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西方文化對古代女裝的影響范文

西方文化對古代女裝的影響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西方文化對古代女裝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西方文化對古代女裝的影響

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西方文化進一步融入到中國民眾的社會生活中,使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遷也反映在服飾上。而上海作為開放較早的五口通商之一,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很深,女子服飾西化現象比較典型和普遍。上海的城市特點和獨特的人文環境為女裝西化現象的產生提供了殷實的土壤。

一、清末民初服飾變遷的社會背景

(一)上海經濟的發展為服飾的變革提供物質基礎

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后,上海作為中國首批開放的商埠,因其交通便利等諸多因素成為受歐美生活方式影響最快最深的地方。特殊的地理位置、商業功能和社會環境,吸引了大量的四方移民和頻繁的中外交流。經濟的不斷發展使上海由一個江邊海隅的小城鎮迅速發展成為繁榮開放的大都市,這就造就了上海兼容并蓄的所謂“海派”文化。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商埠、中外貿易的中心城市,各種新奇服裝、時髦衣飾由此發起,使其在中西交融過程中開始擁有了自己的風格。洋布、洋傘、洋鞋、呢帽之類的洋貨,在上層人物的身上一天天增多了。在這種背景下上海在中國的時尚中心地位逐漸形成。

(二)近代的都市女性最早在上海形成

上海開埠較早,較先承受歐風美雨的洗禮,僅就女子而言,上海的摩登女子對西方服飾也是情有獨鐘。近代上海的都市女性中,既有名門閨秀、電影明星,也有時髦舞女,她們的社會地位、社會角色雖各不相同,但卻都是服飾西化的傳播者。她們思想新、觀念新,不僅在價值取向上認同西方文化,而且在生活習俗上亦效仿洋人,這都對西方服飾的導入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上海女子服飾的變化體現了取西之長、洋為中用的趨向。從晚清到民國,上海女界一直引領服飾變革的潮流,成為近代女子服飾變革舞臺上的主角。民國以后,受西方風氣熏染的都市女子日益增多,“摩登小姐”、“新婦女”成為時代美麗女性的代名詞。新婦女不但形象新,更重要的是思想新穎,觀念更新,都市女性審美緊跟時代潮流,并以開放的心態接納西方文化,近代都市女性最早在上海形成。

(三)民眾求新求變心理的驅使

在西方思想的指引下,人們對服飾抱著開放的態度。雖然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傳統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但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的炮火以及西方文明一并涌入中國,中國人耳濡目染了半個世紀,舊有的思維方式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沖擊。政治統治的松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及社會觀念、價值取向的更新,強有力地推動了傳承性很強的社會風俗的變遷。“乾嘉時風尚敦樸,咸同而后漸染蘇滬風氣,城鎮尤甚,男女服飾厭舊喜新。”(《中國現代化區域研究•閩浙臺地區》臺北版,第577頁)所以“上海人”一方面在衣著方面不拘于禮教,不墨守成規,而且喜于標新;另一方面,受西風東漸的洗禮,上海民眾對一切能增加美感的外國服裝都抱開放的態度。上海人逐漸接受了開放寬容而不是封閉自守的審美觀念,從而為女子服飾的變遷提供了比其他地區更為開放的外部環境。這種獨特的人文環境是諸如北京、蘇州等城市所不能具備的,也正因此,西方服飾文化導入過程中所受阻力較小。民眾心理的變化影響著服飾變革的腳步,晚清人們的新思想、新審美觀點對服飾變革起著很大作用。綜上所述,上海作為近代城市女子服飾變遷的發軔地和核心,并不是歷史的偶然,而隨著租界的開辟和大量外國人涌入,上海這座城市所具備的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女裝西化現象的產生成為必然。1840年鴉片戰爭后城市女子服飾的變化已經初露端倪,這時服飾變革融入新生活方式的氣息。

