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國文化精神在動漫作品中的展現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優秀的動漫作品總是會被廣大受眾普遍接受的,展現出其獨特的文化精神。美日動漫大國的優秀作品一直彰顯并傳播著本民族的道德觀念和價值體系,其作品的成功亦即其文化精神輸出的勝利。中國動漫作品長期以來在國內外市場中缺乏競爭力,根本原因在于文化精神的缺失。中國動漫作品應重拾中國動漫文化的自知和自信,采取立足本土,創造性利用民族文化資源,拓展思路,用世界化的方式講授中國故事的措施來增強中國文化精神的影響力。
關鍵詞:動漫作品;文化精神;普世價值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動漫作品作為當今時代最具有影響力的文化產品之一,在表現、傳承和發揚中國文化精神方面責無旁貸。然而,近年來,中國動漫產業制作出現大量盲從、跟風和復制的現象,未能體現出具有中國地域與民族特色的文化精神。
一、何為中國文化精神
所謂文化精神,即民族精神,是指一種文化特有的具有決定力的價值系統,就是特定民族文化系統所反映出的基本精神特質。“文化精神屬于思想、觀念范疇,它蘊含著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倫理觀念、理想人格等,它不僅左右著民族前行的方向,而且凝聚著民族的歷史認知和未來期許,傳遞著民族文化的思想情感和審美心理。”[1]藝術沒有了文化精神就沒有了靈魂,就不會獲得長久的生命力。負載著文化精神的文化產品能夠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國家的軟實力,并可以實現很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長河中,某些明顯區別于他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逐漸積淀和形成。諸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居安思危、孝老愛親、崇尚禮儀等,這些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都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培育起來的,為廣大人民所廣泛認同與接受,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人生信念和自覺價值追求。在當今文化軟實力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中,只有以中國文化精神構筑起堅固的文化長城,才能在外來文化大舉進攻的形勢下處變不驚;只有在我們的文化產品中浸潤中國文化精神,才能使我們的文化產品具有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張力。
二、美日動漫大舉入侵下中國動漫文化內涵表現力的不足
動漫的核心是創意,創意的源泉來自于文化,而文化的內核是動漫創意的靈魂。人們在觀看動漫作品并受動漫形象和情節所感染時,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創作者的思想觀念,作品生產國家或地區的意識形態將會潛移默化地對觀眾產生影響。因此,美國有意識地將動漫產業作為其推銷美國主流價值觀的工具,無論動漫作品取材于哪個國度,故事的內核永遠都是美國精神。日本動漫作品中也反復出現和服、梯田、火車、櫻花和少女,展示了日本民族的美好形象,傳播了日本的民族文化精神。而中國動漫作品在國外作品的巨大沖擊下,卻逐漸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轉為對美日動漫的盲目模仿,造成了中國動漫產業長期陷入低迷狀態。中國還未生產出具有長期效應和世界影響的原創動漫作品,除了技術層面、營銷手段等方面的因素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底蘊的缺乏和文化價值觀傳承的不足。中國現代哲學大師張岱年認為:中國幾千年來文化傳統的基本精神的主要內涵有四項基本觀念,即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剛健自強、以和為貴。[2]但中國90年代以后的動漫作品缺少具有中國文化內核的作品,或者拋棄了中國文化的根本,或者僅以中國文化元素作為可有可無的裝飾,或者表現得過于直白低幼。因此,在中國動漫作品中體現中國文化精神,樹立中國動漫文化的自知、自信和自強,打造中國特色的動漫品牌形象,是中國原創動漫發展的當務之急。
三、在動漫作品中體現中國文化精神的途徑
1.立足本土,創造性地利用
