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黃牛養殖發展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辦局、各直屬機構:
為進一步加快我縣現代畜牧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現就加快我縣黃牛產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發展黃牛產業的重要意義
加快發展黃牛產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利用我縣資源優勢,著力地方優勢產業發展,實現我縣產業換代升級的需要;是順應國家武陵山區連片開發,落實《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具體體現;是帶動我縣乃至整個武陵山區民族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的需要;是培植財源,增加農民收入,保障市場供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
二、明確工作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工作思路:以德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通過品種改良,擴大飼養總量、提高養殖水平、構建規模養殖基地網絡、建立現代產業經營模式等措施,提升黃牛產業競爭力,努力打造“黃牛第一縣”,建設及西南地區優質肉牛生產及牛肉加工核心區、活牛集散地。
(二)目標任務:到2015年,黃牛產業發展要實現如下目標:
1、打造黃牛地域性品牌。選育提高黃牛生產性能,品種遺傳基礎堅實,生產實現地域性良種化,飼養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產品高檔化,疫病防控能力達到國際水平,產品質量安全符合國際準入條件,加工企業和品牌產品市場競爭力強。
2、飼養總量大幅增長。標準化、規范化穩定建立600頭黃牛核心群、6000頭黃牛擴繁群和60000頭黃牛商品群。
3、實現黃牛全產業鏈的發展。年屠宰加工能力6萬頭,加工牛肉1.5萬噸,其中高檔牛肉6000噸。
三、明確戰略重點
(一)加快擴大基礎母牛群。2015年基礎母牛群占黃牛飼養量的比例達到50%以上,確保產業發展后勁。
(二)加快擴大養殖規模。到2015年,肉牛出欄達到2萬頭。在長樂鄉、吉衛鎮、董馬庫鄉、補抽鄉、排碧鄉、排料鄉、雅酉鎮、麻栗場鎮、龍潭鎮、貓兒鄉、雅橋鄉、道二鄉、花垣鎮等13個鄉鎮建重點養殖場,每鄉鎮建成飼養15頭以上黃牛標準示范場10個,飼養能繁母牛1500頭以上。其他鄉鎮條件較好的區域可作為重點村來發展。全縣發展50頭以上黃牛標準示范場100個,發展10頭以上黃牛養殖示范戶500戶,發展5頭以上黃牛養殖戶1000戶。重點推廣“五個一”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模式,即:一棟欄舍(200-500m2)、一片牧草(20-30畝)、一個青貯池(100m3)、一群牛(30-50頭能繁母牛)、一個沼氣灶(100m3沼氣池)。
(三)加快品牌創建進程。圍繞做強做優“黃牛”品牌,充分利用獨有的自然環境條件,加快新品系的培育選育進程,全力打造生態牛肉品牌。加快牛肉制品開發,到2015年,爭創1個國家級和3個省級名牌,精心設計和積極申報注冊1個馳名或2個著名商標。
(四)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按高起點、高標準要求,加快建立現代肉牛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做優德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提高產業發展層級,適時籌組花垣肉牛產業集團,為打造上市公司創造條件。
(五)加快支撐體系建設。積極爭取建立以政府主管部門和科研院所為主體的“黃牛”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一步完善肉牛品改網絡體系。積極推動建立以企業和科研院所為主體的牛肉制品研發中心。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加緊建設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2012年底前全縣建成標準化黃牛冷配站18個。
(六)完善肉牛流通網絡。建立網絡信息平臺,及時跟蹤了解國內肉牛交易信息和動態。建立黃牛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協會作用,實行合同訂單養殖,每個養牛重點鄉鎮要發展協會和專業合作社1個。新建武陵山區肉牛專業批發交易中心市場,擴建和完善2個鄉鎮肉牛專業交易市場,改善牲畜交易市場條件。
四、強化政策措施
(一)進一步強化投入措施。把黃牛產業作為武陵山片區連片開發重點項目來抓,2012年-2015年,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作為肉牛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每年整合發改、財政、扶貧開發、以工代賑、商務、民族發展、移民開發、養殖等項目資金500萬元以上鼓勵和支持規模養殖戶和牛肉加工企業。鼓勵政府各部門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用于發展肉牛產業。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投資肉牛產業。凡達到100頭以上的規模的標準養殖戶(場),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各相關部門要優先給予扶持。
(二)積極鼓勵和支持各類中介服務組織。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養牛專業合作社和養牛協會。鼓勵和支持養牛合作社和養牛協會開展草種、草料配送和黃牛病害防治、配種、育肥、銷售等服務。
(三)進一步落實優惠政策。規模以上牛肉加工企業,享受我縣招商引資的有關優惠政策。凡飼養能繁母牛5頭以上、育肥牛2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新建欄舍,用地比照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促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有關用地政策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20號)文件規定執行,電費按農業生產電價執行。
(四)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1、凡養殖黃牛能繁母牛的農戶,采取積極財政獎扶政策,飼養能繁母牛10頭以上的,在整合資金范圍內給予貸款貼息。
2、積極爭取上級政策,將能繁母牛養殖納入涉農保險范圍及養殖補貼范圍。
3、凡經縣級以上品種審定機構審定符合標準并按要求實行“黃牛”品種選育的黃牛資源場,建場并運行一年后,經縣財政局組織相關單位抽查認定,存欄優質母牛50頭以上的每個場一次性給予1萬元獎勵,存欄100頭以上的每個場一次性給予2萬元獎勵,依此類推,最高獎勵控制在5萬元以內。
4、凡飼養能繁母牛10頭以上的養殖戶達15戶以上,或飼養育肥牛20頭以上的養殖戶達5戶以上的養殖小區,可優先實施人畜飲水、道路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5、凡按規范要求改擴建的鄉鎮肉牛專業交易市場,經縣人民政府驗收合格后,給予適當獎勵。
以上措施實施年限為2012年-2015年。實施期間,如遇國家、省、州安排的項目補助或獎勵標準高于本文件設定的扶持標準,則按國家、省、州標準兌現;如國家、省、州項目標準低于本文件規定的標準,則按本文件有關標準執行。
五、強化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副縣長和相關領導等任副組長,縣農辦、發改、財政、畜牧水產、經信、扶貧開發、民族事務、農業、國土資源、環保、林業、農機、科技、商務、水利、人社、民政、交通、物價、工商、質監等部門和有關金融、保險機構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花垣縣黃牛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畜牧水產局,負責研究制定肉牛產業發展規劃、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并抓好組織實施,由縣畜牧水產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并明確一名領導專抓。
(二)強化部門責任。縣農辦、發改、財政、畜牧水產、科技、扶貧開發、以工代賑、民族事務等相關部門和鄉鎮要緊密配合、分工負責,積極支持黃牛產業發展,切實做好產業項目的立項、申報、組織實施及市場培育等工作,保證產業發展目標如期實現。
(三)優化發展環境。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切實轉變作風,改進服務方式,為肉牛產業發展提供及時有效服務;要積極鼓勵、引導和扶持牛業協會、養牛合作社等社會中介組織,充分發揮其組織推動肉牛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要將上級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切實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四)嚴格獎懲制度。縣政府督查室要加大對黃牛產業建設工作的督查力度,發現問題要責令限期整改并通報批評。縣黃牛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織考核,對任務完成好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對工作不負責任、作風不實,未完成任務的單位和個人從嚴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