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協同創新視角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協同創新能夠實現主體間人力資源、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之間的共享與協調,是新形勢下提高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與新型模式,有助于形成“政-產-學-研”良性互動與循環的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從而增強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
【關鍵詞】
協同創新;研究生培養;金融學
協同創新指的是創新資源要素的集合,通過創新主體之間的協同,破除已有壁壘,實現主體間在人力資源、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之間的共享與協調,從而實現較深入的合作。協同創新并非各創新要素和創新主體之間的簡單配合,而是要實現合作后的創新能力大于單個主體獨立創新的能力。主席在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并提出“必須推動要素集合,推動協同創新,形成創新力量”。協同創新已成為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產業創新的重要方式,協同創新模式也逐漸受到了高校科研、教學的重視。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于2013年也聯合出臺了《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教研[2013]1號)提出要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的戰略合作,支持校所、校企聯合建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平臺,完善校所、校企協同創新和聯合培養機制。
當前,金融學碩士研究生規模較大,金融學是熱門的專業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報考該專業。社會對金融學專業的需求量也較大,根據徐堅成和張爽(2014)的統計,從2010年到2020年,我國金融業人員占全社會就業人員比例將從0.8%上升到1.4%左右,屆時金融從業人數有望達1060萬人。然而在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科研與實踐的平衡關系難以實現,一些高校比較重視金融學的科研能力培養,也培養了具有較大科研發展潛力的碩士研究生,但是總體來說,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還不盡如人意,研究生實踐能力較弱,難以達到金融企業等用人單位的要求。一些科研成果“空對空”,難以轉化成實際的金融創新。另一方面,也有部分高校在金融學碩士培養過程中,比較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但是這種培養模式也容易導致學生專業基礎知識不扎實,發展后勁不足,無根之木難以成長為參天大樹,學生發展的高度容易受到限制。有鑒于此,在協同創新的背景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也可以在協同創新的培養模式下,充分結合高校、科研機構、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企業的優勢,培養具有深厚理論功底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在協同創新視角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可從引入多主體協同的金融學研究生教學模式、深化基于協同理念的跨學科金融學研究生培養模式、實施以應用需求為導向的金融學研究生科研創新模式以及建立基于協同理念的金融學研究生培養激勵與評價體系等方面實施。
一、引入多主體協同的金融學研究生教學模式
目前,部分高校的金融學專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的教學模式,產學研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培養模式的缺陷,有利于資源與信息共享和教育質量的提高,但是在產學研合作的過程中,研究生培養還存在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現象,合作主體間的合作形式較為松散,實質性的聯合培養活動還比較少,產學研合作的程度還需進一步提升,形成多主體協同的金融學研究生教學模式。(1)提高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的主動服務意識。意識是行動的先導,一些培養單位的協同意識還停留在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的層次,沒有從更長遠和更深層次意識到協同創新給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帶來的機會,這也導致了協同創新不能取得較好效果,同時,這也難以激發學生參與創新活動,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很好的調動。因此,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應積極與金融監管部門溝通,與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聯系,提高服務金融行業的意識,推動建立多主體協同的金融學研究生教學模式。(2)形成政府頂層設計,培養單位與用人部門協同行動的深度協同模式。白俊紅和卞元超(2015)認為應進一步加強政府對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政府支持方式,從制度和資金等多方面引導和支持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的建設。政府主管部門針對各地的金融發展和研究生教育的實際情況,建立管理與指導的協調中心,發揮培養單位與用人單位的比較優勢,制定符合協同創新的相關政策,從而建立起高度協同的創新培養模式。借鑒美國“硅谷模式”,以研究生培養單位為依托,以金融企業為主力,將金融企業的實際需求轉化為科研課題,從而增強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同時,也可以借鑒日本的“官-產-學-研”結合模式,政府通過制定一系列法律來促進產學研結合,形成以行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在此創新體系下,研究生的科研創新更容易形成“頂天立地”的高水平研究成果。(3)實施協同創新下的“雙導師”培養模式。以強化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為導向,實施“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校外導師為金融企業或金融監管部門一線的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他們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也能發現有價值的金融問題,而校內碩士生導師則以學術指導為主,“雙導師”制有利于形成協同創新的實現,達到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創新性人才的培養目標。
二、深化基于協同體念的跨學科金融學研究生培養模式
