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甜菜的演變及產業發展的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世界三大甜菜種子公司發展歷史與成功經驗
1.1世界三大甜菜種子公司發展歷史
1.1.1Syngenta(先正達公司)
瑞士先正達公司成立于2000年11月,是由原諾華(Novartis)農業公司與阿斯特拉捷利康(AstraZeneca)農化公司合并而成,諾華公司擁有61%的股份,阿斯特拉捷利康擁有39%的股份。先正達公司目前是世界第一大植保公司和第三大種子公司,同時也是世界三大甜菜種子供應商之一。先正達在大田作物、花卉以及蔬菜等品種上都有很多知名的品牌,另外公司的除草劑“禾大壯”以及殺蟲劑“功夫”早已是人們熟知的著名品牌。先正達公司具有悠久的歷史,1758年瑞士的嘉基(Geigy)公司成立,1884年汽巴(Ciba)公司成立,這兩個公司主要生產藥品、農業化學品和染料,1886年瑞士山德士公司(Sandoz)成立,最早生產化工產品,從1895年開始生產藥品、紡織品、皮革、造紙等。1970年Ciba和Geigy公司合并成汽巴-嘉基公司(Ciba-Geigy),1974年汽巴公司通過收購TheUs-basedFunkSeedsinternational,從而進入種子市場;1975年山德士收購美國的AmericanRogersSeedCompany,開始進入種子市場,1976年收購NorthrupKing,1980年并購DutchZaadunieGroup,1989年并購了瑞典的種子公司Hilleshog(Hilleshog公司成立于190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甜菜單粒種供應商之一)。1993年ICI(ImperialChemicalIndustries英國帝國化學公司)中的藥物、農用化學品以及原屬于ICI的種子公司從ICI中分離出來,成立了捷利康公司(Zeneca)。1996年汽巴-嘉基和山德士合并成為諾華公司,同年捷利康和荷蘭的VanderHave聯合形成埃德瓦塔(Advanta)。1999年4月瑞典的阿斯特拉公司和捷利康合并建立阿斯特拉捷利康公司,該公司為世界上最大的處方藥供應商之一。2000年先正達公司成立后,也積極地進行了收購、擴張。
2004年收購了原隸屬于Advanta的以玉米和大豆為主的Garst,也就是GoldenHarvest;2006年收購了蔬菜公司EGV;2007年與中國的三北公司合作生產玉米種子,同年收購了德國的菲舍集團(Fisher);2008年收購了美國著名的花卉育種公司-高美種子公司(GoldsmithSeed)和約德公司(YoderBrothers);2009年收購了在抗毒素方面具有優勢的美國環球(CircleOneGlobal),同年收購了孟山都油葵種子業務;2010年先正達公司收購了始創于1920年的丹麥甜菜育種公司馬里博種子公司(MariboSeed),鞏固了其在歐洲甜菜市場的位置,同年購回了GreenleafGenetics的50%股權。先正達的甜菜業務主要得益于先正達公司擁有的兩個歷史悠久的甜菜育種公司,一個是瑞典的西林肖格(Hilleshog),一個是丹麥的馬里博(Maribo)。西林肖格甜菜育種公司創建于1912年,1966年西林肖格的遺傳單粒雜交種monohill就開始應用于生產,西林肖格公司有自己完善的包衣技術,其包衣的成分以及技術均屬專利,其包衣屬于多層包衣,包括殺菌層(抗真菌、細菌)、肥衣層、抗蟲層以及粘合劑層,包衣后的種子能在很多不利的條件下獲得良好的發芽,使其發芽率達到95%~98%。1872年丹麥建立了丹麥糖業公司(DDS),最初丹麥所使用的甜菜種子都是從國外進口,1917年DDS在Maribo建立甜菜育種站,1926年育成第一個二倍體品種,1928年開始自己繁殖生產種,1952年丹麥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多倍體品種,1968年育成了遺傳單粒雄不育品種,從1977年開始組織培養工作。
1.1.2KWSSAATAG(科沃施)
德國KWS公司是世界第六大種子公司,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甜菜種子供應商。KWS公司于1856年成立于德國的克萊萬茲雷本小鎮(Kleinwanzleben),1859年開始甜菜育種,1900年在烏克蘭成立了子公司,并成為了世界甜菜種子的領導者,1920年育種業務擴展到飼用甜菜、土豆以及禾谷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公司搬遷到Einbeck,從1951年開始,KWS的育種項目擴展到玉米、豆類、飼料以及油料,1972年KWS公司建立了細胞生物學實驗室,1984年成立了PLANTA生物技術公司,2000年,KWS公司和法國的利馬格蘭合作組建玉米種子公司AgReliant,2008年,KWS公司將谷類育種公司Lochow-Petkus納入旗下,2011年KWS公司成立了全資子公司KWSPOTATOB.V,專營馬鈴薯業務,同年購買了荷蘭的VanRijn公司50%的股份。美國的BetaSeed甜菜育種公司也屬于KWS系統。
