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聯網協同創新中知識共享的管理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物聯網被我國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物聯網協同創新需要企業之間的知識共享。本文引入協同性、補充性、負反向效應三個影響因素,對物聯網協同創新中的知識共享進行了均衡分析,并針對協同創新中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分別提出了控制管理策略。
關鍵詞:物聯網;協同創新;知識共享;均衡分析
1物聯網協同創新中的知識共享
作為一個知識密集型產業,物聯網協同創新的過程中,需要物聯網企業之間,以及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進行大量的知識共享。從內部化的觀點來看,企業主要是在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競爭的,而知識是企業核心能力的基礎。組織間的知識共享具有增加每一個伙伴企業知識存量的潛力,從而增加企業的競爭力。能力的積累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知識管理的貢獻,即企業獲取、吸收、傳播、利用知識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盡管知識共享可以增加伙伴企業之間的總體價值,但對一個個體企業來說,最終重要的是它在這個總體價值中所得的份額。如果企業感覺它們失去對知識的壟斷所帶來的損失超過從合作中所得到的收益,那么企業寧愿不共享知識。競爭性戰略會使一個組織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權力,但這種自私的行為會導致另外的伙伴也采取競爭性的戰略。最終的結果可能會使知識共享降低到一個很低的水平。
2模型假設與影響因素
2.1模型假設
假設有兩個企業組成聯盟進行物聯網協同創新,兩個企業之間需要進行知識共享。兩個企業都擁有對方所不擁有的知識,每一單位的知識具有相同的價值。知識的價值包含兩個部分,基本價值(bv)和附加價值(av)。附加價值指的是擁有對方所不知道的知識所帶來的利益,即知識的壟斷性所帶來的價值,這種附加價值在知識共享中會失去。此外,還有三個因素會對知識共享過程的決策造成影響,即協同性、補充性和負反向效應。
2.2協同性知識
共享的協同性(sv)指的是為進行知識共享的各個企業在相互依賴的知識共享中合作所產生的附加價值超過各方單獨知識量的總和的程度。協同性的概念與相互依賴的概念是緊密相關的,相互依賴的程度越高,企業之間進行合作以獲取額外的協同利益的程度就越高。協同性的引入強調了企業通過合作來改善它們的競爭狀況的潛力。協同價值只有在兩個參與企業都充分共享知識的情況下才會存在,協同性會增加知識共享中每個企業的收益。
2.3補充性
從知識共享中得到的知識的補充性(c)與資產專用性的概念緊密相關。補充性指的是知識接受方通過把共享中得到的知識應用于合作領域之外,從而增加自身價值的潛能。因此,每當一方接受知識時,額外的價值就會從補充性中產生。這里,補充性與交易費用經濟學中具有負面含義的概念“機會主義”是不同的。在合作競爭下,在履行合作協議的范圍之外追求自身利益是可以接受的商業行為,這更多的和不完全契約理論是一致的。在知識共享中,只要有一方接受知識就會存在補充性,補充性只能增加接受方企業的收益,而不是增加每個企業的收益。
2.4負反向效應
負反向效應(ni)描述的是知識接受方在使用從知識共享中獲得的知識時可能會降低發送方知識的原始價值的程度。例如,如果知識共享各方企業在高度重疊的市場上經營的情況下,知識接受方可以使用接收到的知識來改進自己的競爭性產品或過程,從而降低了知識發送方知識的價值。負反向效應就其自身而言并不必然意味著機會主義行為而需要規避,在合作競爭中,企業當然會追求總體價值中的一個更大的份額,只要他們是在一個不完全契約所規定的范圍內行動的。負反向效應不會增加任何一個企業的收益,它只是減少了知識發送方企業的收益。
3物聯網協同創新知識共享均衡分析
