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能力的提升范文

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能力的提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能力的提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能力的提升

作為我國民營經濟的主要載體和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源泉,中小微企業占據我國企業總數的95%,完成全國約65%的發明專利、70%的技術創新、80%的新產品開發等成果。在競爭激烈及創新加速的環境下,中小微企業內部創新資源短缺且高度分散使其難以抗衡領先者,并一定程度影響了創新的深度、廣度及可持續性。為了突破自主創新瓶頸,中小微企業傾向通過與客戶、供應商、競爭對手、研究機構等主體的協同互動尋求更具持久推動力的創新模式,外部知識搜索已成為快速提升協同創新能力的重要路徑。隨著傳統線性與鏈式創新范式逐漸被網絡化創新模式顛覆,國內外近年來的研究傾向從合作創新過程或協同創新結果角度探析企業協同創新能力,但協同創新能力更強調企業整合外部資源實現創新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組織能力。創新能力是一個系統,協同創新系統內各個要素之間的耦合互動及多樣化協作,促進企業內部和外部協同優勢的發揮。

知識基礎理論認為,企業間績效差異源于知識創造和利用機制的不對稱,中小微企業相比大企業在創新過程中更依賴于外部知識源,并在創新能力提升實踐方面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由于中小微企業存在規模小、財務資源缺乏、創新風險承受力弱等“小企業缺陷”,理論上具有更強的外部知識搜索及創新協作意愿;另一方面,已有實證研究表明,由于缺乏必要的資源吸引合作者、擔憂核心技術外泄、缺乏良好的協同管理能力等原因,中小微企業在創新方面的合作傾向或合作數量遠小于大型企業。開放式創新環境下,企業通過外部通道搜索創新思想并使其商業化。中小微企業外部聯結成員從企業間線性關系,逐漸拓展到企業與競爭對手、顧客、供應商、大學、研究機構及服務機構等的外部網絡關系,這些外部知識源的知識溢出或跨邊界滲透對企業創新有顯著影響。從外部獲取的多樣化知識鏈接促進中小微企業整合外部相似或互補知識,拓展現有知識基礎及能力構成要素,進而縮小企業與外部主體的知識差距。以往對知識源的關注更多將之視為測度企業外部知識搜索寬度與深度的一種方法,但缺乏對外部不同類型知識源作用的分類探索,并且尚未將不同知識整合方式納入到知識搜索對企業協同創新能力影響的研究框架中。知識搜索與協同創新能力均可追溯到開放式創新等理論,兩者結合可以拓展創新資源與要素的獲取機制,并通過模糊化創新活動的邊界和柔性獲取外部異質性知識資源。為此本文旨在解決三個問題:(1)外部知識搜索對企業協同創新能力提升有何影響?(2)如何整合從外部知識源中搜索得到的知識?(3)外部知識搜索如何通過知識整合機制對協同創新能力產生影響?期望通過此研究一方面推動知識搜索理論的完善,厘清外部知識搜索、知識整合與協同創新能力之間關系;另一方面為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能力提升實踐提供參考。

1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1.1企業協同創新能力研究協同創新思想源于德國學者哈肯提出的協同論,指協同主體(如企業、知識密集型服務機構或政府)通過要素互動形成創新合力并共同實現創新的協作行為。關于企業層面的協同創新能力,本文借鑒Persaud等研究將它定義為:創造新知識或整合現有知識以更有效地創造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的能力,其包含知識創造與管理、管理運營效率、研發戰略、創新效率等四個子維度。而國內學者對協同創新能力與合作創新能力不加區分,但前者的概念和范疇比后者更廣,側重考察企業整合外部相關方的互補知識或資源以實現創新的能力,包括技術創新協同、市場創新協同和組織創新協同等要素。企業協同創新能力還可以理解為其與外部知識源通過交互作用及創新要素的耦合產生大于單獨要素的整體協同效應,如解學梅等(2014)研究發現,企業協同創新模式的三維度對協同創新效應產生顯著正向作用。關于企業協同創新能力形成的前因研究,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企業層面的前因,如R&D投入、戰略組織結構等;第二類,管理者層面的前因,如領導風格、社會資本、協調機制等;第三類,外部環境層面的前因,如與外部協同方的關系嵌入程度等。從上述研究可知,企業與區域創新網絡中的外部知識源開展協同合作尚未納入協同創新能力前因研究范疇,這可能無法揭示外部知識轉化為企業協同創新能力的過程機理,為此本文構建外部網絡層面的創新知識源與企業層面的協同創新能力提升之間的理論關聯。

