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中國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始終貫穿為黨為人民服務這條紅線,同時又與時俱進,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具有了黨性、時代性、民族性、實踐性等科學理論的品質。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為: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必須堅持黨性的根本原則,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基本方針,抓好人才隊伍建設這個關鍵,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新聞觀;黨性原則;團結鼓勁;創新
馬克思主義政黨歷來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不少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與革命領袖都是新聞輿論工作的參與者、組織者、實施者。馬克思、恩格斯是卓越的共產主義報刊活動家,是馬克思主義新聞事業的實踐者、締造者,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創始人。列寧等一批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并充分發揮了新聞輿論工作在革命和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其中,不少的革命領袖成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經典作家。中國共產黨人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劉少奇、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不僅高度重視、親切關懷、指導新聞輿論工作,而且也積極參與新聞輿論工作,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其理論基礎,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是它的實踐基礎。中國共產黨的新聞觀產生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中不斷的豐富和發展,為中國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起到了凝心聚力、鼓舞士氣的重要作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其發展的歷程中也曾歷經曲折,如在時期出現小報抄大報,大報抄“梁效”的現象,也曾出現虛假新聞等不良現象。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中,新聞輿論界也曾因為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而出現新聞倫理失范,忽視新聞輿論的導向作用,虛假新聞、色情暴力充斥于各種媒體,新聞欺詐等新聞腐敗現象也偶有所現,一些新聞媒體喪失了應有的立場,也失去了黨和人民的信任。但是,新中國的新聞事業在曲折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2016年習的“2•19”講話后,新聞輿論工作又迎來了發展的春天。通過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研究,我們不難看出,中國共產黨的新聞思想在其產生和發展的歷程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始終堅持求真求善的基本原則,始終貫穿著為黨和人民服務、即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這條紅線,與時俱進,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具有了黨性、時代性、民族性和實踐性,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中國化,形成了成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
人的思想觀念的形成與變化要受環境的影響。新聞輿論是影響人們認識世界以及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因素,它為人們提供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信息并引導人們去感知、判斷,使人們對這個社會產生不同的認知與情感,直接影響著人的行為選擇與產生,對社會風氣的形成、人心的向背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人類發展歷史的長河中,新聞輿論一直是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也被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政黨高度重視并加以運用。中國共產黨人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認為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把新聞輿論工作視為革命和建設的“武器”“喉舌”,把新聞媒體看成是革命與建設的陣地、思想中心。同志指出,奪取革命的勝利,一靠槍桿子、二靠筆桿子。他對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職責與使命,明確“為什么出版《政治周刊》?為了革命。為了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上的幸福”[1]3。《解放日報》的使命為:“團結全國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在戰爭年代,同志極為重視軍事新聞,并把軍事新聞的功效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發展自己、克敵制勝的無形力量。新中國成立后,同志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要發揮“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的宣傳、鼓舞與凝聚人心的作用,認為“一張報紙,對于全省工作、對全省人民,有極大的組織、鼓舞、激勵、批評、推動的作用”[2]。鄧小平同志是新聞輿論工作的實踐者,不管是在留學的青年時代,還是在炮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均是新聞輿論工作的從事者和管理者,他充分運用新聞輿論的功能傳播馬克思主義,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打擊敵人。他認為,拿筆桿子進行新聞宣傳是領導方法,也是革命的需要。同志視黨的新聞事業為黨的生命的一部分,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同志也認為,新聞輿論處在意識形態的前沿,對人們的思想和精神生活會產生極大影響。習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他在浙江工作時就對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為黨為民、激濁揚清、貴耳重目”的要求,明確了好記者的基本素養。他在《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3]417。他強調“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3]418,把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習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系列講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最新成果,是中國新聞輿論工作改革和發展的宣言書。
