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廳2013年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2013年,全縣教育工作將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繼續圍繞“創新教育、精致學校、高效課堂、幸福師生”工作主題,以創建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發展示范區為主線,按照“穩中求進、好中求快、務實苦干”發展要求,抓班子、帶隊伍,強管理、提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向更高水平教育現代化邁進,辦好規范有序、優質均衡、風清氣正、和諧穩定的教育。
二、主要目標
1.繼續鞏固教育現代化創建成果,啟動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創建,推進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發展示范區創建工作。
2.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96%以上,孤殘兒童入學率、鞏固率達98%以上,創省優質園2所、市優質園3所,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保持100%,鞏固率99.9%,初中畢業升學率96%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90%。
3.擴大高中辦學規模,普通高中招生3242人,職業高中縣內招生2108人,高考本科達線和升入重點高校人數有新突破。
4.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推進高效課堂建設,豐富教育發展內涵,規范辦學行為,打造學校特色,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5.結合市333工程和縣級教育人才梯隊培養機制,突出師德建設,提升專業發展水平,培養一批有影響的名校長、名教師和骨干教師。
6.大力改善村級學校辦學條件,提高村級學校辦學水平,完成校安工程年度建設任務,積極做好貧困生資助等各項教育惠民實事。
7.強化安全穩定和法制綜治工作,確保校園安全無事故。
8.加強黨風廉政、政風行風、教育軟環境和效能建設,全面提升人民滿意度。
三、主要措施
(一)進一步創新教育管理,統籌發展各類教育
1.普及發展學前教育。落實“縣級統籌、縣鄉(鎮)共建”體制,加大財政性學前教育投入,推進村級公辦幼兒園建設,完成小紅花幼兒園和鎮村幼兒園升級工程;加大省、市優質園創建步伐,擴充優質資源;充實幼兒教師隊伍,加大園長考核力度,增加公辦幼兒教師40名以上,逐步提高公辦幼兒教師比例;完善持證上崗制度,提高園長和教師的持證率;以園長論壇、技能比武、網絡教研為抓手,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加強辦園準入管理,嚴格審批、年檢制度,依法取締非法辦園。啟動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創建工作。
2.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加快標準化學校建設,以村級學校、薄弱學校改造為重點,提升學校裝備和信息化水平。建立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機制,實施“千校萬師支援農村教育”工程,開展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一幫一”活動,推進集團化辦學,加強城鄉校際教干教師流動力度,構建城鄉一體、均衡發展機制,實現理念、資源、成果共享。堅持義務教育“就近免試入學”原則,進一步規范招生秩序,優化招生方案,嚴控擇校比例,努力緩解城區學校、民辦學校“大班額”和“大規模”問題。積極推進完成省義務教育優質改革發展示范區創建。
3.優質發展高中教育。因校制宜,長遠規劃,加強課程基地建設,培育特色學科。實施高中多元化發展戰略,加大普通高中指標生招生比列。堅持質量第一原則,健全質量提升長效機制,立足校情抓生源,著眼課堂抓質量,瞄準高考抓升學。加強高考研究,增強高考復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提升高考升學層次與總量,穩步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4.創新發展職社教育。落實《縣“十二五”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拓寬生源渠道,擴大招生規模,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完善產教結合、校企結合、工學結合辦學機制,對接縣域支柱產業,調整優化專業結構,服務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加快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創建步伐,培植新興專業和特色專業,打造品牌專業,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大力開展社區教育培訓,提高教育富民成效。
5.規范發展民辦教育。嚴格民辦學校審批,加大非法辦園清理整頓力度,控制并逐步縮小民辦學校發展規模;加強民辦學校教師管理,開展任職資格排查;嚴格民辦學校年檢制度,強化內部管理,從嚴監管民辦學校財務和經費,促進民辦學校質量提升和健康發展。
(二)進一步精致學校管理,夯實教育發展基礎
1.鍛造有思想的校長。構建校長成長平臺,致力培養學習型、研究型、實踐型、專家型“四型”校長。通過舉辦校長管理思想研討會、校長論壇、校長說校、考察研修等活動,提高校長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落實校長學習培訓、獎懲任免、輪崗交流制度要求,加大課堂改革、文化建設、質量提升等方面的考核力度,進一步提高校長的執行力、學習力、創造力,在全系統營造“學先進、強素質、比管理、賽實績”濃烈氛圍。
