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衛處國慶60周年演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市環境衛生管理處的薛莎莎。我演講匯報的題目是:科學發展讓環衛事業煥發青春。
進入2009年,在舉國上下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之際,我們**市環衛處也迎來了成立60周年大慶。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繁榮強盛,**環衛事業也進入了歷史最好的發展時期,作為一名大學生,雖然我加入環衛隊伍時間不長,但我耳聞目睹切身感受到了科學發展為環衛事業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記得**年,我從大學畢業進入市環衛處,被分配到生活垃圾轉運站。報到前,我腦海中不止一次的想象那里會是什么樣子?我甚至想到了一幅幅垃圾堆積如山、蒼蠅當空飛舞的場面……
當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轉運站時,放眼望去,我被眼前的畫面驚呆了:在綿延山嶺的環抱中,開闊平整的場區里矗立著藍白相間、氣派典雅的廠房,蔥蔥郁郁的花草,排列成行的車隊,整個廠區就像風景優美的花園。當我走進潔凈明亮的中央控制室內,只見操作人員聚精會神地點擊鼠標,顯示屏上變換出不同的作業場景,每一道工序的作業情況一目了然。車間里機器轟鳴,車輛穿梭往來,每天有七八百噸垃圾壓縮轉運,而這里的環境衛生可以說是窗明地凈,纖塵不染。
看到我瞠目結舌吃驚的樣子,一位站領導親切地對我說,每個初次到這里來的人都會大吃一驚的,別說你們,就是我這個干了二十多年的老環衛,七八年前做夢也沒想到會有今天的工作環境。
站領導拿著一張張老照片,對照著一座座建筑向我講述轉運站的歷史。生活垃圾轉運站的前身是我市的垃圾處理場,**年前,一座簡易二層樓,幾間低矮的平房和板房,就是全部的辦公場所。那時的工作條件相當艱苦落后,尤其是到了夏天,辦公室墻壁上落滿了成群結隊的蒼蠅,比你想象的還要多。
**年,我市在建設現代化生活垃圾處理工程時,將婁子山垃圾處理場封場,就地建成一座占地面積4公頃的轉運站,辦公室寬敞明亮,職工餐廳潔凈衛生,不僅辦公條件改善了,而且全部運行過程使用先進的近遠程監控和自動化控制。從此,蓬頭垢面的婁子山舊貌換新顏,成為展示**環衛事業走向現代化的一個窗口,六年多時間,先后迎接來自**、**、**等城市來參觀的人員達200多批次,設計思路、建設方案、管理模式為國內部分城市采用。
科學發展帶來的變化不僅是工作環境,更給我市生活垃圾清運、處理方式帶來了滄桑巨變。從事環衛工作有二十五六年的、轉運站黨支部書記姜俊田告訴我,三十年前,市區收集生活垃圾的設施就是街頭巷尾的露天垃圾池子,運輸車輛是老**人熟悉的拖拉機,垃圾裝運靠的是一把鐵锨和兩條胳膊,每天下來都累得肩膀生疼。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市環衛工作拉開機械化作業的序幕,垃圾清運實行叉車——運輸車聯合作業,市區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進入21世紀,我市全力打造現代化的垃圾運輸、處理系統,投入巨資將陳舊的敞口垃圾運輸車更換為國際通行的封閉壓縮運輸車,采用新式密閉性能良好的垃圾容器,居民小區還蓋起了避風遮雨的垃圾房,載重24噸的北方奔馳、斯太爾集裝箱半掛車成為垃圾轉運的主力。
**年10月,我市投資1.45億元建成了當時**第二座大型、現代化生活垃圾處理場,**市區生活垃圾處理告別簡易填埋統一實現無害化處理;**年開始實施的國際質量管理和國際環境管理認證,使生活垃圾處理場與國際管理標準接軌,從而躋身全國58家ι級垃圾處理場的行列:**年至**年,我們開展生活垃圾綜合利用探索,將國內先進的“生活垃圾分選、濕解制肥、焚燒處理”等技術進行優化組合,研發的生活垃圾綜合濕解工藝被國家建設部列為科技示范項目;**年11月,投資9200萬元的綜合濕解工程竣工,生活垃圾由一填了之的廢物搖身變為營養土和替代煤炭的能源,我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從此由衛生填埋邁入節能減排和循環利用資源的新階段,也為國內垃圾處理領域開辟了新的發展方向。
在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統籌城鄉的發展理念指引下,**環衛工作各條戰線都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跨越發展。五年時間,市區升級改造65座公廁,新建公廁87座,造型新穎、功能先進的公廁。如同一座座精致美觀的小別墅在市區星羅棋布;以“垃圾統管統運、街道專業清掃、村容定期考核”為內容,我市萊山區在省內率先建立起完善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網絡,實現了環境衛生的城鄉一體化管理,被省建設廳向全省推廣。
從拖拉機到北方奔馳,從肩扛手抬到自動化控制,科學發展的理念讓環衛工作踏上飛速奔馳的時代列車,讓**環衛人洋溢著自豪與自信。一批又一批來自環境工程、自動化控制、熱能動力等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成為新生骨干力量,推動著環衛事業步入知識經濟、循環經濟的軌道;一批又一批的環衛工人考取各種專業技術資格證書,成為工人隊伍中的高級藍領,得心應手的發揮聰明才智開展技術改造。環衛隊伍的人才結構在發生歷史性的變化,環衛職工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也在與時俱進的進行更新升級,他們濟濟一堂聆聽教授專家闡述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思考溫室氣體減排對垃圾處理工作的影響。他們駕馭鼠標上網沖浪遨游四海,開辦網站架設平臺連接五湖四海。
許多老工人說,十年前他們做夢都想不到環衛工作能發展到今天的樣子。雖然,在一個飛速發展、激情澎湃的時代,預測未來是徒勞的,但我相信,科學發展觀就像一根神奇的指揮棒,在她的指揮下,歷史悠久的環衛事業將會更加青春飛揚,演奏出燦爛繽紛的時代交響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