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動力與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在新時期面臨著新工業革命和新技術革命,整個產業組織和國際分工體系必然會發生改變,本文對新時期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在新時期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動力和路徑,從而推動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跨越式發展,為全面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目標提供保障。
關鍵詞:新時期;電子信息產業;動力;路徑
隨著工業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未來一段時間,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一定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電子信息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性意義。因此,人們要根據當前的形勢和自身的問題,從全球競爭的產業格局以及市場環境和技術突破等方面著手,探索新時期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動力與路徑。
1新時期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1.1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積累不足
我國大多數電子信息產業都普遍存在著技術基礎較差的情況,而且進步速度相比于國外也較慢,因此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有很大的差距。差距如此大的原因概括來說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主創新能力較差,另一方面是技術積累不足。自主創新能力較差體現在關鍵的核心技術都是依賴國外的技術,嚴重制約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而且越是在產業的高端領域,自給率越低,在處理器、操作系統和數據等等關鍵技術和核心產品,基本被歐美日韓的企業所壟斷,不但損失了經濟利益,還給國家的經濟安全帶來了威脅;技術積累不足體現在專利數量少,盡管近年來我國專利的數量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質量上仍然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技術積累不足就導致難以在國際市場上形成可持續的競爭力,再加上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研發的投入強度不足,技術進步速度也明顯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主流產品的質量與國外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國產的電子發射管的使用壽命通常是300小時,而國際先進水平能夠達到1000小時,差距十分明顯[1]。
1.2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有待完善
在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上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體現在政策、市場和資本等方面。首先,政策資源分散,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和資源出自于不同的部門,給資源的統籌和協調帶來了困難;其次,由于重復建設,導致中低端產品結構性過剩,而且各個省、市、區在進行信息產業的發展時,發展模式雷同,導致產業結構趨同,地方政府以來行政干預進行招商引資,阻礙了市場機制的發揮,進而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產業結構失衡的問題。以平板顯示產業為例,我國液晶面板的產量井噴式爆發,極有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
1.3市場開拓壓力大
盡管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銷售收入在逐年增長,但是在市場開拓上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一方面在國內市場,國內的需求沒有得到有效的釋放,對電子信息產業的市場支撐作用表現不明顯,受我國居民的消費習慣影響,近年來消費率在逐年下降,儲蓄率逐年上升,一些電子信息領域的刺激政策,由于電子產品保有量和淘汰周期短的特點,難以持續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在國外市場,對國外市場的依賴過高,國外市場的變化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過度依賴國外市場體現出了產業的脆弱性,例如我國最大的光伏企業無錫尚德就在2013年由于外國抵制我國電子產品而宣布破產[2]。
1.4國際競爭力不足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一是企業規模較小,二是知名品牌較少,三是缺少盈利能力。例如在《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只有三家企業上榜,分別是華為、聯想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這三家企業的營業收入都不足400億美元,而三星的收入則達到2100億美元,蘋果公司也超過1700億美元,差距十分明顯;另外在電子信息領域,能夠稱得上是知名品牌的少之又少,在品牌500強榜單中,中國僅有4個電子信息領域的品牌上榜,而美國在前40名中就占了7個,而且盈利能力遠遠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成本壓力很大[3]。
1.5產業鏈不完善
我國在電子信息產業鏈的關鍵環節薄弱,高端設備、元器件和材料等都不能實現自給,都要依靠進口,一些上游產品都被國外壟斷,另外我國產業鏈缺少整合資源的能力,上下游資源難以協同發揮作用,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下,我國的集成電路、電子材料和元器件等企業的規模小、技術差,缺少話語權。除此之外,在資金和人才方面也亟待完善,企業融資渠道的開拓和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都要加大力度。
2新時期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動力
2.1生產要素配置
隨著工業革命的推動,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會出現新的突破,生產高度數字化和網絡化,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正在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和變革,“互聯網+”也為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從國家層面來看,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都給市場發展秩序和環境打下了良好基礎,國際市場的開拓能力不斷提高,例如聯想集團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PC供應商,在手機市場上,華為和中興的占有率已經進入全球前十。
2.2市場需求
隨著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推進,為電子信息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將有效拉動國內市場,除此之外,我國高度重視寬帶發展工作,再加上4G時代的到來,帶動了新一輪的投資和消費,引發了基礎設施建設和智能終端不斷的升級換代,促進了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
2.3市場網絡組織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如今已經形成集群發展的態勢,例如昆山國家平板顯示高技術產業化基地、中關村科技園和無錫濱湖區國家軟件園等,產業集群發展能夠促進眾多企業之間的分工合作,從而促進互相的發展,與此同時企業間產業聯盟和技術聯盟等提升自身整合力的發展模式成為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動力。
2.4發展環境
由于電子信息產業對其他產業的發展有著基礎性的帶動作用,盡管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多外界因素的挑戰,但是由于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性,仍然備受關注,國內外的競爭非常激烈,除此之外,隨著新技術和新業態的不斷涌現,將會成為電子信息產業新的增長點,例如“祥云工程”就帶動了相關產業2000億的增加值。
2.5政府作用
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在加速電子信息產業內融合的同時,還加速了電子信息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信息技術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拓寬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市場空間,另外國家的宏觀政策加快了兼并和重組,整合了優質的資源,例如無錫尚德在破產之后,就被順豐光電以30億的價格收購,這些政策都成為了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動力。
3新時期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路徑
3.1加強制度和技術創新
電子信息產業的產品和技術更新換代快,例如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速度驚人,通信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等也在高速發展,因此只有加強技術創新,才能跟上產業的發展,另外還要加強制度創新,必須要建立科學的現代管理制度,權責明確、政企分開,才能更好的實現電子信息產業的產業化發展。
3.2抓住市場需求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和智能終端等新興產品的不斷出現和其他應用電子產品的發展,給電子信息產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機遇,面對多方的市場需求,要抓住市場機遇,推動信息技術的產用合作,提高生產和生活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實現電子信息產業的跨越發展。
3.3加強政策引導
由于電子信息產業的進入、退出和競爭門檻較高,例如一條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建設需要的投資就達到百億元,對企業的實力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政府加強政策引導,防止重復建設,鼓勵兼并重組,才能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打破跨國公司壟斷的局面。
4結論
電子信息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因此呈現出了產業融合發展態勢,集成創新和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了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主要動力,例如蘋果公司通過終端、軟件、服務相融合的理念,為手機用戶提供了優質的互聯網服務,我國電子信息企業要加大對新興業態的關注,加強跨產業的合作,推動產業的融合發展,從而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亞光,羅仲偉,任國良等.新時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動力與路徑[J].工業經濟論壇,2015(02):50-59.
[2]袁振華.新時期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趨勢與規制問題研究[J].商,2016(22):294.
[3]劉楓.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路徑探究[J].內燃機與配件,2016(09):118-119.
作者:湯澤軍 單位:重慶市中冉信息產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