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行政管理中的績效管理2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一、績效管理科學方式
在堅持上述原則的基礎上,績效管理的科學方式在于遵循“五步走”策略。第一步,構建績效計劃與指標體系。績效管理過程的關鍵和基礎實際上在于績效計劃與指標體系的構建。績效計劃制定的科學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績效管理整體的實施效果。而指標體系的構建,則關系到績效考核與評估的科學性與全面性。第二步,控制績效管理過程。績效管理過程的控制意味著需要管理者不斷對管理客體進行指導和反饋,即需要管理者在管理者與管理客體之間進行持續的溝通。第三步,加強績效考核力度,增強績效評價的科學性。按常理,績效考核與評價一般包括工作結果考核與工作行為考核兩方面。管理者可以根據實際在時間維度上做出適當調整。第四步,績效反饋與面談。績效反饋與面談,主要是指通過考核結果的反饋,管理主體要讓管理客體感受到自己的職責與使命,了解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有待改進的方面。第五步,績效評估結果的應用。績效評估結果需要與其他管理環節銜接起來。事實上,評估結果往往可以運用在人力資源優化等方面。
‘對于行政管理來說,其目的在于提高行政績效。然而在現實中,公共行政績效普遍低下。行政績效的低下助長了許多不正之風,損害了行政組織形象。為此,筆者認為,應當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積極運用績效管理藝術。
(一)引入競爭機制,消除或減少行政部門的壟斷性之所以造成行政管理績效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咎于行政管理機構的壟斷。事實上,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說,行政機構在供給各種公共產品或服務時具有高度的壟斷性。為此,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行政管理中就成為行政管理績效得以提升的有效途徑。(二)完善激勵機制和監督制度,增強行政管理部門內部驅動力對于行政管理部門而言,其內部驅動力是否可以得到增強,關鍵在于要用“任務驅動的行政管理部門”取代“規則驅動的行政管理部門。”要達到這一狀態,實際上有賴于績效管理藝術中激勵機制和監督制度的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的完善,有助于行政管理參與者調動工作積極性,進而使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有效地踐行社會服務承諾。
(三)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構建閉環式績效管理體系管理技術和工具是提高行政管理績效的物質技術保證。行政管理工作是一種綜合性的復雜社會活動,涉及范圍廣,影響因素多。因此,必須要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才能有效地構建起符合行政管理具體情況的閉環式績效管理體系。事實上,對于行政管理部門來說,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可以有效地提高了辦公的速度與質量。
(四)加強行政效能建設,推進績效評估的制度化、法制化行政效能建設是以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會效果為目標,以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及業務能力提升為內容,科學配置行政管理部門管理資源,優化管理要素,改善行政運作方式,改進工作作風,構筑行政效能保障體系的綜合性工作。因而,在制度建設上,要以崗位責任制來明確工作職責,以服務承諾制來規范管理和服務要求,以公示制來推行政務公開,以評議制來強化民主監督。而對于績效評估,則需賴于績效評估體系的健全,特別是獨立的績效評估機構構建與績效評估的法制化。
(五)借鑒績效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從微觀層面上看,積極運用績效評估結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是提高行政管理績效的關鍵。人是行政管理過程中的重要載體。因此,要提高行政管理績效,首先要解決管理人員的思想觀念問題。為此,必須要使行政管理參與者效率觀念。只有人人都重視效率,事事講求效率,提高行政管理績效的觀念才能在行政管理部門中乃至整個社會蔚然成風。
三、結論與展望
對于行政管理而言,要突破現下行政效能低下的現實困境,積極運用績效管理藝術是一項行之有效的辦法。從績效管理的角度來說,它要求管理必須要遵循客觀規律,堅持公開公正原則。并且,績效管理藝術在行政管理中的運用,不能盲目,不能東施效顰,必須要切合行政管理實際。總體而言,如何在行政管理中積極有效地運用好績效管理藝術,關鍵在于管理者是否從實際出發去構建符合行政管理要求的閉環式績效管理體系。從這個角度上,這恰恰也是行政管理者需要重點努力的方向。
作者:孟曉春單位:江蘇省國營淮海農場
第二篇
一、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考試與公務員考試的契合性
面向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培養公務員,是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表明,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考試與公務員考試具有內在的契合性。如何結合國家及各省公務員考試,改革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考試方法,已經成為行政管理專業教師關注的焦點和研究的重點。因此,探索改革行政管理專業考試方法,就成為擺在行政管理專業教師面前的一個緊迫課題。
二、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考試方法存在的問題
比較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考試方法與國家及各省公務員考試的一致性與差異性,目前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考試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重筆試、輕面試。多年來,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考試往往采用筆試的方法,或開卷、或閉卷,無法反映學生在特定場景中分析和解決實際行政管理問題的能力。迫切需要在側重行政管理實務的課程中,同時采用面試的方法,培養并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行政管理理論解決現實行政管理問題的能力。2.重概念、簡答、論述,輕職業能力與書面分析問題能力的考察。多年來,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考試往往停留于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制度、基本原則、基本問題的了解與掌握,不能考察學生的潛在職業能力及書面分析和解決實際行政管理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在相關課程的考試中增加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的內容,考察并提高學生的潛在職業能力。同時,也需要在筆試中,增加案例分析的內容,提高學生書面分析和解決實際行政管理問題的能力。
三、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考試方法改革的方法
1.明確比較優勢。通過收集歷年國家及各省公務員考試的真題,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申論、面試等,與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考試方法相比較,我們認為,改革行政管理專業考試方法,可以實現與國家及各省公務員考試的良性對接。在這一點,行政管理專業具有不同于其他專業的比較優勢。2.明確潛在優勢。以行政管理專業參加過國家及各省公務員考試的本科生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調查研究,了解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考試方法與國家及各省公務員考試的一致性與差異性,明確行政管理專業的潛在優勢。3.汲取國外成功經驗。國外在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考試中考察學生案例分析能力的做法相對成熟,而在我國,尚處于學習和摸索階段。我們在側重于行政管理實務的課程考試中將學生對多個相關案例的分析能力作為考察重點,引入、推廣案例分析,完成對于傳統考試中記憶———再現模式的超越。4.打造以“筆試+面試”相結合的考試體系。在筆試環節,側重考察學生的潛在職業能力以及書面分析和解決實際行政管理問題的能力;在面試環節,則側重于考察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分析和解決實際行政管理問題的能力。
四、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考試方法改革的主要內容
1.在專業課程《國家公務員制度》的筆試中增加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的內容,以實現與公務員考試必考科目“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的良性對接。2.在專業課程《公共行政學》《國家公務員制度》《行政法學》《公共事業管理》的考試中,要求學生對多個相關個案進行書面分析,以實現與國家和各省公務員考試必考科目“申論”的良性對接。3.在專業課程《公共行政學》《國家公務員制度》《行政法學》《公共事業管理》的考試中,增加面試的內容,讓學生結合具體場景、相關案例,分析問題并探討對策,以實現與國家和各省公務員考試“面試”環節的良性對接。
通過改革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考試模式,激發了學生對行政管理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行政管理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大學畢業生參加公務員考試的成績。
作者:閻宇郝中丹陳躍華單位:吉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