二、黨性原則是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
原則新聞輿論工作的黨性原則,就是黨要管媒體,新聞輿論工作要服從黨的領導、服務黨的事業。堅持黨性原則,首先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絕對領導。同志要求加強黨對報刊的絕對領導。實現黨對媒體的領導一是“把新聞記者、報紙工作人員和廣播工作人員召集起來開個會,跟他們交換意見,告訴他們宣傳方針”[1]3246;二是檢查新聞工作;三是黨委第一書記要親自抓社論,把握黨報宣傳的基調。鄧小平要求黨的新聞事業應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黨和國家的改革開放的總方針服務。同志在2002年的全國宣傳思想政治工作會上強調:“新聞是黨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堅持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4]習強調,媒體必須姓黨,必須抓在黨的手里,必須成為黨和人民的喉舌。“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媒體格局如何變化,黨管媒體的原則和制度不能變。”[3]420實現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一是黨委要高度重視,負好責把好關。“關鍵時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承擔起新聞信息的及時者、權威定調者、自覺把關者的角色。”[3]440二是領導干部要關注中央主要媒體。同志說,領導干部一天不讀報是缺點,三天不讀報是錯誤。領導干部要在中央主要媒體聆聽黨中央的聲音,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時又在媒體中學習社會建設的經驗。三是領導干部要掌握運用新聞媒體的基本技能。“運用輿論工具宣傳真理、動員群眾、傳播經驗、指導工作,應成為領導干部的一項基本功。”[3]440新聞媒體是一個陣地,一個武器,了解它、掌握它、為我所用才能幫助我們發展,如果不管不問、放棄甚至敵視,就容易被敵人用來傷害我們。其次,堅持黨性原則,必須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新聞媒體是黨的喉舌,喉舌必須聽從大腦的指揮,所發出的聲音就必須是黨的意志的體現,如果發出異樣的聲音,就是一個病態的喉舌。新聞輿論工作“決不能發表同黨中央不一致的聲音,決不能為錯誤思想言論提供傳播渠道”[3]420。要做到這一點,一是要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指導思想,歷史已經證明,什么時候我們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并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我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就取得勝利,什么時候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我們的事業就要遭到挫折甚至失敗。新聞工作者具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并作為工作的“定盤星”,自覺抵制西方新聞觀等錯誤觀點的侵蝕。二是要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政治家辦報是同志所提倡和要求的,也是我們黨長期堅持的。政治家辦報要求政治家管理、使用新聞輿論平臺,要防止新聞輿論平臺落入非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的手中,政治家辦報就要做到媒體姓黨、愛黨、護黨、為黨。第三,堅持黨性原則就要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中國共產黨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并孜孜以求,黨與人民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3]420。人民群眾既是新聞輿論工作活力的源泉,又是新聞輿論工作的受眾。人民的生活、工作實踐是新聞工作的信息之源,離開人民的生活與工作,新聞輿論工作將是無水之源、無本之木。不關心人民群眾的痛癢,不反映人民的心聲的新聞輿論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與喜愛,媒體就沒有受眾、自然就會失去市場,失去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所以,“堅持人民性,新聞輿論工作才能獲得活力源泉和動力根基。”[3]421新聞工作者只有深入到人民群眾的火熱的生產第一線,到農民的田間地頭、到工人的生產車間、到軍人訓練、戰斗的營地、戰場去采訪、才能拿到有價值的新聞、才能了解輿論的動向,也才能使新聞工作“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撰寫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好作品。堅持人民性就要甘當小學生,拜人民為師。網絡時代新聞獲取的方式多種多樣,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第一線才是最原始、最快捷、最真實、最有價值的新聞源,新聞輿論工作者只有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細心地觀察、深入地調研才能發現有價值的新聞。堅持人民性,就必須想人民所想、樂人民所樂。只有人民關心的新聞才有受眾、只有老百姓喜歡的媒體才有市場,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報道人民群眾身邊的人和事,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撰寫作品,讓人民群眾看得懂、喜歡看。
三、正面宣傳為主是新聞輿論工作的基本方針
