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文化在現代文化中面臨的挑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前言
所謂的中國傳統文化,指的是歷史傳承下來的民族文化內容。和外來文化相比較,指的是本土文化,也就是民族文化。和現代文化進行對比,指的是歷史流傳的文化內容。我國的文化積淀了幾千年,有著比較悠久的歷史,其中雖然存在較多的糟粕內容,但是更多的是文化的光耀和典范。本文所探討的中國傳統文化屬于文化中的閃光點。在面對外來文化以及現代文化的挑戰中,需要理性并且謹慎的認識我國的傳統文化,并且進行重塑。
(一)非物質文化的保護不利
傳統文化具有多種載體,需要給予必要的保護和彌補,比如民間諺語、民間習俗、傳統節慶、文物古跡以及經典文本等等,這些都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失的瑰寶。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缺乏對于這些實體的保護,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流失到國外:我國的傳統文化物品出現在其它國家的博物館中,我們自己的節日被別的國家注冊等。比如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被韓國搶先進行了申遺,對此我們需要反思自身在這方面所存在的缺失與不足,同時避免傳統文化的消亡和流失。
(二)外來現代文化帶來沖擊
全球化的深入以及西方工業文明的發展,為我國帶來了一定的社會財富及其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強勢文化也進入了我國,并且影響著我們的傳統文化。如果從意識形態方面進行分析,外來文化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是一種打擊,嚴重影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地位。一些學生輕賤自己的民族和國家,并且不斷西化自己的思想意識,嚴重影響了我國主流文化的發展。外來文化嚴重沖擊了我們的大眾傳媒,導致我們的大眾傳媒迷失了自我,這在娛樂傳媒方面的體現最為明顯。中國的影視文化往往缺乏自信,而且娛樂節目也是跟風,美國出現了美國偶像,我國的娛樂文化則是被超級女聲所覆蓋,后來還出現了超級少年和超級男聲等等,PK和海選成為了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詞匯,各類選秀節目中更是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選手,致使我們的傳統文化在這些娛樂文化的沖擊下難以得到生存與發展。
(三)本土現代文化帶來沖擊
本土現代文化對我們的傳統文化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人們的意識形態出現了一定的變化,當前的社會環境使很多青少年不齒、遺忘或者忽視了我們的傳統文化。許多青年受到了西式教育,忽視了自己的傳統。許多人看不起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優良傳統思想,反而推崇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個人主義。在衣食住行方面,外來文化對于我們的生活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傳統文化被遺忘或者遭遇冷淡。在文化傳媒層面,外國文化鋪天蓋地的進入我們的生活,韓日、哈韓的風氣比較流行。在這種風氣影響下,許多國人失掉了對于我們自己傳統文化的理性直覺。
二、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文化中的發展策略
(一)明確中國傳統文化的自性
每一種傳統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核心和本質,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文化自性,這種文化自性也是對于一國文化的界定。我國的傳統文化其實就植根于本土的、不可替代的文化,有著自身固有的特點,在抽象和具象雙重意義上有著摸得著、看得見,可以進行感知的特點。我國傳統文化的自性在很多方面都有體現,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包括道家、易學、佛學等方面的思想;有著遍布全球的文化影響力,也有著海納百川的廣博。這種獨特的自性屬于我國文化的根基,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基,只有了解和清楚我國傳統文化的自性,才能談得上對于自己文化的自信以及理性直覺[1]。
(二)提升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
我國權威的文化濡化機構需要加強對于傳統文化濡化的力度,進而提升大眾對于傳統文化的普遍認知度,加強我國傳統文化的主導地位。所謂的文化濡化機構,可以分成四種結構,其中包括學校、社會、家庭、大眾傳媒。學校教育屬于有組織和有意識進行的,是被教育者受到的教師的教育。如果從知識掌握角度進行分析和看待,現代學校起到了較大的作用。所以說,學校的濡化作用是十分強大的,也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因而不可替代的需要擔當對于傳統文化的濡化作用[2]。從我國的小學教育到高等教育,不能過于淡化或者省去傳統文化的部分,而需要合理的增加這方面的內容,這樣才能全面的把握和傳承傳統文化內容。在如今信息快捷以及科技發達的年代,大眾傳媒有著非常強大的力量,也屬于重要的濡化機構。比如,美國在全球有著一定的文化霸權,美國通過各方面的傳媒方式,好萊塢影片就成功的向外輸出了他們的文化觀念,以及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等等,許多人受到了大眾傳媒的影響,他們熟悉了這些新鮮的文化內容,但是忘卻了自己的傳統文化。
(三)兼容并蓄現代和外來文化
對于變遷的外來文化以及現代文化,我們需要保持兼容并蓄的態度,并且切實穩固我們傳統文化的地位。在當前的全球化時代,我們不僅需要拋卻全面細化的文化激進主義,還需要避免因為夜郎自大而出現文化保守主義。我國的文化自古以來就是有著較強的包容性,在當前的形勢下,魯迅先生所提倡的拿來主義還是比較實用的。我們需要積極的借鑒國外文化中的優良因子,對我們自己的文化進行補充,而后規劃外來文化的內容。同時需要接受在現代社會中傳統文化的變遷。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全球化的年代,我們不能盲目的反對復雜紛繁的現代方向,也不能過分的抵制國外的非強勢文化以及強勢文化,因為再強大的抵制都是無濟于事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加強對于其他文化的借鑒和學習,這樣才是正確的文化發展途徑。通過這種方式,我們的傳統文化地位可以得到穩固,并且得到重塑[4]。
(四)重塑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心
我們需要提升對于我們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只有我們具備了對于自己文化的自信,才能進一步去研究我們當前面臨的文化認同問題,才能談及對于我們傳統文化的重塑問題,才能真正的振興我們的傳統文化、振興我們的中華民族。根據唯物辯證法我們知道,在看待事物時,需要應用全面的觀點,需要通過兩點論進行分析,所以在對待我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也需要采取這樣的態度。文化包括落后以及先進兩個方面,是在歷史的沉淀中逐漸形成的內容,屬于我國上層建筑的部分,這種上層建筑是由我們的經濟基礎決定的,和傳統文化的關系可以說是千絲萬縷。對于外來文化,我們不能進行盲目的崇拜,更不能全面否定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國傳統文化中對于自身人格的修養這部分內容十分值得發揚,孟子主張“楊吳浩然之氣”,周敦頤曾經贊美蓮花的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些優秀的文化內容都是我們值得驕傲和自信的。曾子曾經說過“五日三省吾身”他主張人們應該通過有效的反省來提升自己的人格和修養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內容,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文化精髓,是我們樹立文化自信的資本。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探討了當前中國傳統文化所面臨的各方面挑戰,并且提出了較為有效的解決策略。當前國家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競爭因素,文化力和民族力同等重要,想要提升我們的綜合國力,就需要加強我們的文化根基,并且有效的把握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這樣才能賦予我們的文化以活力和生機,讓我們的文化得到全面的發展和傳承。
參考文獻:
[1]歐丹.新時期樹立中國傳統文化科學觀的原則和價值[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04).
[2]陳博.論設“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為高校公共基礎課[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02).
[3]李漢橋.國學吟誦與文化傳承——大學生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現狀調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10).
[4]周可.李達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嗎?——兼與丁曉強諸先生商榷[J].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16(02).
作者:喬露;何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