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創意產業國際化市場失效及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市場具有協調千百萬人意志的精巧性,但是市場也存在其自身難以克服的市場失靈。顧名思義,市場失靈就是市場存在無法很好地發揮作用的情形。1958年,貝托.M.弗朗西斯在其《市場失靈解析》的論文中首次提出了“市場失靈”的概念。此后,經濟學對所謂市場失靈的研究越來越深刻。早期的經濟學家把市場失靈歸納為壟斷、公共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對稱等四個方面。郝伯特.西蒙把有限理性歸結為市場失靈,此后更多市場失靈被發現。實際上,市場失靈包括的方面很廣泛,只要存在市場自身無法克服和解決的問題,就會有市場失靈出現。對于市場失靈,經濟學一般傾向于通過政府干預來克服市場失靈。與一般產業不同,文化產業國際貿易與跨國投資突出體現了各國間文化價值觀念的傳播、碰撞與融合的特性。由于意識形態的差距以及出于保持本土文化獨立性、完整性,各國在對待文化市場開放的態度上存在明顯分歧和尖銳沖突,“自由市場”還是“文化例外”的爭論一直存在。事實上,國際文化市場歷來就不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關稅、非關稅和投資限制等有形與無形的貿易壁壘使得文化產業國際貿易與投資的進入門檻更高、準入條件更加苛刻。作為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發展中大國,中國仍然是國際文化市場的后來者,文化創意產業走出去必將會面臨諸多的市場失靈問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中國文化產業面臨的市場失靈問題,通過政府干預和恰當的制度安排,克服市場失靈,才能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預期目標。筆者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至少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市場失靈,中國政府特別是文化主管部門必須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克服和解決這些市場失靈問題。
一、文化壟斷
文化壟斷也可稱為強勢文化控制。從文化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文化與制度、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一種合理的制度能夠引導人們接受某種文化,一個高度發達的經濟可以提高相應文化的影響力。在當今國際文化市場,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是西方文化日益成為主導世界發展的主流文化。近幾十年來,在全球化推動下,西方文化的強勢地位凸顯并進一步強化。這種主導地位表現在其對核心技術、世界話語、商業文化的壟斷和控制。聯合國貿發會議發表的《2010年創意經濟報告》顯示,世界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的進出口貿易高度集中于少數幾個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核心文化產品和服務;同時,大型跨國公司成為全球文化創意經濟貿易的主體。美國的電影業和傳媒業、日本的動漫產業、韓國的網絡游戲業、德法的出版業、英國的音樂產業無不是執所在行業之牛耳。當今的國際文化市場已不再是自由競爭的市場,而是進入壟斷競爭時代。少數大型跨國公司和國際性文化娛樂傳媒公司在國際文化市場中占據著壟斷地位。在影視、音像制品、圖書報刊等可復制的文化行業中,全球性壟斷寡頭已經形成。美聯社、合眾社、路透社和法新社四大通訊社基本壟斷了國際輿論的話語權。借助技術和傳媒的優勢,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其文化產品的商業競爭力,同時也使西方的大眾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在全球無孔不入地傳播和擴散開來。可以說,今天,在文化價值觀上,居于主導地位的理念幾乎都源自西方。在強勢文化壟斷或主導條件下,由于所謂的主導文化的強勁的支配力,對其他文化在心理的、商業的和娛樂等方面產生巨大的同化和吸附作用。在國際文化市場競爭中,非西方的、非英語、非主流文化處于弱勢。發展中國家文化發展困難重重、舉步維艱。根據聯合國正式的一項研究報告,目前世界約6000~7000種現存語言中的90%將會在未來100年內消失。不僅如此,面對以美國為代表的英語文化的強烈沖擊,即使科技、經濟發達的法國也強烈地感受到法語文化消亡的危險,法國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的保護本國文化的措施。作為發達國家的法國尚且如此,其他非主流國家開展文化產業國際化經營環境之惡劣是不言而喻的。在西方發達國家和少數跨國公司主導國際文化市場的背景下,中國發展文化產業、實施文化創意產業“走出去”戰略的難度是巨大的。面對國際強勢文化的沖擊,必須通過政府支持,才能突破西方強勢文化的壟斷局面,幫助中國文化創意企業走出國門,發展壯大。具體措施包括:首先,宏觀方面,政府必須通過經濟的、外交的途徑,在海外市場對我國文化產業進行整體宣傳以提升知名度;依靠貿易談判,為中國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打開國際市場謀求便利。在WTO規則下,充分利用退稅、補貼等措施來增強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其次,實施教育和文化交流計劃,增進不同文化間的溝通和理解。擴大留學生的招收規模,可以設立專門的獎學金以吸引和獎勵那些致力于學習、研究和傳播中國文化的西方國家學生來華留學,擴大中國文化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努力消除西方媒體對中國的不實報道的負面影響。鼓勵民間文化交流,政府應對非營利性的知識和文化交流活動提供資助。再次,應研究和制定鼓勵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系列配套財政稅收政策。例如,消除文化傳播的語言障礙,對輸出中國優秀文化產品的翻譯和出版實施財政稅收等補貼措施,以鼓勵更多有深度和思想性的、反映中國社會風貌的精品力作以語種眾多且質量較好的譯本打入西方的主流文化市場,應對“文化折扣”,消除隔閡和誤解,使西方社會全面了解真實的中國生活和中國文化。
二、文化產品的低成本競爭
