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校園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未來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肩負著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校園文化建設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由于它和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十分貼近,所以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會對其政治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校園文化的推廣中,應該以大學生為主體,讓他們真正去參與實踐,從而讓從內心中感受到校園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
一、現代大學生出現的思想政治問題
(一)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主流是:樂觀、健康、積極在困難與機會并存,創新與繼承同在的21世紀,在我國生產力穩步提升,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在西方不同于中國的各種價值觀、思想觀充斥大學校園的時候,當代的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具有較高的社會責任感,他們不僅關心中國現階段的社會地位和外國的發展形勢,而且高度認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標榜“青年興則國興,青年道德高尚則社會穩定發展”的今天,大學生的政治觀日趨成熟,他們積極進取,努力學習,崇尚科學知識;他們重視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渴望有更好的人生;他們也趨向于追求公平公正,道德素質也不斷提升,只求奉獻不求回報。
(二)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存在的問題隱患
1.人生價值取向有問題。當代大學生處于多元文化沖擊和信息流通迅速的時代,如果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可能陷入拜金主義、功利主義這些錯誤的認識中。而現在,也確實有一部分大學生崇尚金錢、榮譽、享樂,忽略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的重要性。
2.不能正確分辨善與惡。現在社會是一個復雜多變的社會,所以當代大學生學會區分真善美和善惡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然而,現在大多數大學生并沒有意識到社會的險惡,對陌生人沒有警戒心,這對其以后的生活來說是十分危險的。
3.公德實踐能力較差。有些大學生對道德觀念認識不正確,精神文明素質差。4.對理想的認識不夠深刻。有些高校大學生認為,認真學習并沒有什么用,畢業沒什么前途,所以就索性放棄學習。
5.廉潔自律意識不強。有的大學生為了獲得國家的助學金、獎學金,學會給負責人送禮等。
二、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現狀存在的原因
休謨曾說:“人人都承認,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所以存在的原因。”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存在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經濟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并且市場經濟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帶來了一些困難。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各地的思想文化不斷涌入我國,外國的一些文化,影響了大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思想,所以一些大學生盲目崇洋,不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與繼承。
(二)教師的思想教育不能及時在學生身上實施。就大學生而言,由于互聯網時代快速發展,手機、電腦等高科技的普及應用,他們接觸新鮮事物和信息的速度遠比在學校工作的教師更廣、更快。而教育者往往不能提前把握社會環境的變化與發展,當大學生身上已經反映出一定的思想問題時,教師才被動地進行教育,造成對在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滯后的局面。
(三)社會教育乏力和家庭教育的失控。由于我國當前處于市場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和新舊體制轉軌時期,市場運作和法規秩序尚不健全,和諧、公平、公正的環境尚未完全形成。同時,家庭教育是形成一個人良好思想道德的重要部分。但是大部分大學生住校,遠離父母,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與愛護,有些大學生由于父母對自己不管不問,就不愿意學習,把大好時光浪費在了談戀愛、玩游戲等事情上。
三、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校園文化建設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由于它和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十分貼近,所以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會對其政治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利于健全學生的人格。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集體意識而非個人意識。學生在好的文化氛圍中學習和生活,受到來自各方面好的思想的熏陶,有利于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有利于他們的思想道德教育。作者林格倫曾說:“如果學校不能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成功經驗,他們就會以既在學校內也在學校外都拒絕學習而告終。”第二,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列寧曾說:“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完全由教學人員來決定。”在大學校園里,有老師和同學們作榜樣,所以有利于規范大學生的言談舉止。當代大學生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渴望在大學學好知識,從而實現自己的理想與人生價值。校園文化健康、積極、向上的特點,可以給大學生提供價值取向、理想情操、道德規范等思想行為方面的支持,可以正確引導大學生,讓他們有明辨是非,判斷真假美丑的標準。第三,良好的校園文化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生是一個即將接觸社會的大群體,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完善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校園文化在大學生的思想發展上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不僅可以防止他們受到社會負面信息的影響,而且能激發大學生積極、樂觀的精神。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式和方法
(一)每一所學校都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以及學校所承載的精神文明。而讓大學生熟知這些內容的辦法就是加強制度的建設。大學生離開校園后就會踏入社會,那么,學校的制度就得確保學生把學校的精神文化帶入社會,為社會做出貢獻,使學生牢記學校帶給他的一切,讓學生充滿對母校的熱愛,爭取有朝一日能夠回報學校,實現學校與社會的共同發展。
(二)榜樣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榜樣會引領著我們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是我們人生路上的燈塔,帶領著我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因此,學校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對身邊優秀人物的宣傳。學校可以通過雕塑、公告欄、視頻等對有助于我們成長發展的榜樣進行大力宣傳。榜樣會是大學生的指路明燈,能否做好榜樣的宣傳工作,決定著大學生能不能認知自己,提高自我,找到自我。
(三)大學是大學生踏入社會的一架橋梁。校園文化的建設有責任讓學生去感受社會,接觸社會。大學應該多開展一些讓學生與社會接觸的活動。只有讓大學生親自到社會中去實踐,才能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氣息,為他們的未來做好準備。同時,社會實踐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為他們的畢業做好準備。大學是一個小家庭,最終大學生都會到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去,因此,培養大學生的社會情感,社會實踐能力是極其重要的,能為大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體力量。而大學校園是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地方。所以,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相信,在全校領導和老師的正確領導下,在全校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學生最后一定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謝曉聰.大學高品質校園文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5.
[2]鄭文慧.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D].華中師范大學,2008.
作者:劉海濱 單位:商丘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