二、清末民初服飾變遷的主要表現

從清道光到光緒中葉,由于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響較大,女子服飾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西化”現象。城市女子服飾在形制上開始發生不同以往的變化,如袖口時寬時窄,上衣比例逐漸縮短等。雖然這時的形制變化還很微小,但這些變化構成了近代服飾大變化的開端,透露出新文明的氣息。此時,中國大地上刮起一股強勁的崇洋風,“大江南北,莫不以洋為尚。”[1]城市女子服飾的變化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中西合璧的服裝:旗袍

“清末旗女穿的旗袍,其基本樣式是立領,右大襟,全身較寬松,長袖,上下直線剪裁,下擺寬大,不開衩。特點是寬大、平直,下長至足。”[2](P80-81)傳統的旗袍裝飾相當繁雜。20世紀20年代,因受歐美服飾的影響,旗袍的樣式有了明顯的改變。“旗袍裁制者將旗袍與西式服裝結合起來,或是局部西化,或是在旗袍外配搭西式外套,大衣,絨衫等。旗袍局部的西化表現在領、袖處采用西式服裝的裝飾,采用洋裝中的翻領、“V”形領、荷葉領。袖型則有荷葉袖、開衩袖等。”[3](P20)其次,受西洋女裝的影響,旗袍的裁剪也因跟隨西方潮流而更為合身了。旗袍長度縮短了,另外,腰身收緊了,還有袖子也被那些愛美的女性改造成短袖或無袖,袖邊的裝飾滾邊也沒有從前那樣寬闊。旗袍由以前的直線型設計改為收腰式,旗袍的擺線也提高至膝下。此時旗袍融入了西式裁剪理念和審美標準,它去掉長衣大袖而使之輕便適體,這些變革充滿了時代氣息。旗袍在自身的不斷流變中,最終演進成為近代中國女子的經典服飾,成為一種具有獨特風貌的服裝,享有“國服”之譽。改良旗袍是“西體中用”的典范。改良后的旗袍結構簡潔、富有現代美感,既表現出女性的曲線美,又襯托出典雅含蓄的東方神韻;既體現了中國女子玲瓏的曲線,又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此時的旗袍在簡約中顯露自然、樸素、清新和淡雅之美,在服飾的簡約中展現著女性獨立、自信、個性的精神面貌。這種旗袍在制作上融貫中西,典雅的風格成為中式女裝的經典,在整個20世紀的歷史上,旗袍一直深具生命力。旗袍也成為迄今為止國際上公認的中國女子服飾的典范。如果說20世紀20年代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特殊時期,旗袍則表現出中西結合、兼收并蓄的多樣變化,表現出了既開放又封閉的民族風格特點,可以說是清末民初最典型、最獨特的服裝樣式。此時期幾乎每位女性都希望能擁有一件自己心儀的旗袍,就像擁有一件藝術品一樣,所以旗袍在當時深受名媛閨秀、女教師、女職員、女學生甚至工廠的女工的普遍喜愛。民國時期女性服裝正是從過去平直、寬大的袍服到逐漸合身,從長裙長袖到無袖短裙,從繁瑣到簡潔,從莊重嚴實到性感迷人等的多樣變化,這些變化也影響到了現代具有傳統民族特色的服飾的流行,尤其是被稱為“國服”的旗袍,在現代仍然有很深的影響。