團結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我們黨新聞工作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同志要求報紙要正確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通過報紙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凝聚力量、同心同德進行革命和建設。媒體宣傳典型、樹立榜樣,為人民群眾導向,為社會弘揚正氣、抵制邪惡,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起到了積極作用。鄧小平同志要求媒體要宣傳改革開放的路線方針、讓人民了解改革開放政策、理解改革開放政策、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使他們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堅定黨的領導。同志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情操鑄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同志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習明確指出:“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3]424新聞輿論工作者不能是墻頭草兩邊倒,要以鮮明的態度、以戰士的姿態、戰士的擔當理直氣壯地進行正面宣傳。習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以正確輿論引導人,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推動改革發展,有利于增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3]423。新聞輿論工作要充分發揮監督作用。在鄧小平同志看來,輿論監督是黨和人民賦予新聞宣傳的神圣職責,是黨報戰斗力的重要體現。他強調監督要講求正確的方法,要善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做到提示準確,提醒到位,令人信服,應該進行建設性批評,應該提出建設性的改進意見。習認為,新聞輿論的監督與正面宣傳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具有統一性。輿論監督要事實真實準確,分析客觀,不當裁判;要講究方法,涉及重大政策問題的批判,通過內部渠道反映,不公開在媒體反映;要從整體上把握,要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的全貌,不能一葉障目,瞎子摸象。
四、良好的工作方法是搞好新聞輿論工作的基礎
同志非常注重方法,把方法比喻為到達彼岸的船或橋,是影響實現目標的重要影響因素。方法得當則事半功倍、方法不當會功虧一簣。搞好新聞輿論工作,首先必須堅持真實的根本方法。講真話是同志提倡并一以貫之的,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他曾經指出,事實勝于雄辯,我們反攻敵人的方法不是多辯論,而是報道我們革命的事實,忠實地報道事實就是對謠言的最好反擊。他主張新聞報道要客觀、不要虛吹,也不要隱瞞。鄧小平同志要求人們無論開會發言還是寫文章,都要實事求是地進行科學分析。同志要求新聞工作者要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要深入進行調查研究。習認為:“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事實是新聞的本源,虛假是新聞的天敵。”[3]425堅持實事求是就是堅持唯物辯證法,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堅守。事實上,在我們的革命和建設的歷史上,什么時候堅持了實事求是,就會贏得勝利;什么時候違背實事求是原則,就要出問題。新聞輿論工作關乎人心向背、不堅持真實的基本原則,最終會害人害己。其次,新聞輿論工作必須把握好時度效。“時度效是檢驗新聞工作水平的標尺。”[3]430時,就是時效,對于新聞輿論工作來說,時間就是效率。新聞的價值之一就是新,尤其是在通訊發達的網絡時代,足不出戶可以知曉世界,新聞的時效性更強。媒體要有價值并引起關注的新聞,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第一現場、發表具有第一思想的文章,先聲奪人、首發定調,發揮輿論的引領作用。度,就是力度、分寸。同志要求新聞工作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地而異。什么時候報道什么內容、怎樣報道應該有所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樣。他在解放戰爭時期指出:“描寫美蔣怎么厲害、怎么兇,這在七月以前是必要的,七月以后不但不必要,且有副作用了。”[1]新聞發表的快與慢、發與不發、什么時候發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條件、時機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快,但如果報道會引起不良后果,就應該放一放、壓一壓。效,就是效益、效果。新聞工作的效益應當是人們喜歡看、群眾口碑好、社會共識強。要提高新聞輿論工作的效益就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同志指出,新聞輿論工作要能吸引人、奪人眼球,就要既尖銳、潑辣、鮮明,又不能太硬,太硬了人家不愛聽,要關心老百姓的柴米油鹽,把文章寫得通俗、親切、引人入勝。指出,新聞輿論工作要“認真研究新聞傳播的現狀和趨勢,深入研究各類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加強輿論分析,主動設置議題,善于因勢利導”[5]。要提高新聞輿論工作的效益既要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又要從群眾的生活實際出發。同志要求報紙刊登新聞的數量是國內國際占3/10,本軍、本地、近地的消息要占7/10,只有這樣,才能引起人民群眾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效果。習要求新聞報道要抓住戰略問題、現實問題、熱點問題,找準共同點、共鳴點、交匯點、切入點,不斷提高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第三、創新方法提高新聞輿論工作水平。時代在飛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日新月異,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工作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需要,必須創新工作方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時代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在不斷提高,世情、國情、黨情、民情也在不斷的變化,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開拓創新,探索具有時代性、民族性的方法。同志反對教條主義,要求黨的一切工作既要繼承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遺產,又必須堅持拿來主義,通過咀嚼、消化,去粗取精,變成自己的東西。同志認為新聞報道工作只有開拓新領域,探索形式,采用新手法,才能出有新意的優秀作品。習要求“不同的新聞媒體要有自身特色”[3]428,媒體要科學運用現代文明成果和現代的先進傳播技術提高新聞輿論工作水平,要用好互聯網等現代先進工具,特別是要管好用好互聯網,做好“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尤其是要過好互聯網這一關。
