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馬克思主義下的音樂哲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音樂哲學從根本上來說可以看作是一種社會學哲學批判,音樂哲學的進步主要是通過音樂哲學批判所推動的。通過進行音樂哲學批判,能夠建立起一種全新的音樂哲學的分析框架,找出并運用新的音樂哲學批判的方法,拓展音樂哲學的研究思路。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音樂哲學的研究也在不斷更新,不同時代的音樂哲學理念各有特點,其中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音樂哲學觀點對我國現代音樂哲學觀的影響較大。文章試圖從馬克思主義影響下的音樂哲學觀出發,探尋音樂哲學的本質。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音樂哲學;歷史觀;哲學批判
從根本上來說,音樂哲學所探討的是人們在感知音樂的過程中所能夠獲得的體會,以及一些精神感悟。在研究過程中,很多人容易將音樂哲學和音樂美學混淆。實際上音樂哲學和音樂美學有很大的不同,兩者概念不同,研究的主體也不相同。音樂美學的研究對象是音樂,而音樂哲學所研究的是人類,它探尋的是人類對于音樂的思考與精神感悟。與一般的哲學內容不同,音樂哲學是人們達到一定的物質文明后才能產生的精神文明。音樂哲學在哲學領域中一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的研究內容主要是圍繞音樂展開的。
一、音樂哲學的概念及發展
雖然關于音樂哲學概念的界定一直模糊不清,但其出現的時間并不晚,西方最初流行的“音樂美學”從內涵來說已經對音樂哲學有了初步的探究。直到2001年,在新版的《格羅夫音樂詞典》中才有了“音樂哲學”一詞,這是相關詞典中第一次出現音樂哲學的概念。從古至今,一直有人將哲學思維運用于音樂領域的研究,正如在《格羅夫音樂詞典》中所提到的觀點:實際上對音樂哲學研究做出過貢獻的哲學家和音樂家數不勝數,包括很多偉大的音樂家和哲學家。古往今來的哲人們都試圖探尋人們從音樂中所收獲的精神情感與音樂本質的關系,這類研究隨著時代的變革慢慢形成了音樂哲學最初的基奠。實際上,音樂哲學并不僅限于單純地探討關于音樂功能的問題,而是運用哲學思維分析音樂產生的原理,以及在此過程中人們所能夠收獲的情感,這將音樂從美學的高度上升到了哲學范疇。音樂哲學的發展經過了漫長的時期,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將音程的和諧與宇宙星際的和諧秩序相對應,將音樂納入他的以數為中心、對世界進行抽象解釋的理論之中。他主張人們應對音樂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相關音樂哲學的研究也由此展開。最初的音樂哲學都是自然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中世紀的西方,理性和禁欲成為當時的主流思想,西方“現代音樂”之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認為,音樂只為贊頌上帝和純潔的靈魂,因此在音樂中必須要表現出對上帝的虔誠與對罪惡的譴責。畢達哥拉斯學派音樂理論的一個突出特點便是其從未脫離基本哲學的范疇,無論是在古典哲學流派還是現代哲學中,都有很多內容被應用于研究音樂哲學。中國的音樂哲學最早可以被稱為“樂道”,現代我國的音樂哲學有兩種思維導向:一種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音樂哲學,另一種就是受中國傳統思想影響的音樂哲學觀。而現代中國音樂哲學主要是受后者主導,如人們常說的“大音希聲”,就是受到我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老子對于音律審美的影響。道家哲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十分深遠,在音樂方面更是如此。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音樂哲學由于沒有受到學術界的重視與保護,且有著較大的時代局限性和階級性,在人群中的傳播程度遠遠不夠,所以實際上也處在名存實亡的狀態。
二、音樂哲學與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
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中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觀點,同樣適用于對音樂文化現象的考察。上層建筑的變革總是受當前社會經濟基礎的影響,而作為上層建筑的音樂也與當時的經濟形態存在同生同滅的關系。由于在實際社會中,音樂文化作為一種上層建筑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所以音樂形式往往又能超越上層建筑的范疇,作為一種社會意識被保存下來,即使是一些被時代所淘汰的音樂也能使現代人感受到高度的藝術性。但音樂不能直接為經濟基礎服務,音樂主要是通過影響人,從而間接影響經濟基礎的建設。如某些歌曲在人們從事某項事業時能夠給予人們創造力和熱情,但是它卻不能直接作用于這項事業的最終成果。音樂主要是通過影響人的意識形態從而間接作用于結果,類似于軍樂、宗教音樂、禮樂都是同樣的道理。馬克思主義理論有著鮮明的階級性,那就是始終站在代表無產階級的一方,相信無產階級最終將成為資產階級的掘墓人,是建設社會主義、走向共產主義的領導力量,是革命中最有前途、最徹底的階級。音樂同樣具有階級性,但音樂的階級性并不是永遠存在的,隨著社會歷史的變革,原來階級差異比較明顯的音樂可能在現代具有同樣的價值。如古代的宗教禮樂與平民小調有很大的差別,而對于現代聽眾而言,它們都是研究古代音樂的材料,因此這兩種音樂的階級差別也就被縮小了。我國唐朝的禮樂非常華麗、大氣,但隨著朝代的更迭,宋朝皇帝更愛清平小調,所以在宋朝民間清平小調更加普遍。但這種風格的改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相當長的磨合期,只有當社會制度穩定之后,音樂才能逐漸統一。