(二)城市女子服飾的時裝化

除旗袍外,女性服飾繁榮的顯著標志之一就是新式時裝的出現。民國建立之前的十年在世界時裝史上被稱為近代時裝的開端,時裝設計也是以女性為核心。上海開埠以后,逐漸成為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窗口,新式服裝由此向四周輻射、推廣。上海的一衣一扣、一鞋一襪,都足以影響全國。所謂“女子衣服,好時髦者,每追蹤上海式樣。”[4](P2)連北平、南京、蘇州等大城市,也唯上海馬首是瞻。上海地區服飾呈現出中西合璧后的海派特色,服裝樣式漸趨多樣化。另外,西裝、大衣這些西方人的服飾也逐漸為國人所接受,并隨著對西洋文化的崇尚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商家的服裝展演、女演員的穿著引領著時裝的潮流,時裝中的裙裝成為都市女性的新寵樣式、顏色時時翻新。披風、西式大衣、西式外套、毛線馬甲、泳衣、各款帽子、圍巾……共同構成時尚女裝的一部分,女性服飾在這一時期出現了爭奇斗艷、日新月異的景象。上海服飾可以說大力借鑒了世界上的流行服飾,成為了中國服飾最耀眼的城市。開埠后的上海作為世界五大都市之一,有“東方巴黎”之稱,巴黎的浪漫氣息洋溢于整個大上海。在這里,服飾超越了國界,各種風格異彩紛呈,上海成為新潮妝飾的發源地,左右全國的流行趨勢。從晚清到民初,城市女子服飾的發展跨越了千年封建社會的桎梏,進入了一個百花齊放、中西交流的新時代,上海成為領導全國服飾潮流的先鋒,成為中國的時裝中心。另外,專營女子服飾的服裝店和服裝公司也應運而生,“上海有百合女衣店、全泰時裝公司、景藝時裝公司、明星時裝公司等數十家。這些時裝店將世界最新款的服裝引入上海,又從上海傳遍全國,在女子服飾變遷潮流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5](P320)上海第一家由中國人開設的女子時裝店,是1914年由浦東南匯人金鴻翔創辦的“鴻翔時裝公司”。開業之初,針對滬上女性還沒有盛行西式時裝的情形,他們專門設計制作了一批糅合女子西服工藝的新潮時裝,陳列在櫥窗內,對女裝的改革和中西服裝的合璧有篳路藍縷之功。

(三)中西結合的服裝:女裙的流變

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女性服飾總是衣長及膝、裙長過足、交領右衽的上衣下裳制,這一直是封建社會女性服飾的主流,而且幾乎全為平面裁剪。例如裙子,一律縫成寬直的“筒式”,系于寬大的上衣之內,絕不允許顯露女性的體形美,所以服飾特點多為嚴謹、寬大、平直。民國之前或初期女“裙”種類較多,如百褶裙、鳳尾裙、馬面裙、月華裙、魚鱗裙等,但保持了清朝時的裙裝特點,多為手工縫制的圍系之裙,其裝飾和制作較為繁瑣。當時清代的女裙,就整體廓型來看,基本都是正梯形。裙子展開平放時,裙片兩側輪廓線沒有明顯弧度變化,換言之,幾乎沒有腰臀曲線變化。裙的變化始于1911年之前,受西方影響,圍系之裙慢慢轉變成套穿之裙,開始走向西化,出現了斜裙、喇叭裙、塔裙等,樣式及縫制工藝趨于簡潔,傳統女裙元素漸漸消失。正如《淞南夢影錄》中有載:“裙腰不必兩分開,假扣分勻排亦怪。既學西樣層錦簇,如何下幅緊圍來……”[6](P57)形象地展現了當時女性裙裝的變化特點。經受西方女裙潛移默化的影響,裙裝改變了傳統的拖地長裙,出現連衣裙、套裙等,袖子變短,甚至無袖、露肩,款式變得越來越實用和簡潔。民國上海的西化女裙,裙身兩側的臀圍處己有明顯的弧度變化,廓型傾向于O型,這與西式半裙廓型基本一致。由此看來,女裙也經過了中西合璧的西化過程。從民初上海的女裝看,“淑女多緊衣窄袖,裙裝加長,裙擺放大,與上衣構成強烈的反差,顯露出人體曲線的變化,并大膽地吸收了洋裝緊身的原則,使女性的身材顯得苗條而頎長。少女裙裝露出腳腕,衣與裙構成了淑女、少女和少婦服飾的基調,中西合璧又不失傳統女性的端莊與嫻靜。”[7]另外西式的套穿裙在19世紀后期成為上海女子所接受與中式上裝構成時髦組合,成為了眾多女性所鐘愛的裙裝。上海等大城市的一些時髦女性的服飾多表現為西式連衣裙、套裙等,再現了當時女性的歷史縮影。

