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校健全衛生管理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加強學校衛生工作,對于保障廣大青少年學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些年來,區政府和教育、衛生等部門在學校衛生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目前全區學校衛生工作仍存在不少問題,個別學校食物中毒現象和安全隱患依然存在,學校傳染病流行事件和食物中毒事件數量有所增加。今年以來相繼在部分學校發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結核病等暴發流行,食物中毒事件也時有發生,集中反映出學校衛生工作機制不夠健全、管理措施不落實,食品衛生工作存在薄弱環節等問題.根據《傳染病防治法》、《食品衛生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加強學校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精神,結合我區目前學校衛生工作現狀,現就進一步加強全區學校衛生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健全機制
各學校要從保障廣大青少年學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證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維護社會穩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學校衛生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要站在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和諧南開的高度,以極端負責的態度,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把學校衛生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衛生局、教育局定期召集有關部門專題研究學校衛生工作;協調解決學校衛生工作的有關問題。學校要成立由一把手負總責的學校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校衛生防疫、食品衛生工作。衛生局要把學校衛生特別是學校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作為學校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進行重點監督和管理。
要建立健全學校衛生工作責任制,將學校衛生特別是學校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工作的責任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和具體責任人.要逐級簽訂學校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工作責任書.要借鑒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形成的工作機制建立學校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工作長效機制。區教育、衛生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結合本區學校實際,按照《傳染病防治法》、《食品衛生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及《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等政策法規,共同研究制訂學校傳染病流行、群體性食物中毒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預案,要將學校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應急處理工作納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體系之中。
二、加強預防控制,嚴格學校衛生安全管理
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按要求開設健康教育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周安排0.5課時,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每學期安排4—8節健康教育課,做到課時、教材、師資“三落實”。同時,要結合季節特點每學期對突發性傳染病及食物中毒等防疫知識進行1—2次專題講座。將公共衛生和食品衛生教育貫穿于日常教育活動之中,使學生增長衛生科普知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切實做好傳染病、常見病、多發病防治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高度重視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制定防控措施和應急預案,建立責任追究制。
學校建立疫情報告網絡,學校衛生保健所、各中小學校。托幼園所,校醫建立疫情報告網絡。建立晨檢制度、疫情報告制度,做好傳染病報病工作。落實班主任和校醫的晨檢職責,填寫學生與教職工出勤健康日志。當學校發現傳染病疫情時,根據報告時限要求,校醫及時向校長匯報并報告學校衛生保健所;學校衛生保健所在核實疫情后,報告教育局,同時通知衛生防病站采取控制措施。
特別要抓好呼吸道傳染病和腸道傳染病的預防和救治,在廣泛開展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根據傳染病的發病季節、傳播和流行趨勢,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免疫接種。各學校要認真履行傳染病防治第一道防線的職責.嚴格執行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一旦發生疫情,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并配合做好各項撲疫工作.各學校要做好學生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工作,針對學生“六病”(貧血、營養不良、齲齒、沙眼、寄生蟲、近視眼)進行預防,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三)加強食堂和學生集體用餐、飲用水的衛生監督與管理。食堂和食品、飲水衛生直接影響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學校要按照《食品衛生法》、《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加強飲食衛生管理,嚴格執行衛生許可證和健康證制度、原材料索證備查制度。食品留樣制度,亮證經營,持證上崗。主動配合衛生部門依法對學校食堂,小賣部、校內飲食攤點及自備水源進行監督管理,尤其對食品采購和餐具消毒等重點環節要固定專門人員負責,要加強對經營食堂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絕不能隨意承包食堂。
(四)進一步完善健康管理制度.每年對學生進行體格檢查,建立學生體質健康卡片,納入學生檔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學校配合衛生部門定期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系統監測,真實掌握和如實反映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供教育行政部門和政府制定相應政策時參考,同時開展適當的行為干預工作。
(五)加強學校環境衛生、教學衛生。體育衛生、勞動衛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學校要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堅持每日清潔制度,清除衛生死角,保持校園整潔、美觀。同時,教學上要遵循客觀發展規律,不隨意增建課時,保證學生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減少和預防疫病的發生。要監督師生加強體育和勞動鍛煉,不斷增強體質,增強防病抗病的能力。
教育局要把學校衛生安全工作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規劃,研究和實施,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和教育督導體系,作為考評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按《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強化學校衛生教育管理,增加衛生教育投入,改善學校衛生環境和設施條件,督促各學校開齊開足健康教育課程,提高健康教育教學質量。
衛生局應當組織醫療單位和專業防治機構對學校的傳染病、常見病、季節性多發病、地方病進行定期防治。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對學生常見病、傳染病、季節性多發病、地方病要有防治計劃,及時掌握動態,每年定期對學校負責人、校醫進行傳染病知識培訓.在我區出現傳染病流行時,及時組織相應的培訓。衛生執法監督部門要加大對學校修建、食堂食品、生活飲用水、傳染病防治等的衛生安全監督。加強對學校周圍飲食攤點的管理,堅決取締非法經營的飲食攤點。
三、加強學校衛生隊伍建設
學校衛生隊伍是做好學校衛生安全工作和各項防疫工作的保證。普通中小學、職專校、托幼園所按照《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規定設衛生室,按照學生人數600:1的比例配備專職衛生技術人員,學生人數不足600人的學校,至少配備1名保健教師,千方百計保證衛生防疫工作的需要。
四、加大投入,切實改善學校衛生安全設施
要加大經費投入,切實改善學校衛生基礎設施,在學校規劃、建設和危房改造進程中要統籌考慮衛生室、食堂,宿舍、廁所的建設和改造,每年必須安排相應的專項經費改善學校衛生室,食堂、宿舍、廁所等衛生設施條件。學校要安排相應的經費,改善學校衛生基礎設施。特別要加大接診室的經費投入,按照接種的規模及預防接種工作規范,滿足必要的接診條件,保障接種安全。學校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符合衛生標準的飲用水和必要的洗手設施。
教育局要將學校衛生室、食堂、宿舍、廁所設施及學校衛生設施作為示范、重點學校達標驗收的重要內容統籌考慮。要及時對存在安全事故隱患的教學,,生活設施進行整改,消除隱患。
學校要把學校衛生經費納入核定的年度教育預算,在每年上報經費預算時將學校衛生工作所需經費一并納入,并在年度經費分配時把學校衛生工作經費按預算落實,并做到專款專用,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五,加強監督檢查,嚴格責任追究
區教育局將學校衛生尤其是學校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的有關職責落實情況納入對學校的綜合評估體系,并根據工作要求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區教育局、區衛生局每學期至少安排一至二次專項檢查,相關部門管理人員要經常深入學校,重點對學校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巡查,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提出整改措施。學校要經常性地對食堂、宿舍、教學環境及其它生活設施進行自查,以便及早發現問題,把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衛生防病機構做好相應的監測。專項檢查或督導檢查結果要及時上報主管部門并予以公布。對落實學校衛生尤其是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措施不力,導致學校發生傳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對學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危害,以及在發生傳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時報告或隱瞞不報的,要依法查處直接責任人,并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