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西文化下英漢習語互譯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直譯(加注)的習語英漢互譯
直譯,遵循譯文的語言規范,不影響讀者的理解與接受。一般來講,多數習語大都可以直譯,保留原文特色,減少翻譯失漏。但是英漢習語中有相近的地方,隱含意義相同,互譯是不成問題的。如Everymanhashisfaults.譯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tobeonthinice譯為“如履薄冰”;Birdsofafeatherflocktogether.譯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Giveadogabadnameandhanghim.譯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同樣,漢語的“紙老虎”譯為“papertiger”;“對牛彈琴”,譯為“toplaytheharptoacrow”。
因為兩種語言不管是習語的內容還是習語的形式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保留原語比喻,更容易理解。但是,某些習語在歷史文化差異影響下,直譯就會使意義扭曲,或者是不完整,影響讀者對譯文的理解。這就需要翻譯時,直譯后加注,加注的內容為習語背景或是潛在意義。如You’rereallycarryingcoalstoNewcastle.Shehasmanyadiamondrings.“多此一舉,費力不討好”,你真是運煤到紐卡索,多此一舉。雖然加注了,但是一般中國讀者不可能讀懂“運煤到紐卡索與多此一舉”的聯系,那么進一步就需要通過尾注說明Newcastl(e英國有名的煤城)。
英語中有一些不同的否定句型,其中有一些句型不能完全采用直譯法進行翻譯,否則會造成誤譯、意義相反。如,部分否定句型,不同于漢語的思維形式“Idonotknowallofthem.”誤:對他們我都不認識。正:對他們我不是個個都認識。“Itisawisemanthatnevermakesmistakes”誤:聰明人從不犯錯誤。正:無論怎樣聰明的人也難免犯錯誤。
2英漢相近的習語采用套譯
英漢存在相近習語,意義與褒貶基本相似,民族色彩不強,屬于對等的習語。只要不損害原文大意,遵循原文思想,翻譯時可采用套譯。譯文不會變味,同時,讀者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準確理解習語,切毋望文生義,以免鬧出笑話來。如“Johnlikestopathimselfontheback”約翰喜歡捶自己的背。(正確譯法:約翰喜歡自吹。);“Itisagoodhorsethatneverstumbles”好馬也有失蹄時。(不宜譯成“良馬不失蹄”)套譯習語確有助于表達原文,但需要注意不要光看字面意思,體現著不同語言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采用套譯法時,要特別注意避免使用民族色彩太濃的漢語成語來套譯英語習語而損及原意。如“Manyheadsarebetterthanone”一人不及眾人計。(不宜譯作“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具體采用哪種譯法,要視具體語境而定。
3結合民族文化特征英漢意譯
習語比較特殊,常常與一個民族的特征相聯系,會采用各種修辭方法。翻譯時,套用習語難以達意,就可以采用意譯,譯成非習語的詞語。如“他是個粗枝大葉的人”Heiscrudeandcareless.死譯:Heisamanwhohasbigbranchesandbroadleaves;“她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Shehasalifeofluxuryanddissipation.死譯:Shehasalifewithdrunkenpaperandbewitchedgold.當不易為漢語讀者理解,又難以套用,就采用意譯方法。舍棄原習語的形象,追求意思的靠近。
英漢習語歷史悠久,各有特色。英漢互譯過程中,盡可能保持原習語的形象性與民族特色,關鍵是根據具體的語境正確譯出習語的確切含義。
作者:林池容單位: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