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村鎮農科教聯合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全面實施我省科教興農戰略,加快推進農業強省建設,現就加強農科教結合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農科教結合工作的重要意義
加強農科教結合工作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推進農業、科技、教育資源有機結合,改變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方式,使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主要依靠資源占用和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農民素質提高轉變。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農科教結合工作,充分認識加強農科教結合的深遠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推動我省由農業大省向建設農業強省的跨越。
二、明確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實施科教興農戰略、人才強省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以保障糧食等大宗農產品有效供給、確保農產品安全和實現農民增收為目標,充分發揮農業大省和科教大省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創新農科教結合新機制和運作模式,加強協同和協作,形成農業科技教育強大合力,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農業勞動力素質,為加快轉變我省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推動農業強省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到“十二五”期末,打造一批農科教結合的工作載體,培育一批優良新品種,開發和組裝一批實用的新技術、新機具和新模式。著力建設40個農科教結合示范縣、400個科技示范村;大力培養一批高素質現代農業人才,每年培訓農村實用人才35萬人次,重點培育35萬個農業科技示范戶;啟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優先解決制約我省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中的技術瓶頸;扎實推進科技入戶工程,每年篩選100項左右的主推技術,力爭主推技術入戶到田率達90%以上,到2015年,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超過45%,科技貢獻率達到59%以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三、推進重點工作落實
(三)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以優勢農產品板塊基地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優質糧食、“雙低”油菜、生豬、淡水養殖、水生蔬菜、高山蔬菜及茶葉等農業比較優勢,優化生產布局,明確功能定位。依托華中農大、中油所、省農科院及等市州級農科院所人才優勢和科研優勢,加強優質高產多抗品種選育與推廣,加快農機與農藝技術的突破與應用,加快農業生產技術集成創新與普及,加速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與應用,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做精特色產業,形成結構合理、特色鮮明、互聯互補、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四)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統籌安排農業科技教育的各項要素,大力開展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技術開發和創新,高度重視農產品加工、包裝、保鮮、儲運等技術開發和政策研究,重點在農產品精深加工、綜合利用技術與設備的研發上形成合力。農業、科技、教育等相關部門要積極為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校牽線搭橋,努力構建農業產業化技術開發平臺,加快龍頭企業技術進步,延長產業鏈條,實現農產品綜合利用和多層次轉化增值,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多途徑增加農民收入。
(五)大力推進傳統農業改造。各涉農院校、科研單位和農業推廣部門要密切合作,集聚力量,加強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遙感技術、設施農業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等高新技術研究與擴大示范,加快高新技術轉化步伐,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注重研究與應用結合,努力推進現代種業、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疫苗等具有特色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并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
(六)大力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著力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新型農民和實用人才隊伍。農業、教育、科技等部門要整合教育培訓資源,統一規劃,注重將培訓工作與農業重大科技研發、推廣項目相結合,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進一步拓寬培訓范圍,充實培訓內容,將基層農技推廣機構、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社及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人員列入重點培訓對象。
四、加快構建農科教結合的基礎平臺
(七)加強農科教結合實體建設。充分發揮我省農業科教資源豐富的優勢,調動農業高校、農業科研院所及農科教各相關部門和單位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協作,努力將“百名教授進百企”、“專家大院”、“科技特派員”、“科技經理”、“農業科技示范園”、“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等建設成為農科教結合的前沿陣地和示范基地。
(八)加快四級農業科技展示體系建設。加快省、縣、鄉、村四級農業科技展示體系建設,進一步拓展功能,成為現代農業優良新品種展示基地、農村實用技術、農業高效模式的示范基地、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基地、農業院校大學生的實習基地。
(九)開展農科教結合示范縣建設。在全省選擇一批農業產業基礎好、農技推廣體系健全的縣市,開展創建農科教結合示范縣活動,鼓勵市(州)以上的涉農科研院所、涉農高校、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單位與縣(市)聯合創建。通過示范縣的建設,探索積累創建的新機制和新模式。
(十)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啟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構建以農產品為單元,以產業為主線,與國家實施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相補充,著力開展關鍵性和共性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與推廣。
五、合力推動農科教結合工作
(十一)加強領導。各級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站在科教興農和建設農業強省的戰略高度,重視農科教結合工作。省農科教結合工作領導小組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農科教結合工作的調查研究,切實開展工作。要建立健全農科教結合工作制度,建立會商機制。成員單位每年年底要向省領導小組作工作匯報。各級政府要加強對農科教結合工作的領導,營造農科教結合的良好環境。
(十二)明確職責。各部門要明確職責,分工負責,密切配合。農業部門要組織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圍繞全省農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承接科研教學單位科技成果,強化技術集成與配套,大力開展農民技術培訓,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著力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承擔農科教結合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發展改革委要支持農業科技培訓和鄉鎮農技推廣機構條件能力建設;財政部門要做好相關資金的監督管理工作;科技部門要組織好農業重大技術協作攻關,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農業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要明確樹立深入農業,根植農業,服務地方的理念,科研課題要源自實踐急需,科研成果要服務于農業發展。其他部門按各自職責支持農科教結合工作。
(十三)強化激勵。對在農科教結合工作中成效顯著的單位及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在申報部級項目時優先推薦,省級項目優先安排。對農業高校、農業科研院所和農技推廣單位技術人員,在農業一線做出顯著貢獻的,在職稱評定、成果評獎、專家評審等給予優先傾斜。
(十四)加強宣傳。各級新聞媒體要加強對農科教結合工作的宣傳力度,組織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深度宣傳報道農科教結合工作中的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和主要成效,全力營造全社會支持農科教結合工作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