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癥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對實踐教學的含義理解有誤、實踐教學目標不明確、實踐教學環節體系不健全、實踐教學管理不到位、實踐教學保障缺失等五大癥候,癥候一又體現為實踐教學可以不要教師指導、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截然對立、實踐教學任務可以隨意設定、參加非本專業實踐不是實踐教學等四種錯誤觀念。這些癥候導致實踐教學效果不佳,必須予以克服才能提升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癥候
“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目標”[1],2018年,《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先后21次提到“實踐”,要求“廣泛開展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科技發明、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對教師育人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評價與考核”[2],將實踐教學提高到空前重要的地位。但從實際的執行情況來看,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效果不盡如人意,要想有針對性地予以改進,首先要深入剖析現有實踐教學存在的癥候及其成因。
一癥候一:對實踐教學的含義理解有誤
“實踐教學觀念決定實踐教學改革方向,決定實踐教學工作思路,決定實踐教學育人水平”[3]。對實踐教學含義的錯誤理解是影響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水平的根本癥結。實踐教學應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感受、體驗、調查、分析等方式完成具體、明確、合理的活動任務,使學生的綜合素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創造能力得以提升的教學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實踐、完成任務、學生素養和能力的提升是正確理解實踐教學含義的四個關鍵。但有些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管理者和教師誤解了這些關鍵,大大降低了實踐教學的效果,甚至造成學生厭惡、抵觸實踐教學的情況。
(一)誤解一:實踐教學可以不要教師指導實踐教學是教學的一種方式,師生雙方缺一不可,沒有教師指導的學生實踐不能稱為嚴格意義上的實踐教學。但有些管理者和教師認為只要有學生實踐就是實踐教學,教師的指導可有可無。受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有些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均采取放羊方式,既不為學生聯系實習單位,也不組織人員到學生實習單位走訪,學生沒有指導老師,以致不少學生根本不去實習,而是托熟人開具實習證明,不僅是使實習流于形式,而且助長了學生弄虛作假的不良風氣。
(二)誤解二: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截然對立成功的實踐教學既有利于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只要采用教師指導學生實踐方式的教學都可以視為實踐教學,既可以在理論教學中插入實踐教學,也可以單獨開展實踐教學。但一些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管理者和教師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截然對立,將實踐教學固化為實習、畢業論文等少數幾種教學環節,從不主動尋找實踐教學條件,增加實踐教學環節,使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死氣沉沉。
(三)誤解三:實踐教學任務可以隨意設定具體、明確、合理的活動任務是實踐教學的重要抓手,也是實踐教學取得成效的關鍵。實踐教學是綜合性較強的教學方式,以學生活動為主要載體,活動涉及諸多方面,只有提出具體、明確、合理的任務才能統攝活動的各個方面,使指導教師和學生方向明確、有的放矢,但當前有些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沒有認識到實踐教學任務的重要性,把目標定得太低或過高。比如有些學校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每門課程每個學生每學期寫3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論文和1篇不少于3000字的學期論文,導致每個學生每學期要寫3萬至4萬字論文,相當于一篇碩士論文的篇幅,學生疲于應付,抄襲、粗制濫造現象頗為嚴重,不僅發揮不了實踐教學的作用,反而迫使學生養成不守信用、投機取巧等不良心理和行為。
(四)誤解四:參加非本專業實踐不是實踐教學只要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教師指導學生參加的不管是本專業實踐,還是非本專業實踐,都應該算作實踐教學。《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也將“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科技發明、勤工助學等”等規定為實踐活動,可見實踐教學并非一定要局限于專業范圍之內。但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管理者堅持實踐教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過時觀念,對師生參加的非專業實踐教學予以否定。比如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等,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可以聯合物流專業教師、數學專業教師共同指導漢語言文學專業和物流專業、數學專業學生合作完成,在參賽過程中,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可以參與競賽項目的前期調研、參賽材料的撰寫、現場匯報等環節,但有些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管理者在教師與學生考核時不承認此類競賽成績,打壓了師生參與社會實踐教學的積極性。