1.2外部知識搜索與企業協同創新能力開放式創新背景下,企業對外部知識的搜索與整合比內部研發更加有利于維系持續競爭優勢。根據知識內容屬性,可以將外部知識搜索劃分為市場知識搜索和技術知識搜索兩類,這兩類搜索活動有利于企業在動態競爭環境下解決創新問題或發現潛在機會。市場知識是關于市場的結構化信息,市場知識搜索是指通過對三類常見知識源(顧客、競爭對手和供應商)的廣泛搜索,試圖發現新的產品設計方案、新的銷售渠道、新市場或潛在市場及正在出現的商業模式等市場領域知識,更好地理解與滿足顧客需求和偏好。技術知識搜索指跨越企業邊界及現有知識基礎,搜索與產品、工藝等相關的知識,中小微企業主要向外部知識密集型知識源(如研究所、高等院校、中介機構等)搜索技術知識。隨著顧客需求變化加速,市場知識搜索對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日益突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市場知識搜索不僅關注顧客顯性需求,還關注尚未得到滿足的顧客隱性需求或偏好,為中小微企業進行新產品定位或開拓新市場提供條件。中小微企業通過與供應商和顧客進行縱向合作捕捉行業上下游的專業意見和創新機會,瞄準某一特定或新興市場領域,利用供應商的技術能力與資源稟賦提升產品開發優勢,并準確預測顧客需求的變化趨勢及解決辦法,提高創新成功率及研發效率。第二,市場知識搜索不僅幫助中小微企業了解同類產品市場趨勢,還有利于其洞察替代品與互補品的市場動向,為企業新產品上市及產品質量改進提供有價值的市場信息。中小微企業通過市場調查、行業研討、經銷商反饋等方式獲取市場信息,吸取行業上下游的最新市場知識及借鑒競爭對手在創新方面的經驗開發難以替代的新產品,促進管理運營效率及戰略研發協同。第三,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中,市場知識搜索關注新興市場顧客的需求及國內行情,有助于中小微企業發現新的市場細分需求、顧客特定偏好或組織運營等方面信息,對企業提升協同創新效率及創新質量提供保障。技術知識搜索幫助中小微企業充分利用外部知識源的技術知識溢出機會,促進不同領域技術的融合與全球范圍內科技資源的整合,從而提升企業的創新水平及協同創新能力。具體而言,技術知識搜索對中小微企業的協同創新能力主要存在三方面影響。首先,中小微企業通過用中學、干中學、分享中學等多種方式從外部學研機構搜索與獲取互補性技術知識。中小微企業自身研發實力較弱,通過技術搜索將高等學校(學)和科研院所(研)的知識基礎與社會資本轉化為企業的智力資本,經內部學習、消化和吸收科學知識以彌補中小微企業與外部知識主體間的知識勢差,加速企業內部的產品創新與流程創新。其次,技術知識搜索可以獲得來自不同領域的異質性知識,有助于企業突破現有思維束縛開發出更具創新性的全新產品。最后,技術知識搜索促進知識交換,知識交互產生的隱性知識又能幫助企業消化外部知識,并增加不同類型的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不斷重構與連接的可能,從而有助于提升創新活動的可靠性。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H1a:市場知識搜索對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能力有正向影響。H1b:技術知識搜索對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能力有正向影響。

