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法》課堂教學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模擬聯合國”與《國際法》課程結合的基礎性分析
(一)“模擬聯合國”簡介模擬聯合國(ModelUnitedNations,以下簡稱模聯)是模仿聯合國及相關機構,依據其運作方式和議事原則,圍繞國際上的熱點問題而召開的會議。青年學生們扮演不同國家的外交官,作為各國代表,參與到“聯合國會議”當中,代表們遵守聯合國大會規則,在會議主席團的主持下,通過演講闡述“自己國家”的觀點,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進行辯論、游說。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用模擬聯合國大會的形式對《國際法》課程進行改革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模聯與《國際法》課程結合的必要性1.《國際法》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的需要根據了解,我國大部分法學院校教授《國際法》課程主要采用“講座式”方式,因為該課程內容廣泛,在司法考試中該部分內容歷年未超過15分,所以學生的積極性并不太高,加之所學知識除了用在考試之外其他領域較少使用,課程結束后相關的知識很快就會被遺忘。2.學生主觀能動性被激發,成為積極學習者的需要《國際法》課程內容涵蓋廣泛,不僅要求授課教師掌握豐富的法律、政治、經濟、哲學、文化、地理及歷史等學科的知識,更需要學生能夠積極與教師探討國際最新的時事動態。若引入模擬聯合國程序,每次課前教師安排教學計劃、根據課程內容的進度設置不同討論議題;而學生被分組設定為不同國家的外交代表,在課前研究所代表國家的立場,課堂中討論議題,課后完成作業上交。學生們不再是坐在課堂里被動的只是聽教師的講解,他們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成為善于思考的人。3.學生在學習《國際法》知識的同時能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需要許多學生反映《國際法》課程包括的海洋法、空間法、條約法、國家責任等內容與自己平時生活相距太遠,感覺到陌生且難以適用。采用模擬聯合國的課堂組織方式,學生要對自己所代表的國家進行深入的研究,學習效率會較高。同時,教師安排采用國際法院審理案件的模式幫助學生立刻應用剛學習到的知識,不再面臨“學無用武之地”的窘境。
(三)可行性分析1.“模擬聯合國”與《國際法》課程的研究對象和內容緊密切合模擬聯合國大會研究和處理的國家間的問題正是國際法調整的對象———國際關系,主要是主權國家之間的關系,涉及的和平與安全、恐怖主義、人權、環境、貧窮與發展、全球化等熱點問題也正是《國際法》課程的學習內容,二者在研究對象和內容的重合是模擬聯合國大會進入《國際法》課堂的重要基礎。2.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素質能力已經具備可以參加模聯會議大學本科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法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和大部分專業課程,掌握了法學專業的傳統學習方法,具備了進一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基礎,模聯是一個豐富而實用的平臺,學生們可趁此機會一展所學。3.課堂教學安排、準備工作的難易程度和課程的評價體系與教學計劃相適應一次模聯會議設計為四節課程連上,期間有會議的休會和自由磋商時間,不會變相剝奪師生在平時享有的課間息時段;教師布置學生在課下完成背景材料、立場文件和決議草案的寫作,并給予學生指導與學生共同參與全部過程,學生可以得到及時幫助;教師對學生的全程任務表現進行評價,比傳統的幾次作業或者考試更加全面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之后文章有詳細說明。
二、課前準備
(一)聯合國機構和會議主題的確定每次課堂討論確定一個機構來討論相關的會議主題,根據《國際法》課程內容,教師按照不同的聯合國機構設計了相應的主題模式,作為參考。