(四)學生“洋裝”的盛行

“清末‘新政’開始興辦女學,女子入學人數逐漸增加,到1909年全國有各式女學堂308所,女學生14萬多人,其中還包括很多教會女學生。”[8](P100)這些新式學堂大都模仿歐美建立,對學生幾乎都提出了衣飾整潔的要求,具有一定特色的學生裝走上服飾舞臺。女學生是時代的寵兒,民主與開放的時代使她們有機會接受近代化的學校教育,她們衣著不拘一格,款式無嚴格的規范,衣領突破傳統限制。民初女子,尤其是女學生的服式,恰恰在這些方面有很大突破。“她們的服飾以衣短裙長,袖寬領高為特征。袖短及肘,寬越八寸,領高至四寸以上。”[9]受新思潮影響較多的女學生們,推動著服飾的花樣翻新。民初以上海婦女的服裝最為時髦,而又以上海女學生的服飾最為艷麗開放。“奇裝異服”首先出現在當時的女學生身上,一方面表現為女學生服飾樣式新奇。“短其袖,高其褲腳,窄其腰,高底其鞋。”[10]服飾更加新奇華麗。另一方面,女學生服飾的花費越來越昂貴,女子服飾的奢靡化,從學生開始蔓延到了整個社會。學生“洋裝”的盛行,其中留學生、學界青年等新式知識分子成為服飾新潮的領導者。胡漢民任教的廣西梧州中學允許學生可以在歲時年節“披洋衣揖孔孟”[11],可見,在學生中穿洋服的人已不在少數。在校學生,除了規定的學生服外,更是帶頭在服飾上洋化,這反映的是青年學生在生活中渴望“洋化”。清亡后,曾出現過“洋裝熱”。此外,西式大衣、洋式襯衣、絨衣、針織衫、西褲、紗襪等都漸漸普及推廣,她們可以自由地穿著短裙、穿西裝、穿旗袍、穿絲襪等等,中國服飾中的西方因素不斷增加。

三、清末民初服飾變遷的突出特點

(一)服飾著重講求“時髦”

在過去的上海或當時中國其他地區,服飾仍然具有明顯的社會等級和身份的標志功能。而在晚清的上海,人們卻很難從服飾上辨別穿者的真實出身和地位。“至同治、光緒年間,上海已經形成了奢華炫耀、標新立異、變化迅速的服飾特點,對當時服裝流行特征的最好形容就是‘時髦’二字。”[12](P18)1917年,先施公司在上海設立分公司,各種服飾上的新奇用品被引入,上海開始成為時尚流行的中心。而上海的時髦女郎更是將洋服時尚演繹到極致,西式連衣裙、西式大衣、高跟鞋、長統絲襪、西式晚禮服是上海女郎追逐的時髦。民初時,上海女性雖未完全接受西洋服裝,卻非常樂于將旗袍與源自西方的高跟鞋、玻璃絲襪、胸花等服飾配件組合而穿。而二十年代開始,旗袍與外來的西式大衣、西式短上衣、西式馬甲、西式毛線衫的搭配組合,成為上海摩登女性主要的日常裝扮。衣著打扮成為她們實現自我價值和進行社交經營的重要手段。我們認為社會背景決定了時髦是晚清上海服飾時尚的主要特征。到19世紀晚期上海已完全左右了中國的服飾流行。從1860年起,上海逐漸居于晚清中國的時尚中心地位,“時髦”是當時上海服飾流行的集中寫照。上海服飾時尚開始形成所謂“海派”的包容古今兼蓄中外、講究炫耀追逐時髦、標新立異變化迅速的獨有風格。上海“繁華甲于全國,一衣一服,莫不矜奇斗巧,日出新裁……”[13](P32)拉開了中國服飾與西方服飾體系并軌的序幕,展現出中西文化的大融合時代。