1.3外部知識搜索與知識整合“互補性”概念最早出現在經濟學領域,Teece等學者將它引入戰略管理領域,并提出“互補性資產”與“專用性資產”的分析框架,該分析框架與協同創新旨在發揮不同協作主體間的資源互補性或業務關聯性的思路不謀而合。為此,借鑒Knudsen、魏江等研究從知識的冗余度和重復度維度,可將企業外部知識搜索獲得的知識細分為互補性知識與輔助性知識兩大類,前者主要指與企業現存知識基礎差異大、且是企業創新所必需的異質性知識,后者指與企業專業領域和經驗相匹配的同質性知識。互補性知識能促進產品長期績效的提高,而輔助性知識對產品開發的短期績效有正向影響;本文將對于前者的整合稱為互補性知識整合,對于后者的整合則稱之為輔助性知識整合。互補性知識與企業現有知識存量既有相關性又有差異性,市場知識搜索促進企業整合外部新獲取的互補性知識和內部現有知識以促進新知識創造。首先,市場知識搜索有助于中小微企業將分散的市場信息、想法與概念聯結起來,通過與市場和顧客的互動確保知識整合及新產品開發的質量,并提高企業對知識的利用效率與知識整合效益。其次,從外部獲得的客戶、競爭者及供應商等市場類知識,能夠拓寬中小微企業知識吸收渠道,從而提升企業的知識整合能力。如從上游供應商處獲得的專業意見和不同觀點能夠促進企業更容易創造出新產品,從下游顧客處收集市場機會、產品設計、分銷渠道等市場知識,為組織對內外部知識整合提供來源。最后,新的市場知識增加,促進知識整合與知識創造,為企業解決創新問題及抵御市場風險提供方便,提高了企業適應環境的能力。外部異質性技術知識的搜索對企業整合互補知識產生革新性技術或產品起著關鍵作用。首先,企業通過技術知識搜索獲得互補性資源,能夠縮小與外部知識源的知識勢差,容易針對產品或技術流程產生突發性創意及獲取解決問題的經驗。其次,企業從外部知識網絡中搜索到分散、無序的技術知識碎片難以發揮作用,將不同性質和不同形式的部件知識以新的形式重新融合與連接后,容易形成新概念或新工藝。最后,企業員工通過與外部服務機構研發合作實現“干中學”,有利于擴大企業的技術利基范圍,使組織更容易識別與消化外部知識,并通過互補知識在企業內部網絡中流動、擴散與共享達到知識整合的目的。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H2a:市場知識搜索對互補性知識整合有正向影響。

H2b:技術知識搜索對互補性知識整合有正向影響。市場知識搜索對輔助性知識整合的影響主要表現有:首先,中小微企業通過市場知識搜索從外部獲取與現有知識基礎相關聯的知識,為企業內部整合現有分散知識提供粘合劑。顧客或領先用戶為現有產品改進提供相關想法與解決方案,同時供應商提供的市場知識對改進組織流程具有重要價值,這些知識發揮作用的前提是通過市場知識搜索將外部知識整合融入組織現有的知識結構。其次,市場知識搜索可以收集行業內的用戶、競爭對手等與創新密切相關的市場信息,及時把握顧客需求動態及偏好變化,了解上游原料及生產設備的行情,對中小微企業降低市場知識的整合成本及促進內部知識的挖掘與整理有重要作用。最后,市場知識搜索能夠在短期內增加中小微企業市場及顧客等相關知識的存量,促進企業將產品或服務的描述以容易被市場接受的共同語言形式表達,并有利于激活企業內部已有的市場知識及整合相關資源完成產品開發。技術知識搜索能夠獲取與企業現有產品相似的知識或技能,從外部獲取的同一領域的專業知識能夠強化中小微企業的核心能力。具體而言,技術知識搜索對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能力的影響表現在:首先,通過研發合作、戰略聯盟、購買技術等方式搜索技術知識,方便中小微企業獲取與自身的產品或工藝相關的冗余知識或實踐經驗,幫助企業理解與獲取外部信息,促進對企業內部現有知識的重新排列組合、交叉和創造而產生新知識。其次,中小微企業根據創新知識需求在外部搜索與內部差距相對較少的技術知識,通過頻繁的正式或非正式交流將知識融合到企業內部,并在與外部主體協同解決問題過程中實現復雜的隱性知識轉移。最后,中小微企業通過搜索與現有專業領域匹配的技術知識,激活內部的相似產品或工藝知識,通過知識整合實現新舊知識的更替和知識的動態積累。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H2c:市場知識搜索對輔助性知識整合有正向影響。H2d:技術知識搜索對輔助性知識整合有正向影響。

