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提升財政資金利用的準確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財政投資評審作為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財政部門內部專司財政投資評審的評審機構,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制度規(guī)定等,通過運用專業(yè)技術手段和預、決算審核方法,對財政支出項目進行專業(yè)技術性的審核與評價,對財政投資效果和財政資源配置質量的審核與評價,從而達到財政資金合理、有效使用,財政資源公平分配、高效配置的目的,因而它是財政資源配置職能的具體實施方式之一,是財政職能的重要方面。
實踐證明,財政投資評審切實起到了為政府公共投資“把關”,“顧問”的作用,是財政在實施資源配置職能中的一項重要管理工作。
在縣級成立財政投資評審機構,開展投資評審工作也有它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縣級財政投資的項目規(guī)模相對較小,范圍較窄。因此,其評審工作的管理辦法也應該有其特殊性,根據筆者所在縣級評審機構工作運行中的體會,特對縣級財政投資評審工作提出以下思考和拙見:
一、進一步規(guī)范與明確評審機構的職責和評審范圍。
為了切實履行財政職能,強化財政支出預算管理,提高財政投資效益,規(guī)范財政投資評審行為,首先應該依據《預算法》和財政部《財政投資評審管理暫行規(guī)定》,制定《投資評審管理辦法(試行)》,規(guī)定在縣行政區(qū)域內凡使用各種財政性資金的建設項目(工程)預、決(結)算都必須經財政投資評審機構審查。使各行政事業(yè)單位了解和支持評審工作,自覺接受財政部門的委托評審,減少評審項目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為評審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加強評審機構和專業(yè)評審隊伍建設
在縣級開展財政投資評審工作,各類專業(yè)技術人才比較匱乏,不同于其它省市級評審機構,在網絡庫中可以隨時調用,因此,有必要多爭取編制指標,固定一部分技術人員。
三、建立科學的評審工作體制和高效的內部管理機制,不斷提高評審工作質量。
財政投資評審工作是一個新興的事業(yè),按照“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法組織評審是財政投資評審的工作的主體,評審質量是財政投資評審事業(yè)的生命。沒有科學的評審工作體制,沒有高效的內部管理機制,就不可能提高評審質量,就不可能有財政投資評審工作的發(fā)展。因此,進一步做好縣級財政投資評審工作,開創(chuàng)財政投資評審工作新局面,必須從有利于履行行政職能,有利于財政投資評審作用的發(fā)揮的角度出發(fā),建立相應的土建、水利等造價預算專家人才庫,建立科學的評審工作體制。在此基礎上,建立包括激勵機制、監(jiān)督機制、獎懲機制、擇優(yōu)聘用機制、崗位責任制、業(yè)績考核等配套的內部管理機制,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切實提高評審質量。
四、建立長效機制,充分發(fā)揮評審機構專業(yè)技術性審查為財政管理服務的作用。
按照“集中支付、政府采購、投資評審”模式管理建設項目,由于縣級投資的項目較小,可以改目前的“委托階段評審”為“委托評審整個項目”,即委托評價和審查項目從預算到竣工決算的全過程,包括項目工程建設程序、預算造價等事前評審,工程進度及變更簽證、工程款使用情況等事中評審,工程完成情況、財務管理、概預算執(zhí)行情況、竣工財務決算報表等以及績效評價等事后評審。通過對投資項目全過程各環(huán)節(jié)的評審及時把結果反饋到財政,為財政決策提供依據。
概括而言就是實行“三先三后”,即先評審后預算,為政府采購和招標服務;先評審后撥款,為集中支付服務;先評審后批復,為財政決算服務。評審機構按照要求相應建立項目庫,對每個項目自始至終情況進行實時監(jiān)控和反饋,積累資料數據為政府投資的績效評價和追終問效提供依據。
五、財政投資評審要為建立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體系提供支持和服務。
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和財政資源的配置效率等支出績效問題已成為財政支出管理改革的當務之急。支出績效管理的基本技術手段,即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必須積累相當多的資料數據。財政投資評審機構開展評審工作的同時要注意積累豐富的建設項目投資全過程實際發(fā)生的各種技術經濟指標和數據資料,為財政部門建立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體系提供技術支持和基礎服務,財政投資評審機構在建立財政支出項目評價體系中應有較大的發(fā)揮余地,在追蹤問效和加強財政支出績效方面可以發(fā)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