(二)“露”被顯現

古代中國,受封建禮教思想影響,女子的服飾自古以來就是以保守而著稱。尤其是兩宋提倡“理學”以來,對女子的言行舉止和服飾又有了更強的約束,女子的形體曲線是完全不能顯露的,更不用說裸露肢體了。中式女裝以“遮”為主,女性以層層衣服緊裹身體,所謂“女不露皮”。在著裝上更應嚴守規矩:“衣領緊扣,長裙曳地,不可過多袒露肌膚。否則,會被視為輕浮、不自尊、有失體面而為社會所不容。”[7]嚴正的服飾規范,嚴重的束縛著女性的自身發展,它不僅包裹著女性的身體,更埋沒她們的才能和獨立的意識。“晚清時期,因受西方服飾文化的影響,出現了露背裝,短袖或無袖裝,成為當時女性的時髦打扮。女性服飾的改良變化,顯示了女性開始有意識地展示自我和個性,同時開始大量地‘西化’、‘洋化’”[14](P12)。而到了民國時期,受西方服飾文化強調人體審美觀念的影響,都市女性時裝開始著意于“露”。青年婦女喜歡穿長衫短褲、不逮膝、露腿赤脛,爭趨時髦。女性崇尚簡潔時尚、性感裸露的服裝風格。后加上女子健美運動的提倡,更推動了女子時裝的暴露趨向。女性著裝已不再保守,甚至以部分暴露自己的身體為時尚。1930年8月11日,《民國日報》對新婦女服裝作如下描繪:“她們吧,已換上高跟的漆皮鞋,束胸,不十分地,但束了全身,把所有的線條全部顯露了。”隨著西方服飾文明影響逐漸上升,服飾趨向適體、方便和美觀。腿部和手臂顯露出來,不再被寬大的衣服嚴實的包裹,這是女性自我解放的一大進步,從此打破了女性傳統的“上衣下裙”、寬大、平直的服裝外觀形式。例如,經過改制后的旗袍開始收緊,長度變短,女性開始大方的露出她們秀美的小腿。這些服飾變化無疑是受到了此時期國內外思潮的影響,尤其西方社會文化的沖擊對女性服飾變遷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三)注重曲線美

在中國傳統社會文化和倫理道德的影響下,婦女服裝和男子服裝一樣都有寬大垂長的特點。女子的上衣要求都是過寬過長,不太注重服裝外型輪廓上的變化,完全不能顯現出女子的曲線美。而西方人的審美趣味卻不盡相同,西方人的服裝傳統以表現人的身體、線條為特征,著眼于腰、臀、胸、肩、背等部位的設計造型,偏重于外型的夸張。“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西方女性尤其是上層社會的女性服裝一直是以緊身胸衣為核心的,整體形象多為碩大的帽子、纖細的腰肢、平復的小腹、翹起的臀部,形成所謂S形,再加上拖地的長裙和華麗的抽紗裝飾,或手上再配以遮陽傘或扇子,儼然一件裝飾華麗的飾品,成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14](P24)在20世紀初時受西方服飾的影響,中國女子的服飾逐漸改變原來寬大垂長的風格,開始追求緊小、窄袖、細腰,逐漸成了一種合體又富有曲線美的新式時裝。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上衣逐漸縮小,不再寬大垂長過膝。民國時期的旗袍受到女子的喜愛,“它一改過去胸、肩、腰、臀完全呈平直狀態的傳統,將衣服裁制得腰身緊縮、袖口縮小,比較注重線條美,以顯示人的個性特征。”[15](P187)腰、臀部的造型變化是影響服裝整體廓型的關鍵點。民國上海女裝收腰、收省的結構處理是H型向S型轉變的重要環節,展現了人體兩側腰臀曲線。在進一步的收省之后,女性的胸腹曲線以及背臀曲線也都充分顯露,因而呈現出非常立體的S型效果。例如傳統旗袍,其特點是寬大、平直、下長至足,但在受到歐美服飾影響以后,就有了明顯的變化,旗袍的變革鮮明地體現了人們對人體曲線美的關注。“旗袍在衣長、袖長、衩長上不斷翻花樣,同時,腰身越來越窄,有的窄到吸了氣才能扣上紐扣。這時,胸圍、腰圍、臀圍,趨向狹窄、緊繃,將人體曲線、凹凸,暴露與刻畫得淋漓盡致。”[16](P60)民國初期的女性服裝受西方女性服飾的影響,服裝不再只是過去平面剪裁的上衣下裙或寬大袍服,由過去的抹殺女性性別及人體特征逐漸變為有意識地去表現女性人體特征。上海女性在西方服飾的影響下,服裝開始呈現出明顯的S型造型。盡情展現自己的身體曲線,這是清代女裝所不具備的,也是中國幾千年來平面裁剪的服裝所不可能具備的。