成本低廉是產品競爭力的重要表現。在國際文化交往中,大量進口國外價格低廉的產品會對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產生嚴重的阻礙作用。因此,人為地壓低出口產品的價格或對出口產品進行補貼被視為非法,并被嚴格禁止。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是如此。對于中國文化企業來說,開展文化產品的國際化經營面對著發達西方國家的低成本競爭的障礙。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規模經濟下的低成本優勢。生產的邊際成本決定市場價格。文化產業具有高固定成本生產以及邊際成本和分攤成本幾乎可以降低至零的規模經濟的典型特征,從而有利于形成規模經濟、橫向和縱向一體化的大型跨國文化企業。其次,多元文化的低成本制作。由于受到發達國家優厚的收入和優越生活條件的吸引,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居民移居到發達國家,并在這些國家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結構。客觀上,使他們更加方便并且能夠以相對低廉的成本設計、制造和發行相關的文化產品。再次,一些文化產品的免費發放。出于宣傳其所崇尚的文化和信仰的需要,一些發達國家采取免費發放文化產品的做法。應對發達國家文化產品的低成本競爭,中國政府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措施減緩和消除市場失靈。首先,鼓勵國外公司在中國投資文化產品的設計、制造和銷售。通過引入國外投資者的方式,可以以一種較為便捷的途徑進入國外市場,在一定的程度上解決中國文化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高成本障礙。其次,吸納全球各地的創意產業人才到中國文化企業就業。文化企業國際化以創意為先導,以外語為媒介,在國外市場銷售相應產品和服務。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熟悉西方社會、擅長產業國際化市場運作等具有創新潛力的國外創意人才到中國文化企業就業可以克服語言不規范、“文化折扣”等先天不足以及成本較高的問題,有利于文化企業開發針對目標市場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特別是在人民幣升值的條件下,中國文化企業吸納國外創意產業人才就業的優勢將會進一步擴大。再次,通過提高文化產品的創意質量,相對降低文化產品的生產成本。與其他實體產品不同,文化產品的競爭主要是非價格競爭,文化產品的創意以及由創意派生的質量對其銷售量和價格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一個包含良好創意的文化產品即使其價格高些也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依靠創意概念的注入提升包括新穎性、趣味性在內的質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成本偏高的局限性。
三、產品開發的不確定性
由于技術創新需要長時期的大量資金的投入,經濟學家將技術創新的收入不確定性視為一種形式的市場失靈。考慮到發展中國家企業的競爭能力較弱,WTO的反補貼協議并不限制發展中國家通過財政支持和資助企業的技術創新。同樣,在文化產業方面,因不確定性引起的市場失靈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創意孵化的不確定性。創意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先導,但一個優秀的創意并不一定能夠被成功孵化。創意孵化為產品受到包括核心技術的取得、競爭者的開發速度、消費者的偏好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次,文化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經營的不確定性。對于銷售到國外市場的文化產品還包括翻譯費用增加、銷售困難的不確定性,中國文化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更大于其定位國內市場的創意和產品。這兩種不確定性可能使中國文化企業在國際化經營方面猶豫不決甚至裹足不前。面對因不確定性引起的市場失靈,一個有效的措施是設立文化產業國際化風險基金。為避免陷入高端平臺的尋租、申請基金支持的路徑依賴致使設立風險基金的努力功敗垂成的困境,設立文化產業國際化風險基金克服文化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市場失靈必須滿足三個條件。首先,風險基金應嚴格約定資金申請和使用的具體條件,確保風險基金能夠確實地被用于創意孵化或國際市場開拓上,避免文化企業特別是文化企業物業投資商等低風險投資者進行尋租。其次,風險基金應嚴格限定在支持具有市場前景的文化企業的國際化經營上。再次,考慮到文化企業國際化經營的規模化要求,應該鼓勵通過合并、合資、協作等措施提高中國文化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因此,文化企業國際化風險基金應優先支持具有規模優勢的文化龍頭企業和通過合并、合資、協作等措施組建的協作體。
四、同質技術的市場分割
眾所周知,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需要一定的購買力支持。如果消費者群體過小,企業的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居高不下,產品的市場價格會相應提高,消費者可能望而卻步,影響企業的銷售量,導致企業的生產、經營陷入惡性循環。由于市場經濟是一種強調發揮個體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經濟制度,在自由競爭條件下,可能出現在同一個市場上存在眾多的同質技術的情況。同質技術分割市場可能使競爭者獲得的細分市場的有效購買力不足從而使具有廣泛市場運用前景的技術無法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情況。同質技術分割市場無疑也是市場失靈的一種表現。由同質文化創意和同質文化產品分割市場引起的相關區域內細分市場規模過小的問題也是文化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市場失靈之一。一般地說,國際化經營應該會擴大相關產品的銷售量。但在競爭者過多或產品具有同質性的文化企業因追逐利潤率而過分集中在某個區域市場的條件下,也會出現文化企業國際化經營因同質技術分割而引發市場失靈現象。中國企業在許多國家市場的過度競爭導致經營者兩敗俱傷的案例屢見不鮮。解決由同質技術分割市場引起的市場失靈的有效措施是發揮政府的協調和規劃功能,通過整合現有競爭性廠商的方式,提高文化企業經營的規模型。市場失靈是被經濟學普遍認同的經濟問題,經濟學致力于研究和解決各種形式的市場失靈。市場經濟中市場失靈的現象不斷被發現和解決。隨著認識和研究的深入,更多的文化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市場失靈也會被不斷地發現。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應密切跟蹤和關注中國文化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市場失靈,并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