1.4知識整合的中介作用以往學者對知識整合的界定強調將具體的部件知識整合或連接為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整體知識。外部知識搜索獲得的多樣化知識要素為中小微企業創新提供了知識整合的便利,增加企業知識整合的聯系與路徑,促進創新活動的質量與新穎性。一方面,中小微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差異化的產品或服務,積極與外部市場類知識源建立知識聯結,從外部搜索低成本互補性知識,通過將外部獲取的客戶、供應商和競爭對手等知識重新組合并融于現有存量知識中,實現知識交流、共享及觸發創新思維和產生新的知識,最終實現管理運營協同。另一方面,Yam發現通過對知識密集型服務機構的技術知識搜索,可以獲取與產品或工藝技術相關的互補思想、見解與技能,整合外部隱性或編碼后的異質知識以拓展中小微企業的現有知識基礎,提升知識創造及研發效率。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H3a:互補性知識整合對市場知識搜索與企業協同創新能力關系具有中介作用。H3b:互補性知識整合對技術知識搜索與企業協同創新能力關系具有中介作用。協同創新理論認為,只有發揮各種資源要素的內在協同及綜合集成作用,才能使創新系統的整體功能發生質的躍變,進而形成獨特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優勢。通過與外部合作伙伴的互動,企業對伙伴的資源和能力有更多了解,更容易在協同合作網絡中汲取輔助性知識資源并熟悉這些知識的應用情境,促進企業現有知識與新知識的重新整合,提高創新響應速度和創新績效。一方面,中小微企業強化對外部相似市場或顧客知識的搜索,將使企業減少市場搜尋中的盲目性,強化對企業與外部市場主體的知識連接理解和深度利用,從而更好地實現管理運營協同。如中小微企業與顧客、供應商等合作能夠探索與利用已有市場或相關領域的市場結構、產品使用、顧客偏好、替代品等知識,以較小的成本付出解決產品上市相關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升生產工藝能力及企業產品質量。另一方面,中小微企業在搜索新問題的解決方案過程中,通過技術咨詢及技術培訓等方式從外部獲取的技術知識經過消化吸收,轉化為企業內部創新所需的知識整合能力,這些知識可以幫助企業提高對外部技術知識源的辨識和搜索能力。由于外部知識主體習慣尋求與其具有相當知識水平或知識距離較近的企業作為合作伙伴[27],企業通過冗余搜索縮短與外部知識主體的知識勢差,并通過內外部協同研發提高企業的研發動力、創新效率及創新能力。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H3c:輔助性知識整合對市場知識搜索與企業協同創新能力關系具有中介作用。H3d:輔助性知識整合對技術知識搜索與企業協同創新能力關系具有中介作用。綜合上述分析,得到的理論模型如圖1所示。

2研究方法

2.1樣本描述鑒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從事知識密集型的創新活動更為顯著[11],本研究以單位企業的從業人員1000人或營業收入4個億為上限,在浙江省軟件開發、電子商務、通訊電子、生物醫藥、光機電一體化、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等10個典型科技型行業集中調查,在問卷發放之前通過經信委系統獲取符合條件的調研企業目錄。通過質監系統及經信委系統進行現場調查、郵件調查等方式,向中小微企業高管團隊或研發經理發放600份調查問卷,回收問卷215份,剔除無效問卷27份,得到有效問卷188份,有效回收率為31.3%。樣本企業的主要情況如表1所示。為了評估非被試者可能引起的偏差,本研究通過對參加調查和沒有回應的企業進行T檢驗,結果沒有發現兩類企業在規模、企業年齡和行業類型上有顯著差異。

