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強區工程建設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根據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和市第十一次黨代會關于大力實施文化建設工程,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策部署,現就深入實施文化強區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文化前進方向,以服務“建成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文化建設作為全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凝聚人心的重要紐帶,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加快建設文化凝聚力和引領力強、文化事業和產業強、文化人才隊伍強的“文化強區”。
二、發展目標
按照建設文化強區的目標要求,到2015年,全區文化改革發展主要目標是:
1.文化凝聚引領能力不斷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得到廣泛認同和遵循,新時期“騰江越海、登高致遠”城市精神及開發區提倡的“敢作為、善作為、大作為”精神不斷弘揚光大,全區干部“因您而變”的服務理念更加牢固,一切理念適應并服務于區內群眾和項目,促進公民素質不斷提高,為建設省級文明鎮和國家級開發區打下良好基礎。
2.文化惠民服務設施全面覆蓋。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覆蓋全區、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群眾喜聞樂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建成,初步形成以“三館”(圖書館、文化館、體育館)為龍頭、以新型社區文體設施為支撐、以企事業單位文體設施為基礎的公共文體設施體系。到2015年楊宗、鄧園、城北、柴灣等新型社區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達5000平方米以上,其它村(社區)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200平方米以上,人均擁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達2.8平方米,區(鎮)、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覆蓋率達100%,區(鎮)村(社區)和企事業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3.文化產業競爭態勢提速增效。初步建成以山姆文化廣場為核心的城北新城文化服務業園區和以兒童玩具商會為主導、柴灣民營工業區為陣地的文化制造業園區。通過招商引資,全區在文化產業方面取得突破,形成2個以上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文化產業園區,不斷提高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水平,文化產業增速高于GDP和服務業增速,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6%以上。
4.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持續加強。大力實施文化人才“555”工程,通過招聘、返聘、兼職、合作、顧問、客座等形式,引進文藝創作、文化經營管理高端人才不少于5人,創作出反映開發區重大成就、體現開發區特色、符合人民需求的優秀作品不少于5篇,全區機關專職文體工作人員5名以上,村級文化志愿者、文體輔導員、文化能人50名以上,園區企業文化志愿者、文體輔導員、文化能人150名以上。進一步強化朝霞藝術團的建設,同時以實驗小學為載體,新組建一支少兒藝術團,讓這兩支隊伍不斷活躍于開發開放的主戰場。
三、具體措施
1.深入學習,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先導區。一是以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與復旦大學、大學等高校銜接,通過聯合辦學,對機關干部進行短期或定向培訓,全面提升廣大黨員、干部理論水平;注重專業人才培養,對區內緊缺崗位,鼓勵員工報考相關專業進行培訓甚至脫產學習,由單位提供學費補助;開展內部崗位大練兵、大比武活動,推動黨員干部理論水平提高,提升全區黨員干部引領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二是緊緊圍繞建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目標,廣泛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讓“因您而變”服務理念深入人心,用“敢作為、善作為、大作為”精神鼓舞斗志,用“快干事、干成事、不推諉”作風激發開拓創新的務實行動,不斷鼓舞和激勵全區上下為又好又快推進“兩個加快”、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而不懈努力。三是打造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務環境,抓實流程再造、部門協同、全員參與、全程督管四環節,不斷深化服務內容,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效能,形成外來客商、公司企事業、基層群眾普遍認同的行政服務體系和行政服務環境,形成開發區特色的廉潔高效行政文化。四是切實加強理論武裝陣地建設。在2012年完成柴灣鎮黨校、成人教育中心、文化站的搬遷,整合資源,合署辦公?!笆濉逼陂g全區(鎮)22個村級和四個新型社區基層黨校分校全面建立。
2.全員發動,積極推進精神文明系列創建活動。一是持續開展文明鎮村、文明社區、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集市等精神文明系列創建活動,積極引導城市社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主的各項創建活動,引導村(社區)、新型社區、新市民群體參與創建活動,實現全區(鎮)城鄉文明建設統籌推進,文明程度同步提升。二是大力倡導文明、誠信、敬業、守法等道德規范,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開展以自尊自立、包容自強、誠信履責等為主題的外來人員、本土居民、市民為主體的三大素質提升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德教育”,通過評選“十佳愛心企業”、“十佳服務公仆”、“十佳愛心家庭”、“十佳新人”以及以村(社區)、新型社區為單位開展“文明戶”、“文明樓棟”評比活動,不斷提升全體公民道德水準。三是深化拓展愛心開發區建設。深入推進愛心典型選樹學習、愛心活動拓展優化,愛心志愿服務等活動,做大區內泰慕士“愛心媽媽”、愛康“愛心助學”、博愛醫院“醫療救助”等愛心效應,鼓勵支持社會各界設立定向資助各類特色愛心基金,廣泛開展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農民工、新人為重點的關愛活動,大力引導區內企事業單位創設、優化各類愛心活動載體。四是持續抓好各類道德模范、先進典型的培育選樹、學習宣傳,定期組織身邊的道德模范典型開展巡回宣講活動,放大區內雙錢“梧桐論壇”、泰慕士“快樂工作、健康生活”等企業文化品牌典型示范效應,引領社會風尚,打造精神文明建設品牌。五是完善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教育網絡,深入推進“加強館校對接、共建第二課堂”活動,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新特色。