民族文化資源縱觀美、日優秀動漫作品,其獨特的魅力在于不管講的是什么故事,不管采用的是何種先進的技術,他們總是會有意識地向受眾傳播本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即使其利用的是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文化資源,但也只是以該文化資源作為產生藝術陌生化效果的文化元素,注入的仍然他們自身的思想情感,“潤物細無聲”地傳播著本民族的文化精神。觀眾在沉浸于其作品的情節、被其中的人物形象所打動的同時,自然而然地、不同程度地產生對作品中所倡導的文化精神的認同。例如美國的《花木蘭》和《功夫熊貓》,都是借用中國文化符號傳達純粹美國文化精神的典范。木蘭是由一個代父從軍、忠孝兩全的巾幗英雄變為一個爽朗直率、自由奔放、追求本真最終實現自我價值的超級女英雄。《功夫熊貓》的主人公阿寶是一位力挽狂瀾、懲惡揚善的小人物,傳遞的是美國文化主題中一以貫之的“平民英雄”精神。可見,美國動漫無時無刻不在透露著美國自身國家文化形象建構的策略和主張。[3]日本動漫實行文化整合戰略,尤其對中國古典文化進行吸收、融合和重組。[4]《西游記》等中國古典名著的人物性格、故事背景、情節發展等不止一次被巧妙改編,如《西游記》《龍珠》,但表現的是不斷戰斗這種文化觀念和榮譽感,是對“勇”、“義”、“忠”精神的推崇。日本動漫大師手冢治蟲把孫悟空身上的品質賦予給鐵臂阿童木,重塑了一個機器人孫悟空形象,表達了日本戰后借助科技發展實現經濟振興的急切盼望。因此,我國應借鑒美日的成功經驗,重新發掘整合民族文化資源,立足中國文化,尋求中國精神。中國的動漫創作者要對中國文化精神的精髓了然于胸,要主動思考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豐富動漫作品的題材,深化動漫作品的文化內涵,打造逼真的民族特色場景,走民族風格和時代特點相結合的原創之路,讓我們的動漫創作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在世界動漫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2.拓展思路,用世界化的方式講授
中國故事美國動漫作品在動漫題材選擇上呈現多元化、全球化;在動漫形象塑造上呈現跨民族、跨文化的特征。他們采用文化融合戰略,宣揚的是普世價值觀,即東西方觀眾一致認可的親情、友情、愛情,英雄主義、利他主義等等,有利于消除文化隔閡、溝通情感,有助于潛移默化地進行美國主流文化的滲透。[5]日本動漫作品也立足本民族傳統文化,同時積極融合世界其他民族文化,通過表現成長、人性、環保、科學等世界普遍關注的主題,把本民族的文化特質納入到普世價值觀的框架之下,從而實現了日本動漫走向世界的良好格局。自古以來,中國的主流價值取向一直主張“仁者愛人”的“博愛”情懷,強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共同理想是“世界大同”等,這些無不體現出中華民族特色鮮明的集體主義的“利他”價值觀。善良、勤勉、節儉、自強等優秀品質,堅忍不拔、忠誠無私、以和為貴的理想情懷,被世界各國人民所普遍認同。2015年的動畫電影《大圣歸來》塑造的大圣已非以往藝術作品中的大圣,他由往日光輝的英雄形象變為經歷強烈內心掙扎,實現自我審視、自我反省,最終戰勝自己、重拾信心的形象,傳遞了“救贖”這一普世性的價值觀念。
電影從形象、音樂到場景設計,無不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它創造性地汲取了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策略,把孫悟空的形象符號化,傳達出現代人普遍的生存狀態,創造了迄今為止中國動畫片海外銷售的最好成績。可見,用世界化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是實現動漫作品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雙贏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中國動漫創作者要堅持以表現中國文化精神為本,在人物關系設置上體現中國的傳統思想,人物性格上體現積極、樂觀的入世精神,語言、行為舉止體現民族特色;同時也應注重融合各國主流價值觀和習慣表達方式,用國際市場能夠接受的語言范式和敘事結構來展示中國民族特色;在內容題材的布局上既要保留中國的民族特點,以增強新鮮和探奇性,又要學會使用國際化敘事方式來講述中國的故事。
參考文獻:
[1]徐志彬,董小玉.塑造動漫藝術的中國形象與中國精神-光明日報[EB/OL].
[2]張岱年.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J].黨的文獻,2006(1):94-95.
[3]章恬.從《功夫熊貓》和《兔俠傳奇》看中美動畫國家形象建構差異[J].電影評介,2015(1):70-73.
[4]方忠.我國動漫產業發展模式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9(2):86-88.
[5]張旖旎.“不專”與“專”———美國動畫電影題材選擇多樣性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1:18.
[6]周凱.中西主流價值觀差異對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影響探究[J].中國出版,2014(23):8-11.
作者:楊銳 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