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學中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體制的不斷完善,依法治國是穩定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在高校法學教育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提高大學生學習的質量,很多高校都采取了案例教學法。但是在案例教學法教育策略實施的過程中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主要就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學運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應的解決措施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法學專業法學教學
在我國法學過去教育的過程中多數是采取講授式的策略,在這樣的教學影響下,學生可以獲得一個較高的學術造詣,但是存在的不足就是學生的法學專業實踐能力不強。為了提高法學學生的綜合學習質量,西方的蘇格拉底問答教學策略受到了高校師生的關注,既實際案例教學法。通過對該教學理念的引進運用,很好的提高了我國法學專業的教育水平。
一、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學中的運用現狀分析
(一)案例教學法在法學專業教學中的地位案例教學法在上世紀就引入到我國,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的法學專業課程中得到了應用,但是案例教學法在全國范圍內的法學教育中沒有發揮出更多的價值。在我國的一些高校中法學院在開展法學專業課的時候仍舊是采取講授式的教學策略,在具體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很多的法學教授與講師只是將案例教學法作為教學的補充,沒有對其產生足夠的重視。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應試教育體系中將學生的法學考試成績作為了考核學生能力的主要標準,還有就是隨著我國學生報考高校法學專業的人數不斷攀升,而可以進行高質量案例教學的老師更是少之又少,且典型的指導性案例較少。法學教育管理部門沒有對案例教學法起到足夠重視,由于以上多種原因,因此目前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法學專業教學中沒有突顯出特別的優勢。
(二)案例教學法的實際運用情況分析目前我國高校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形式呈現多樣化,在法律教育學者的創新與批評中完成了案例教學法的改革與本土化。其一就是案例教學說明法,在傳統的法學教育基礎之上,根據法學的理論知識結合具體的實際案例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其中的案例就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相關的法學內容。其二就是法學的案例討論法,在教學大綱的教材指導下,老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完成具體法學內容的講解,在講解之后讓學生們對有關的案例進行深入的討論,從而保障學生對有關的法學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掌握。其三就是案例課程教學法,老師根據對應法學專業中的理論體系結合有關的案例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的編制,然后在根據法學課程的教學進度進行案例分析講解,通過剖析案例讓學生理解相關的法學內容。在以上的三則案例教學策略中都根據教學內容結合了案例教學法的某些特點,但是都有同樣的缺點,就是沒有脫離傳統講授式教學的體系與范圍。案例的教學方式通過理論知識點進行編制,因此所有的案例分析都是集中到一個教學章節中,仍舊存在于講授式教學的影子當中。高校中法學專業開展案例教學應當以具體的社會案例為教學材料,讓學生們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從而產生具體的法學問題。然后在相互討論和師生問答的過程中學習理解有關的法學內容,并且培養學生更高層次的學習方式。以上的三則案例中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法學案例教學的真正形式,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即使對有關的法學內容進行了深刻的了解掌握,但是當出現綜合性更加復雜的實際事件時學生仍舊不能采取正確的專業知識進行解決。因此說我國目前的法學案例教學策略拆解了案例教學法的真正含義,從而也背離了案例教學的思維邏輯指導初衷。
(三)案例教學法在我國法學教育中取得的成果通過學術界的有關專家學者對案例教學法的適當引導,對我國高校的法學專業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改革推動。讓法學教學的相關工作人員深刻的認知到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盡管一些高校的法學講師對案例教學法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但是老師已經開始逐步的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在案例教學法的推動下,一些老師根深蒂固的教學理念開始進行逐漸的改變。
(四)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法學生在上世紀案例教學法初次引進到我國法學教育領域的時候,就在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進行了試點教育,在這些知名的高校法學專業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從而使得學生成為了教育的主體,讓學生們逐漸的轉變自己的學習思想,從過去的被動接受學習轉變主動探索學習。在進行學生學習綜合能力評價的時候,將過去的以學生考試成績評估制度改變為學生處理真實案例的綜合實踐能力,從而不斷的激發學生對法學知識的求索,提高學生的法學核心素養。案例教學法就是通過讓學生對有關的法律案例進行研究分析,從而得到相關的法學結論,在案例教學法的環境下逐漸的培養學生反思實踐的綜合學習能力,讓學生掌握處理具體事件的邏輯分析規律,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當案例教學法進行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在學習法學內容的時候,即使沒有教授的指導,學生們也可以憑借自己的綜合學習能力與基本的法學素養,從而理解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解決棘手的法學案例。