四、清末民初服飾變遷體現的女子的思想意識

(一)追求男女平等的意識

我們從近代女子服飾變遷的主要表現和突出特點可以看出:從對封建禮教綱常的踐行到對外來事物的接納,從傳統服飾到近代服飾變遷的歷史過程中,因受西方開放、簡潔、時尚等服飾文化的影響,上海女子服飾在旗袍、新式時裝以及學生裝等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西式大衣、女裙等進入女子裝飾世界,服裝上“洋化”,這與古代“男尊女卑”、“舉案齊眉”的審美標準已是大相徑庭了,其中“打扮時髦”排在首位。女性已由被動地為“悅已者容”轉為主動彰顯自我,她們盡情地展現自己的美麗。她們從封建服制的束縛中掙脫出來,盡情地渲泄自己的審美趣味,顯現了清末民初女性追求男女平等的強烈愿望。意識上她們也已經不再向以前一樣做男人的附屬,而自是開始更加的注重自己起來,開始懂得裝飾自己、打扮自己,開始用另一種審美標準來審視自己。服飾變遷折射出女子思想意識以及情感價值都有了新的標準,此時,女子服飾逐步突破傳統禮教對她們的束縛。然而在人類漫長的封建社會,女性一直處于社會的底層,“男女有別,男尊女卑”的這一封建社會根深蒂固的文化觀念,使女性完全成為男性的附屬品。由于受新思潮影響,城市女子服飾的發展已經沖破了封建樊籬對女子的種種規范,她們穿著時尚,與男子一道進入社會參加社會交往。女子利用服飾來裝飾自己,開始走出家庭,自信大方的與男子一起參加社會交往,并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社交觀、自主觀、自立觀等,這些女性新文化觀的形成,促進女性傳統價值觀念的消失,對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也有較大影響。因此,透過服飾,表明女性追求男女平等的強烈愿望,也進一步說明了都市女性價值取向上的進步。

(二)追求自我解放的意識

中國封建社會女性的服飾,往往帶有約束其行為的象征意義,臃腫、肥大的衣衫如同森嚴的封建禮教一樣將女性的軀體嚴嚴地遮蔽起來。女性受到的是從身體到心靈的束縛和壓制。然而,自晚清以來,西風東漸,西方文化沖擊著中國傳統文化,而女性受到西方外來文化的影響很深。在影響這一時期服飾變遷的因素中,中西文化及服飾風格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改良的旗袍、充滿時尚的著裝、中西結合的女裙、奇裝異服的學生裝等,促進了女性服裝的不斷發展與創新,也推動了女性自身的進步與解放。如今,女性脫去有礙自由的封閉性衣飾,換上輕捷、短小能露出肌膚的裝束,充分享受著被解放和獲得自由的感覺。從衣長至足到逐漸縮短,從寬大平直到逐漸合體,從襖裙到旗袍、傳統的上衣下裙到奇裝異服的出現,這些服飾變遷的現象處處顯示著女性擺脫封建束縛,走向自由、解放與個性的社會歷程。受西方文化及服飾的影響,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也開始走向多元化。女性服飾可謂百花齊放,成為當時社會生活中的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比較典型的就是旗袍的普及和盛行,更是展現了女性的自信、美麗的新形象。總之,女性服飾的變遷不單單只是服飾的變遷,它也是女性解放的一部分。透過服飾的變遷可以看出女性自我解放意識的增強。

