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音樂文化保護與傳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將黎族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放在了“互聯網+”這個新語境下進行審視,認為黎族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應該和時下最具創新性和生命力的互聯網相結合,借助互聯網的信息化、開放性、跨界融合力、創新驅動力,以及全民參與性等優勢,形成“互聯網+”黎族音樂文化保護模式,開啟民族音樂文化保護的新紀元。
【關鍵詞】“互聯網+”;黎族;音樂文化
黎族音樂文化是黎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逐步創立并形成的,其中黎族竹木樂器等已經列入國家非物質遺產名錄,是我國民族文化、音樂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歷史、經濟、文化、地域、教育等方面的原因,黎族音樂文化的發展面臨著嚴峻考驗。
一、新時期黎族音樂文化發展面臨的問題
在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并深入改變人們生活的今天,傳統黎族音樂文化的發展模式固守傳統文化陣地,不能及時更新觀念,表現出種種不足。
(一)黎族地區相對閉塞,交通不便制約著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
黎族人民主要生活在海南島,且遠居深山,交通不便。加上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原因,給黎族音樂文化走出深山、走進城市、走向全國帶來重重阻礙。
(二)黎族地區教育落后,人才匱乏,無法滿足音樂文化發展的需要
黎族地區交通閉塞,決定了教育的落后,而教育的落后又決定了音樂人才匱乏,人才的不足是阻礙黎族音樂文化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同時,黎族音樂主要在黎族人民當中流傳(一些音樂愛好者、研究者、學校教師等也會接觸黎族音樂,但人數較少),受眾群體小,群眾參與度不高,這是阻礙黎族音樂發展的另一個因素。
(三)黎族地區信息交流不暢,無法把握時展的脈搏
黎族地區交通閉塞、音樂人才匱乏,必然會影響到黎族人民信息獲取的方式及交流的渠道,不利于黎族人民接受現代新事物。
(四)黎族音樂文化固守傳統文化陣地,缺乏創新驅動
黎族音樂文化主要應用于傳統婚喪嫁娶等領域,目前也逐步擴展到了旅游、演出、課堂教學等領域,但在內容、形式創新方面仍顯不足。黎族地區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相對落后,使黎族音樂文化的發展不能跟上時展步伐,很難促進黎族音樂文化的大發展。“互聯網+”以全新的發展理念、廣闊的發展前景和高效的發展速度,給黎族音樂文化帶來的不僅是挑戰,更是機遇,保護和傳承黎族音樂文化應抓住機遇,奮勇向前,主動迎接挑戰。
二、“互聯網+”及其特征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互聯網+”是在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形成的互聯網新業態及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信息化互聯網平臺的一大優勢
便是信息化,當今時代,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各種海量信息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換、流轉、存儲,使互聯網成了名副其實的信息集散地。信息化,加上云計算,使各種信息不再雜亂無章,而是具有規律性和可操控性。(二)開放性互聯網平臺的另一個優勢便是開放性,社會各個領域的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相關信息,而且大量信息都是免費的,非常方便、快捷。互聯網平臺不僅為人們獲取信息提供了方便,還為人們之間的互動交流提供了方便。發達的物聯網和便捷的移動網絡平臺,使這種交流不僅停留在虛擬領域,還擴展到了現實領域,實現了線上、線下的良性互動。
(三)跨界融合互聯網的信息化和開放性
為跨界融合提供了可能。“互聯網+”不是互聯網與某一個或某幾個行業的融合,而是借助互聯網這個中間環節,實現社會各行業間的交流融合。從互聯網的角度講,是一對多的交流,從相關行業講,則是多與多、面對面的交流與融合。這種融合不是簡單合作,而是深入交流、互動,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四)創新驅動
跨界就是交流,就是開放,就是融合,帶來的必定是創新。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的人通過互聯網瞬間拉近了距離,在同一個平臺上相互碰撞,進行思維交鋒,必然會打破行業界限,打開新思路,產生新的思維、新的想法,這便是創新驅動。
(五)全民參與
“互聯網+”的低門檻、方便快捷性,使全民參與成為可能。社會各行業的人,不論學歷水平,不管職業職位,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平等交流,真正實現全民參與。參與人數越多,職業越復雜,帶來的碰撞越激烈,創新驅動力就越強,也越能促進相關領域的發展。“互聯網+”通過將互聯網的開放、平等、互動等特性與傳統產業相結合,分析、整合大數據,理清供求關系,改造傳統產業,增強社會發展動力,提升經濟效益。互聯網與黎族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相加,必將有效促進黎族音樂的新發展。
三、“互聯網+”思維下保護和傳承
黎族音樂文化跨界融合是“互聯網+”最重要的特點和優勢。“互聯網+”的優勢和特點恰恰可以彌補黎族音樂文化的劣勢和不足,在“互聯網+”思維下,將互聯網與黎族音樂文化相結合,可以實現黎族音樂文化與音樂文化傳播、樂器制作、音樂教學、音樂產品開發、文化旅游、文藝演出等相關行業的交流、融合,從而創新黎族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新模式。
(一)黎族音樂文化與新媒體相結合
互聯網強大的數據存儲、分析功能,以及網絡自媒體時代信息上傳、下載、交流、互動的自由性,可以有效解決黎族地區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的問題。黎族地區的民族音樂可以跨越時空走進千家萬戶,同時,黎族人民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外面的世界,接受各種新鮮事物,把握時展脈絡。
(二)黎族音樂文化與現代教育相結合
教育借助現代網絡以及信息、通訊技術,已經完全實現了在線、遠程、實時教育,徹底改變了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一方面廣大黎族音樂愛好者可以很好地學習黎族音樂;另一方面,黎族人民也可以學到更專業、更高水平的音樂知識,從而培養出大量的黎族音樂人才。
(三)黎族音樂文化與現代制作業、營銷業相結合
黎族音樂文化與樂器制作、文化旅游、文藝演出、互聯網營銷等行業結合,可以改善自身不足、擴大影響,實現創新驅動,形成黎族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新模式。因此,我們相信,在“互聯網+”的驅動下,黎族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必將走出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
作者:董懷巖 單位: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