在法學案例教學環境下成長的學生,具有高超的專業術語表達能力、分析具體案情的縝密思維、分工協作的團結能力,當學生具備了這些實際的能力之后,可以在畢業之后直接走上工作崗位。如學生畢業之后進入律師事務所的基本環節是熟悉工作內容,積累工作經驗,但是當學生經過了案例教學的培育之后,學生的案件處理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經過律師事務所鍛煉后可以直接投入到正常的案件處理工作中,極大的提高了高校教育的人才轉化率。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不斷增加,在2018年我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貿易國,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的企業與外商的合作就會增多,因此與國外商人的經濟糾紛也會增加,因此急需一批英語非常好的法學的畢業生,因此很多的高校就結合自身教學的情況,通過外語與法學教學內容的結合,開設了全英文的法學國際貿易專業,該專業培育出的學生處理的法律案件就是針對外國企業及個人,在與我國企業及個人出現法律方面的糾紛時,該學生就可以利用自己的雙語交流能力和專業的法學知識解決雙方的糾紛問題。這樣的教育課程為我國的法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結合自身院校的優勢,讓法學專業的學生具備更多的附加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
二、高校法學專業案例教學法的優化完善研究
(一)合理的平衡講授法與案例教學法的關系在上文中講到了案例教學法在我國法學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優勢與劣勢,由于案例教學法的理念起源于美英等國,且我國屬于大陸法系的國家,因此憲法編制的體系就決定我國的法學教學主要以講授法為主。在案例教學法引入到我國之后,我們需要認識到案例教學法的優點,以及我國傳統講授教學的不足,通過吸收案例教學法的優點,從而彌補我國講授教學的不足,提高我國法學教學的質量與效率。由于美英等國的法律體系適用于案例教學,而大陸法律體系就不同,由于大陸法系的原則與規則都是立于法典之上,如我國的民法和刑法都是根據憲法的法文規定編制的,因此大陸法系的理論性很強,在教學的過程中開展講授式教學是一種較為快捷的策略。在法學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巧妙的融合我國講授的教學策略與西方的案例分析教學方式,從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好的平衡兩者的關系。如在講授教學時遇到一些復雜的法學概念與定義時,為了保障學生可以準確的理解有關內容,講師就可以根據具體的法學內容選擇一個典型的實際案例,讓學生們對案例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從而抽絲剝繭的拆解案例中的具體人物關系,最終理解掌握對應的法學有關內容。在這樣的教學中就充分的發揮出了兩種教學方式的優勢。在高校法學專業教學時還需要注意學生們學習的差異化與年紀的不同,需要保障大一剛開始學習法學的學生有足夠的熱情與濃厚的興趣,這樣才可不斷的提高學生的法學學習質量,而即將就業的學生就需要側重案例分析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從而不斷的提高學生法學專業職業素質。
(二)案例教學法因校而異在案例教學法應用推廣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法學院實際教學情況,不能一概而論進行一刀切的教學推廣。因為案例教學法對師生的法學基本素養要求非常高,在師生的教學能力都達到一個的水準后,才可以充分的發揮出案例教學法的作用,不然就會給法學專業的教學帶來一定的壓力。案例教學法策略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法學教學的具體內容,進行合理的滲透教學。如我國的民法、行政法、刑法等相關的法學內容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的法學綜合素養,而一些其他的法學課程中采取案例教學法只能是浪費了教育資源,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因此在案例教學法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院校的教育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開展案例教學法。
(三)發掘案例教學的潛在優勢在我國高校法學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很多的老師都是采取舉例講解的方式,并沒有選取針對性的具體案例開展教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掌握相關的法學內容,通過舉例說明講解相關的法律概念、法律原則和處理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是加深了學生對法學內容的記憶理解,并沒有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實踐分析能力。在案例教學法開展的過程中應當以提高學生的獨立分析思考能力為教學重點,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從而讓學生學會綜合的運用法律知識。案例教學法的最初教學原則就是蘇格拉底的問答式教學,在學生課前對有關的法學知識進行了充分的預習之后,老師在教學課堂上引導出特定的案例,讓學生進行對其研究分析,在老師的提問中學生一步一步的理解剖析案例中的邏輯聯系,在老師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們進行互相溝通交流,在思考分析之后得出相關的問題。而在教授一些深奧復雜的法律規則時,學生們常常沒有思緒,老師就可以給學生進行及時的指導,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系統的掌握有關法學內容。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法學專業教學中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根據高校法學院的具體教育情況,合理的開展案例教學法,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不斷提高我國法學專業的教育質量。
作者:賈珂 單位:河南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