三、音樂哲學與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
現代音樂領域中存在諸多問題,隨著西方多種研究方法的介入,音樂哲學一度被過分詩化。商業化的發展傾向也使音樂脫離了自身的價值體系。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現代音樂的發展。德國哲學家、音樂理論家西奧多•阿多諾在其著作《新音樂哲學》中談到,要從“辯證的否定”出發去認識音樂哲學,才能更深入地進行研究,同時提高審美情趣。因此,很多人將阿多諾的新音樂哲學研究方法歸類于馬克思主義。實際上,雖然阿多諾更多的是強調自我認識,而忽略人的審美功能,但它所具有的批判性是不容置疑的,給人一種馬克思主義左派批判性的感覺。但阿多諾的研究方法從本質上來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并不一樣,它比較偏向于后現代主義思想,在這個視角下的音樂哲學也帶有一定的批判性。與阿多諾的新音樂哲學思想不同,馬克思主義視角下對音樂哲學的批判更具有實在性,也更加直接地構建了馬克思音樂哲學的研究方法。不像其他音樂哲學理論使音樂脫離了社會與群眾生活,馬克思主義的音樂哲學認為藝術來源于實踐,也將服務于實踐。音樂是以一種藝術形式存在著的,人們試圖用科學去詮釋。科學是客觀存在的,表達的都是客觀的真理,能夠使人們產生某些共識。而藝術所表達的往往是個人的審美情趣和情感,它具有鮮明的個性。西方研究者認為,音樂的產生是通過人體的某個功能系統在發揮作用,所以只需要掌握這些“功能鍵”,就可以掌握音樂,這是一種對音樂的單純簡化和機械化,并不能使人們感受到音樂的真諦。一方面,音樂哲學被過度詩化,越來越追求晦澀難懂的句子,音樂哲學的發展也越來越缺乏動力;另一方面,音樂哲學研究越來越集中于情感體驗這一個方面,從而使音樂哲學偏向唯心主義的泥淖,也因此偏離了音樂本身。
四、音樂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
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觀點在馬克思主義視角下的音樂哲學中也得以體現。馬克思主義視角下的音樂哲學認為實踐是音樂哲學研究的根本和基礎,同時強調哲學對實踐的反作用。音樂哲學不應該脫離實踐而存在,使人產生虛無縹緲的感覺。在實踐過程中所發生的人情感上的變化是與人的狀態有關的。實踐對象的產生不僅與個人狀態有關,同時也與事件對象的本質有關。音樂作為審美對象而存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音樂的本質,二是人作為音樂的認識主體所具備的能力。音樂對人能夠產生一定的作用,但是對于不懂音樂的人來說,再好的音樂也難以獲得認可。所以,音樂也是有特定對象的。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能夠為音樂哲學提供探索途徑和認識方法,在理解音樂的實踐過程中塑造人的感性認識。正確認識音樂的作用、原理及產生的效果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第一個要求。音樂不是虛幻的,它的作用和原理是有科學依據的。它與蟲鳴鳥叫一樣,是聲音進入人的耳朵后耳膜振動產生的效果。音樂是一種能夠被科學實證檢驗的具體的事物,是有客觀存在的實際內容的。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認為,音樂是“現實的人”以“感性的活動”為基礎而進行的“現實的活動”,這更加準確地為音樂找到了定義。音樂從本質來看是感性的,但其反映的是現實世界的內容,并且其活動主體也是現實的人,由人所創造。因此,音樂的方方面面都是一種實在的實踐活動。在對音樂哲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切不可脫離實踐,否則容易產生形而上學的錯誤傾向。
五、結語
總之,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音樂哲學通過對某些傳統和現代音樂哲學的更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音樂哲學的進步。研究和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音樂哲學,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傳統音樂思想影響下的現代音樂哲學研究的進步。音樂首先是服務于人的,其次才是歷史與實踐范疇的事物,最后才是音樂哲學所要研究的對象。用全新的視角看待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的音樂哲學,將對我國現代音樂哲學的發展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王少明.音樂哲學•音樂美學•音樂丑學——兼論當代現象學視野下的音樂感性學還原[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1(3):137-145.
[2]楊燕迪.音樂的分析哲學:評彼得•基維的《音樂哲學導論:一家之言》[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1(4):340-348.
[3]韓鍾恩.音樂美學的哲學性質、人類學事實與藝術學前提以及音樂本質力量的先在性——由2011第九屆全國音樂美學學術研討會議題引發的三個討論與進一步問題[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1(3):5-13.
[4]申雪.蘇東國家馬克思主義音樂美學在中國的影響及相關反思[D].上海音樂學院,2014.
[5]唐應龍.勛伯格為何代表進步——哲學與作曲的對話:阿多諾音樂哲學思想研究之一[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4(2):139-146.
[6]智凱聰.《對一種自律論音樂美學的剖析》中的音樂批評實踐特點探微[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4(4):96-104.
作者:胡凱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