2.2變量測量通過學術會議的專家討論及問卷預測試等方式修訂與完善測量問卷,結合相關文獻最終確定外部知識搜索的10個測量題項、知識整合的12個測量題項、企業協同創新能力的12個測量題項,并用李克特7級量表對變量進行測量,1表示非常不同意,7表示非常同意。(1)自變量測量:借鑒Yam等研究[3],市場知識搜索主要用從客戶、競爭對手、展銷會、供應商等方面的知識搜索指標加以衡量,而技術知識搜索主要衡量企業從高等學校、科研機構、政府研究機構、中介機構等知識主體獲取知識。(2)中介變量:知識整合參考Knudsen、魏江等研究,分別從知識認知、知識融合和知識解構三個環節測量,測量題項分別為“對外部獲取的互補性(輔助性)知識的理解”、“對外部獲取的互補性(輔助性)知識的傳播”、“對外部獲取的互補性(輔助性)知識的迅速掌握”、“將外部獲取的互補性(輔助性)知識應用到實踐”、“能對外部獲取的互補性(輔助性)知識舉一反三”、“外部獲取的互補性(輔助性)知識促進企業原有知識的作用”。(3)因變量測量:借鑒溫珂、Persaud等研究,從知識創造與管理、管理運營效率、戰略研發、創新效率四個方面共計12個指標測量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能力,知識創造與管理包括創新動力、創新成功率、創新團隊能力、獲取研發資源和創新知識的渠道4個指標;管理運營協同使用產品(或服務)質量改進、工藝技術改進、研發管理部門改進、研發資源利用效率等4個指標衡量;戰略研發協同包括研發項目數量和承擔復雜項目數量2個指標;創新效率協同包括研發成本降低和創新周期縮短2個指標。(4)控制變量:以往研究發現企業規模對創新能力存在顯著影響,規模較大企業傾向擁有更多的創新資源,本研究中的中型企業相比小微企業在企業人數及銷售收入存在較大差異,前者在獲取外部資源和參與創新活動過程中的表現更強勢,但也有研究提出不同意見。鑒于企業協同創新能力的形成是一個累積過程,中小微企業的年齡對其建立與外部知識源的聯系與吸收整合行業內外知識具有重要表征作用。考慮到知識搜索在不同行業的差異性,參考以往研究重點考察本研究中的信息技術行業(0)與非信息技術行業(1)之間協同創新的差異性。為此,本文對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三個變量進行控制:企業規模、企業年齡和行業類型,其中企業規模以企業員工數取自然對數,企業年齡以企業成立時間取自然對數。

2.3信度與效度檢驗(1)共同方法偏差防范與檢驗。為了減少問卷發放過程中的共同方法偏差問題,本文采用匿名調查方式,強調問卷調查的學術研究性質,以此減少社會稱許性;同時,對個別變量采用交叉驗證方法,如對企業規模既要求被試主觀選擇企業在同行中的規模/地位,又要求被試填寫銷售額和企業人數等客觀數字。統計方法上,借助哈曼(Harman)單因子檢驗法來檢驗本研究中的共同方法偏差的嚴重性,結果表明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并不嚴重。(2)信度與效度檢驗。信度是衡量量表測量穩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標,本研究以題項相關系數(CITC)大于0.35,Cronbach'sα大于0.70為臨界值。運用SPSS17.0對自變量和中介變量的問卷數據進行項目分析,結果顯示外部知識搜索和知識整合各個測量題項的相關系數均大于0.35,變量的Cronbach'sα系數大于0.70,即本研究的自變量和中介變量具有較好的信度。在此基礎上對自變量與中介變量進行因子分析,各個變量上的因子載荷系數均大于0.50,KMO值大于0.70,說明自變量與中介變量具有較好的效度。由于因變量是潛因子型的構念,參考Wong等研究可知,多維構念維度層次的研究結論并不能簡單推論到構念層面[40],應先對因變量的二階因子進行分析。首先對企業協同創新能力進行因子分析析出4個因子,累計解釋變異為68.64%,KMO值大于0.70,所有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數均超過0.70。在此基礎上,對協同創新能力的每個維度均值做二階因子分析,結果發現累計解釋總變異為64.17%,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各個變量的因子載荷系數均大于0.50,總體均值的Cronbach'sα為0.87,說明因變量的測量具有較好的信度與效度(見表2)。

