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智慧型養老服務發展現狀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進入21世紀,特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到來之際,我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但伴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智慧型養老服務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前景。在結合國家政策、現實機遇等的基礎上,本文通過對煙臺市智慧型養老服務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分析,為解決我國“養老難”的問題提供嶄新的思路與方案,并為煙臺市相關部門提出可行性建議,進而促進智慧型養老服務的發展,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改善百姓的幸福指數。
【關鍵詞】老齡化;智慧養老;養老服務;對策建議
一、引言
在人口大規模流動的背景下,加之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人口問題,傳統的養老服務已無法真正解決我國老齡化速度快、規模大和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止到2018年末,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占總人口的11.9%。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也帶來了養老負擔加重、勞動力供給不足等諸多問題。然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智慧養老逐漸被大眾認可,智慧養老應運而生。如何將“互聯網”與傳統的養老服務融為一體,提高我國養老服務的水平,成為解決我國老齡化問題的關鍵。此外,伴隨著全國老齡化程度的加劇,作為人口大省的山東早在2017年就已成為全國老齡人口數量最多的省份,而煙臺市的老齡化程度更是領先于其他市區(僅次于威海)。由于煙臺市致力打造“康養勝地、福壽煙臺”頤養安居的城市品牌,因此,本文通過對煙臺市的智慧型養老服務及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進行研究與分析,探索煙臺市智慧型養老服務的發展路徑,為解決“養老難”的問題提供嶄新的思路與方案,并為政府出臺相關的政策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智慧養老的界定
在我國,“智慧養老”主要有兩大學派:一是“智能技術學派”,強調智能設備和現代信息科技在智慧養老中的關鍵作用,二是“人文技術學派”,承認智能設備及現代科技技術在智慧養老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更加強調人文關懷,主張以老人為中心。例如:白玫和朱慶華(2016)在研究中提出,“智慧養老”是指利用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技術并結合多種養老形式,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的現代養老模式。張雷(2017)等學者提出智慧養老應倡導以老為本,以老年人實際需求為根本,針對不同層次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提供多樣性、個性化服務。因此,綜合二者并結合實際,智慧養老是指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可穿戴設備、智能終端等新型智能產品,經大數據的充分挖掘,為全社會打造的一個可以進行養老服務提供、養老服務支撐、養老服務分析的綜合性養老服務模式。智慧養老的本質就是通過一系列新技術的應用,滿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過上高品質的生活。
三、煙臺市智慧型養老服務現狀
自2011年10月份開始,煙臺市萊山區政府采用“政府+企業”的模式,與企業合作,聯合成立了萊山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致力打造以居家養老呼叫服務為基礎、日間照料服務為依托、社區參與為特色的社區信息化“智慧”養老體系,并為轄區老年人和社會特殊群體提供了足不出戶的就能享受的醫療急救、家政服務、心理健康咨詢、法律咨詢、網上購物配送等服務項目。與此同時,萊山區政府為區內8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老人機共2500臺,接聽各類服務求助電話1.2萬個,提供服務1萬人次。2015年,煙臺萊山、芝罘兩區將市場和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并借助瑞康醫藥研發的國內領先“智慧民生社區項目”,將居家養老服務等各方面信息統一匯總到一個終端,為老年人提供遠程醫療、數字養生和居家養老等個性化智慧服務。2018年,煙臺市人民政府為積極響應山東省民政廳的工作要求,率先建立了智慧養老“煙臺市級居家養老信息平臺”、開通了“煙臺市12349養老熱線”,并搭建了養老行業網站“煙臺養老網”,居民通過撥打“12349”,即利用“一個電話一張卡”就可實現養老服務送到家的智慧養老服務模式。2019年3月8日,煙臺市芝罘區開展了大型社區康養服務綜合體項目——“怡鄰健康客廳”。“怡鄰健康客廳”以社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養老服務為側重點,借助傅里葉康復機器人、智能遠程照護系統等先進康復照護設備,提供全天候智能照護,在滿足社區老年人多元化需求的同時,讓社區老年人充分享受便捷、溫馨、專業的社區健康及養老服務。此外,作為全國首批國家健康試點城市,煙臺市極力發展健康產業,推動發展智慧醫療,大力發展可穿戴、人工智能、機器人、3D打印等新型科技與健康產業的深度融合。2019年9月21日,煙臺市政府在國際健康產業大會上提出要加大建設社區醫療、養老醫療、健康管理和健康大數據平臺,進一步深化醫養結合,促進遠程醫療、智慧醫療的發展。根據煙臺市統計局和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的數據,截止到2018年年末,煙臺市共建有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等養老服務設施1315個,養老機構217個(含敬老院),各類養老床位總數6.3萬張,千名老人擁有床位達到38張,養老服務業綜合發展水平位于全省前列。
