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街區2014年農村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各級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強科技保發展、強生產保供給、強民生保穩定”的總體要求,提出如下工作意見,請結合各村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農業農村工作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省、三明黨代會及我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跨越發展主線,按照“經營產業化、生產特色化、設施現代化、建設城鎮化、機制長效化”的工作思路,扎實推進各項工作,逐步實現城鄉基礎設施、社會保障一體化,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業產業規模化、林竹產業工業化,農民增收多樣化。逐步實現產業發展、鄉村美麗、農民富裕。主要預期目標是:農林牧漁總產值增長2.7%,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農村村財收入增長10%。
目標任務
㈠加強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⒈穩定發展糧食生產。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建立對種糧大戶獎勵扶持制度,全面推進水稻種植保險,大力實施糧食優質高產創建活動,優化品種結構,加快發展超級稻、優質稻,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000畝,推廣種植水稻超級稻品種1000畝;進一步推廣高效種植模式,推廣測土配方施肥2000畝;推廣太陽能滅蟲燈100臺以上,加強重大病蟲害的監測、預報與防治,不斷增強綜合生產能力,努力實現糧食產量穩步增長。
⒉推進農業結構優化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做強畜禽主導產業,壯大蔬菜特色產業,培育休閑觀光農業、特種水產養殖,并大力推廣“畜—沼—果”、“畜—沼—菜”等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全年完成家禽出欄54萬只,蔬菜種植面積2萬畝,其中外種飛橋萵苣1.5萬畝,培育益口月潭休閑魚莊。
⒊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實施農業產業化“強龍帶動”工作,著力發展“一村一品”,逐步建立畜禽、蔬菜等特色農業生產基地。繼續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積極推廣“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等模式,切實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加大扶持飛橋萵苣農業生產組織,新建西坑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益口專業合作社。加快培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切實落實農產品生產、收購、儲運、加工、銷售各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嚴防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
㈡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⒈加強新村規劃建設。立足不同功能定位、資源條件、區位優勢,搞好新村規劃建設,基本完成新農村示范村、推進村的中心村新村規劃,力爭完成飛橋、益口、坂尾、西坑四個高標準農村示范小區規劃建設,加強對農民建房的技術指導。
⒉繼續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深入實施以“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垃圾整治工程為主要內容的“三清六改”活動和“衛生村”創建活動,重點抓好農村垃圾的收集、處理,新建垃圾池17個,垃圾中轉站2個,著力解決農村臟、亂、散現象。
⒊加強農村生態能源建設。加大農村戶用沼氣工程和飛橋秸稈沼氣工程建設力度,開展農村沼氣綜合利用技術示范,“市沼氣服務中心-鄉村沼氣服務站”沼氣管理服務網絡形式,建立農村沼氣服務長效機制,實行無償管理和有償維護相結合,推動我市農村沼氣又好又快發展。2012年完成大型秸稈沼氣工程、推廣太陽能熱水器30戶。
⒋實施農村安全飲用水項目,繼續完善益口村自來水工程建設,投資200萬元解決1400人飲水安全問題,完成渠道防滲6公里。
主要措施
㈠加強城鄉統籌發展,全面提高農村社會事業水平
⒈健全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困難家庭醫療求助制度,把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家庭全部納入低保范圍。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優撫對象、革命“五老”人員和五保戶供養救助制度,積極推進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強農村老人協會活動室建設,完善基礎配套設施,促進農村老有所樂。
⒉大力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大力實施低收入戶自立增收工程,加大扶貧小額貸款力度,支持農村低收入戶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家庭小型加工業、農家樂休閑旅游業和其它小型創業項目。
⒊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結合我市產業發展需求,繼續推進農村遠程教育和農業職業教育,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確保完成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繼續加強農村勞動轉移服務工作,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合理有序流動,切實增加農民現金收入,力爭全年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0人以上。
⒋加快土地流轉平臺建設。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建設,積極探索建設土地了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允許和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推進農業適度經營。
㈡加強農村制度創新,全面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⒈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協助農村產權管理機構,做好農村承包土地證、農村多種經營權證、房產證的登記頒證工作,促進農村產權抵押貸款和農戶新建房按揭貸款,為“三農”融資服務。
⒉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穩定林地家庭承包責任制,明晰承包經營主體,強化林地使用費收取使用監管,規范森林資源流轉。加快推進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創新、森林經營方案編制、林業適度規模經營和林權證抵押小客貸款、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森林資源保護體系建設、森林資源“四防”體系建設與生態林管護機制創新等重點工作,重點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林權抵押貸款、林業綜合行政執法等四項配套改革中取得突破,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全面落實各項目標任務
⒈健全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強化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健全領導掛村、部門、包村、干部駐村、援村制度。進一步完善新農村建設目標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⒉扎實做好村級組織換屆。加強對換屆選舉工作的領導和指導,按照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的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把好“基礎關”、“素質關”、“程序關”和“穩定關”,有針對性地防止拉票賄選和家族、宗族等勢力的影響,確保選好配強農村基層組織班子。
⒊拓寬村財增收渠道。加強對村級集體資產的管理,鼓勵建設商業用房或商業用地用于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