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政局落實農民工回鄉創業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目前農民工回鄉創業還面臨不少困難:一是資金短缺。二是農民工由于受自身知識和管理經驗等因素的制約,項目選擇不準,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投資現象。三是缺乏人才支持。工作環境差,生活艱苦,難以吸引留住技術人才。四是創業環境不佳。政府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幫扶不夠,支持有限,優惠政策少,配套服務不到位,使不少創業者“業未創、心先疲”。要做好農民工回鄉創業這篇大文章,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積極引導、大力扶持、完善服務。
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為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提供崗位保障
各級黨委、政府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十項措施”,加大對鄉村和城鎮公共財政的投入力度,集中開工建設一批符合本地實際、有利于經濟增長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增加就業崗位,消化一批勞動力。同時,要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努力引進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項目和近農加工企業項目,吸納返鄉民工就地進廠務工。此外,地方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惠農政策,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力度,著力在完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下功夫,努力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和生產效益,確保農業生產穩步提高,使返鄉民工返鄉后及時轉變增收方式,圍繞本地產業和土地做文章,使他們增收有保障,生活有著落,維護農村社會大局穩定。
二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為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提供政策保障
政府要及時順應社會發展需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圍繞返鄉民工現象及時調整政策、措施,搞好指導引導和配套服務。一是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必須樹立“小政府大服務”的工作理念,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變要我服務為我要服務,增強為返鄉民工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返鄉創業者提供各種便捷服務。當前,要積極組織人員深入農戶,做好返鄉民工的排查登記,建立檔案,全面掌握返鄉民工的基本情況和思想動態,做好返鄉民工安撫工作,盡力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同時,借鑒先進縣市區成立農業服務公司的成功經驗,積極引導農村剩余勞力參與服務公司的經營和管理,提高農業服務水平。二是要為返鄉民工搭建創業平臺,為返鄉民工就業創業提供幫助,在辦理就業創業相關手續過程中,本著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為返鄉民工開設“綠色通道”,提供上門服務,最大限度地簡化程序,縮短審批時限,適當減免有關收費標準,并在用工管理、社會保險、降低就業創業風險等方面提供服務。三是要加強對返鄉民工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對返鄉創業人員在用地審批、稅收等方面提供方便,對返鄉辦企業的民工應享受城市下崗職工經商辦企業的優惠政策。要吸納社會閑散資金設立返鄉民工創業專項基金,放寬返鄉民工信貸審批政策,為返鄉民工就業創業提供政策、資金、技術支持。四是要對本地信譽較好、生產規模較大、生產效益較高的企業實施掛牌保護,實行領導聯系制度,幫助解決企業生產和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營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鼓勵企業為返鄉民工提供更多就業創業機會。五是要建立專門機構,及時收集各地用工信息,讓返鄉民工隨時了解掌握勞動力市場行情,積極為他們“牽線搭橋”,指導他們重新外出擇業或自主就業創業。
三是加強職業技術培訓,為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提供技能保障
各級政府要重視返鄉民工就業技能培訓工作,把它作為解決返鄉民工就業創業,推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長遠工作來抓,在建立完善返鄉民工就業培訓制度、提高培訓質量和培訓成果轉化上狠下功夫,使農民工就業轉移逐步走向制度化、規模化,大幅度提高農民工自身“造血”功能,增強進入就業市場競爭力。要加強對職業技能培訓的監督指導,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擴大培訓設施建設規模,完善培訓工作機制,提升培訓工作水平,使農民工就業轉移技能培訓真正成為轉變農民增收方式,擴大就業渠道,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和著力點。對返鄉民工就業技能培訓要圍繞促進就業、短期受用的方針,堅持統籌規劃、結合實際、分類指導的原則進行,對文化素質偏低、無專業技能、缺乏經營管理經驗的返鄉農民工,可采取送科技下鄉、開展專家面對面技術講座活動、實行技術能手“傳、幫、帶”等方式,向他們傳授農村適用技術,引導他們圍繞農村市場找出路,增強自主創業本領;對有一定文化知識和一技之長、頭腦比較靈活的青年民工,結合自身優勢,利用“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培訓計劃”、“陽光工程”等國家培訓項目,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著力提高他們就業創業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增強自主創業的能力。培訓要以本地區產業發展狀況和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可以采取校企結合等方式,開展定單式培訓,爭取把返鄉民工建設成為扭轉現實經濟狀況、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
四是加大宣傳工作力度,為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提供輿論保障
抓好對返鄉民工就業創業的宣傳引導,有利于促進社會對返鄉民工的正確認識,增強社會各界對返鄉民工的理解和支持,促使返鄉民工積極就業創業,確保社會穩定。為此,各級宣傳部門要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宣傳媒體,加大對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及返鄉民工就業安置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推介一批返鄉民工自力更生、就業創業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呼吁社會關注返鄉民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引導返鄉民工盡快由“打工者”向“創業者”的角色轉換。同時,對農村中涌現出的返鄉創業成功典型和有影響力的農村經紀人進行大力表彰,使他們在廣播上有聲,電視上有影,報紙有文,增強他們自身的社會影響力,以帶動更多的返鄉民工積極創業。此外,各類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也要結合自身溝通廣泛、號召力強的特點,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搞好宣傳引導,通過組織召開座談會、聯誼會、社會調查、印發鄉情宣傳資料等形式,宣傳本地區發展優勢和優惠政策,營造“輸出勞動力,帶回生產力;輸出打工者,引回創業者”的社會新觀念,為廣大返鄉民工再就業、創業提供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