1.1.3SESVanderHaveSES
歐洲公司于1948年在比利時成立,創建時的名字是S.B.G.B.(比利時甜菜種子公司),該公司主要進行甜菜種子的生產加工和銷售,公司開始時的業務僅在比利時國內,后來逐漸擴展到其它歐洲國家。1972年S.B.G.B.和意大利的育種與繁育企業聯合成立后更名為SES,1987年SES被英國的跨國公司ICI收購,之后ICI決定將其所有的種子業務轉移給從ICI中脫離的獨立的國際公司捷利康(Zeneca)。VanderHave公司于1879年在荷蘭成立,1941年VanderHave公司開始繁殖甜菜種子,1977年VanderHave被Cosun(糖業聯盟)接管。1996年捷利康和Cosun合并成立了跨國公司Advanta,曾經是世界上第六大種業公司。2005年Advanta將其甜菜業務賣給了法國佛洛利蒙-德佩育種公司(FlorimondDesprezGroup),同年佛洛利蒙-德佩育種公司將SES和VanderHave合并創立了SESVanderHave,目前公司的業務就是甜菜種子。德國的Strube也屬于SESVanderHave系統。SESVanderHave公司目前是世界甜菜種子市場的領導者,每年出售大約150萬個單位的種子,除了美國的丸粒化種子是粉色的,其它國家經銷的種子均為藍色,這些種子銷售到世界上50多個國家。其中在比利時的Tienen,烏克蘭的基輔以及俄羅斯的Alexeyevka分別設有高科技的種子加工廠。歷史上甜菜僅種植在氣候溫和地區,目前SESVanderHave公司在推出適合熱帶地區種植的甜菜,這種甜菜更耐高溫、干旱以及多雨的氣候。
1.2跨國種業集團成功的經驗
1.2.1種業公司之間兼并重組,優化資源,形成超級種業集團
跨國公司都是在不斷的兼并、重組、優化資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先正達公司的甜菜種業部門就包括原來丹麥的甜菜種業公司Maribo以及瑞典的Hilleshog,Mairbo和Hilleshog本身就是世界上主要的甜菜單粒種提供商,兩公司的合并,使得先正達公司可以更好地集中兩家公司的優點,同時再利用先正達其它部門的生物技術,極大地促進了先正達公司甜菜種子業務的發展;SESVanderHave公司的甜菜業務也是世界兩大主要甜菜種業公司的聯合,包括比利時的SES、歐洲以及荷蘭的VanderHave;而KWS公司本身也是以甜菜起家,在甜菜業務上也收購了美國的BetaSeed公司。大公司的強強聯手增強了公司的實力,同時也加大了三大種業集團對世界甜菜種業的壟斷。
1.2.2種業公司本身集育繁推為一體
跨國種業公司的特點是集科研、生產以及營銷為一體,這些公司都擁有自己的育種家、豐富的育種資源、先進的加工設備以及完善的推廣體系,這些公司完全按照市場規律進行公司的運作,公司每年會把利潤的一部分用于科研,如KWS公司每年會把公司利潤的15%用于下一年度的科研,在2011—2012財年,KWS集團凈銷售額為9.86億歐元,投入了大約1.27億歐元作為研發費用,其中甜菜就占到了0.57億歐元。而Syngenta公司在2000年的研發經費更是達到7.45億美元,而公司的科研立項又是完全按照市場的需求,完全的商業化行為。同時每個公司在品種的推廣上也建立了自己的體系,有自己的技術服務人員,對農民進行培訓,讓農民了解產品的性能,例如山東壽光先正達有限公司,就是對農民進行培訓,把先正達公司最新的研究成果、優良品種以及實用技術讓農民了解,每年的參觀者可達30萬之多。
2我國甜菜種業落后的原因
目前中國的甜菜種業已經被KWS、Syngenta以及SESVanderHave三家種業公司瓜分,國產的甜菜種子已經基本退出市場,只有極少的品種在個別地區使用。其主要原因如下。
2.1研究歷史短、缺乏資源、國家投入少
中國建國后才發展甜菜產業,真正開展甜菜育種工作是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而我國現有的甜菜資源也都是上個世紀從國外引進的一些品種或者國內的農家種,缺少野生種。同時國家的投入又很有限,在2000年之前國家和地方對甜菜育種投入的資金不足100萬,即使現在國家甜菜產業技術體系每年在甜菜上的投入也只有1000多萬。而國外發達國家的甜菜育種大都有百年歷史,如德國的KWS公司從1859年開始甜菜育種,瑞典的西林肖格從1912年開始甜菜育種工作,丹麥的Maribo育種站建立于1917年,荷蘭的VanderHave公司1879年成立,跨國種業集團的甜菜育種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舍得在資金上的投入,如KWS公司每年用于甜菜品種選育的經費就可達到4.7億元人民幣(2011年數據)。
2.2體制制約甜菜產業的發展
