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在青年學生中的構建進程,可以從中得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青年學生中依然掌握著話語權,國家的政策舉措成為話語權在青年學生中構建的決定因素,青年學生群體是話語權構建中反應最迅捷的群體,意識的獨立性特征在話語權構建中表現尤為強烈。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青年學生
構建的歷程是包含諸多因素發生作用的過程。對于我國意識形態話語權構建的歷程,學界的觀點較為一致,以改革開放為界,將當代中國意識形態發展歷程分為兩個階段。針對青年學生的特點,結合改革開放以來青年思潮的涌現和價值觀的轉變,以及國家針對青年學生、知識分子的政策調整,梳理分析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在青年學生中構建的整個過程,有利于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
一、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青
年學生中掌握著話語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設的根本指導理論,在改革開放的各個時期都發揮著思想主導的作用。這體現在,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地位穩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顯示出來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各高等學校、中等學校堅定不移地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是在某些領域、某些群體,以階級分析見長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在以抽象的人學分析為特征的西方思潮面前,正面臨著話語權的威脅和挑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在青年學生中的主導地位受到多元價值理念的挑戰,從意識形態理論來看,是其主導地位所決定的。畢竟作為主導的意識形態,其話語權必然會受到其他意識形態和思潮的沖擊。必須重視這種沖擊和挑戰對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青年學生中主導地位的潛在威脅,在奪取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斗爭中防微杜漸,及時調控,掌握局面,堅持原則。
二、國家的政策舉措成為話語
權在青年學生中構建的決定因素話語權構建過程的矛盾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之間基本矛盾關系的體現。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決定作用,要求我們必須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掌控意識形態話語權。社會意識在其形成、發展、演變的過程中所體現出的非完全同步性、不平衡性、歷史繼承性,以及社會意識形式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特性,使得社會意識會出現與現實不相符的情形。對此,國家的政策舉措將成為糾正這一狀況的決定因素。在當代中國存在的U型(U-Curve)民意結構,意味著這種意識激蕩有可能走向現實的沖突。這一民意結構的根源是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社會分層現象,以及多元價值導致的社會裂痕。青年學生是其中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他們的思想狀況就是受現實和理想的雙重壓迫,思想不成熟容易出現波動,被敵對勢力所利用。國家的政策和政府的舉措,成為彌合U型民意結構,鞏固意識形態在青年學生中話語權的決定因素。話語權問題是思想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歸根結底是經濟問題。鄧小平曾指出:“我們的政治路線就是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濟社會的發展總是在推動意識的發展,這個推動必須圍繞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條主線。抓住現代化建設這一主線,就抓住了意識形態話語權構建的核心,國家的政策舉措才能發揮決定作用。
三、青年學生群體是話語權構建中反應最迅捷的群體
意識形態的斗爭歸根結底是話語權的爭奪。作為爭奪的核心,在各方力量此消彼長的過程中,話語權會發生轉變。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在我國處于主導作用的整體形勢沒有發生改變。青年學生群體作為社會的新生力量,接受能力強,思想活躍度高,對社會經濟領域發生的變化反應敏感,這使得青年學生成為意識形態話語權構建過程中反應最迅捷的群體。進入21世紀,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分層和思想波動使得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在青年學生中的思想主導力受到挑戰。根本原因是青年學生受市場經濟環境下多元價值理論的影響。這一時期的青年學生成長在相對優越開放的環境中,新事物與舊體制之間的沖突交錯,使得他們更加具有批判性,強調自我,容易躁動,一定程度上缺乏對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理性認識,缺乏對中國共產黨歷史功績的深刻認識,這些都是構建馬克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根基。新時代,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必須加強對青年學生價值觀的培育,使其樹立正確的三觀,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四、意識的獨立性特征在青年學生話語權構建中表現明顯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轉型是意識形態轉型的根本動因,然而也不能忽略意識的相對對立性,意識的不平衡性、社會意識形式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特性,使得作為意識一部分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其獨立性特征表現得尤為明顯。馬克思的意識形態概念是“適合一定的經濟基礎以及豎立在這一基礎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而形成起來的,代表統治階級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觀念的總和”。建立在統治階級情感、表象、觀念之上的意識形態話語權,顯然在被社會存在所推動的時候,表現得更加不平衡,意識形態間的相互作用更強烈。在進入信息網絡時代后,意識的獨立性進一步增強。美國學者曼紐爾•卡斯特指出:“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技術革命,正在加速重造社會的物質基礎……此外,新的傳播系統日趨使用全球的數碼語言,既將我們文化的言詞、聲音與意象之生產與分配在全球層次整合,又按個人的心情、身份、品位量身訂制。互動式電腦網絡呈指數增長,并創造傳播的新形式與頻道,它既塑造生活,同時也為生活所塑造。”相對于改革開放初期單一的意識形態話語權構建渠道,當前的意識形態斗爭顯然更加寬泛和隱蔽。隨著信息網絡逐步占據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網絡成為新世紀青年學生構建話語權的重要場域。在這個新的場域,意識的獨立性主要表現為意識形式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網絡輿論、自媒體使得信息場域成為一個意識形態話語權缺乏絕對主導力的新領地。所以,關注意識的獨立性,就必須加強對信息場域的關注和管控,避免信息網絡環境成為在青年學生中構建意識形態話語權的薄弱環節。
參考文獻:
[1]中央宣傳部.、鄧小平、論思想政治工作[M].學習出版社,2000:233.
[2]楊德廣.西方思潮與當代大學生[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28.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1).
[4].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4-05-05(002).
[5]唐昊.當代中國社會意識結構及特點分析[J].蘭州學刊,2014(01):149-156.
[6]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75—1982)[M].人民出版社,1983:213.
[7][美]曼紐爾•卡斯特.網絡社會的崛起[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1-3.
作者:梁利文 單位:廣西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