(三)追求個性自由的意識

當今,社會是一個個性化、多元化的時代,人們越來越愛追求個性化、時尚化。這種個性化最明顯便是表現在服飾上。由于西方服飾樣式的引入,使民國時期都市市民穿戴的豐富多彩。都市女子都可以通過服飾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風度,男女之別也統統消失在追新求異的時裝潮中。女子服飾不再臃腫、肥大,不再是劃分等級的標準。近代文明所到之處,衣冠之制的影響蕩然無存。服飾成為一個時代的窗口,展現了中國人追求個性自由的千姿百態,反映了人們從等級森嚴的封建服飾制度下解放出來。透過服飾變遷可以看出當時女性開始有意識地追求個性自由,并逐漸走向平民化、多樣化。使女性完全走進社會成為具有獨立人格魅力的人。她們透過服飾的裝飾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審美情趣,力圖通過自己服飾上的多樣性和趕時髦,來表現自己的獨立人格。隨著意識的獨立,女性開始大膽追求個性化的服裝風格,清純的女學生裝,再加上美輪美奐的旗袍美女等形象則充分展現了當時女性追求的個性。千姿百態的女性服飾從側面反映了女性已開始追求個性自由和個性解放。20世紀20年代以后,上海的服飾文化絢麗多彩,崇尚個性自由、體現審美情趣的新服飾觀念引導著服裝潮流的變革。尤其是城市年輕人,在穿著打扮方面,早已擺脫傳統的束縛,重在顯示自己的個性追求,從而使服飾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清末民初的女子服飾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新與舊、中與洋、滿與漢都在尋找著自己的坐標。在西方服飾的異化下,各種奇裝異服登上了歷史舞臺,映襯著紛繁復雜的中國社會。如今的社會已進入21世紀,這是個具有全球性的多元文化并存的時代,追求時尚、個性成為服飾發展的主要趨勢。在這里,個性是永恒的,而每一個形象都緣起于昨天,源于歷史,成為今天服飾流行的歷史因素。

五、結語

服飾作為人類必不可少的一種物質形態,不僅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而且還展現出社會的文化及社會的變遷。清末民初是中國近代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新舊制度的更替,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中國社會發生著重大變化,使女性不僅在服飾形制上發生著獨特的變化,而且在思想觀念、生活習俗等方面發生著變化。從此,衣服不再只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代表著一種理想、品味或信仰。女性成了自己的主人,她們可以自由和無拘無束地向人們展示自己的審美觀念及時代人生觀,成為打破陳規,敢于創新,與時俱進的現代新女性。所以,清末民初女性的服飾變遷不僅折射出中西交融下近代女子服裝的千變萬化,而且反映了人們思想意識的重大轉變。因此,清末民初女性服飾變遷具有特殊的社會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 曰本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 精品国产高清在线看国产 | 羞羞色院91网站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 | 亚洲激情网址 | 欧美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 | 四虎网址最新 | 亚洲午夜电影 | 欧美日韩在线电影 | 久久久网站亚洲第一 | 男人天堂资源 |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国产精品 | 开心色播站 | 俄罗斯三级最新电影 | 国内精品 大秀视频 日韩精品 | 午夜性刺激片免费观看成人 | 一级在线电影免费播放看 | 国内精品亚洲 | 在线视频观看国产 | 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 波多野结衣在观看播放 | 国内精品亚洲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 | 亚洲免费视频网站 | 国产大学生系列 | 中国久久 | 亚洲视频欧美视频 |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 最新1024国产在线观看你懂的 | 愉拍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电影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