二癥候二:實踐教學目標不明確
實踐教學的目標決定著實踐教學的方向。各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不能由管理者和教師閉門造車,而要在充分調查在校生、畢業生、用人單位等的基礎上慎重制定。但有些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沒有對在校生、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進行充分調研,就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能在文化、教育、管理、出版、傳媒機構及政府機關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與漢語言文學相關工作”的“實用型、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學生需要有較大差距。實踐教學服從于、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連人才培養目標都缺乏調查基礎,實踐教學目標要么是欠缺的,要么是無針對性的,使實踐教學較為被動。比如有些學校沒有將培養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中國語言文學研究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目標,實踐教學目標中也就缺乏培養學生的中國語言文學研究能力的表述,不注重對學生科研能力的訓練,導致想考研的學生不能如愿以償,即使考上,也面臨研究能力欠缺等問題。
三癥候三:實踐教學環節體系不健全
實踐教學環節是具體落實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最重要一環。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就需要以實踐教學目標為旨歸,構建并實施貫穿學生大學四年生活,從課堂到課外,從本專業到非本專業,從校園到社會的豐富、多樣、多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體系。但由于受到錯誤的實踐教學理念和泛化不明的實踐教學目標的影響,一些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管理者消極被動地安排實踐教學環節,僅僅設置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環節,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教學等均被排斥在外,管理者沒有謀劃,學生受各種條件的限制,不能獨立完成實踐,導致實踐教學內容空洞,脫離社會,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能得到提升。
四癥候四:實踐教學管理不到位
實踐教學管理是對實踐教學的計劃、組織、協調、激勵等的總和,是使實踐教學有序、有效開展的重要保證。由于實踐教學既涉及教學工作,又與學生工作密不可分,因此設置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院應該由黨委書記牽頭,建構由黨委書記、院長、黨委副書記、教學副院長、教研室(系)主任、教務科、學生科人員構成的實踐教學協同管理小組,對實踐教學管理工作進行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但有些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所在學院沒有成立實踐教學協同管理小組,實踐教學沒有計劃性,缺乏組織、協調,總是倉促參加與實踐教學相關的比賽或社會實踐活動,專業實習、畢業實習放任自流,畢業論文缺乏過程監督,導致實踐教學效果較差。在實踐教學的激勵方面,沒有統一標準,隨意性較大,同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所給予的課時補貼、獎勵金的數量卻大相徑庭,嚴重打擊教師指導實踐教學的積極性。
五癥候五:實踐教學保障缺失
實踐教學保障“主要包括具有一定實踐指導能力的教師隊伍,能夠充分滿足實踐教學的先進儀器、設備、實習實驗場所和基地以及良好的后勤服務體系”[4]。與理工科專業一樣,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踐教學也需要教學保障。但有些管理者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只要查查資料、寫寫文章就可以了,因而不需要實踐教學保障,既不注重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也不搭建實踐平臺、建立校外實踐基地、購買實踐教學設備,師生參加實踐教學也不提供差旅費、咨詢費等,使得學生不愿意參與實踐教學。現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已成為較難就業的專業之一,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情況尤其堪憂,成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實踐教學的低效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必須轉變觀念并采取有力措施克服以上五種癥候,才能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出知識面廣、綜合素質高、解決問題能力強、達到不同行業文員要求,或能夠從事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的應用型或學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潘海涵,湯智.大學實踐教學體系的再設計[J].中國高教研究,2012(02):104-106.
[2]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EB/OL].(2018-10-08).
[3]孟慶繁,林相友,孟令軍,等.打破“短板效應”提高實踐教學的育人水平[J].中國高等教育,2011(22):32-33.
[4]張晶.評估視域下高校教學建設與發展[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7:207.
作者:吳云 燕善敏 單位:徐州工程學院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