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2012年至今,北京市互聯網產業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態勢,產業創新層出不窮,龍頭企業影響力日益加大,人力資源水平持續保持高位,為推動首都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本文系統分析了首都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并提出了未來首都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關鍵詞:首都;互聯網;產業發展;特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互聯網產業發展,以改革攻堅的非凡決心和篤行致遠的戰略定力推動我國互聯網產業轉型升級。在大好的時代背景下,北京市互聯網產業繼續砥礪前行,保持了中高速增長態勢,產業創新層出不窮,人力資源水平保持高位水平,龍頭企業影響力日益加大,為推動首都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從實際情況來看,首都互聯網發展體現了以下的特征:
1產業保持穩定增長,國民經濟推動作用加大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與互聯網產業直接相關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016年實現行業增加值2697.9億元,同比增速達11.3%,占全市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0.8%,達到歷史新高,成為名副其實的首都經濟支柱產業。更加突出的是,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和首都經濟深度調整的時代背景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依舊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2012年至今年平均增速達9.68%,在全市當年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值為9.72%,成為了首都經濟發展中一臺重要的“引擎”。
2實施創新驅動、重點領域碩果累累
十八大以來,北京互聯網產業加快轉變增長方式,從傳統的要素投入型生產模式轉化為集約創新型生產模式,創新驅動成為了北京互聯網產業的“主動力”,產業內容也從過去的依學習、模仿和“山寨”,逐步轉向依靠自主設計、研發和發明,以及新知識的生產和創造。隨著產業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北京互聯網產業中新興領域和產品不斷涌現,新動能、新動力展現生機,成為首都產業經濟中的新增長點。北京互聯網產品創新呈現出產品融合態勢。總體上來看,北京的互聯網產品呈現出綜合化與多元化局面,搜索引擎、O2O與團購、門戶、視頻、IT硬件產品應有盡有。但隨著北京互聯網產業的不斷進步,搶占了中國互聯網產業創新鏈的高端,大量創新產品層出不窮。因此,傳統的產品之間的界限正在淡化,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北京互聯網產品創新呈現出融合發展的態勢,軟件與硬件的結合更加緊密,給用戶提供了全新的服務內容與服務體驗。小米電視、可穿戴設備、共享單車等產品不斷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創造出全新的消費熱點;云服務、人工智能產品、網絡直播、網紅經濟、內容創意持續改變著北京互聯網產業的創新方向與創新內容,為今后產業發展創造了不同動力。北京互聯網金融業迅猛發展,北京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創新高地。截止2016年底,我國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達到270家,其中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北京互聯網企業共有53家,占比達19%,成為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互聯網企業最多的地區之一。2013年8月,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十點去互聯網金融產業基地在北京石景山區正式成立,成為全國第一個互聯網產業基地。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第三方支付、P2P網貸、眾籌等新興在北京地區發展勢頭顯著。2016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信息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4.5億元,增長83.7%;53家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59億元,增長48.1%。北京地區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紛紛進軍互聯網金融業務。
據統計,約有7成以上的保險公司開展了互聯網業務,商業銀行開展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包括電子銀行、手機銀行、直銷銀行、網絡支付、自建電子商務平臺等,電子銀行交易替代率達到70%左右。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研究顯示,2016年北京在金融互聯網發展水平的差距已經微乎其微,一些分項已經超過了上海。北京“互聯網+”進程持續推進。北京市互聯網行業緊密圍繞兩次視察北京講話精神,做好自身的“加減乘除”,按照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需要,圍繞落實中國制造2025,深入實施互“互聯網+協同制造”、“互聯網+傳統產業”、“互聯網+創業創新”,不斷夯實網絡基礎和IT產業基礎兩大支撐,大力推進兩化深入,促進制造業的網絡化、數字化、服務化的發展,經過幾年的建設,北京“互聯網+協同制造”取得顯著成績,依托業務協同與信息集成,重點發展資本運作、網絡運營、應用服務、基礎支撐等平臺;互聯網與傳統生活型服務業深度融合,探索出發展新的商業模式,構建了全新的社區經濟、互動體驗式購物、新型在線混合型教育、在線健康醫療服務等內容;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商業創新不斷涌現,吸引了國內外風險投資界的深度關注。
3產業環境優化、龍頭與小微共發展
近年來,北京產業環境不斷優化,產業內部競爭良好有序,各項行業法規制度相應出臺,行業自律和自治組織充分發揮作用,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規模優勢,小微企業加大研發創新力度,兩者共存共發展。北京互聯網產業繼續保持行業內容生產中心的位置,北京已經形成了完善的互聯網內容生產分發環境,匯集全國互聯網內容,資源的集聚效應十分明顯;北京的互聯網人才優勢持續擴大,據統計北京互聯網人才規模大,擁有100多萬的互聯網從業人員,互聯網人才總量超過30萬,人才層次高,在互聯網從業人員中80%具有大學以上學歷,其中還不缺乏海外引進的高端人才;北京互聯網內容產業運營成本較低,企業互聯網帶寬租用、機房及線路建設、三家電信運營商接入方面等方面制定了統一的規劃及優惠政策,給互聯網企業充分降低了成本壓力,促進其快速發展。北京互聯網產業政策較為齊備,在市一級層面制定了詳細的產業發展規劃和智慧北京行動計劃,北京市充分發揮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的作用,在互聯網+各個方面探索政策創新,監管模式的改革,支持一批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和產業促進的平臺。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促進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產業不斷地做強、做大。
北京互聯網產業中既有體量巨大的上市互聯網公司,如百度、搜狐、京東等,又集聚了一大批的中小互聯網創業公司和互聯網小微企業,此外還有圍繞互聯產業提供周邊業務的服務機構,如天使投資,VC、PE,互聯網媒體與社交媒體等。北京互聯網產業發展具有較為公平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行業巨頭創造出巨大的內部需求,小微企業提供創意產品與人才,外界資本扶持小微企業和中小互聯網創業公司不斷城鎮,逐步形成了一個良性互動的生態圈,行業巨頭與小微企業充分競合,一起打造合作共贏的產業鏈,實現共同發展。今后,首都互聯網將進一步實施的供給側改革,緊密結合北京互聯網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北京經濟發展新常態,在供給角度實施結構優化、增加有效供給,從而充分刺激需求,實現產業的發展和經濟的增長。首都互聯網產業領域供給側改革的趨勢和方向主要是:(1)開發新型互聯網產品,提供全新的用戶體驗,創造消費需求。(2)結合北京經濟發展狀況,為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提供助力。(3)加強新型互聯網產品的監管,創新管理方式,在監管的同時也促進互聯網產品的健康增長
參考文獻:
[1]張斌.完善首都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J].北京觀察,2016(2):58-59.
[2]李茂,齊福全.北京互聯網行業發展對國民經濟推動作用的實證分析[J].中國市場,2015(48):75-86.
[3]何菊香,賴世茜,廖小偉.互聯網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管理評論,2015,27(1):138-147.
[4]羅文.互聯網產業創新系統及其運行機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1):62-69.
[5]萬勁波,封穎.中國互聯網產業創新發展的戰略思考[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4,29(2):199-208.
[6]梁昊光,蘭曉.首都寬帶互聯網發展戰略對策與思考——以全球寬帶互聯網發展為視角[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2(3):76-80.
[7]梁昊光.互聯網產業雙輪驅動首都文化軟實力研究——網絡技術創新與網絡文化創新的有效互動[A].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北京精神:構建精神家園提升文化軟實力——第五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論文集[C].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1:8.
作者:李茂 單位:北京市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