3研究結果

3.1描述性統計本研究主要利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研究變量進行簡單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本文所涉及自變量和因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與Pearson相關系數如表3所示,研究變量之間存在著較高的相關性,并且標準差在1左右,說明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假設檢驗為了檢驗本研究假設,采用層級回歸方法(hier-archicalregressionmodeling,HRM)加以驗證。借鑒Baron和Kenny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原理三步法[41],首先對市場知識搜索—互補性/輔助性知識整合—企業協同創新能力之間的關系進行驗證。從表4可知,在模型1到模型6中,依次驗證控制變量和自變量對中介變量的影響,模型7中僅考慮控制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模型8在模型7的基礎上加入市場知識搜索,結果發現市場知識搜索對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能力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市場知識搜索對協同創新能力的回歸系數為0.26(p<0.01),驗證了假設H1a。市場知識搜索對互補性知識整合和輔助性知識整合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27(p<0.01)和0.30(p<0.01),據此可知假設H2a和假設H2c得到驗證。在模型8基礎上,加入互補性知識整合和輔助性知識整合之后(模型9),市場知識搜索對協同創新能力的影響系數從0.26下降到0.17,但回歸系數仍然顯著,據此判斷互補性知識整合和輔助性知識整合是上述關系的部分中介,假設H3a和假設H3c得到驗證。同理,再對技術知識搜索—互補性/輔助性知識整合—企業協同創新能力之間的關系進行驗證。從表4的模型10可知,技術知識搜索對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能力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并且回歸系數為0.26(p<0.01),驗證了假設H1b。從模型3可知,技術知識搜索對互補性知識整合的回歸系數達到顯著(0.34,p<0.01),但是,其對輔助性知識整合的回歸系數并未達到顯著,因此可以判斷假設H2b得到驗證、假設H2d沒有得到驗證,并依據中介效應檢驗的第二個條件判斷假設H3d并不成立。在模型11基礎上,僅加入互補性知識整合中介變量后,技術知識搜索對協同創新能力的回歸系數降低到不顯著水平(0.12,p>0.10),據此可以判斷互補性知識整合是上述關系的完全中介,即假設H3b得到驗證。

3.3變量間的影響效果分析借助結構方程建模中的嵌套模型進行路徑探索,發現限定技術知識搜索與協同創新能力之間關系后的中介模型擬合效果最佳,擬合度效果如圖2所示:χ2/df=1.714,GFI(0.910),NFI(0.905),CFI(0.902),RMSEA(0.071),TLI(0.904),各項指標均達到可接受水平,且所有題項的因子載荷達到顯著水平(p<0.05),說明該中介路徑模型與數據擬合度較好。根據對統計結果的分析,得到如圖2所示的模型標準化路徑系數估計值及顯著性水平,這說明互補性知識整合完全中介技術知識搜索與協同創新能力關系。各變量間的影響效果包括直接影響效果、間接影響效果及總影響效果三個方面,而總影響效果等于前兩種效果相加。進一步分析可知,互補性知識整合對市場知識與企業協同創新能力之間關系的中介效應大小為0.095,對技術知識搜索與協同創新能力關系的中介效應為0.111,中介效應加上外部知識搜索與協同創新能力之間的直接效應得到總效應為0.714;同理可以計算出輔助性知識整合的中介效應大小為0.074。

4結論與討論

4.1結果討論第一,市場知識搜索對互補性知識整合和輔助性知識整合具有顯著正向作用,技術知識搜索僅對互補性知識整合具有顯著作用。由于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關系大于競爭關系,中小微企業與供應商和顧客的縱向協同創新成為可能,便于企業從供應鏈上下游獲得關鍵產品或零部件的互補性技術和知識,加強供應鏈前后端的戰略合作;但是,中小微企業嵌入區域創新網絡從龍頭企業或競爭對手處獲取產品或技術知識,跟隨競爭對手搜索更容易獲取漸進式改進所需的輔助性信息。鑒于當前我國技術創新中市場對中介服務機構的研發方向和技術選擇的導向作用較弱,現行科研項目設定和評價制度更傾向引導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基礎性研發活動,而企業更關注產業化的應用技術研究,導致兩者在輔助性知識領域重疊的可能性較少,因而中小微企業更多通過與中介服務機構互動獲得創新所需的科學性知識。第二,市場知識搜索既直接影響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能力,也通過互補性知識整合和輔助性知識整合對協同創新能力產生間接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市場知識搜索與知識整合是企業協同創新能力的兩個重要前因變量。對中小微企業而言,從事創新活動需要跨界知識學習,建立與合作伙伴的各種正式或非正式聯系,從組織外部獲取與積累創新所需的技能訣竅知識,同時也需要將外部獲得的知識加以系統梳理、評價和提煉,只有根據知識性質不同將外部知識與內部知識系統進行重新組合或解構,并有效地應用于企業協同創新活動才能最大化實現知識價值。中小微企業通過外部渠道獲得準確、可靠的產品信息與市場信息,避免與競爭對手重復開發與過度競爭,同時通過整合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加快創新速度和創新成功率。第三,技術知識搜索直接影響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能力,互補性知識整合對兩者關系起完全中介作用。與外部知識主體的合作,充分利用產學研的知識溢出效應獲取學研機構的優質人力與知識資源,豐富中小微企業內部的知識類型與結構,借助各種形式的交流、研討、合作等方式形成更多的創新方案與增加創新成果的類型。當中小微企業面臨新的技術問題時,通常向學研機構尋求技術原理方面的協助,借助大學科研機構的研究力量開展基礎性研究,并縮小與學研機構的知識落差。輔助性知識整合對技術知識搜索與協同創新能力之間關系的中介作用并不顯著,其可能的原因在于:中小微企業對外部科研服務機構的知識搜索并不能幫助企業及時獲得現有產品的漸進式改進知識,產業外的學研機構與產業內企業缺乏共同知識基礎,加之傳遞隱性知識的費用和時間會隨著企業與外部產學研機構的距離延長而增加,相反這些知識更多來自于行業內的市場與顧客等。

