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平安建設工作實施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村(社區)、各企事業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市政法工作會議部署要求,扎實推進我鎮綜治平安建設工作,不斷提升社會管理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有力保障和推動全鎮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進而邁向基本現代化,現根據我鎮實際,就開展綜治平安建設工作,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決戰決勝更高水平小康、全面加快基本現代化建設進程的總體目標,按照市委提出的“提升百姓幸福感和滿意度”的總要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牢牢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公共安全問題、權益保障問題、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深入推進社會政治穩定、社會矛盾化解、社會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監管、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工作,確保我鎮的綜治平安建設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為全鎮經濟社會全面科學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法保障。
二、工作目標
圍繞市政法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風險預警、平安護航、固本強基三大工程,以人民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解決影響社會穩定問題為抓手,努力使維護社會穩定能力、社會治理能力、基層基礎工作水平、服務保障發展大局的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社會矛盾預警和化解工作績效、打擊和防范犯罪工作績效、社會服務和管理工作績效、基層維穩和平安創建工作績效得到顯著提高,確保全鎮持續和諧穩定,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三、主要舉措
圍繞工作目標,結合我鎮實際,以解決社會管理中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薄弱環節和工作盲區為突破口,轉變社會管理理念,強化社會政治穩定、社會矛盾化解、社會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監管、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工作,構建政府行政功能和社會自治功能相結合、政府管理力量和社會調節力量相結合的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體系。
(一)進一步強化社會矛盾預防化解機制
1、建立完善維護社會穩定風險預警機制。建立“矛盾糾紛聯網排查、涉穩事態聯合研判、重大項目聯動穩評、突發事件聯手處置”的維穩“四聯”工作機制,凡涉及搬遷安置、土地征用、環境保護、企事業改制、教育衛生、重大投資項目必須實施穩定風險評估,實現不穩定因素的苗頭提早預知、工作提早介入、矛盾提早處置、事態提早平息,確保不發生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重大案(事)件、因民族宗教問題引發的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案(事)件和嚴重影響生產生活秩序的群體性事件以及去省赴京或在當地造成重大影響的事件。進一步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渠道,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信訪問題發生,建立健全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等各項制度,扎實做好信訪工作。
2、完善“大調解”工作機制。健全集預防、受理、調處、化解功能于一體的大調解工作體系,加強大調解平臺的綜合服務功能,矛盾糾紛調處“一站式接待、一條龍受理、一攬子解決實際問題”,切實提升大調解工作的聯動力、調處力、公信力。完善鎮、村二級調處機制,加強鎮、村兩級調解員建設,配強鎮調處中心力量,確保專職調解員達到4名的要求,同時堅持好中選優的原則,吸納有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和公民法治驛站的義務人員參與調解隊伍,定期組織調解業務培訓,不斷提升調解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調處水平。進一步加強矛盾糾紛的滾動排查工作,著力加強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完善網格化排查預警體系,及時調處化解矛盾糾紛。嚴格落實矛盾糾紛的周排查、旬排查、月排查和特殊敏感時期的日排查、“零報告”及責任追究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動態把握情況,有效遏制“民轉刑”案件、群體性和越級上訪事件的發生。
(二)進一步加強安全防控體系建設
堅持人防、物防、技防共同推進力度,大力加強我鎮治安防范建設,確保所有重點企業、行業場所、公共復雜場所均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同時在企業重點部位、重點企業負責人家庭推廣CK報警系統,實行與110聯網;落實居民室外財物保管守護措施,農村新建集中居住區將安全配套設施做到同時規劃、同步建設、同期驗收,力爭農村家庭技防入戶率達80%;大力推進農村治安視頻監控“村村通”工程,在新204國道沿線等交通要道路口安裝“農村視頻監控系統”,努力實現農村技防全覆蓋。在人防工作上,加強鎮級巡防中心建設,專職保安達50人以上,有效提升巡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好專職巡防、專職監控、專職護校目標。拓展以“綜治長安服務隊”為主體的群防群治隊伍,發揮社會面輔助巡防力量的作用,調動企業保安、校園保安、城管隊員、村級調解員、社區治安志愿者等防范力量共同參與,努力構建群防群治網絡,力爭形成打防管控結合起來、點線面結合起來、人防物防技防結合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有效提升防范控制能力。建立健全安全預警和應急機制,積極預防和和妥善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維護正常社會秩序。認真做好網絡輿情引導工作,充分發揮網絡新聞發言人工作機制作用,做好網絡新聞以及涉及本鎮輿情的收集、回復和引導工作,輿情有效處置回應率達85%以上。
