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洪亮吉上書事件下人口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朝廷開始進行文禁,朝中的風氣在慢慢地發生著變化,同時特產生了一股不安的氣流,嘉慶皇帝對這一現象很是敏感,他言道:惟近日風氣往往好為議論,造作無根之談飛或見諸詩文,自負通品。此則人心士習所關,不可不示以懲戒,豈可以本朝極盛之時,而輒蹈明末聲氣陋習哉?從中我們看出清朝人對社會中的風氣和士人惡習的認同,嘉慶皇帝沒有辦法將國家衰敗的現實改變,面對國家的日漸衰敗,在經營時,他需要更加的謹慎和留意,在時機成熟時,他會采取一定的行動。而洪亮吉正好為嘉慶皇帝提供很好的機會。洪亮吉上書,文辭激烈,嘉慶皇帝對洪亮吉上書中的言辭耿耿于懷,朝中的一些大臣對洪亮吉進行語言攻擊,嘉慶皇帝為了展現自己的任君風度“:(洪亮吉)實屬咎由自取,但聯方冀聞鏡論,豈轉以言語罪人?亦斷不肯為誅戮言臣、自蔽耳目之庸主。今因伊言,惟自省于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已”,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對洪亮吉進行了處理(流放)。洪亮吉因為上書被流放,這件事在朝廷內外的大臣中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刺激,在洪亮吉流放的日子里,朝中的風氣恢復沉寂,朝中大臣不敢上書言事,嘉慶帝為了將這種沉寂的朝中風氣打破,于是宣召眾大臣,命令其不得沉默。在變化無常的政治環境中,朝廷的文武百官的處境是怎樣的尷尬。嘉慶皇帝剛剛即位之初,為了展現自己的任君風度,下令廣開言路,將一些政策放寬,這對于沉默很久的文人士人來講,具有很大的號召力。洪亮吉的上書并沒有讓嘉慶皇帝高興,因為其上書的《極言時政啟》中,將朝廷上下,包括嘉慶皇帝在內,出現的惡習等等進行譴責,朝政的頹廢、大臣的玩弄權證、奸邪狡詐等等社會現象進行一一的披露,隨著這是國家統治者必須面對的問題,但是《極言時政啟》中的文字,觸及了當朝皇帝的尊嚴,嘉慶皇帝以冒犯兩朝天子尊嚴的借口,稱洪亮吉不忠,以洪亮吉上書內容與國家體制相違背等罪名將洪亮吉流放。
二、洪亮吉人口學觀念
從洪亮吉上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洪亮吉是一個關心國家關心百姓疾苦的人,其上書的《極言時政啟》中,不僅將朝廷中出現的弊端進行指出,還將社會中出現的一些惡性,百姓生活的疾苦等現象進行闡述,雖然洪亮吉的上書惹怒了嘉慶皇帝,但是我們還是要從洪亮吉上書事件中認識洪亮吉的人口學觀念。從洪亮吉的《治平篇》、《生計篇》等政論中我們可以看出,洪亮吉將人口增長、人口過剩等問題進行明確的闡述,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1.人口增長速度過快。洪亮吉認為,人口增加的速度超過了經濟生產速度,其中“……,其戶口則視三十年前增加五倍焉,視六十年以前增加十倍焉,視百年數十年前不窗增二十倍焉”“,頃,寬然有余矣,以一人生三計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各娶婦即有八人,八人即不無傭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以十人而居屋十間……,視高曾時口已不下五、六十倍,是高曾時為一戶者至曾元時不分至十戶不止”,這些洪亮吉的《治平篇》中都可以看到,這是洪亮吉眼中的人口增長速度。正是因為人口增長過快,超過了生產力的發展速度,所以在社會中出現了人口過剩的現象,“或者曰高曾之時隙地未盡辟,簡崖未盡居也,然亦不過增一倍而止,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戶口則增至十倍、二十倍”“,田與屋之數常處其不足,戶與口之數常處其有余”等等,這些都是反映社會中人口增長速度過快的文字,從中我們也看到了當時社會中人口增長的速度。
2.人口過程導致社會問題出現。洪亮吉對社會中的危機現象等有很敏銳的察覺能力,根據洪亮吉的觀察,江南地區的生產水平如果按照家庭人口的來算,一人得到大約四畝地,十口之家則需要四十畝地,而今天四十畝地的寬度和古代百畝地的寬度相當。洪亮吉將乾隆初期和末期的社會物價做了對比,在洪亮吉的《生計篇》中有記載:“指乾隆初期,吾祖若父之時米之以升計者,錢不過六七,布之以丈計者,錢不過三、四十。……有一人營力于外而衣食固已寬然矣?!鼻r期社會人口的增長速度是,農民數量是以前的十倍,但是田地的數量并沒有增加,商人的數量是以前的十倍,但是貨物不增加,學生的數量是以前的十倍但是教授學業的館舍數量并沒有增加等等,這些是乾隆年間人口增長的速度,由于形成了通貨膨脹導、生產力低下,生活水平低等,致社會生產中出現各種問題,無所事事,游手好閑的人數也增加至以前的十倍數量,遇到水災、旱災、疾病等情況是沒有辦法應對,這就是洪亮吉眼中的人口過剩引發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思考和解決的。
3.洪亮吉對以上出現的人口增長速度過快產生的人口過剩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洪亮吉在自己的政論中明確指出,天地調劑、君相調劑等方法可以對人口增長速度進行遏制,洪亮吉認為,在發生災害時不行喪失生命的人大多是十一二歲的人,水災、旱災、病疫這些就是調劑法。在洪亮吉的政論中重點講述了君相調劑法,《治平篇》中記載,要保證國家沒有閑置的天地,勞動力沒有剩余,可以將國家的疆土進行擴充,將以耕種為主的人們遷移至此進行生活,百姓中賦稅嚴重的,可以適當地減輕百姓的賦稅,要在國家中禁止浮靡,遇到水災、旱災等自熱災害時國家要開倉賑災,簡單的概括就是,通過開墾荒地、增產節儉、禁止重稅、賑災救濟等方法,將百姓所處的社會處境進行改善。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上,洪亮吉不僅看到了人口增長過快的自然因素,也看到了百姓生活艱苦的社會因素。人口的超速增長,隱藏著社會危機,百姓的生計成為一大社會問題,社會中出現的“極寒顛踣”是無法掩飾的社會人口問題。洪亮吉在自己的政論中講述了自己對人口增長過快的恐懼,因為在科技、生產力等相對落后的時代,洪亮吉不可能認識到生產力可以是國家飛速發展的基礎,對人口過快增長的問題,他也沒有辦法對其進行各種限制,所以洪亮吉的這種擔心我們是可以理解的。
洪亮吉因為上書事件被流放到新疆的伊犁,在其流放期間,國家出現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自然災害,在京師也出現了嚴重的旱情,百姓叫苦不迭,嘉慶皇帝心急如焚,設壇祈雨,但是沒有一點效果。而洪亮吉僅僅在伊犁待了百日,就被赦免釋放了,這在清朝漢臣中,是從來沒有過的先例。在清朝歷史上發生這樣的事件可以說是清朝政治由盛轉衰的又一個標志。洪亮吉的人口學觀念在中國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洪亮吉突破了傳統知識分子的治學范圍,將傳統的人口學思想進行揚棄,雖然洪亮吉的人口學觀念在當時沒有受到關注和重視,但是其人口學觀念在中國人口思想上卻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作者:何靜胡尹慧單位: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社會工作學院西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