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從校園文化概念的提出至今,發展到以獨立的文化形態躋身于文化教育產業領域。黨和國家都非常重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高品位健康的校園文化能夠提升學校的品味和聲譽,高層次的校園文化能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高校培養人才的領域內具有一致性。高校的校園文化,要通過高校這一載體表現出來,校園文化是高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體現和升華。發揮高校校園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育人功能,在教育實踐中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平臺
高校校園文化即高校校園內,由管理者和全體教師員工在教育、教學、管理等活動中共同創建的的校園氛圍,校園學風等。可以讓廣大師生員工寓教于樂地展現時代精神和風貌的文化氛圍。
(一)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架構新型教學體驗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平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改變了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在課堂上講授進行,講授內容還是圍繞教材展開,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乏味。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素材,由于高校大學生興趣廣范,精力旺盛,對知識的渴求和對信息的追求的頻率和速度都是非常快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需求。但是,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特別是校園的精神文化,例如高校的校訓、學院精神和道德等方面都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疇,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架構的平臺上,大學生的心理、思想和行為都得到了正確的引導和啟迪,從而使大學生樹立爭取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彰顯品質教育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當代大學生擁有著旁人羨慕的、豐富多彩的大學文化生活。在體會和參與文化生活中,無形中就鍛煉了大學生的意志品質。這樣既滿足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又在校園文化的建構中,彰顯當代大學生高品質的校園學習生活。通過活動對學生進行“修身養性”的鍛煉,激勵了大學提升自己的文化品質,增強自身的意志品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導向高校的校園文化,是健康向上、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積極的校園文化能夠提高高校大學生的思想認知程度和政治覺悟,培養良好的心態,擁有美好的心靈。良好的高校校園文化能夠形成一種無形的氛圍,給予學生深刻的力量、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最終形成爭取的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價值取向。在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正確的引導作用,激勵廣大學生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從而更加努力地學習,增加高校的整體教學水平和凝聚力。
(四)校園文化為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內涵的升華高校是大學生提升自我的陣地,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高校校園文化能夠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下,改進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健康豐富的校園文化,重視人文關懷和大學生心理疏導,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宣傳時代新風,在黨的十八大的沐浴下,結合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際,培育青年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在內涵上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升華。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奠基者
(一)思想政治教育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理論基礎當代的高等教育,要求所培養的人才具備“德”“智”“體”的標準。高校校園文化的建構過程中,其豐富性和廣泛性決定了一定要有過硬的理論基礎。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國夢”思想,就在當代大學校園中廣為流傳。在傳承和創造文化的同時,必須以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為指導并體現社會主義思想體系所確定的基本價值原則和取向。高校的任務就是為社會培育有用的人才,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要離不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正確的理論基礎和指導。
(二)思想政治教育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健康發展做出方向性指引社會的變化,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課題。高校校園文化的不斷發展離不開各種社會文化的影響,如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變革中確保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就要靠思想政治教育來導航,給予正確引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積極引入新思想、新觀念和新方法,除舊創新,依據時代的變化和要求選擇精華留存和傳遞,不斷消除與時代的隔閡。這不但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說思想政治教育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健康發展做出方向性指引,保證高校校園文化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校園文化的傳播速度高校校園文化的傳播,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中之重。高校校園文化傳播,包括對內(內部循環)和對外(外部輻射)兩部分。在內部傳播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促進其傳播:舉辦各種專家講座、相關文體活動、學術報告會和宣傳和樹立正確的大學生三觀等等。對外,社會實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促進了在校大學生向社會融入的速度,參與社會文化傳播,作為校園文化的傳遞者,把校園文化知識運用并服務于社會;將高校校園文化精神風貌展示于社會。同時,高校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將社會文化帶入校園,豐富了校園文化,提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發展的速度。
三、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關系
高校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既獨立又客觀地存在于高等院校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不同的發展規律。它們共同承擔著人才的培養,但在教育主題、內容和程序方法上有著不同,兩者之間的不可替代的關系日益突顯。在分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時,我們不能忽略二者之間的一致性:肩負著培養新一代的優秀人才的使命。
(一)獨立存在、互相影響、不可替代高校校園文化是一種亞文化,它的產生和發展不僅僅是高校在校大學生及老師,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級組織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活動。它對社會文化環境的產生重要的影響,影響人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而高校校園文化在傳承的基礎上,依據自身的實際發展條件,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在校大學生傳遞其思想。二者既獨立存在,又相互影響,互相制約,不可替代。任何忽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或者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替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想法都是不正確的。
(二)二者共存過程中互相促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是互相促進的,當一方面發展不順利時,會影響甚至阻礙另一方的發展。當思想政治教育就會出現盲從,從而導致自身整體素質的下降。反之,當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順利發展時,思想政治教育也會隨之達到預期的效果。良好健康的校園文化的創造,可以使在校大學生在健康和諧向上的校園氛圍中接受真理,樹立爭取的三觀,這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就能被大學生最大限度地被接受。
總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既獨立又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高校校園文化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們工作的理論基礎。二者以強有力的文化整合和引導力量,共同促進我國搞的教育的和諧發展。
作者:宋蓓蓓 單位:遼寧廣告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