(三)進一步健全實有人口服務管理
完善外來人口管理服務機制,依托鎮便民服務中心,建立外來人口服務窗口,配備專職外來人口協管員,積極推動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實行以居住房和就業單位加強對外來人口的管理,為外來人員提供登記辦證、職業介紹、就業咨詢、房屋租賃、權益維護等一站式、全程式服務。進一步改進人口管理機制,提升服務水平,在各村(居)建立服務一條龍的社區服務管理工作站,充分吸收衛生室、商場超市、家政服務、文體娛樂項目進社區,活躍社區文化,依托社區綜治警務室進行日常管理,有序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對常住人口的全覆蓋。
以“三中心一基地”建設為載體,進一步強化社區服刑人員的矯治管理、常住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深化三化互動安置幫教工作機制,使刑釋解教人員能及時得到安置和幫扶。強化動態監督管控機制建設,根據社區服刑人員的風險等級制定矯正個案,實施分級管控措施。完善“電子圍欄”,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加強對重點和流動人員的管理,促進管控教育措施落實。強化專業社工隊伍建設,將有法律知識、有愛心的人士選進社工隊伍。健全社區矯正聯動保障機制,確保社區服刑人員、刑釋解教人員無重新犯罪。進一步深化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區”創建活動,積極探索建立家長、學校、社區、社會“四位一體”的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機制,從源頭上幫教管理,防止流散社會、違法犯罪。進一步加強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的救治、管控工作,完善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等工作機制,切實加強對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等重點群體的幫扶和救助。
(四)進一步落實安全監管工作
加強安全監控措施,健全基層安全監管網絡,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確保安全管理不失控,安全生產事故大幅下降。嚴格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深化平安交通創建,推進網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完善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加大火災排查整治力度,加強對易燃易爆、劇毒等危險物品的管理,降低交通和火災等各類事故的發生率、死亡率。強化食品藥品準入和源頭管理,進一步整頓和規范食品、藥品市場秩序,落實食品藥品安全主體和監管責任,健全食品藥品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建立聯動查處工作機制,加大執法力度,不發生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
(五)進一步完善基層基礎建設
切實加強基層社會管理組織機構和陣地建設,深入推進鎮級政法綜治工作中心等級化創建和村級平臺的標準化建設、規范化運行,大力加強鎮級政法綜治工作中心“四統一”、“六聯動”工作機制建設。各村(社區)嚴格落實“112211”的綜治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動態排查、矛盾調處、治安防范等各項工作運行機制,確保基層基礎平臺硬件完備、功能齊全、陣地給力,達到基層綜治工作有人管、有人做、有成效。積極推進社區網格化建設,實行“多網合一、一網多格、一格多員、全員參與”。推行村(社區)“平安管家”做法,整合駐村保安、專業調解員、綜治長安服務隊員、紅袖標工程隊員等基層力量,擔當平安管家,履行矛盾排查、治安巡邏、信息采集、重點人服務管理等職責,實行村級平安建設事務“一把抓”。健全完善“兩新組織”服務管理,以黨建為龍頭,推動“兩新組織”綜治平安建設工作深入開展。扎實開展“平安基層行”活動,推行企業平安建設指導員制度,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履行社會責任。不斷充實專職保安、專職調解員、專業社工、專業巡防、專業監控、專職外口協管隊伍力量,強化隊伍的職業化管理、專業化運作和培訓,提升隊伍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水平,做到矛盾有人排、有人調,社區有人巡、有人守。扎實開展平安村、平安企業、平安學校、平安醫院、無毒社區等系列創建活動,實現平安創建全覆蓋的目標,年內表彰一批創建先進單位,力爭通過典型引導,興起全面創建高潮,以區域、部門和單位的“小平安”壘積成全鎮“大平安”。
三、工作措施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在全鎮牢固樹立“發展是生產力,社會管理也是生產力”、“發展是政績、社會管理也是政績”的理念,把綜治平安建設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同獎懲,切實做到社會管理與經濟建設并重,切實把綜治平安建設作為提升執政能力及科學化發展水平的戰略性、基礎性工程,周密部署,扎實推進。
為加強綜治平安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鎮黨委、政府建立黨委政府領導、人大參與決策監督、綜治部門牽頭、職能部門負責、相關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成立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具體負責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組織實施。
(二)創新方法,強勢推進。全鎮按照“主體牽頭、部門聯動、合力推進”的原則,層層細化、分解重點項目的目標任務,狠抓推進落實,明確具體的時點和責任人,形成任務清晰、責任明確的推進機制,切實加強統籌協調、協同推進,做到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實現綜治平安建設的系統化、整體化。為確保工作落實到位,黨委政府將加大對綜治平安建設工作人、財、物的投入力度,全力支持,不打折扣。
(三)落實責任,嚴格考核。各單位、各部門要認真研究、吃透精神,把綜治平安建設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要內容,認真落實。對工作力度大、成效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到位、成效差的單位和個人實行問責。對各單位、各部門實行季度考核,對年度考核排名列末位的責任人實行警示,考核結果作為各級干部獎懲任用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