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在歐美等國家職業教育中已獲得了成功,我國也于20世紀末期將這一教育模式引進。隨著中國加入WTO,面對市場對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如何走出有自己特色的高職教育之路,怎樣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成為各高職院校需要思考的問題?通過多年探索,高職院校根據自身特點,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出多形式、多種類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為實現高職教育目標、開發教育市場以及拓展人才發展空間做出了貢獻。但在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實踐必要性
1.是改善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的必要措施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具備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這就需要增加實踐課程與課時來實現。當然這也對實訓場地及實訓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純依靠校內實訓基地無法滿足如此多的實踐教學需求,還需要通過開拓校外實訓資源、建設校外實訓基地來完成。開發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建立健全校內外實訓基地,充分拓展利用實訓資源,這也是提升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實踐技能的必然要求。
2.是企業需求與培養目標結合的重要保證企業為了控制人力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期望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可以直接上崗展開工作。當然,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高職院校在制定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邀請合作企業一同參與制定,將企業中各崗位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以及具體要求納入進來,實現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實訓環節與技術應用的無縫對接。由此可見,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既能提升畢業生的實踐技能,也能幫助企業快速引進人才。
3.是校企資源共享、實現雙贏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可以實現學校、企業、畢業生的三贏局面。通過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可以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增加學校的知名度與美譽度;通過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可以滿足企業用人需求,儲備相關崗位人才,節約招聘及培訓的費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通過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可以使畢業生提升實踐操作技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更好的適應崗位工作。
二、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實踐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1.校企合作指導思想片面落后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指導思想上出現偏差,認為學校與企業單單就幾個實訓項目進行合作,或者企業幫助學校做好畢業生的頂崗實習工作,同時學校為企業提供廉價勞動力,這就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內容。這種形式的合作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把握住本質,缺乏生命力,難以持久。此外,出于利益方面的衡量,學校與企業之間過于注重自我服務與自我循環,自成一套系統,無法完成區域共建,實現資源共享。
2.校企合作優勢互補認識不足校企合作的目的應該是將學校與企業的資源進行共享,通過優勢互補實現雙贏。但是在很多高職院校中,實際的情況卻是學校與企業聯系不夠緊密,交流也不夠深入,合作只停留在表面,單單圍繞幾個項目進行。同時,企業對校企合作的雙贏局面也不看好,認為學校很難實現其利益訴求。這種光靠學校苦苦哀求、企業勉強應付的合作方式是走不長遠的,真正的校企合作應該是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最終實現雙贏。
3.校企合作形式內容陳舊單一當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通過一紙合作協議,由學校教師與企業專家組建工商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合作項目僅停留在學生課程實訓與頂崗實習,這種由企業提供實踐教學場地,學校輸出廉價勞動力的合作模式,絕非教育部所倡導的校企合作模式。單一的校企合作,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不利于呈現學校就業率的質量水平,不能為企業帶來豐富的效益回報,無法發揮出校企合作的最大優勢。
4.校企合作資源優化組合不力高職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工作中,缺少統一的規劃,各專業也不能很好地結合自身特點,尋求可以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的項目。當前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大部分還僅停留在合作項目的數量,而不是追求合作項目的質量。導致的結果就是,合作項目數目繁多、交叉重疊,又缺乏統一的管理,無法將校企合作資源進行優化組合,發揮出校企合作的最大功效,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
三、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改革的策略與措施
1.依據企業需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伴隨中國經濟增速減緩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第三產業人員需求穩步上升,就業人員結構也逐步優化。國家三化建設也已明確提出要求:不斷發展壯大主體,積極拓展服務范圍,努力提升服務水平,組合優化服務資源,逐漸形成功能完整、結構優化的第三產業體系。例如商貿服務業,可以作為服務業發展一個的主要方向。每年零售批發餐飲貿易等行業以百分之十的增長率發展,而通過現代管理技術與方法,改造這些行業,積極拓展倉儲超市與連鎖經營等新型服務,這就對基層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結合企業這一用人需求,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就明確定位這些服務行業,培養出能夠適應各個部門基層管理工作的人才,這些崗位主要涉及市場銷售崗位、行政人力崗位、客戶服務崗位、生產管理崗位等。
2.基于崗位管理要求構建專業課程體系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通過人才培養方案將目標定位之后,可以與企業的專家進行探討,聽取專家顧問對服務行業基層管理崗位用人需求及要求的建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進行有效分解,明確各基層崗位對核心能力的要求,進而改進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專業開設課程,設計課程講授內容。專業課程應打破傳統的學科課程模式,建立以工作任務為核心的項目課程模式,針對市場銷售、行政人力、客戶服務、生產管理等崗位可以開設如下課程:市場營銷實務、人力資源管理實務、門店運營管理實務、商務溝通與談判技巧、通用管理能力等,并通過這些課程進一步提煉出服務業基層管理崗位的核心能力:學習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隨機應變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構建以工作任務為核心的項目課程專業教學體系。
3.利用合作企業資源開發研究教學模式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改革可以基于以工作任務為核心的項目課程來開展,當然這些工作任務需要充分利用合作企業的資源來開發研究。在具體實施環節:首先,要求將工商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通過職業能力尋求其規律,并在教學過程中重新設計教學程序,在教學內容設計中強調職業能力訓練,以模塊化的教學來突出各崗位的專業技能;其次,在模塊化教學過程中,需要協調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重,突出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設置好實踐教學環節;再次,將模塊細分成若干項目,再將項目化分為具體工作任務,學生可以通過模擬訓練鍛煉自身技能,教師必要的點評也可以幫助其提高;最后,與企業聯合舉辦專業技能比賽、知識競賽、實踐經營等多樣化的實踐訓練,也可以作為教學模式的一種新方式。
作者:劉振夏 付永利 單位:廣州華夏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