶教等投入。這直接導致企業合作積極性不高,難以形成緊密型的合作模式。二是合作配套機制不全。校企合作形式單一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雖然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但各地缺少可操作的執行層面對企業的激勵措施,政策和資金配套都跟不上。校企雙方合作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小步探索前進,經常會出現權責邊界不清晰、無政策可依等現象。三是技能與企業崗位難以銜接。學校課程體系的改革以及建設力度有待提升,培養的人才不能充分滿足企業崗位需求。企業師資穩定性也無法保證,企業講師時間、精力、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學校專職教師差距較大等。
3結束語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為高頻詞,充分體現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而推動校企合作,企業與高校猶如天秤的兩端缺一不可。為促進雙方積極的融合,推動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需要國家釋放政策紅利,不斷扶持職業教育的發展。從企業角度出發,建議如下:加快出臺技能型人才建設各項激勵保障措施,完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保障機制;優化企業穩崗補貼、技能提升補貼、見習補貼發放流程;通過政策扶持、輿論引導、公眾關注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技能型人才發展“軟硬件”建設,開創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作者:夏紫菱 單位:南京地鐵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