五、優秀人才是搞好新聞輿論工作的關鍵
“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關鍵在人。”[3]434同志曾說,要搞好新聞宣傳工作,必須有自己的新聞記者隊伍。同志在2006年視察《解放軍報》時說:“提高辦報水平,關鍵在人,在于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新聞隊伍。”[6]習要求,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加快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建設一支優秀的新聞輿論工作者隊伍,需要明確黨和人民需要的優秀的新聞輿論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優秀的新聞輿論工作者必須具備堅定的政治素質。同志指出,報社的同志必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很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和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習指出,堅定的政治素質是搞好新聞輿論工作的前提。新聞輿論工作者應當具有政治定力,具有堅定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忠實地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優秀的新聞輿論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業務能力。同志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有廣博的知識,要懂得宣傳藝術,能熟練地運用新聞工具。同志要求新聞工作者既要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下真功、下苦功,打好理論路線、政策法律、群眾觀點、知識和新聞業務的根底,還要練就敬業、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嚴謹細致、勇于創新的作風。習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完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領域,善用現代傳播手段,會使‘十八般兵器’,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新聞輿論工作者”[3]436。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具有好的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腳力,就是深入一線獲取第一手資料、信息的能力,是使新聞作品“沾泥土”的保證。眼力,就是觀察、發現的能力,是新聞工作者的新聞意識,是使新聞“帶露珠”“冒熱氣”的保證。腦力,就是思考力,是挖掘并使新聞作品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保證。筆力,就是新聞采編的能力。新聞需要文學、需要文化,更需要文采。好的筆力是使新聞作品能夠吸引人、感染人的保證。講故事是新聞宣傳的重要方式,新聞輿論工作者要提高講故事的能力,增強國際話語權。
優秀新聞輿論工作者的培養需要辦好新聞教育。一是要加強媒體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在新聞輿論界大力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使其入耳入腦,并作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定盤星”。二是要辦好高校新聞院系。要加強和改進高校新聞教育,實現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武裝師生的頭腦,使新聞院系的學生成為具有牢固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優秀人才,成為中國特色新聞輿論事業的接班人。各級黨委要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新聞輿論工作人才的成長是受諸多因素影響的,其中社會環境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一是要支持各級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的發展,黨委應成為主流媒體快速、健康發展的堅強后盾。二是要把好新聞輿論隊伍的入口關,落實好新聞媒體工作準入制,讓真正具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具有優秀的新聞輿論工作業務能力的人占領新聞輿論工作平臺,實現政治家辦報、提高新聞輿論工作水平。三是要關心、幫助新聞輿論工作者。新聞輿論工作者責任重大,工作辛苦,為了新聞事業的發展,為了一個好新聞的采編,他們常常披星戴月、抗酷暑、冒嚴寒,這就需要黨委領導關懷、關心新聞輿論工作者的生活、工作,排解他們的后顧之憂,讓優秀的新聞輿論工作者安心、放心、決心在新聞輿論戰線工作,從而形成一支數量足、素質高的穩定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它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并走向成熟,具有黨性、時代性、民族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它引領著中國的新聞輿論事業不斷地進步與發展,為新中國的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立下了不朽功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媒體的搖旗吶喊,需要新聞輿論工作喚起工農千千萬、同心干,需要黨和人民的新聞輿論工作健康發展,需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引領。
參考文獻:
[1].新聞工作選[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3.
[2].選集(橫排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3]重要講話文章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
[4].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2-01-02(1).
[5].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8-06-20(1).
[6].考察解放軍報社,祝賀軍報創刊50周年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6-01-04(1)).
作者:楊祖恩 單位:綿陽師范學院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