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通過分析文化自信導向下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總結出文化自信的內容和高職學生之間的關系,指出文化自信導向下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最后提出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機制,把文化自信融入到校園文化的每個環節中。
[關鍵詞]文化自信;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路徑;保障機制
高職學校的學生是否具備文化自信,對整個高等教育文化的培養甚至對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方面有根本影響,文化自信也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內在動力。高職校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擔負著文化強國的重任,通過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使高職生更新價值理念、樹立自身的民族文化認同感,繼而成為具備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校園文化對高職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對健全高職生的日常管理及提高高職生文化素質有重要意義,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高[1-2]。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是高職生賴以生存的文化環境,是素質培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建設和發展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當前高職院校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校園文化的培育來熏陶高職學校學生的文化自信,不僅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我國文化發展戰略中重要的一筆。
(一)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培育文化自信的基石
高職校園文化是學校師生長期共同生活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教育,因此更應該能動地發揮文化的功能為實現育人的目的而服務。高校文化育人是一個以高校為主體,以文化為載體,以學生為主要對象,以育人為目的的實踐過程,校園文化就有著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園文化營造的育人環境,對在校生的品德和能力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是培養高職生文化自信的基石。通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樹立學生的現時文化價值觀,使高職學生堅持正確的文化信念,為成為具備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提供實踐指導。
(二)文化自信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文化育人的本質要求
當今世界每一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文化,文化已成為提高國家軟實力的基礎,高校是我們國家文化得以延續的重要場所,高職生作為其中重要的主體,校園文化環境對他們有著感染和熏陶作用。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土壤,因此校園文化必須緊密聯系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國傳統文化經過五千多年的傳承,在國際社會也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中國古代儒家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都影響著高職生,因此我國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緊密聯系中國傳統文化及儒家思想,通過環境的熏陶和氛圍的影響來感染當代高職生,同時去糙取精,結合新時代對高職生的要求,培養德才兼備、有利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新一代的技能型人才。
(三)培養具有文化自信的高職生是文化強國的必然條件
跟普通高校學生相比,高職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薄弱,更容易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培養高職生的文化自信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環節。高職生的年齡階段正處于文化培養的關鍵期,部分高職生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甚微,再加上受國外思潮的影響,在不了解中西方文化歷史淵源的情況下盲目崇尚西方文化,因此要增進高職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了解。同時,樹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塑造高職生價值觀有現實意義[3]。很多歷史英雄人物的艱苦奮斗、敢于拼搏的精神值得高職生學習,挖掘和了解中國革命文化,使他們不論在怎樣的情況下都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具備積極拼搏、改變現狀的決心。革命文化的精髓對培養高職生的責任意識、對高職生的職業理念的樹立有借鑒作用。通過對高職生各方面的培養進而使他們具備新時代下的文化自信,對文化強國戰略有重要意義。
二、文化自信導向下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路徑
高職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校園文化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高職校園文化同時具有“高等性”和“職業性”特點。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區別在于人才培養目標不同,高職院校除了有普通高校培養人的要求,如教授學生知識之外,還要培養他們的實踐技能,通過各方面努力,最終把高職學生塑造成為綜合素質強、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校園文化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應該充分發揮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
(一)吸收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構建校園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指校園文化中的硬環境,包括學校教學樓、辦公樓等建筑,以及校園景觀、園林景觀和具有高職特色的實訓室和實驗室。物質文化除了學校建筑之外還有宣傳欄、展示墻,還有可以體現學校特色的校徽、校牌等?;谖幕孕诺膬热?,對校園物質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在學校建筑方面,可以建造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古建筑,園林景觀等可以結合古代園林特色,充分體現校園景觀的人文價值,以及在走廊或教室張貼革命烈士的宣傳報、展示古代畫作或書法等。
(二)結合革命精神以及高職生所需職業精神,塑造校園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包括教學理念、校風、班風、學風、師生的價值觀念等。高職生相對來說意志力比較薄弱,可以通過精神文化來塑造他們的職業精神。在新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要融入革命精神中的吃苦拼搏精神,讓高職生在工作學習中可以做到肯吃苦、肯拼搏。也要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的敬業精神以及儒家的“五常”思想,即“仁、義、禮、智、信”,來培育高職生的職業精神。通過校園精神文化規范規章制度,把這種精神傳播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用精神氛圍影響師生,使全校師生形成新時代背景下的價值觀念。
