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產品品牌培育戰略實施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市“學蘇北精神、促濟寧跨越”動員大會和中央、省委今年1號文件精神,整合特色優質農產品資源,打造地方名優農產品品牌群體,提升名優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在全市實施農產品品牌培育戰略,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實施農產品品牌培育戰略的重要意義
農產品品牌是衡量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重要標簽。
在農產品市場國際化、高端化、品牌化快速推進的新形勢下,全面實施品牌帶動戰略,發展品牌農業,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手段,是推進農產品消費結構換代升級的重要力量,是優化調整農業結構的有效途徑,是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的迫切要求,也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實施農產品品牌培育戰略的重大意義和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實施農產品品牌培育戰略作為加快發展和提升現代農業整體水平的關鍵舉措,采取有效措施強力推進,務求取得新突破。
二、總體要求和任務目標
(一)總體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突出重點產品、打造知名品牌”的要求,以微山漁湖產品、魚臺大米和杞柳編織品、金鄉大蒜和小米、嘉祥小尾寒羊和山藥、鄒城食用菌和黃金梨、任城苗木和甜瓜、泗水優質西瓜、汶上蘆花雞、梁山魯西黃牛等傳統優勢農產品為重點,以全面提高特色優質和傳統優勢農產品質量水平和競爭力為目標,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為載體,以市內外經貿洽談會和農產品展銷博覽會為平臺,以培養農民經紀人、經銷商和搞好農產品營銷推介為手段,堅持“企業主體,市場導向,政府推動,重點培育,創保并舉”的原則,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提高我市農產品品牌上市率,支持做大做強名牌農產品,提高我市農產品附加值、市場競爭力,打造享譽海內外的孔孟之鄉農產品品牌體系,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二)任務目標。通過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農產品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體系,培育更多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的農產品品牌。到2010年,全市新增*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個以上,新增全國馳名商標*個,新完成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個,在淡水產品、大蒜圓蔥、食用菌、肉鴨蛋鴨、苗木杞柳等十大優勢產業產品中形成4—*個區域性優勢農產品大品牌,培育出一批生產規模大、標準化水平高、競爭實力強的知名品牌和農業龍頭企業。
三、工作措施
實施農產品品牌培育戰略,發展品牌農業,培育農產品品牌,應從創建品牌、保護品牌、發展品牌多個層次上下功夫,突出抓好八個環節的工作。
(一)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夯實農業品牌基礎。質量是品牌農業的根本。以健全完善農業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和農業標準推廣應用體系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通過制定和實施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實行全程質量標準控制。著力抓好農產品標準化種養基地建設,把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與推進農業品牌培育戰略有機結合。做到質量有標準、生產有規范、過程有監測、銷售有標志、市場有監管,打牢農業品牌發展基礎。
(二)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農業品牌主體。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業行業協會是農業品牌培育經營的主體。各地要培育、扶持有較強開發加工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的龍頭企業,圍繞優勢主導產業產品,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協會,引導企業與農戶之間建立穩定的產銷合同和服務契約,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
(三)扎實開展農產品“三品”認證,提高品牌農產品質量。把開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認證,作為農業品牌培育的重要基礎。按照“統一規范、簡便快捷”的原則,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加快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步伐。根據國際通行規則和國際市場需求,依托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和優勢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建設,加快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
(四)鼓勵支持農產品商標注冊,促進農產品品牌上市。推進農產品商標注冊是農業品牌化工作的重要環節。不斷增強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紀人、種養專業戶等生產經營主體的商標意識,鼓勵支持農產品商標注冊。重視特色農產品商標注冊,防止商標惡意搶注和侵權行為。加強與工商部門的協調與溝通,切實幫助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解決商標注冊和商標保護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五)積極開展名牌農產品推薦認定工作,樹立良好品牌信譽和形象。積極組織開展名牌農產品評選認定推薦工作。嚴格操作規范和程序,確保名牌農產品評選認定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整合現有地方農產品品牌資源,通過評選認定,推出一批影響大、效益好、輻射帶動強的名牌農產品。
(六)加大營銷推介力度,提高品牌農產品市場影響力。品牌營銷推介是將品牌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實現品牌效益的重要措施。各地對認定的名牌農產品,通過參加博覽會和展銷等系列活動,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多種媒體,積極推介和宣傳品牌,擴大地方名牌農產品的知名度、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
(七)強化監督管理,確保農產品品牌培育健康發展。依法保護品牌,維護品牌的質量、信譽和形象,是保障農產品品牌工作健康發展的關鍵。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制度,加強監督檢查,對違法違規者要及時曝光,依法懲處;對恪守信用者進行表彰獎勵。品牌主體要強化自律意識,切實加強品牌質量保證與誠信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產農產品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依法經營品牌,自覺維護品牌形象。
(八)建立農村經濟信息網絡,構筑農產品信息平臺。為不斷提高我市品牌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加快建立功能齊全、高效快捷、覆蓋面廣的市、縣(市區)、鄉三級農村經濟信息網絡體系。建立名優農產品資源、農產品加工營銷企業、經紀人與經銷商隊伍數據庫;及時搜集整理和分析預測國內外名優農產品市場需求動態;定期各地名優農產品生產情況和供求信息,宣傳推介名優農產品知名品牌,指導品牌農產品生產,促進品牌農產品產銷有效對接,促進品牌農產品順暢銷售。
四、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切實加強對農產品品牌培育工作的領導,市里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農辦、市財政局、市工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畜牧、市漁業局、市環保局等單位和有關縣市區分管負責同志為成員的農產品品牌培育推進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委農工辦(市政府農辦)。
負責整個活動的組織協調和調度指導。建立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拉動,以品牌促營銷、以營銷興產業、以產業促增收的工作運行機制,扎實推進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
(二)落實相關責任。按照“一切工作具體化”的要求,細化實化措施,落實工作任務,把推進農產品品牌工作各項任務目標,分解落實到有關部門、相關縣市區和具體責任人。市里每年舉辦兩次農民經紀人、經銷商規模培訓班,開展二到三次大型農產品展銷推介活動。建立項目合同管理制度,層層簽訂合同,實行目標管理。
(三)加大政策扶持。各級要加強政策引導,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完善工作機制,科學規范品牌經營。加快制定、完善和落實扶持品牌農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切實加大對發展品牌農業的投入,建議市財政每年列支*萬元預算資金作為實施農產品品牌培育專項資金,重點用于經紀人培訓、信息平臺建設和開展農產品展銷推介活動,建立規范的資金使用管理制度,設立專賬,實行專款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