2.培養有內涵的教師。加強師德建設。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繼續推進“五比五創”和“鑄師魂、強師能、正行風”主題教育活動,大力弘揚“能吃苦、講奉獻、肯鉆研、善協作”師德精神,通過宣傳引導、交流研討、主題演講、征文比賽等形式,引領教師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加大在職教師從事有償家教、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等違反師德規范行為的查處力度,不斷提高社會滿意度。加快教師專業成長。整合教師培訓資源,建立健全教師培養體系,積極實施教師梯隊培養工程和教職工遠程培訓計劃,支持教師參加各類教學業務競賽,在實踐中提高技能;有效開展讀書活動,鼓勵教師在職研修和學歷提升;發揮“名師工作室”輻射作用,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崗位設置方案,加大教師交流力度,實行競爭上崗;完善激勵保障機制,深化績效工資分配改革,嚴格履職考評,實施成果激勵,加大高層次教育人才和各類優秀人員獎勵考評力度,充分調動各類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3.培育有品位的學校。堅持“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方針,因校制宜篩選特色載體,堅持由外顯向內化突破,由粗放向精細突破,由典型向全面突破,培養一批體育、藝術、科技、文化、環境、學科等教育特色學校。開展特色學校建設,加強方向引導,強化過程督導,引領各類學校提煉特色文化,形成一批有影響的學校文化品牌。
(三)進一步圍繞高效課堂,縱深推進素質教育
1.開展有效德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積極創設“學校以德育人、教師以德立教、學生自主育德”良好氛圍,盤活德育資源,豐富德育主題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成效,深入實施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文明養成、遵紀守法和生命健康教育。健全德育隊伍培養培訓和考評機制,集中培訓政教主任、團隊干部和班主任,提升德育隊伍管理水平。完善家長學校和網上家校制度,推進基層學校關工委工作常態化建設,多形式加強學校和家庭的聯系與溝通,共同構筑“家校一體”育人格局。
2.建設高效課堂。圍繞“先學后教、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當堂達標”教學模式,推進以“建構式生態課堂”為基本模式的高效課堂建設,著力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繼續開展教學精細化管理達標校創建,確保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優良,中考、高考等相關指標實現新的突破。重視綜合課程、選修課程的開發與管理,拓展學生自由發展、個性發展空間,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科學素質和人文素養。加強教育裝備管理,進一步提高使用效益,以“三通兩平臺”建設為載體,加快數字化資源建設,提高電子化辦公水平,積極推進網絡備課、在線教研,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促進課堂效益提高。改進教學評價,依據聽課、調研、監測結果,抓實分析與總結,促進教學評價由終結性走向過程性,變概念化為精細化。
3.豐富體藝活動。扎實推進陽光體育運動和“體藝2+1項目”課程建設,保證學生每天一個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創新大課間活動模式,豐富綜合文體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強化學生體質監測,學生體育健康測試合格率在90%以上,優秀率在22%以上,保障學生健康成長。開展學生社團活動,積極開展比賽、匯演、運動會、藝術節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推進社團活動經常化、課程化和實效性,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四)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提高師生幸福指數
1.加強效能建設。開展“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機關效能”活動,著力建設服務型、效率型、創新型、學習型、廉潔型機關,進一步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強化教師廉潔從教意識,提高校園文化建設品位。大力改進文風會風,縮減檢查評比,強化督查督辦,進一步提升辦事效率。開展“學校評機關”活動,進一步提升機關干部素質和機關工作效能。堅持依法行政、廉潔從政,規范權力運行和公務活動,進一步優化風清氣正的教育環境。
2.強化行風建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扎實推進教育系統懲防體系和軟環境建設,全面貫徹落實厲行節約規定,推行陽光政務和陽光財務,加強內部審計,做到防微杜漸。深入開展“五比五創”活動,分類推進“學校強管理提質量、教師強師德爭模范、學生倡文明促和諧”系列活動,進一步提升教育工作的社會滿意度。認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高度重視、及時辦理群眾來信來訪,進一步規范收費、招生行為,著力解決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繼續開展行風評議活動,選樹一批教育行風建設先進學校和典型人物,傳遞正能量。
3.打造平安校園。進一步增強人防、物防、技防能力,加強和規范校園專兼職安保人員的管理,校園視頻監控等設施做到全方位覆蓋。進一步加強安全教育,廣泛開展交通、食品、消防、防災教育和演練活動,提高師生自我保護能力。加大學生接送車輛治理和“平安校園”建設力度,確保校園和學生安全。妥善處置矛盾糾紛,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
4.加強黨群工作。通過專題輔導、座談交流、知識競賽、走訪調研等,宣傳學習十八大精神。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扎實開展“雷鋒在心中,奉獻在崗位”實踐活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學校黨建工作水平。推進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加大先進職工之家、典型示范工會創建力度,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保障共青團、少先隊在學校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發揮關工委組織及“五老”的優勢,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優良環境。
5.重視教育宣傳。加強宣傳載體和隊伍建設,廣泛宣傳教育發展成果、先進典型和各類教育惠民政策,營造有利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輿論氛圍,擴大教育的社會影響力與公眾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