在物聯網協同創新的過程中,基本價值、附加價值、協同性、補充性和負反向效應這幾個因素都會影響企業的知識共享決策。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得到了圖1中的均衡結果。在這個均衡結果中,如果2bv+sv+c-ni>bv+av,則在合作競爭的條件下相互積極進行知識共享對雙方企業來說是有利的。另外,當2bv+sv+c-ni<bv+av時,由于不共享知識所帶來的收益要大于共享,因此雙方都沒有知識共享的積極性。協同性和補充性的高低會對物聯網協同創新雙方的知識共享決策產生影響,根據這兩個因素的高或低分成四種情況來討論。情況(1):低協同性,低補充性。在這種情況下,從知識發送方的觀點來看,沒有多少能獲得的,也沒有多少能失去的。情況(2):高協同性,高補充性。在這種情況下,預期中的高協同性為合作提供了激勵,但它部分地被另一方可以獲得補充性價值的預期所抵消。在以上兩種情況下,企業對于決定是否共享知識都是一種矛盾的態度。情況(3):低協同性,高補充性。在這種情況下,除了不存在協同價值以外,對方企業還可以利用接受的知識來獲取補充價值,各方進行知識共享的興趣就會比較低。情況(4):高協同性,低補充性。在這種情況下,盡管總體上是處于一種合作競爭的環境,但企業從協同性中得到的利益要大于對方從補充性中的所得,因此雙方企業都有較高的積極性進行知識共享。如果考慮到加入負反向效應的影響,以上分析協同性和補充性所得到的企業決策結果就會發生改變。從一個知識發送者的觀點來看,高負反向效應降低了它進行知識共享的興趣。在情況(3)中,雙方不愿進行知識共享的決策被加強了。在情況(1)和情況(2)中,以前矛盾的態度會變成消極的態度,因為在加入了負反向效應的影響之后,價值損失的風險增加了。在情況(4)中,在企業考慮了負反向效應的影響后,以前對于知識共享的積極態度變成了矛盾的態度。
4物聯網協同創新知識共享管理策略
在以上物聯網協同創新的均衡結果中,參與協同創新的企業對于知識共享的決策很多時候都是矛盾的甚至是消極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知識共享的不完全契約所造成的,由于契約無法詳細規定一切細節,這就需要控制策略來集中管理知識共享的動態過程。我們針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共享過程提出了不同的控制管理策略。
4.1顯性知識管理策略
在物聯網協同創新的過程中,不同企業之間所擁有的知識經常是有差異的,為了讓每個企業都能增加它們的能力,交換這種互補性的知識經常是一種可行的戰略。知識的顯性性質允許各方簽訂一個全面的契約,其中詳細規定知識共享的內容和程序。在企業內部,應當規定明確的方針和任務劃分,使企業能夠有明確的途徑收集和組織可傳遞的知識。顯性知識的共享具有一個被稱作補償問題的特征,補償意味著工作流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依賴使得企業代表之間有必要經常舉行會議來提供反饋以調整組織行為。從企業內部來看,企業需要將契約條款本身轉變成明確的管理方針。舉例來說,企業可以通過執行標準的操作程序來使契約條款變得清晰明確,以保證組織內對于契約的遵守,以及契約與企業利益的一致性。雖然契約一般會強調企業期望行為的相互性和對等性,然而,在實際中,每個伙伴企業都可能有在合作中單方面提高它的附加價值的誘惑,從知識接受方的角度來看,也會有增加從對方企業接收知識的數量和價值的企圖,因此,在操作的層次上,企業需要仔細地監控伙伴的行為并據此來進行調整。
4.2隱性知識管理策略
隱性知識共享的戰略動態過程涉及到知識流動的對等性,深入合作的假設意味著企業平等地參加到并貢獻于有關知識的質量和附加價值的合作契約中。然而,共享知識的補充性和企業間局部的利益沖突可能會引誘企業偏離最初的協議。工作流的互惠性需要各方企業的專業人員的深入相互依賴和相互作用,各方伙伴企業可以組織建立跨組織的物聯網協同創新任務團隊或項目團隊來促進協同性的知識創造和交換。然而,以團隊為中心的奉獻可能會與企業的利益發生沖突。企業需要給跨組織團隊的成員提供組織知識,同時,在團隊工作期間企業的組織知識也在不斷擴展,但是項目團隊成員在他們自己企業里工作的時間比較少,無法吸收到這些新的能力。然而,即使項目團隊成員能夠接觸到這些最新的組織知識,企業也不愿意和他們共享這些知識,因為知識的隱性性質和項目成員對跨組織團隊的奉獻限制了企業對于項目團隊中實際的知識共享進行控制的能力。相反,企業需要吸收項目團隊中的知識并在本組織內部傳播這些知識。這個結構帶來了復雜的協調和控制問題。由于契約的不完全性,正式的契約協議不可能全面地規定任務的相互依賴所帶來的相互的可能性,因此,企業需要用內部管理程序來加以補充。企業可以定期地輪換它的項目團隊成員,從而促進企業員工和項目團隊成員之間經常性的接觸。這些管理程序可以使項目團隊成員在對跨組織團隊和本企業的投入之間保持平衡,也可以促使項目團隊成員向本企業傳遞跨組織團隊中新創造的知識。
參考文獻
[1]焦媛媛,付軾輝,沈志鋒.物聯網產業開放式創新的跨組織知識流動[J].中國科技論壇,2017(5).
[2]張玲,孫國強,張寶建.技術創新網絡知識共享基模及政策解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13).
[3]趙青松,譚躍進,楊克巍,等.面向價值網絡的物聯網產業協同競爭博弈模型[J].系統工程,2016(5).
作者:姜文 單位:西安文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