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政印發小麥高產創建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為充分發揮高產創建活動在挖掘小麥增產潛力、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中的示范引領作用,穩定提高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扎實推進糧食生產核心示范區建設,現就小麥高產創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夏糧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鞏固高產創建成果,以整建制高產創建為抓手,強化政策引導、行政督導和專家指導,整合資金,加大投入,集成技術,主攻單產,改善品質,提高效益。通過整鄉鎮大面積高產創建,輻射帶動全市小麥均衡增產,全面提升我市夏糧綜合生產能力。
二、目標任務
年小麥高產創建的主要任務:一是縣有萬畝示范區、鄉有千畝示范方、村有百畝攻關田。二是高標準完成農業部下達的小麥萬畝高產創建示范區和農業、郵政部門共建的10個萬畝高產創建示范區,單產達到1200斤。三是以鄉鎮為單位整建制高產創建。每個縣(市)安排3個鄉(鎮),川匯區1個鄉(辦),全市共計28個鄉鎮為小麥高產創建鄉(鎮、辦),單產達到1200斤。到年,全市30%以上的鄉(鎮、辦)單產達到1150斤以上,50%的鄉(鎮、辦)單產達到1100斤以上。
三、實施內容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業生產基礎。各地要組織專家實地考察,按照農田水利基本條件好、交通便利、農民種田水平高的要求,選擇確定高產創建鄉(鎮)。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整合農業綜合開發、標準良田建設、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農田機井通電、土地治理、扶貧開發等涉農項目資金,集中投向整建制創建鄉鎮,水電林路綜合整治,真正建設成為“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加強萬畝高產創建示范區建設,國家和省市的高產創建項目資金,盡量安排在高產創建鄉(鎮);規范示范區的管理,按照農業部要求的標準制作懸掛標志牌;扶持和培育種植大戶,提高大戶規模生產水平;開展高產競賽活動,調動農民參與高產創建的積極性,切實把高產創建示范區建設成為各級領導的指揮田、農技人員的試驗田和農民科學種田的樣板田。
(二)確定高產技術路線,落實關鍵技術措施。小麥進入高產階段后,進一步提升單位面積產量的制約因素增多,難度加大。在高產栽培技術上,必須堅持“健身栽培,培育壯苗,立足抗災,以壯應變”的栽培路線,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創新高產栽培技術體系,抓好綜合增產技術措施的落實。一是推廣優質高產品種。根據小麥高產創建的目標任務,結合高產創建鄉(鎮)的生產條件、生態特點和種植習慣,在全市主推品種范圍之內,組織專家論證符合當地實際的主導品種,并通過統一供種方式,確保高產創建鄉(鎮)的良種覆蓋率達到100%。二是加強病蟲害防控。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強化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加強監測預報,科學制定綜合防治方案,落實好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綜合技術措施,開展統防統治,提高專業化、社會化水平。三是千方百計提高麥播質量。做到精細整地,推廣機械深耕,堅持“兩個必須”,即旋耕地塊必須耙實,秸稈還田地塊必須深耕。根據品種特性、氣候條件,做到適期播種、精量半精量播種、足墑下種。普及測土配方施肥,做到“以產定氮、測土施磷鉀、因缺補微肥”。四是落實好關鍵環節田間管理技術。根據氣候條件和苗情長勢,當促則促,應控則控,重點抓好中耕追肥、氮肥后移、一噴三防、節水灌溉等常規增產措施以及促弱轉壯、控旺、防凍防倒、防干熱風等應變栽培技術措施的落實。
(三)加強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統一服務能力。高產創建區(方、片)內,要切實做到統一技術指導、統一供種、統一機耕、統一播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機收。為此,必須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要用好用活農機補貼政策,鼓勵和扶持農機大戶購置農機具,成立不同類型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加強農機作業的社會化服務。開展農機作業技術培訓,做到農機農藝相結合。大力發展公益性植保應急防控專業隊,對突發性、流行性病蟲害進行集中防治,鼓勵農民成立植保專業合作社,對常發性病蟲害進行統防統治;大力發展托管服務類專業合作社,為外出務工家庭提供便捷的田間管理服務。積極推進農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轉,使土地向種田能手、種糧大戶適度集中,切實提高農村勞動生產率和單位面積的土地產出率。
(四)搞好技術指導,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市培訓縣和重點鄉鎮,縣培訓鄉和重點戶。繼續組織開展“千名科技人員包千村”和“萬名科技示范戶大培訓”服務糧食生產科技行動,采取舉辦電視講座、以會代訓、發放技術資料或明白紙、田間地頭現場指導、發送手機短信等多種形式,切實抓好技術培訓和宣傳,嚴防技術棚架,真正實現技術要領到人、技術措施到田。各縣(市、區)都要成立專家指導組,制定具體的生產技術方案,技術干部要力量下沉,工作前移,駐村蹲點,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每個高產創建區(方、片)都要固定1~2名農業專家,一包到底,責任到人,達到萬畝區有技術專家、千畝方有技術骨干、百畝田有技術標兵,全面提高創建區內小麥生產的科技含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切實加強對高產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掛帥的領導組織,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部門配合一起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建立科學合理的工作運行機制,做到有組織、有方案、有措施、有督查、有獎懲,確保任務落實到人、責任明確到人、措施落實到位。縣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都要有自己的高產創建示范田。
(二)建立獎懲考核機制。各縣(市、區)要于10月底前將整建制高產創建鄉(鎮)名單、縣委和政府主要領導示范點地點及專家負責人名單一并報市政府備案。在小麥生產的關鍵季節,市政府將組織各級領導、農業專家、加工企業和科研單位,對各縣(市、區)高產創建鄉(鎮)及主要領導示范點進行現場觀摩,總結交流組織方式和生產技術模式,調動各級各有關部門抓高產創建和廣大農民群眾參與高產創建的積極性。麥收前,組織有關專家對縣(市、區)測產達到產量指標的高產創建鄉(鎮)和萬畝高產創建示范區進行復測,對產量拔尖的進行實打驗收。市財政安排一定數量的小麥高產創建獎勵資金,對完成目標任務較好的縣(市、區)給予獎勵,并通報表揚,對完不成目標任務的給予通報批評。同時,把高產創建實績作為評選全省、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的主要指標,并在項目安排、資金支持方面予以傾斜。
(三)加強宣傳引導。加大高產創建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新聞媒體,跟蹤報道各地的工作進展情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宣傳高產創建實施成效,全面推介高產創建的政策措施、成功經驗和先進典型,引導各級政府、涉農部門、農技人員、農民、企業、媒體等社會各方共同關注小麥高產創建工作,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四)強化部門服務。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為高產創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財政、發展改革、科技等部門要在資金扶持、項目安排、成果轉化、創新獎勵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推動小麥生產的科技研發、關鍵技術攻關和推廣。農業部門要加強小麥高產創建的協調和指導,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選育、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水利、農業綜合開發等部門要切實搞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對中低產田水利設施建設要重點給予傾斜。農機部門要強化農機裝備,進一步提高機械作業質量。糧食部門要加強產銷銜接,搞好訂單收購,大力推進小麥產業化經營。農業、工商、質檢、公安等部門要密切配合,搞好農資市場監管,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氣象、科研等部門要圍繞提高小麥生產水平,立足職能,發揮作用,搞好相關服務工作,確保小麥高產創建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