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美國夢的自然主義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為一場文學運動,自然主義起源于法國,左拉是自然主義文學的先驅。他指出人類必然會遭受饑餓、性欲以及遺傳性缺陷的壓迫。自然主義小說一般都有一定的社會客觀性,揭露出現代社會不為人知的角落及陰暗面。”[3]自然主義文學在歐洲興起后,不久于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傳播到了美國。當時的美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隨著美國工業化的不斷發展、資本主義壟斷程度的提高,財富逐漸集中到少數人手中,社會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原本平靜和諧的農村生活已經漸行漸遠。人們都向往大都市的繁華,夢想一夜暴富,但現實卻是殘酷的。因此自然主義決定論和消極論便開始出現。人們感覺到社會環境制約著他們的發展,但又不清楚如何為自己謀到一條出路,于是認識到在社會自然環境中人是被動的、無力的。尤其是在19世紀中葉以后,各種社會危機不斷出現,如經濟危機、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城鄉差距等。在歐洲文學思潮及國內社會變革意識形態的影響下,美國自然主義文學也在19世紀末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學思潮登上了美國文學歷史的舞臺。在美國自然主義文學作品中,西奧多•德萊塞的小說《嘉莉妹妹》被眾多文學評論家認為是最具代表性的。
二、嘉莉的夢想發展變化及原因
(一)嘉莉最初的夢想嘉莉僅懷揣四塊錢就離開父母,遠離家鄉來到大城市芝加哥。“那是一八八九年的八月,她正十八歲,清秀,靦腆,懷揣著年輕無知的幻想。”[4]從故事一開始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小說主人翁嘉莉的單純、幼稚以及她最初的夢想只是由于好奇、向往繁華的都市生活而產生的美國夢。這樣的夢想其實是當時很多像嘉莉一樣的美國青年的夢想。他們只是想離開落后的農村,來到大城市通過自己的雙手謀生,能目睹城市的繁華,從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在嘉莉心里,她認為在芝加哥,通過她勤勞的雙手可以找到一片立足之地。特別是在去芝加哥的火車上,她遇到了推銷員杜洛埃之后,他給嘉莉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美麗的服飾、優雅的舉止,以及他給嘉莉講述的芝加哥城市的繁華,這一切都使嘉莉更加堅定了最初的夢想。此時她的夢想就如同富蘭克林所說的美國夢,是在美國國土上人們通過勤勞苦干、艱苦奮斗等方式獲得成功的一種夢想。
(二)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從火車上下來后,嘉莉看到了面容消瘦的姐姐。“嘉莉立刻覺察到氣氛的變化。她感到現實在這紛亂喧囂和奇異的環境中抓住了她的手。不是光輝和快樂的世界,也不是娛樂的環境。她的姐姐由于辛勤勞苦,顯得疲憊不堪。”[4]嘉莉的感覺被后來的經歷一一證實是對的。嘉莉在姐姐敏妮和姐夫漢生家的那段時間里,她深刻地體會到大城市里下層人民生活的艱辛。姐夫漢生起早貪黑地去離家很遠的地方勞動,而所獲得的報酬卻還不足以維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姐姐家拮據的生活和姐夫因窘迫而形成的冷漠性格,讓嘉莉產生了急切離開的想法。于是,嘉莉開始走上了求職之路。在充滿坎坷與心酸的求職路上,由于出身卑微,又沒有工作經驗,嘉莉一次又一次地被拒之門外。最后她終于在一家制鞋廠找到了一份工作。可是惡劣的工作條件及低廉的薪水使她幾近崩潰。更糟糕的是,上班不久她就因生病被廠方解雇了。面對艱難的處境,嘉莉認識到在大城市里謀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逐漸產生了回老家威斯康辛州的念頭。此刻,她最初的美國夢瀕臨破滅。由于社會環境的殘酷,嘉莉幾乎放棄了自己對夢想的追逐。在作者對嘉莉初到美國直至在制鞋廠工作,以及后來的失業這一系列事件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環境對人物塑造的影響已經開始出現。嘉莉的夢想受到了環境的制約,這就導致了她的夢想即將破滅。這一切都體現了自然主義的環境決定論。