(二)課程班級分組根據所教班級學生人數將其按照兩人或者三人為一組代表某個國家,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必須包括在內,其余按照每次會議議題涉及的主要國家來供學生選擇,一般采取雙人代表制,若今后學生人數增多,可采用三人代表制,保證學生的研究目標和內容不至于過度分散。
(三)會議主席指定每次模聯的會議都會指定一名會議主席,主席人選至關重要,推動整個課堂中會議的進程、把握會議的時間、引導議題的發展及引入危機問題都是由主席帶動,相當于普通課堂中教師主導的地位,所以擔任主席職位的學生需要有較好的臨場應變能力,還能夠在出現無人回應或者發言的情況下負責打破僵局。教師需要對候選的會議主席進行考察,確定人選后還要進行專門的培訓。
(四)信息搜集和分析1.搜集所代表國家的信息學生課下搜集該國家的政治、經濟及文化信息等,有助于在代表本國發言時從實際的立場出發思考問題。信息時代的網絡高速發展使我們比前輩更加深入、快速和廣泛地了解這個世界,但是如何從紛繁復雜的世界中選取出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信息是法學專業學生的一個艱巨挑戰,模聯會議的課堂化是促進學生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提升的積極動力。2.背景材料分析教師指導學生們分析背景資料的要點主要有:第一,針對議題涉及的內容確定所代表國家的主要觀點,并搜集相關信息論證;第二,對此問題目前發展的狀況進行橫向對比分析,了解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立場;第三,對此議題的目前解決方式進行評議,分析優缺點,并確定無法解決的難題在何處,原因為何;第四,從中盡可能挖掘最大量信息,為本國所寫的決議涵蓋,為本國在開展會議時的指導方針。
(五)立場文件寫作指導立場文件(PositionPaper)是每個國家代表需要提交的會議文件,是該國家表明對議題基本觀點和立場的書面意見,也是解決問題的建議總結。立場文件需要反應出以下幾點內容:第一,對議題的基本觀點和看法;第二,對需要解決問題的來源、成因進行分析;第三,對問題的建議進行論證。同時,為了顯示法學研究的客觀性,應該對其他國家的觀點也進行一定的評述,進行分析對比。不少學生在平時的寫作中會忽略實際問題解決方式的可行性研究,在立場文件的寫作中應避免此類錯誤。
三、課堂設計
(一)第一課堂教學———校內教育目前作者所在學校對于《國際法》課程安排一課時為50分鐘,按照以下程序嚴格控制每個階段的進度,預計每次的會議在4個小時左右。1.點名:對到會的每個國家點名,此步驟根據具體情況可以省略。2.確定議程:確定委員會的議題。30分鐘3.正式辯論和非正式辯論:需要發言的國家表達發言愿望由此形成發言名單,代表們按照順序逐一發表本國觀點和立場,并提出建議。90分鐘4.決議草案:國家代表向會議提出各種動議后進行磋商,代表們可以提交若干份草案,在之前的辯論中產生共識后,寫出一份決議草案。60分鐘5.投票:各個國家代表對草案進行投票表決。20分鐘6.決議:表決后草案成為決議,由各國家代表總結的最終解決問題的方案。40分鐘
(二)第二課堂———校外模聯大會第二課堂是相對課堂教學而言的,是指在第一課堂外的時間進行的與第一課堂相關的教學活動。教學形式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它的學習空間范圍不僅僅限于學校,更多的是通過校外和社會的實踐活動達到鞏固第一課堂的教學效果。作為曾經帶隊參加不同校際的本校模聯指導教師,作者深刻體會到帶領學生去現場觀摩會議的重要性,學生結合自己上課的經歷,通過與外校同學共同切磋交流經驗,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會更加深入。
四、課程評價體系設計
制定合理的評價內容和標準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客觀考察和認定,也是學生結課成績的必要組成部分。教師設計了以下的評價體系以供參考。《國際法》課程和模擬聯合國的結合是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方式,不僅能幫助青年學子得以學習和討論國際事務,還通過實踐來鍛煉組織、策劃、寫作和研究能力、演講和辯論能力,增強解決沖突、求同存異、與他人溝通等多方面的能力,法學專業學生正是要學習這些能力以提升綜合素質成為社會的精英,這也會讓學生終身受益。
作者:趙瑾 單位:浙江農林大學法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