中國的甜菜科研體制嚴重地阻礙甜菜產業的發展,目前在中國沒有形成像國外那樣集育、繁、推一體的育種單位,出售甜菜種子的公司或者從科研單位購買品種使用權或者從國外進口種子,種子公司缺乏甜菜種質資源,沒有種子的研發能力,而且種子研究機構數目多、規模小,難以形成競爭力。目前中國的甜菜育種主要集中在三大甜菜產區的研究所,如黑龍江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甜菜研究所、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甜菜研究所、石河子農科中心甜菜研究所以及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這些研究所雖然總體科研人員超過百人,但真正進行甜菜育種的科研人員較少,而且育種專家既要申請課題,又要進行育種研究,還要對品種進行推廣,另外每年在甜菜育種研究上的科研經費也很少,而且各個育種單位之間的合作較少,研究內容重復、浪費嚴重。另外種質資源缺少創新,育種技術停滯不前,每年配制的雜交組合數目極其有限,因此很難有質的突破。目前國內的甜菜育種單位每年的雜交組合數量也就幾百份,實驗溫室更是很少使用,而德國的KWS公司每年的雜交組合和自交試驗就達到3萬份,實驗溫室1hm2,隔離5萬份。另外國內品種推廣環節則由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部門進行,育繁推環節嚴重脫節。
3中國甜菜產業未來發展之路
如果中國甜菜產業再不進行改革,中國的甜菜種業將沒有出路,國內的甜菜育種單位也只能是給國外的育種公司做一些品種鑒定、推廣的工作,那中國將喪失甜菜品種定價的話語權,中國的甜菜種業也終將受制于人,難有出頭之日。那么中國的甜菜產業怎樣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逐步縮小與國外的差距?中國的甜菜產業應該向國外的跨國公司學習,走強強聯合、優勢組合,建立產學研一體化、育繁推相結合的發展之路。目前國外大的育種公司自身都是經過優勝劣汰,經歷一步步的優勢組合,形成的強強聯合體,是一個良性循環的有機體;公司在統一的領導下,進行育種、繁殖以及銷售的工作,每年公司也會把銷售利潤的一部分用于下一年的科研,這樣就促進了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良性循環。中國目前甜菜產業的現狀是產學研、育繁推相脫節,國內的每一個甜菜研究機構都有自己的育種部門,掌握著一定數量的甜菜種質資源,由于中國不是甜菜起源國,種質資源匱乏,而各個研究所之間的育種合作又很少,每一單個甜菜研究所其力量再強也是分散的、弱的,都不可能與跨國公司進行抗衡,唯一的出路就是聯合發展,才有出路。各個環節、優勢專業必須融合成一個有機體,形成合力,才能步入良性發展中。
目前國家甜菜產業體系每年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能夠借助體系的力量,在政府的協調下,打破部門限制,將大學、糖業公司、研究所以及專業種業公司,以一種合理的方式進行有機的整合,組成甜菜產業聯盟,在統一領導下,將不同部門的育種、栽培、植保、機械化以及種子加工等專家能手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成立不同的研究室,使之能夠在一個部門的協調下共同展開合作,避免重復的勞動和浪費,以市場為導向,為生產上面臨的問題而確定要研究的內容。例如育種方面就是要把不同單位育種部門所掌握的全部種質資源整合到一起,利用分子標記技術篩選核心種質,并利用一切生物技術手段進行種質創新,學習國外先進的育種方法,并積極引進國外種質資源,加大組合配制數量和質量;種子加工部門要重點研究丸粒化技術,這種技術國外是保密的,只有靠我們自己去研究、探索;栽培部門能夠在實踐的基礎上拿出一套合理的、農民易懂的栽培措施;機械化部門能夠生產出價錢合理又好用的適合單粒播種以及機械化收獲的機器等等。我們只有丟棄本位主義、統一思想、發揮主觀能動性,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聯合發展,才有可能在未來生產出真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與跨國公司抗衡的過硬的國產甜菜品種、國產機械化設備以及中國自己的包衣種等等。同時將優良品種以入股的方式交給專業的育種公司進行繁殖、推廣以及銷售。只有這樣,中國的甜菜產業才有可能走出困境,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作者:吳則東張文彬單位: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甜菜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甜菜研究所黑龍江大學農作物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北方糖料作物資源與利用重點開放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