4.2研究意義理論上,本研究的意義主要體現在:首先,基于知識搜索理論視角將外部知識源劃分為市場知識及技術知識兩大類,分別從兩類知識搜索角度揭示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能力提升的微觀作用機制。其次,基于知識整合理論,建構了“知識搜索—知識整合—能力提升”的理論邏輯,分別從互補性知識與輔助性知識角度探究外部知識在中小微企業內部的整合機制及作用路徑,拓展了以往有關知識搜索與創新關系的研究。最后,基于中小微企業情境,系統探索其與外部知識源協同創新提升創新能力的機制,從外部知識搜索與知識整合的角度找到可能突破“小企業弱性”的新途徑,豐富了知識搜索、知識整合及協同創新等理論的研究情境及應用范圍。實踐上,本研究對中小微企業利用外部知識資源提升協同創新能力具有現實意義。首先,中小微企業要充分利用與外部供應商和下游顧客的垂直聯結關系,獲取對企業創新有幫助的互補性知識促進激進式產品創新,同時密切關注競爭對手的產品和市場動態信息以獲取對企業創新所必需的輔助性知識,從而改進現有產品和提升創新效率。其次,針對外部科研服務機構的知識搜索方面,中小微企業應該突出產學研協同創新的資源能力互補性及研發戰略的協同性,發揮企業應用性研究與學研機構基礎性研究之間的協同作用,建立兩類研究在促進產品和工藝技術知識創新中的關聯性。最后,針對外部不同知識源,中小微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吸收能力和知識基礎做好市場知識搜索與技術知識搜索的平衡投資,將外部搜索到的知識加以分類管理,并融合與重構到內部知識基礎中,加大對自身研發能力投入以提升企業理解與吸收外部知識的能力,同時縮小與外部知識源的知識勢差以提升協同創新能力。

4.3研究局限盡管本研究從數據采集到統計分析過程采用多種方法提高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研究假設基本得到了驗證,但受條件限制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完善。首先,除了本文加以控制的企業規模、企業年齡和行業因素外,還有其他企業因素、環境因素可能影響企業協同創新能力,未來研究應增加控制變量。其次,受研究條件局限,本研究選擇中小微企業的橫截面樣本數據檢驗理論假設,創新能力測量數據可能沒有反映外部知識搜索對協同創新能力影響的“時滯效應”,未來有必要借助縱向數據充分檢驗知識搜索與協同創新能力的因果關系。最后,本文在借鑒西方學者相關研究基礎上,改良企業協同創新能力的測量量表,未來需要通過擴充樣本容量和研究情境來重復驗證量表的準確性及權威性。

作者:奉小斌 陳麗瓊 單位:浙江理工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国产在线视频 | 精品在线不卡 | 丁香午夜 | 午夜丁香婷婷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 欧美色婷婷 | 久久精品国产这里是免费 | 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 亚洲成人自拍网 | 2019亚洲男人天堂 | 伊人久久综合视频 | 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久久 | 色青五月天 | 免费看久久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 亚洲免费小视频 | 五月婷婷六月合 | 2021国产麻豆剧传媒剧情最新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精品 |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 国产羞羞视频在线播放 | 禁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丁香六月啪 | 无遮免费网站在线入口 | 欧美日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一区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观看 |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 | 成人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四虎影院一区二区 | 9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激情 | 亚洲高清不卡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波多野结衣字幕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