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黃花菜產業發展措施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介紹了秦巴山區黃花菜產業的發展特點、產業優勢,分析了其制約因素,提出了發展黃花菜產業的對策,以期為秦巴山區黃花菜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黃花菜產業;發展特點;優勢;制約因素;對策;秦巴山區
黃花菜,百合科萱草屬,金針菜的一種,又名萱草花、忘憂草,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據《中國百科全書》記載,黃花菜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它全身都是寶,花既可作蔬菜又可觀賞;菜桿干后,是制造紙張的上好原料;枯葉可制繩、作飼料;其根還可作藥用。黃花菜性味甘涼,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濕、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對吐血、大便帶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療效,可作為病后或產后的調補品[1-2]。
1黃花菜產業的發展特點
1.1環保無公害品質
黃花菜原產歐亞,我國也是原產地之一,湘、浙、蘇、隴為四大產區。黃花菜屬花蕾菜,根生繁殖,黃花菜的野生性特別強,其葉、根中含有抵御病蟲害的物質秋水仙堿,不需要用農藥防治病蟲害,可以在田間、四旁(溝旁、路旁、河旁、村旁)種植,無需施化肥。黃花菜分鮮菜和干品,鮮菜手工采摘,黃花菜鮮菜經大火蒸制,反復翻曬晾干,即可加工成干品。
1.2豐富的食用、藥用價值
黃花菜是人們喜吃的一種傳統蔬菜,因其花瓣肥厚、色澤金黃、香味濃郁,食之清香、鮮嫩、爽滑,營養豐富,被視為“席上珍品”。其含有豐富的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鈣、脂肪、胡蘿卜素、氨基酸等人體所必需的養分,其所含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是西紅柿的5倍。黃花菜可燙后沖涼加蒜泥涼調,干品常與黑木耳等齋菜搭配同烹,也可與蛋、雞、肉等炒食或做湯,也可炸食。據《本草綱目》記載,黃花有利胸膈、安五臟、通乳健胃、輕身明目等功效。近代中外學者對黃花菜的藥用價值更有進一步發現,因其含有豐富的卵磷脂,黃花菜有較好的健腦、抗衰老的功效;因其富含花粉,又有美容養顏的效果。
1.3厚重的文化底蘊
黃花菜可賞花、食用、藥用,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史,多為文人墨客、達官顯人所偏愛。《詩經》記載,古代有位婦人因丈夫遠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種萱草,借此解愁忘憂。《古今注》載“欲望人之憂、則贈以丹棘(萱草);《風土記》載“萱花曰宜男,妊婦佩之,必生男”;蘇東坡曾賦曰:“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白居易也有詩云:“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清朝朝廷要員、有鐵嘴銅牙之稱的風流才子紀曉嵐最愛吃黃花菜,他還贊美道:“黃花菜可是個好菜,清爽香脆,其味道無窮,常吃黃花菜人聰明”;孫中山先生曾用“四物湯”作為自己健身的食療食譜,“四物”即黃花菜、黑木耳、豆腐、豆芽,黃花菜位列其首。
1.4可觀的經濟效益
黃花菜根生繁殖,一個苗對一個莖,莖上結數花,黃花菜產量由出莖的數量決定。前2年是根莖繁殖期,豐產期是3~15年,15年后產量減少,需全部挖出重新分苗栽種。因此,黃花菜是一次種植多年收獲。黃花菜喜砂質土壤,適合間作,因葉、根內含有抵御病蟲害物質秋水仙堿,不需要用農藥防治病蟲害;因葉茂盛,雜草很難滋生,田間管理成本很低,可謂一勞永逸。黃花菜與楊樹間作,產15.00~18.75t/hm2,單種或與棗樹間作產量可達26.25t/hm2以上。鮮菜年平均價3~4元/hm2,13~15kg鮮菜“爐”1kg干品,干品30~40元/kg。間作效益也在3萬元/hm2以上,比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效益好,并且采摘期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采摘技術要求不高。