(三)夢想的扭曲“以男性為主體的現代化城市的迅速膨脹和城市工業文明的迅猛發展與生活在其中的女性的異化是同步發展的。物質商品化,精神真空化,生活疏離化的城市生態環境使許多‘嘉利妹妹’從淳樸的鄉下女變為道德空白,靈魂迷失的空心人。”[5]138正當嘉莉將要放棄對夢想的追逐時,她遇上了杜洛埃。杜洛埃在來芝加哥的火車上時就已經被嘉莉的姿色所吸引。慢慢地,他們倆的關系越來越親密。進餐館、上劇院、買服飾,杜洛埃在逐一地幫嘉莉實現她的夢想。在金錢、物質以及甜言蜜語的誘惑下,嘉莉離開了姐姐家與杜洛埃同居了。從成為杜洛埃情人的那一刻開始,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財富和幸福的想法在嘉莉身上已不復存在。憑借著自己僅有的資本———美貌,嘉莉開始了新的生活。雖然談不上富裕,但至少也過得比較舒適了。杜洛埃對嘉莉許諾過,等他辦完一件大事就跟她結婚。然而,婚期被無限地拖延下去,嘉莉并沒有得到一個真正的名分。日子久了,嘉莉對財富的欲望逐漸膨脹,于是她便背著杜洛埃開始與酒店經理赫斯渥約會,開始了墮落的生活。自然主義文學非常注重環境對人的塑造作用。小說一開始,德萊賽就已經定下了這樣的基調:“一個十八歲的姑娘離開家,只可能有兩種遭遇。或者是在好人的幫助下越變越好;或者是染上了大都市的惡習而墮落下去。在這樣的環境里,既不好又不壞是不可能的。”[4]嘉莉遇上了赫斯渥之后過著墮落的生活,之所以說他們的生活是墮落的,是因為赫斯渥是有家室的人,而嘉莉也是有未婚夫的。無論他們之間的感情是真還是假,這樣的做法都是違背倫理道德的。隨著與赫斯渥的不斷交往,嘉莉發現他能給予她所想要的生活,于是她就和赫斯渥同居,無情地拋棄了把她從困境中解救出來的杜洛埃。再后來,她甚至和赫斯渥私奔了。此時的嘉莉竟然沒有絲毫的愧疚和負罪感。由此可以看出,人的道德在殘酷的社會自然環境中不堪一擊。
(四)夢想的“實現”嘉莉跟隨赫斯渥私奔到蒙特利,后來又來到紐約。赫斯渥把偷來的錢還回去后,他倆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到最后竟連房租和一日三餐都解決不了。這樣的生活不是嘉莉想要的。赫斯渥到處去找工作但沒有成功,此時的他已經不能給嘉莉帶來她想要的一切。嘉莉開始自己出門找工作,通過重重努力,憑借著自己的美貌和天生的演技,嘉莉慢慢地在紐約找到了立足之地。在紐約各大劇院頻繁亮相,最終成為一名喜劇明星。這時她又把她身邊的男人拋棄了。她的周薪已達到一百多元,她已能夠坐著馬車和上層人物一起出入豪華酒店,過上了富麗堂皇的生活。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赫斯渥因找不到工作而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錢,最終淪落為街頭乞丐。從“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來看,這是因為嘉莉更能適應當時的社會環境。但她卻用二十元錢打發處于困境的、曾與之相愛過的赫斯渥,她的道德再一次受到了質疑。“當美國發展到由城市向農村轉型的歷史階段,‘美國夢’的實現就偏離了較為正常的軌道,出現了只有犧牲個人優良道德才能達到目的這樣一種現象。”[6]144嘉莉雖然過上了她夢寐以求的富貴生活,追求到了名利,但從小說的結尾我們可以看出嘉莉并不幸福。“知道嗎?你不會滿足,永遠不會。坐在你窗邊的搖椅里夢想,你將永遠獨個兒渴望下去。你坐在窗邊的搖椅里時,也許永遠也不會感到身邊的幸福。”[4]嘉莉一路逐夢,最終她似乎已實現了夢想,卻沒能得到真正的幸福。這就是她扭曲的美國夢的實現。
三、結語
在嘉莉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鄉村女孩成為美國百老匯喜劇明星的奮斗過程中,嘉莉為自己的夢想付出了太多的代價,她不惜犧牲自己的身體和道德來滿足自己的財富夢,這已經違背了真正的美國夢的追求方式。因此,她最終實現的是扭曲的夢想。外部世界的力量始終在她實現夢想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該小說體現了自然主義的社會客觀性和對社會現實的披露。嘉莉的夢想也是和她同時代的很多美國人的夢想,通過對嘉莉的描寫,作者揭露了美國社會的殘酷現實,即在殘酷的社會環境面前,很多人都在追求著扭曲的夢想。
作者:申繩林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