學術研究的重大突破需要學科交叉,從歷年經濟學的諾貝爾得獎的學術背景看,大多具有跨學科的知識結構,其學術成果在多個學科也有較大的影響力,學科交叉是科學研究的趨勢,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也應在協同創新的理念下,完善跨學科的培養體系。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應形成涵蓋“金融學、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數學、統計學、工程學”等學科的課程體系。復合型人才更有利于協同創新,跨學科培養有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其中經濟學和金融學是基礎,具備扎實的金融專業基礎知識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前提。管理學和其他學科知識是手段,充分運用其他學科知識有助于發現金融學術研究中的問題,也有助于提高解決金融協同創新中提出的問題。值得重視的是,應加強金融學碩士研究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正如經濟學家熊彼特指出:一位經濟學家,如果不同時是一位數學家、一位統計學家,特別最重要的是一位史學家,那就不配作為經濟學家。
三、實施以應用需求為導向的金融學研究生科研創新模式
長期以來,高校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理論與實踐相分離,金融學碩士研究生也不例外,這導致了金融學碩士研究生難以系統掌握專業實踐技能,其研究成果也缺少“地氣”。協同創新模式下,各培養主體都會基于自身的應用需求,給金融學研究生人才的培養提出要求,從而促使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1)協同創新模式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的科研創新應著眼于解決金融監管中的實際應用需求。當今金融市場創新層出不窮,國內外金融環境復雜多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利率市場化已經完成,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金融監管理念、監管模式與監管手段等均應事先創新,因此,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應緊密聯系金融監管實踐,在協同創新的模式下,解決金融監管中的實際問題,形成具有中國特點的監管理論創新成果。(2)協同創新模式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的科研創新應滿足金融企業經營的實際應用需求。創新創業浪潮下,金融市場創新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新興金融模式與金融產品的涌現給金融企業的風險管理、經營管理等帶來一系列有待解決的新問題,而高校的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則可以瞄準市場需求,以解決金融企業的實際問題為導向,形成“頂天立地”的、有理論創新和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3)協同創新模式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的科研創新應解決金融消費者的資產管理與風險管理需求。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居民的收入顯著提高,伴隨著金融市場深度和廣度的提高,金融消費者的資產管理需求、投資需求和風險管理需求等金融需求快速增長,但當前金融服務供給不均衡、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在滿足金融消費者需求時也存在大量問題需要解決,這就需要金融學研究生培養管理過程中,加強與金融市場各類主體的對接,形成協同創新的模式,在滿足金融消費者需求的同時,實現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升。
四、建立基于協同理念的金融學研究生培養激勵與評價體系
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正常運行需要制度保障,而在制度保障體系中,激勵與評價體系尤為重要,在協同理念的指導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需要完善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1)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目標是強化其創新能力,而協同創新的落腳點也是創新,二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即要提高金融行業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以創新能力為激勵和評價指標,如加大對科研成果的創新程度的評價,加強對研究生創業能力的評價等。(2)健全利益分配機制。協同創新模式下,參與主體涉及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和金融企業等,各利益主體有不同的利益訴求,基于協同創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需要協調好各個參與主體的利益訴求,例如,可參考黃波,陳暉和黃偉(2015)提出的引導型基金管理模式,進行利益分配,將可以金融創新的部分利益由研究生分享,激發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形成政府、企業和教學科研良性循環的發展模式。(3)建立與協同創新相協調的評價體系。協同創新是一種新的教學培養模式,這種模式下,教師的科研教學等均出現了新的變化,這就要求建立與協同創新相協調培養評價體系,如:在教師評審上,采取更多元的評價方式,將科研成果質量的評價與金融企業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在對學生課程評價等方面,將合作金融機構的影響力以及協作程度等相結合;在學生的就業環節,將協同創新單位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反映在就業推薦表中,更為重要的是,將協同創新過程中的培養問題反饋到教學培養單位,為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提供依據。
五、結論
協同創新是提高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與新型模式,通過多方通力協作,將金融監管與經營實際中的問題反饋到教學科研活動中,以培養單位的科學研究為基礎,解決金融實踐中的前沿問題,從而形成“政-產-學-研”良性互動與循環的培養模式,增強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也有益于實現金融市場“創新創業”理念的落實與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嚴新喬,董杰.高等教育與產業協同創新的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
[2]徐堅成,張爽.我國金融業人力資源現狀及需求預測[J].經濟縱橫,2014(3)
[3]白俊紅,卞元超.政府支持是否促進了產學研協同創新[J].統計研究,2015(11)
[4]崔建軍.知識結構•素質要求•創新能力———以金融學專業研究生為例[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作者:羅長青 李夢真 單位:湖南商學院財政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