(三)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性、思想性,規范校園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作為各種校園活動的依據,是學校師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文化自覺的保障,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起到一定的規范和導向作用。制度文化的內容包括對學校管理的制度文化以及對學生管理的制度文化,也體現了高職院校的辦學精神[4]。制度文化的內容有校訓、校規、學生守則等。學校在制定學校規章制度時除了要體現學校歷史之外,還要依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以及社會對培養人的要求制定學校規章制度,在制定學校規章制度時要充分考慮如何在校園文化中融入文化自信的內容,依靠制度引起高職生的文化自覺,進而理解學校規章制度背后的意圖。
(四)以新時代下對高職學生的要求為導向,把學校內各種元素有機整合,培養校園行為文化
行為文化主要包括學校師生在教學、學習、娛樂活動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行為態度,具有導向作用。在對高職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要求下,依據傳統文化中的禮儀文化,塑造高職生所需的職業禮儀以及學校師生間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學校行為文化的養成[5]。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參觀地方革命老區,加深高職學生對中國革命的理解,進而加深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高職院校應避免學生盲目開展慶祝洋節的活動,比如圣誕節,實際上是紀念耶穌的誕生,具有宗教色彩,身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多開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比如紅歌會、詩歌朗誦比賽、以革命事跡為主題的舞臺劇,成立弘揚社會主義文化的社團等。通過構建一系列校園行為文化調動學生積極性,塑造高職生新時代下的文化自信。
三、基于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機制
將文化自信相關內容融入高職校園文化中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因此需要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參與保障實施,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效需要確立保障實施體系,包括通過學校領導的重視以及制度保障和展開績效評估機制等措施,來保證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合理有序地進行,并且做到把每一項措施落到實處。
(一)領導層及管理層重視
作為高職院校的管理者,要有文化自覺意識,重視文化對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作用,具備文化育人的思想覺悟,應充分認識到先進的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依靠學校的合理規劃以及領導層的合理推進,同時,還要依靠學校教師和學生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所堅持的共同信念和準則[6]。高職院校的校領導應該立足于新時代背景下學校的發展目標以及人才培養目標,認真思考學校的發展戰略,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并且積極推進各種和文化相關的活動,充分發揮自身引領作用,更新教學理念,認識到文化自信對學生、對國家的意義,通過提高高職院校領導層及管理層的認識,使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能夠合理有序地進行。
(二)通過一系列制度保障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社會學家塔爾科特•帕森斯指出:價值系統不會自動地實現,而要“依靠制度化、社會化和社會控制一連串的全部機制”[7]。作為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改善對教師的任用和管理制度,在教師考核中,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以及“敬業精神”融入教師的考評當中,學校教師職稱的晉升也要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制度的制定來保證營造一個公平、和諧的校園環境。除了通過對教師管理制度的改善來保證,還要保障學生管理制度的有序實施,高職院校應該集合有關專家及上層領導的意見,完善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管理條例等規章制度的內容,依據先進文化的內容制定學校規章制度,不能盲目制定約束條例。
(三)通過投入資金,保障高職校園文化建設
資金的投入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如果沒有資金的支持,一切政策和措施都是空談。高職院校在資金投入方面,除了把資金運用到學校基本設施的購買及科研經費上外,應該大力支持校園文化建設,把文化自信這個背景下的校園文化建設列入學校資金預算當中,對高職院校來說,可以把部分資金投入到學校的硬件設施的優化、相關圖書的購買及宣傳欄的設置上,很多校園文化中的相關活動也需要投入經費。針對文化自信這個要求,學校可以設置獎勵經費,激勵教職工開展相關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提高高職生的積極性,進而達到文化自信在校園文化中落實的目的。
(四)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績效考核評估
在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企業的績效評估機制,可以有效衡量校園文化建設水平[8]。遵循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明確考核原則,制定考核內容[9]。對學校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校園文化建設狀況進行評估,內容包括對學校硬環境的評估,對課程設置的評估,對校風、學風、校訓的評估,對教師的思想理念以及對學校制定的政策及實施情況的評估,還包括各類相關活動開展情況的評估。通過對校園文化的各方面內容進行評估考核,了解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成效,分析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不足,以期優化校園文化建設方案以及人才培養目標。文化自信問題現在已經上升到我們國家的發展戰略高度,是國家新時期發展的一個重大課題。高職教育是我國教育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場所,在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培育高職生應具備的文化自信,既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提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水平,又可以培育高職生的文化自信,進而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白振飛.校園文化及校園文化建設[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S1):64-67.
[2]賈九斌.論高校校園文化的結構識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117-119.
[3]崔雨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先進文化建設[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5.
[4]舒維霖.淺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思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4(33):33-34.
[5]張弘.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融合與共生[J].教育與職業,2016(7):33-35.
[6]凌海波.高職校園文化內涵與建設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2):69-71.
[7]帕森斯.現代社會的結構與過程[M].梁向陽,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141-144.
[8]吳?。呗氃盒P@文化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5.
[9]宋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6.
作者:王清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