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字幕翻譯視域下中西文化的差距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影視語言很多都是人物的對白,獨白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口語化是字幕翻譯的一大特色。口語化即會簡短、直接、生動,并且有較多的非正式語、俗語等,這是它與文學作品的最大區別。影視劇的主要目的是娛樂。外國影視劇固然也有展現文化的作用,然而首要目的還是娛樂,因此,很多字幕翻譯采取歸化的方式,力求用本土的、觀眾熟悉的文化來闡釋。字幕的另一個特點使得歸化難以實現,即時空受限性。時間受限是指字幕翻譯需和影視畫面同步,太快或太慢會給觀眾帶來不便,進而影響影視作品的質量。屏幕上的字幕應在1/4秒之后切換,因為觀眾需要1/4秒的時間來接受一個說話人的資料。另外,字幕翻譯通常為一行字,出現在屏幕的下方。根據美學觀點,這種作法對于整個屏幕的觀賞來說是處于次重要地位的,對整個畫面沒有太大的影響。由于字幕高度只占屏幕的1/12左右,而且每行字不會超過15個,因此觀眾的視覺不會疲勞。字幕有時用兩行,有時用一行,不同國家的作法也有差別。漢語一字一音,不論時間和空間都比英語來得節省、簡約。由于熒屏大小有限,一般只能印出一行中文字幕(英文字幕最多可印出兩行),否則會遮蓋太多的畫面,影響觀眾的審美效果,降低觀眾的欣賞樂趣。因此,譯者必須在有限的中文字幕內將原文完整譯出。如果遇到非常具有文化特色的臺詞,并且在目標語國家中沒有與之相同或能夠替代的語言,在其它文學作品中或許可以大段解釋一番,而在影視劇的字幕翻譯中就只能異化了。
二、文化異同在字幕翻譯中的體現
電影承載著民族情感,由于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的異同,有些情感是目的語觀眾都能感受到的,有些則不能。無論如何,根據電影的宗旨,既要傳達源于國家的文化,又要使目的語國家的觀眾能夠理解,這就需要緊扣畫面、斟詞酌句。有些在其它文學作品如詩歌、小說中能夠采用的翻譯在字幕翻譯中就不合適,因為字幕翻譯的魯莽直白、信息傳達的超前或者滯后,都有可能造成目的語觀眾對于情感處理的難以理解甚至產生情感誤解,使影片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亂世佳人》:影片中多次出現Yankee一詞,片中有這樣一句:TheYankeeWilkersonandthewhite-trashSlatterygirl.(這個北方佬和那個下流女孩斯奈特利)。這個詞一般有兩種譯法,一種是音譯為洋涇,一種叫北方佬或美國佬。在《亂世佳人》影片的翻譯中結合了影片背景,將之譯為北方佬。“佬”作為詞綴在漢語中含有輕蔑之意。再看影片中的人物,每次提到Yankee時都是滿臉不屑的表情,如果僅僅翻譯成為“洋涇”,則無法讓觀眾體會到片中人物對北方人的歧視與仇恨,而“佬”字正好可以表達這種感情,觀眾從這個字“佬”就能看出美國內戰時期南方人對北方人的敵視,讓觀眾對美國的這段歷史文化有所了解。
《變臉》:里邊有一幕是這樣的:TheGrandpa:Good.Say‘Grandpa’好呀!叫外公!Themother:Comeon叫,快叫!Tianci:Gramps爺爺。Themother:Sillykid.It’s‘Grandpa.’這孩子,怎么亂叫!叫外公。Tianci:Grandpa外公。TheGrandpa:Goodboy!乖!Grandpa和gramps都有外公和爺爺的意思,外公和爺爺在西方可以通用,影片中的這一幕特意強調兩者的不同,譯文中只得用兩個詞分別代替外公和爺爺,以示區別,其實在觀眾看來意義并不大。但是如果跟影片的畫面相結合就會發現差別。天賜叫“爺爺”時母親佯裝生氣,并予以責備和糾正,當他叫“外公”時,母親和外公都很高興地笑了。觀眾可以從這里體會到兩個不一樣的稱呼的意義。
比較一下漢語和英語的語音特征。漢語發音以字為單位,一個字一個音,響亮明晰、干脆利落。英語可獨立存在的最小語義單位是詞,由一個或多個字母拼寫而成。就其發音而言,除了極少數只有單元音因素的詞是一個音以外,絕大多數的單詞都是一詞多音。如《生活大爆炸》(美國情景喜劇)中經常有一首歌曲出現,譯者是這樣處理歌詞的:Softkitty,warmkitty.乖乖貓,暖暖貓,Littleballoffur.小小毛絨球,Happykitty,sleepykitty.快樂貓,瞌睡貓,Purr,purr,purr.嗚嗚嗚(貓的叫聲)。
“softkitty”,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譯是軟小貓,但是譯者結合了劇中的情景把它譯為“乖乖貓”。”softkitty”在劇中出現的場景是主角謝爾頓生病的時候,謝爾頓從小到大,只要生病,他的媽媽就會唱這首歌給他聽,用以減輕他的病痛,哄他入睡。這首歌明顯是兒歌,聯想到我國的兒歌,或者兒童用語,很多都喜歡用疊詞,這樣會顯得俏皮可愛,譯者在翻譯的時候充分考慮到整部劇的幽默基調,力圖刻畫主角謝爾頓高大的外表,超人的智商下未長大的一顆童心,這也是本劇的一大看點和笑點。最后一句的“嗚”字在中文中代表哭的聲音,雖然發音與原文的purr相似,但不符合情景,固用括號內加解釋的方法,讓觀眾可以接受。
再看英漢句法的差異。英語重型合,句式復雜、冗長;漢語重意合,結構分散,語言簡潔。影視劇受空間限制和考慮到觀眾的視覺效果,大多情況下需要字幕簡練,特別是當畫面切換加快,語速加快的時候,更需要言簡意賅。漢字在這方面有充分發揮其簡潔的優勢。習語、俗語、典故等是人們長期生活在一個地方總結出來的語言文化的結晶。在字幕翻譯中,有些習語可以找出完全對等的譯文,有些原版中冗長的句子,配上劇中的場景,可以在譯文中找到一句非常合適的諺語來闡釋,這些情況都是十分常見的。比如在美劇《越獄》中有這樣一段對白:PaulKellerman:Inthiscase,we’rehopingyou’llsuspendthatposition,atleasttemporarily.保羅凱勒曼:這個案子我們希望您能保留您的立場,至少是暫時的。
Bishop:IftheinmateappealstomeforinterventionhowcanIturnmybackonhim?主教:如果囚犯需要我的干預,我怎么能袖手旁觀呢?“turnone’sbackonsb.”是英語里常見的一個習慣用語,譯者沒有把它按字面意思直譯成掉轉臉去不理睬或拒絕幫助等,而選取了出自宋代大文豪蘇軾《朝辭赴定州論事狀》中的“袖手旁觀”一詞,可謂貼切兼雅俗共賞。因為字幕翻譯的目標群體是國內的觀眾,能不能為他們所接受是其成功與否最有力的評判標準。當然,有些習語就不適合直接翻譯出來。《變臉》中有這樣的俗語:您真是一位獨參湯啊Yoursisarareartindeed“.獨參湯”這個詞都有比較深的典故,外國觀眾無法理解,在一般文學作品中可以采用直譯加注釋的方法,而字幕翻譯的無注性使譯者只能意譯。
作者:諸匯涓單位: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