2優勢
一是特色品質。黃花菜栽培歷史已有上百年,不僅具有雙層六瓣、七根花蕊這一獨一無二特點,而且“菜條肥厚、油分充足、色澤金黃,耐煮發脆、口味醇美”。二是豐富的土地資源。黃花菜原產于山地、丘陵,喜砂質土壤,不耐堿,適合溫濕氣候,單種、間作均可。三是市場初步形成。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黃花菜由原來的小菜種、銷路小,變成特色菜、暢銷菜,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3制約因素
3.1舊的思想偏見
在一部分老百姓的心目中他們把黃花菜當成“小菜種”,沒把黃花菜當成“當家產業”,僅把它作為小區域特產、自己食用或貼補家用。菜農對黃花菜的藥用、保健作用知之甚少,對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及外部強烈的需求關系沒有予以足夠重視。
3.2種植規模小
種植規模直接影響經濟效益,賣方在市場中處于被動地位。形成種的面積小,但又不得不管,采的數量少價格低,但又不得不賣,不管可惜,管還影響其他活計,影響了菜農的種植管理熱情。
3.3缺少加工大戶(企業)
黃花菜鮮菜超過一定時間,花蕾會自己開放,不能食用,因此鮮菜儲存期有限,長途運輸需低溫處理保鮮,消費者也是即買即食。黃花菜加工后的干品,耐儲存,食用方法多,消費時間跨度長,是主要的消費途徑。因為種植規模小,
供不起更多加工大戶;因為加工大戶少,需求量小,菜農賣不上好價格。供需關系的不平衡,導致買方說了算,菜商多,價格就上漲;少則下滑;與蔬菜的實際價值相差很遠。
3.4市場亟待擴大、規范
種植規模小,每天采摘,一家一戶不具備趕集銷售的條件,均就近賣給收菜商。收菜商的多少、需求量的大小,影響著當日的菜價。亟需菜商與菜農、加工戶與菜農之間建立相對穩定的供求關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菜農的利益。
4對策
4.1擴大種植面積
一是進行廣泛宣傳發動。宣傳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宣傳黃花菜健腦明目、養顏美容、通乳健胃等保健功效;深入進行效益對比。二是樹立黃花菜的品牌意識。交通設施日益完善,物流速度加快,濕地土質潔凈,空氣清新,濕地將以盛產黃花菜而遠揚。三是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實現生產、加工、銷售的對接,確保產得出、銷出去。四是分階段擴大種植面積,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種源。
4.2擴大加工規模
一是扶持培養加工大戶(企業),提供優惠政策解決用水、用電、用地、貸款問題,年加工干品超過10t的戶,給予一定獎勵政策;二是改良加工工藝,引進先進設備,增大鮮菜吸收量,提高加工效率;三是積極申請注冊商標和無公害項目,搞好黃花菜的深加工,開發黃花菜系列產品,提高黃花菜產品的附加值[3]。新晨
4.3建立完善市場
計劃在交通較便利、有一定種植規模,并且已有初步市場的村扶持建立一處鮮菜收購市場,完善配套設施,成立專門的管理隊伍,使菜農賣菜有場所、加工戶收購有市場。學習借鑒已有市場的經驗,完善市場管理。
4.4加大宣傳力度
通過網絡、報紙、電視等宣傳平臺,架起與市場連接的橋梁,及時了解和黃花菜信息,加強與外界的溝通和聯系,使菜農和菜商充分認識到開拓黃花菜品牌市場的重要意義,樹立品牌就是市場、品牌就是效益的觀念[4]。隨著人們追求原始、生態、環保、無公害、保健等消費觀念的樹立,黃花菜發展的潛在市場非常廣闊。
5參考文獻
[1]李鎖記,賀愛萍.慶陽市黃花菜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甘肅農業科技,2005(10):29-31.
[2]鄧放明,尹華,李精華,等.黃花菜應用研究現狀與產業化開發對策[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9(6):529-532.
[3]強世軍,王闖,王鴻.慶城縣黃花菜生產現狀及發展建議[J].甘肅農業科技,2005(7):5-7.
[4]曹慶成,孫中原,付香梅.黃花菜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村?農業?農民:上半月,200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