四、智慧養老服務需求
(一)生活照料方面
隨著現代生活步伐的加快,大多數老年人的子女選擇外出工作,這就使得老年人對生活照料方面的需求較為強烈,特別是對于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空巢老人而言,此項需求更是基礎性的保障,具體表現在飲食健康、睡眠保障等方面。例如:智慧型養老服務可以根據不同老年人的身體情況對其居住的房屋進行適老化的改造,在墻壁上安裝可以根據身高調節高度的安全扶手,方便老年人行走;安裝智能床墊,監測老年人的睡眠質量;通過APP進行線上訂餐等。
(二)身體健康方面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退化,因而對緊急救護、遠程醫療、保健康復等尤為重視。比如:對于心跳、血壓等的監測,老年人在家隨時可以通過智能化的設備,如智能監護手環、智能健康監護手表、智能電子血壓計、體溫持續監測儀等監測身體基本指標的變化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智能設備將及時通知老年人的家屬,以使老年人獲得更快捷的救助,減免危險情況的發生。此外,老年人還可以借助智慧養老系統享受遠程醫療,通過手機APP進行網上掛號、預約專家,節省排隊等待的時間。
(三)精神文化方面
老年人是心理疾病的高發群體,生活比較枯燥,生活文化比較空缺,隨著現代經濟文化水平的不斷發展,老年人對文化娛樂、學習交流等方面的需求日漸強烈,而這正是智慧養老服務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例如:老年人可以通過遠程視頻與親朋好友進行聊天;獨自在家時,智慧養老服務提供的智能陪伴機器人可以用方言與老年人交流溝通,播放音樂、戲曲等,以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五、智慧型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制度化水平不足
目前我國對發展養老服務業雖大力扶持,但出臺的政策文件多為指導性、意見性的,缺乏在具體操作層面的法律法規和文件。此外,就服務的整個過程而言,相關規范與行業標準缺失,政府對提供智慧型養老服務的企業監管有限,這也使得服務的質量無法考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的智慧型養老服務的發展。
(二)信息整合程度較低,缺乏專業型人才
發展智慧型養老服務首先是以信息化為基礎的,但就智慧型養老服務的平臺建設而言,我國現行的養老服務平臺處于初級階段,其與相應的智能產品連接不暢,未能及時有效地反映監測數據的動態變化,從而造成信息延誤,導致老年人錯失就診治療的最佳時期。與此同時,由于建設智慧型養老服務的成本較大,政府的經濟壓力較重,因此在培養專業團隊和人才方面相對滯后,缺乏“專業型”“復合型”人才。
(三)社會認知程度低
我國的智慧型養老服務發展不充分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很多老年人對于智慧型養老服務不熟悉,不知道智慧型養老服務的優勢,而選擇傳統的養老模式。此外,老年人接受新鮮事物較慢,對現有的養老軟件,無法很熟練地操作使用,同時,即使老年人在其親屬的幫助下會使用智能化的養老產品,但大多老年人也認為此類產品不可靠、不安全,會泄露個人信息;加之我國的智慧型養老服務處于萌芽發展階段,研究成果投入市場運營后,服務價格相對較高,而老年人普遍收入較低,無法購買智慧型養老服務,這就極大阻礙了智慧型養老服務的推廣。
六、對策建議及意見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智慧型養老服務
政府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出臺貼近實踐層面的法律法規,為智慧養老設定明確的行業標準,優化智慧養老服務。例如,政府可以利用數據信息搜集老年人對智慧養老產品的使用反饋,進行整合分析,得出具有實踐意義的結論,再將這些結論應用到行業標準和法律法規的制定當中,促進智慧養老服務更加符合當下老年人的需求,推進智慧養老產業的進步發展。
(二)加大資金投入,加快人才培養
向智慧型養老服務發展快的城市學習先進的經驗,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資金投入,并建立鼓勵引導機制,提高專業服務人員的工資待遇。政府鼓勵科研人才開發多種智能產品,建立老年人信息數據平臺,通過專業的設備和服務團隊對老人的身體健康數據進行記錄,將醫療設施建立和居家養老服務相結合,加強信息的整合程度,建立完善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例如:在研發智能產品時,科研人員可以利用新型的科學技術將煙臺方言設置于智能產品中。此外,還應倡導政府、企業與高等學校合作共同培養專業人才,建立與智慧型養老服務相關的服務平臺,從而利用并發揮出大學生的優勢,提高相關專業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三)加大對智慧養老服務的宣傳和推廣
建立健全機制,加大對智慧養老服務的宣傳與推廣。例如:政府可以借助新媒體、互聯網、社區等多渠道宣傳我國現行的智慧型養老服務政策,幫助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員了解智慧型養老服務的優勢,使其信任相關的智能產品,進而選擇智慧型養老服務,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數。
參考文獻:
[1]吳小帆,王嬌,王剛.“一帶一路”下防城港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20).
[2]胡凡.智慧養老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9).
[3]劉永杰,智慧養老服務需求影響因素分析[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08).
[4]白玫,朱慶華.智慧養老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現代管理科學,2016(09).
[5]張博,韓俊江.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發展智慧養老產業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4)
[6]曹振麗,雷國華,楊春波.基于“互聯網+”的山東居家智慧養老現狀及前景[J].現代商業,2018(05).
[7]張雷,韓永樂.當前我國智慧養老的主要模式、存在問題與對策[J].社會保障研究,2017(2).
作者:王國瑤 徐林娜 尹玉紅 單位:山東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