3.多措并舉,創造一流的宣傳輿論環境。一是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堅持穩定團結、正面宣傳為主,積極宣傳全區干部群眾嶄新精神風貌,堅持對內對外宣傳整體聯動,把堅持正確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把正面宣傳為主與加強釋疑解惑統一起來,進一步弘揚社會正氣、引領社會思潮、疏導公眾情緒、增進社會共識。二是加強與報刊、電臺、電視、網絡互動合作,學會與媒體交朋友,做好重大突發事件新聞報道,完善新聞及信息公開制度,健全應急報道和輿論引導機制,提高時效性,增加透明度。三是打造一流的宣傳環境。認真打造北入口的城市形象,利用區內各種宣傳窗口,打造開發區形象。四是加強互聯網建設、運用和管理,加強開發區網站建設,引導區內企事業單位及村(社區)網站傳播先進思想文化,充分發揮微博平臺作用,適時開通管委會主任或鎮長微博平臺,及時與網民溝通,努力形成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不斷提升政府公信力。
4.加大投入,建設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務陣地。一是科學修編規劃引領文化建設。規劃建設圖書館(站)、文化館、體育館(場),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全面建設到位。二是全面加快網格化、高端化平臺建設。(1)以山姆廣場綜合體建設為樣板,不斷提升文化元素,并向其他商業形態、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等領域拓展,打造城北新城文化建設新陣地。(2)在人才(職工)公寓,建造一流的功能設施齊全的文體服務中心,面積超6000平米。(3)在仁壽路與花市路交界處建成開發區文化公園;(4)2012年底前完成開發區新的文化建設平臺兒童劇院、愛康少年宮的建設并使之發揮作用,加快北郊花苑幼兒園建設進程。(5)企業、村(社區)、集居區建設一批公共服務中心,提升家庭文化消費公共配套服務,將文化陣地滲透到全區每一個角落、每一戶家庭。村(社區)“農家書屋”及電子閱覽室實現全覆蓋,各村(社區)藏書不低于50000冊。(6)活躍全區文體活動,組織開展區鎮全民運動會、全民藝術節,并作為傳統項目,確保每年舉辦一次,并邀請區外文藝演出團體來區參加活動。鼓勵村(社區)、企事業開展豐富多彩的小型文體活動,豐富群眾及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讓新人在開發區的大地上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大力推進送戲進城進社區,年送戲20場以上。三是依托山姆文化廣場等重點文體設施廣泛開展面向社會公眾的公益性文化活動,引導民營表演團體健康發展,組建或贊助5家以上民營表演團體,豐富城鄉居民文化生活。通過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加快推進家庭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村鎮文化、校園文化建設,培育基層特色文化品牌。每年各村(居)籌備一次藝術節,學?;I備一次藝術節和召開一場運動會,重點企業召開一場運動會或進行一次文藝演出。
5.放大優勢,優化提升現代文化產業占比。一是做大做強區內文化產業品牌,以寵物玩具制造為核心,以兒童玩具商會為主導,以柴灣民營工業園區為陣地,組建文化產業園區,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二是以山姆文化廣場為核心,打造城北新城文化服務業園區,在“十二五”期末,文化服務業園區營業額突破10億元。三是充分發揮區內生物科技產業園長壽之鄉的國際化影響,堅持規模化、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方向,完善“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機制,全力打造長壽食品、生物醫藥、百老會等會展活動,形成超億元規模的會展經濟文化。四是推動工業設計、軟件開發、文化創意、知識策劃、供應鏈管理外包等文化創意產業裂變發展,與區內主導產業、優勢產業互動融合發展。三是加大文化產業重大項目招商力度,引導現有文化企業轉型升級、強強聯手、連鎖經營,大力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體育、信息、物流、建筑等產業融合,提高附加值,進一步優化文化產業結構,到“十二五”期末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6%以上。
6.加強培養,大力推進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一是通過為中青年文化人才提供展示平臺,選送文化骨干參加高層次培訓,與高等院校合作共建文化人才培養基地等形式,加快人才成長步伐。二是制定完善文化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堅持剛性引才與柔性引才相結合,大力引進一批在文藝創作、文化創意、文化事業管理、文化產業經營管理等各個領域起骨干和支撐作用的高端人才。三是完善文化人才激勵機制,建立以崗位職責為基礎,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考核指標體系,為優秀人才施展才華、干事創業創造良好的環境。四是加強文化管理與宣傳力量,區機關至少有5名同志從事文化管理與宣傳工作,各村(社區)明確大學生村官為兼職文化干事,加強文化管理,提升文化發展水平。
四、組織保障
一是健全推進機制。建立由市委常委掛帥,管委會主任石兵任組長,同志任副組長的全區文化建設工程領導組,同時成立文化建設領導組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黨政辦公室、發改局、社會事業局、文化站、中心初中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全面形成黨工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
二是完善保障機制。建立“政府財政投入為主,社會資本參與為輔”的可持續文化投入保障機制,將文化事業經費足額納入財政預算,加大對文化建設工程投入,保障文化活動經費支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文化建設,促進文化事業快速發展。
三是強化考核機制。將文化建設工程納入對班子成員、部門和村(社區)年度崗位責任制黨建工作考核內容,明確工作責任、工作標準、時點要求,加強文化建設工程階段性考核,形成加快文化強區建設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